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木蓝的副作用-木蓝中毒解救

医案日记 2023-05-07 13:57:06

木蓝的副作用-木蓝中毒解救

(Indigofera Suffruticosa Mill)

【别名】菁子、蓝靛、槐蓝、小青、野槐树。

【功效】清热解毒。

【不良反应机制】木蓝全株有毒,含有一种叫尿蓝母的配糖体,对胃肠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严重者可致死。

【不良反应】误食少量生品引起头痛,服用过量引起咽喉收缩、恶心、剧烈呕吐、腹痛、下泻、眩晕、痉挛等。

【治疗与解救】

(1)中毒后立即洗胃,导泻,内服鞣酸蛋白、药用炭等。

(2)静脉输液,促进毒物排出。

(3)对症治疗:出现痉挛时,应用解痉药。下泻严重时,应及时补液,纠正电解质平衡。

倒吊笔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拼音名】Dǎo Diao Bǐ
【别名】 九龙木、墨柱根、章表根、苦常、土北芪、枝桐木、猪松木、细姑木、刀柄
【来源】 夹竹桃科倒吊笔属植物倒吊笔Wrightia pubescens R. Brown,以根、根皮和叶入药。全年可采。根切片晒干。叶随用随采,或晒干。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
根: 祛风利湿,化痰散结。用于颈淋巴结结核,风湿关节炎,腰腿痛,慢性支气管炎,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白带。
叶:祛风解表。用于感冒发热。
【用法用量】根0.5~1两;根皮3~5钱;叶2~3钱。
【备注】(1)同属植物蓝树Wrightia laevis Hook. f.别名米木、大蓝靛、木蓝。根、叶治跌打损伤;叶可提制蓝色染料。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小青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马鞭草科植物豆腐木的根或茎·小青 3.1小青的别名3.2来源及产地3.3性味3.4功能主治3.5化学成分3.6小青的药理作用 4豆科植物木蓝的枝叶·小青 4.1小青的别名4.2来源及产地4.3性味4.4功能主治4.5运用4.6化学成分4.7小青的药理作用 5参考资料附:1用到中药小青的方剂2用到中药小青的中成药3古籍中的小青*小青药品说明书 1拼音 xiǎo qīng

2英文参考 name of a person, Xiaoqing, from Madam White Snake

3马鞭草科植物豆腐木的根或茎·小青 小青为中药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本草经集注》记载的腐婢之别名[1]。

3.1小青的别名

小青、凉粉柴、山膏药、六月冻[2]

3.2来源及产地

马鞭草科植物豆腐木Premna microphylla Turcz.的根或茎、叶。分布华东、中南、西南等地区[2]。

3.3性味

苦,寒[2]。

3.4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2]。

1.治疟疾,腹泻,痢疾,阑尾炎,肝火头痛。煎服:15~30g[2]。

2.治痈肿疮疖,外伤出血,蛇咬伤,烫伤。捣敷或研末调敷[2]。

3.5化学成分

本品含臭梧桐堿(Trichotomine),有降压镇静作用。又含正廿七烷、正廿四烷酸等。[2]

3.6小青的药理作用

有降压镇静作用。体外试验,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给小鼠灌胃有一定预防眼镜蛇毒作用[2]。

4豆科植物木蓝的枝叶·小青 小青为中药名,,出自《中国树木分类学》,为《本草图经》记载的木蓝之别名[1]。

4.1小青的别名

槐蓝、大蓝、小青[3]

4.2来源及产地

豆科植物木蓝Indigofera tinctoriaL.的枝叶。分布福建、广东等地,南方各地多有栽培[3]。

4.3性味

微苦,寒[3]。

4.4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3]。

1.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治腮腺炎。血热之吐血、衄血。煎服:15~30g。[3]

2.治疮疡肿毒,丹毒。鲜叶捣敷。[3]

4.5运用

木蓝的根名大靛根,煎服治丹毒[3]。

4.6化学成分

全草含靛苷,氧化成靛蓝,又含靛玉红[3]。

4.7小青的药理作用

本品含的靛玉红有抗肿瘤作用[3]。

5

清热解毒的青黛

青黛: 中药名。也称 靛花 。 马蓝 、 木蓝 、 蓼蓝 、 菘蓝 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
  清热解毒中草药之青黛

