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无法了解对方的情况时,常常爱说:“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以前,葫芦的确是用来盛放药物的。据《后汉书·费长房传》记载:“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从此,后人称行医为“悬壶”。元代诗人钱昱有诗传世:“卖药不二价,悬壶无姓名。”“悬壶济世”便成为治病救人的代名词,也是古代医家追求的人生境界。
里的壶,即壶卢,是葫芦的别称,又名蒲芦、瓠瓜、匏瓜等。葫芦是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夏秋开花,秋冬结果,果实因品种不同而形状多样。称为京葫芦,李时珍称为蒲芦,中有细颈,体较小,长10cm左右,也有长约30cm的,下端粗3~7cm;另一种称为匏瓜,呈梨形,底端膨大,直径7~30cm。我国各地均有产,以江浙一带居多。
葫芦的用途十分广泛,早期人类生活离不开它。其幼嫩的果实和叶子是先民的食物和菜蔬。“七月食瓜,八月断壶”,说的就是甜嫩的瓠瓜可作食用。葫芦果实外壳色白,外层有蜡质,质坚硬而轻。“一个葫芦两个瓢”,在陶器尚未发明的时代,先民用葫芦瓢当作碗壶、勺、杯使用。至今在我国一些地区,葫芦依然是轻便而实用的生活工具。
古人将葫芦作为盛放药物及酒的容器,既密封不走味,又得葫芦清香之气,融天地精华于一壶。“唯是壶中物,忧来且自斟”,壶中美酒启之醇香彻腑,茗之可解忧。把药与酒浸渍于壶中,密封时日,启封饮用,是古人治病的重要方法。于是壶与医药也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然葫芦本身就是一味中药,这也是它能成为医药化身的重要原因之一。葫芦味甘、性寒,入肺、脾、肾三经。其主要功用有四:一是利水消肿。可用来治疗肝硬化腹水、黄疸、小便不利等病证。用葫芦壳3g、葶苈子10g煎汤饮服,效甚佳。二是清热解毒。痈疽疔疮、痔疮肿痛、蛇虫咬伤时,用新鲜葫芦叶、藤捣汁,敷患处,一日三四次,有解毒消肿之功。三是杀虫止痒。主治疥癣、脚癣、白秃疮等。用新鲜葫芦叶、藤或果实内囊捣烂取汁,直接涂于患处;也可煎汤取药汁,浸渍患处,一日二三次。四是除烦止泻。主治胃热、消渴,心中烦热,夜寐不安。用新鲜葫芦60g,连皮带瓤煎汤服,可清心、除烦、止渴。另外,葫芦子(成熟葫芦种子、晒干)15g与牛膝10g煎汤漱口,一日三四次,可治齿龈肿痛、齿松摇动。
葫芦细腰,上下两个圆球,造型古朴典雅,线条婉约婀娜,能体现东方文化的情趣和神韵。且葫芦外形像“吉”字,“壶”与“福”字谐音,因此葫芦也是消灾除病、吉祥如意、福寿康泰的象征。
所谓行医问药,悬壶济世,很多人喜欢用悬壶济世来称赞医生,也是许多医生的自标,但是你知道为何会用悬壶济世来形容中医吗?“壶”,通“瓠”。瓠瓜,也叫葫芦,俗称葫芦瓜。
在《诗经》中提到的“八月断壶”,就是指盛药的葫芦,也就是“药葫芦”。当然,“壶”被作为中医行医的代表,源于东汉,在《后汉书·方术列传》中有这样的记载:
“费长房者,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唯长房于楼上睹之,异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长房之意其神也,谓之日:子明日可更来,长房旦日复诣翁,翁乃与俱入壶中。唯见玉堂华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其饮毕而出。翁约不听与人言之,复乃就楼上候长房曰:我神仙之人,以过见责,今事毕当去,子宁能相随乎?楼下有少酒,与卿为别……长房遂欲求道,随从入深山,翁抚之曰子可教也,遂可医疗众疾”。
上面的这则文字中,记载了一则传奇故事:一位老翁在市场卖药,将一个壶挂在街头,等到散市之后,就跳到壶里,人们就没见到他了。
费长房在楼上看到了这一幕,感叹奇异,就带着好酒好菜多次拜访。老翁知道费长房是看到了他的变化,就跟他说“你明天再来吧”了,后来费长房又去看老翁的时候,就带着他一同进入壶中。长房进去看到里面富丽堂皇,佳肴美酒。
老翁招待长房一同饮酒,并告知他自己是仙人,因为过错受到责罚,来到此处,今日事情已了,问长房是否跟自己一起走?长房当真跟老翁一起走了,入深山学医,学成回来治病救人。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谪仙人,就在药铺门口挂上葫芦,也逐渐成为行医者的标识。再后来,即使中医堂已经不再挂葫芦,也流传了这样的传说。
医家挂药葫芦还有深意:一是向世人表明其“悬壶济世”之宏愿:二是看重葫芦之实用价值。当然,葫芦本身也因为与福禄谐音而受到喜欢,可见,中医药与我国传统文化关系紧密。
1.悬壶济世的故事“药葫芦”与“悬壶济世”的由来
许多人也许不明白为什么一些中药店门前要挂一个葫芦,但是,提到“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句俗语,你就会知道这葫芦肯定与药有关。葫芦,古代称作“壶”,俗称葫芦瓜。《诗·豳风·七月》中“八月断壶”,特指的就是盛药的葫芦,即“药葫芦”。 古今许多神话故事,几乎涉及药就有葫芦。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铁拐李,就常背一个装有“灵丹妙药”的葫芦,周游江湖,治病救人。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五回中说:“大圣直至丹房里面,寻访(老君)不遇,但见丹灶之旁,炉中有火。炉左右安放着五个葫芦,葫芦里都是炼就的金丹……他就把那葫芦都倾出来,就都吃了,如吃炒豆相似。”小说中也说到这种葫芦的作用是盛放丹药。
悬壶济世是古代颂誉医者道者救人于病痛。医者仁心,以医技普济众生,世人称之,便有悬壶济世之说。
2.描写医术高明的好词好句好词:
杏林春满 悬壶济世 扁鹊再生 在世华佗
救死扶丧 妙手回春 起死回生 醍醐济世
药到病除 誉满杏林 医术精湛 术效岐黄
好句:
★ 张开慈祥的双翅,飞向温暖的他乡,送于人间一片祥和。扬起善良的微笑,笑对苦难的人群,带走这所有的阴凉。闭上辞别的视线,关掉痛苦的呻吟,放下那遇见的幸福。陪人间一起面对,陪病痛一起度过,陪温暖一起飞翔。
★ 杏林春暖,常被用来赞誉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
★ 我赞美护士有着无私的爱,面对多重性格的患者,她们奉献的是海一样博大的情怀;面对刁难者纵使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她们对病人讲得也是医德和表率;众人面前一笑而过,有谁知?一个人的时候她们却在暗洒的泪涛中苦苦地徘徊;饮下苦酒之后留给自己的是一份体验的悲哀。
★ 我赞美护士有着纯洁的心灵,高尚的情操;走进每一位患者总带着一份职业性的微笑;不求回报只求奉献成了她们心中的骄傲;黑夜的恐怖加上生物钟颠倒;超负荷的工作连着疲惫的心身,她们想着的还是患者的需要;面对许多渴求健康的目光,她们惯用鼓励的眼神传递力量,用有力的双手搀扶着患者越过心灵的沼泽地,带给她们摆脱病魔的勇气和一份生存的基本需要,用心理学知识抚慰心灵空寂的患者轻松地进入梦乡,用语言美学知识为患者补充疾病康复的健康指导。
3.悬壶济世曹隆鑫阅读理解答案悬壶济世是古代颂誉医者道者救人于病痛。医者仁心,以医技普济众生,世人称之,便有悬壶济世之说。
出处:《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传》记曰
“费长房者,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惟长房子楼上睹之,异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长房之意其神也,谓之曰:子明日可更来,长房旦日复诣翁,翁乃与俱入壶中。惟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其饮毕而出。翁约不听与人言之,复乃就耧上侯长房曰:我神仙之人,以过见责,今事毕当去,子宁能相随乎?楼下有少酒,与卿为别……长房遂欲求道,随从入深山,翁抚之曰:子可教也,遂可医疗众疾”