【医家论药】

“青黛,大泻肝经实火及散肝经火郁。故凡小儿风热惊癎,疳毒,丹热痈疮,蛇犬等毒,金疮血出,噎膈蛊食,并天行头痛,瘟疫热毒,发斑、吐血、咯血、痢血等症,或应作丸为衣。或用为末干掺,或用水调敷,或入汤同服,或作饼子投治,皆取苦寒之性,以散风郁燥结之义。”(《本草求真》)

“青黛,解毒除热,固其所长,古方多有用之诸血症者,使非血分实热,而病生于阴虚内热,阳无所附,火气因虚上炎,发为吐衄咯唾等证,用之非宜。”(《本草经疏》)

“青黛,泻肝胆,散火郁,治温毒发斑及产后热痢下重,《千金》蓝青丸用之,天行寒热头痛,水研服之。与蓝同类,而止血拔毒杀虫之功,似胜于蓝。又治噎膈之疾,取其化虫之力也。”(《本经逢原》)

“青黛,气寒,味苦甘,无毒。驱时疫头痛,敛伤寒赤斑。能收五脏之郁火,能消膈上之热痰。泻肝火,止惊癎。消食积,杀诸恶虫尽化为水。又治小儿疳痢羸瘦,毛焦烦热。歌曰:烦热毛焦口鼻干,皮肤枯槁四肢摊。腹中时时更下痢,青白赤黄一般般。眼涩面黄鼻孔赤,谷道开张不欲看。忽然泻下成疳积,又且浓?一团团。唇焦呕吐不乳哺,壮热憎寒卧不安。此方便是青黛散,取效犹如服圣丹。”(《药鉴》)

为爵床科植物马蓝 Baphicacanthus cusia(Nees)Brem.、豆科植物木蓝Indigofera tinctoria L.、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tinctoria L.、草大青I. Indigotica Fort. 或蓼科植物蓼蓝 Polygonum tinctorium Ait. 叶中的干燥色素。味咸,性寒。入肝、肺、胃经。功能:清热、凉血、解毒。主治:

温病热盛、斑疹、吐血、咯血、衄血、小儿惊厥、痄腮肿痛、热毒痈疮、丹毒、蛇虫咬伤。内服:煎汤,1.5~3g,或入丸、散。外用:干撒或调敷。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从青黛中提得靛玉红(Indirubin)和靛蓝(Indigo)。青黛中含靛蓝一般均在5%以上,最高可达8%。尚分得青黛酮、正-廿九烷、吲哚醌及色胺酮。

清热解毒青黛的药理作用:

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青黛(木蓝)醇浸液(0.5g/ml)在体外对炭疽杆菌、肺炎球菌、志贺痢疾杆菌、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皆有抑制作用。但也有报道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葡萄球菌和结核杆菌等无抑制作用;可能系因所用提取溶剂和方法不同之故。

2. 抗肿瘤作用 靛玉红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疗效。合成靛玉红对肉瘤的活性及试用于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的疗效,皆与天然品相似。靛玉红腹腔或皮下注射200mg/kg剂量时,对大鼠W256肉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用相当于临床用量4mg/kg·d的125和250倍的靛玉红,给大鼠连续灌胃一个月,对体重、心电图、外周血象、肝肾功能皆无明显影响,对主要脏器的病理形态观察,也未发现特殊病变。

3. 其他作用 治疗剂量的靛玉红能提高动物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靛玉红对异常增生粒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有作用,但不引起骨髓抑制,其作用机制尚有待研究。靛蓝有减轻四氯化碳中毒后小鼠肝脏损伤的作用。

青黛的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腮腺炎 芒硝30g、青黛 10g,加醋适量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治疗9例,均愈。早期轻者1次获愈,重者3~4次即消。病情重者可加服清热解毒药。

〔云南中医杂志 1984;5(3):62〕

2。治疗病毒性肝炎a. 青黛、明矾、山药,按1:4:6 的比例共研细末,拌匀。每日6g,分2~3 次吞服(或装胶囊后吞服),同时肌注维丙肝,每次160mg,每周1次,肝泰乐每日0.1g。治疗38例,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各项指标恢复正常者36例,临床症状消失,但黄疸指数或锌浊度1~2项未降至正常者2例。〔浙江中医杂志1984;(5):20〕

b. 青黛30g、明矾15g、泽兰15g,共研为末,每次1.2g,日服3次。治疗间接胆红素增高症5例,疗效较好,均1周退黄。〔陕西中医 1981;(1):15〕

3. 治疗百日咳 青黛、海蛤粉各30g,川贝母、生甘草各15g,研为细末,每次1.5g,每日3次,饭后服,7~10天为1疗程。治疗24例,服药5~7 天治愈者15例,8~10天治愈者8例,1例配合抗生素治疗2周痊愈。〔新医学 1976;7(1):48〕