4.“悬壶济世”中“悬壶”是什么意思《后汉书·方术列传》上记载着一个奇异的传说:东汉时有个叫费长房的人。一日,他在酒楼喝酒解闷,偶见街上有一卖药的老翁,悬挂着一个药葫芦兜售丸散膏丹。卖了一阵,街上行人渐渐散去,老翁就悄悄钻入了葫芦之中。
费长房看得真切,断定这位老翁绝非等闲之辈。他买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见老翁。老翁知他来意,领他一同钻入葫芦中。他睁眼一看,只见朱栏画栋,富丽堂皇,奇花异草,宛若仙山琼阁,别有洞天。后来,费长房随老翁十余日学得方术,临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骑上如飞。
返回故里时家人都以为他死了,原来已过了十余年。从此,费长房能医百病,驱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这仅是一则神话传说,但却为行医者罩上一层“神秘外衣”。后来,民间的郎中为了纪念这个传奇式的医师,就在药铺门口挂一个药葫芦作为行医的标志。如今,虽然中医大夫“悬壶”已很少见到,但“悬壶”这一说法保留了下来。
错的。
悬壶济世是古代颂誉医者救人于病痛。以医技普济众生,便有悬壶济世之说。
“药葫芦”与“悬壶济世”的由来
许多人也许不明白为什么一些中药店门前要挂一个葫芦,但是,提到“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句俗语,你就会知道这葫芦肯定与药有关。葫芦,古代称作“壶”,俗称葫芦瓜。《诗·豳风·七月》中“八月断壶”,特指的就是盛药的葫芦,即“药葫芦”。 古今许多神话故事,几乎涉及药就有葫芦。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铁拐李,就常背一个装有“灵丹妙药”的葫芦,周游江湖,治病救人。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五回中说:“大圣直至丹房里面,寻访(老君)不遇,但见丹灶之旁,炉中有火。炉左右安放着五个葫芦,葫芦里都是炼就的金丹……他就把那葫芦都倾出来,就都吃了,如吃炒豆相似。”小说中也说到这种葫芦的作用是盛放丹药。
考证“药葫芦”的典故,应当出自《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的记载:“费长房者,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唯长房于楼上睹之,异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长房之意其神也,谓之日:子明日可更来,长房旦日复诣翁,翁乃与俱入壶中。唯见玉堂华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其饮毕而出。翁约不听与人言之,复乃就楼上候长房曰:我神仙之人,以过见责,今事毕当去,子宁能相随乎?楼下有少酒,与卿为别……长房遂欲求道,随从入深山,翁抚之曰子可教也,遂可医疗众疾”。
类似记载,还可见于晋代葛洪(公元261-341年)《神仙传》及一些古史杂说等。大概说的都是汉代的某年夏天,河南一带闹瘟疫,死了许多人,无法医治。有一天,一个神奇的老人来到这里,他在一条巷子里开了一个小小中药店,门前挂了一个药葫芦,里面盛了药丸,专治这种瘟疫。这位“壶翁”身怀绝技,乐善好施,凡是有人来求医,老人就从药葫芦里摸出一粒药丸,让患者用温开水冲服。就这样,喝了这位“壶翁”药的人,一个一个都好了起来。时有汝南人费长房,见此老翁人散后便跳入壶中,他觉得非常奇怪,于是就带了酒菜前去拜访,老翁便邀他同入壶中。费长房从此随其学道,壶翁尽授其“悬壶济世”之术。此事一传十,十传百,代代相传。因而后来人皆称卖药的、行医的为“悬壶”,美称医生职业为“悬壶济世”,开业则以“悬壶之喜”等为贺。时至今日,仍有不少行医者悬葫芦在诊室当作行医的标志,这种做法更被众多药店、制药厂等沿用。
看上面的典故,虽然记述多带有传奇色彩,但若揭其神诞外衣,不难知费长房乃东汉时名医,药葫芦只不过是一只盛药的“药壶”。或曰一种行医、卖药的“招幌”而已。不过,医家挂药葫芦还有深意:一是向世人表明其“悬壶济世”之宏愿:二是看重葫芦之实用价值。仔细推究起来,用葫芦保存药物确实比其他的容器如铁盒、陶罐、木箱等更好。因为它有很强的密封性能,潮气不易进入,容易保持药物的干燥。从历代史籍中得知,古时候的行医者无论走到哪里身上都背着葫芦,如唐代药王孙思邈采药时就必挂一个药葫芦。葫芦除了能盛药,本身也可为药,医治很多疾病。
据文献记载,杏林典出汉末董奉事。《太平广记·神仙传》记曰:
“董奉者,字君异,侯官人也。吴先主时,……奉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乃使山中百禽群兽游戏其下,卒不生草,常如芸治也。后杏子大熟,于林中作一草仓,示时人曰:“欲买杏者,不须报奉,但将谷一器置仓中,即自往取一器杏去。”常有人置谷来少,而取杏去多者,林中群虎出吼逐之,大怖,急挈杏走,路傍倾覆,至家量杏,一如谷多少。或有人偷杏者,虎逐之到家,啮至死。家人知其偷杏,乃送还奉,叩头谢过,乃却使活。奉每年货杏得谷,施以赈救贫乏,供给行旅不逮者,岁两万余斛。……奉在人间三百余年乃去,颜状如三十时人也。”
董奉善行,为人称道,后世便以杏林称中医,其典概源于此也。
《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传》记曰:“费长房者,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惟长房子楼上睹之,异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长房之意其神也,谓之曰:子明日可更来,长房旦日复诣翁,翁乃与俱入壶中。惟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其饮毕而出。翁约不听与人言之,复乃就耧上侯长房曰:我神仙之人,以过见责,今事毕当去,子宁能相随乎?楼下有少酒,与卿为别……长房遂欲求道,随从入深山,翁抚之曰:子可教也,遂可医疗众疾”。
译文:传说费长房是河南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竹杖上挂了葫芦的老人(即壶翁)在市集中卖药,当天黑散街之后,壶翁就跳入葫芦中,当时只有费长房一人看到,他觉得很奇怪,为了弄清楚壶翁的来历,费长房便以酒款待,知壶翁道来意后,便请他隔日再来。 当他再来时,壶翁邀他一起进入葫芦中,只见大厅布置得整齐华美,佳肴满桌,他立刻拜壶翁为师,学习医术与修仙之道,几年后,费长房艺满后,也开始悬壶济世行医。
虽然记载这个传说有些神话传奇色彩,但是揭他二人的精湛医术令人赞佩,也因为这个故事的流传,所以后人将行医爱称为悬壶,医生或诊所的贺词无一例外不是悬壶济世。而悬挂的那个葫芦更成了中医的标志。
传说世有壶翁(约公元2世纪),不知其姓名,一称壶公。“一说壶公谢元,历阳人,卖药于市。不二价,治病皆愈。语人曰:服此药必吐某物,某日当愈,事无不效。日收钱数万,施市内贫乏饥冻者。”以此观之,壶翁乃身怀医技、乐善好施之隐士医者。因其诊病货药处常悬一壶为医帜,所以人称壶翁,民间传说多有其神话故事。壶翁曾传医术于费长房。记载虽语涉传奇,但若揭其神诞外衣,不难知壶公、费长房乃东汉时名医。壶公的事迹传之甚广,历代医家行医开业,几乎无不以,“悬壶之喜”等为贺,或于诊室悬葫芦为医之标志,今仍有不少药店、制药厂等沿以为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16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别具一格花、诗、药
下一篇: 鸡内金善治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