4. 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青黛 2g、黄柏1.5g、儿茶1g、枯矾0.5g,为1次量,研成面加水50ml,保留灌肠,每晚1次。并配合辨证口服中药。治疗42例,治愈22例,基本治愈12 例,有效8例。〔辽宁中医杂志 1986;10(10):2〕

5. 治疗各种腹泻 青黛100g、白矾150g。分别研粉,过60目筛,混匀后装胶囊(平均每个药量为 0.5±0.02g)。治疗各种腹泻475例,总治愈率为98.9%。〔中药材 1992;15(1):47〕

6. 治疗癫痫 青黛1份、硼砂3份、山药6份,共为细末,以硬酯酸作赋型剂压片,每片含量0.5g,成人每次5g,每日3次,饭后服,用药半年不发作者,改为每日2次。小儿以成人剂量按年龄折算,坚持服药1年即可停药。治疗375例,痊愈3例,显效99例,有效226例,无效47例。〔黑龙江中医药1990;(4):15〕

7. 治疗烧伤 地榆炭250g、青黛50g、冰片 10g,分别研细,过120目筛,干热灭菌,以上各药加入500g 凡士林中,搅匀,涂敷患处,每日2~3次。治疗14例,一般7天痊愈。〔浙江中医杂志 1988;23(7):306〕

8. 治疗带状疱疹 青黛50g、滑石30g、炉甘石15g、黄连20g、冰片3g,制成冰黛散,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显著。〔中成药研究 1988;(3):46〕

9. 治疗皮肤溃疡a. 青黛60g,煅石膏、滑石各120g,黄柏30g,冰片、黄连各15g,各研细末和匀备用。治疗脓皮病115例,疗效良好。〔浙江中医杂志 1978;4(3):

130〕

b. 煅石膏、金银花、青黛、枯矾、五倍子等份,制成石黛散,外敷患处。治疗天疱疮50例,全部治愈。〔湖南医药杂志 1983;10(3):7〕

c. 蛤粉50g,青黛10g,石膏50g,轻粉25g,黄柏25g,制成青蛤散,治疗接触传染性脓疱病,治愈率达97%以上。〔中级医刊 1958;12(5):304〕

10. 治疗湿疹a. 青黛粉、黄柏粉各60g,石膏粉、滑石粉各120g,混合掺匀备用,急性期将药物用香油调成糊状涂敷患处,或用药粉薄薄地干撒,每日1~2次;亚急性期及慢性期,将药粉加软膏调成所需要的泥膏或软膏涂患处,每日1~2次。治疗湿疹样皮炎200例,显效189例,好转10例,无效 1例。〔中原医刊 1984;(4):6〕

b. 青黛10g、枯矾20g、冰片3g、雄黄6g、锌氧粉10g,共研细末,调香油或茶油涂患处,每日2~3 次。治疗急慢性湿疹56例,治愈47例,无效9例。

〔江西医药 1981;(5):59〕

11. 治疗牛皮癣 青黛30g,轻粉、冰片、硫磺各10g,药用凡士林100g。先将药物共研粉末,再加入凡士林调匀。用药外擦患处,每日1~2次,7天为1疗程。治疗63例,除1例对药物过敏终止治疗、2例未予追访外,其余病例全部有效,其中治愈53例,好转7例。〔湖南中医杂志 1991;7(5):43〕

12. 治疗阴囊湿疹 青黛、密佗僧、硫磺、滑石各等份,共研细末,香油调匀外敷,每日2次。治疗阴囊皮炎85例,阴囊湿疹45例,阴癣30例,其中随访110例,全部治愈。〔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5;5(9):569〕

13. 治疗外阴 瘙痒 症 蛇床子500g (洗净晒干)、青黛250g 。共研为细粉,与鱼肝油、凡士林制成软膏。每周用药2~4次,2个月为1疗程。治疗82例,用药1~2个疗程痊愈者62例,3个疗程痊愈者16例。显效迟缓,疗期稍长者4例。〔中国医药学杂志 1988;8(8):379〕

14. 治疗小儿水痘 青黛粉、生牡蛎粉、滑石粉等量,加入适量麻油调成糊状,轻轻地擦于患处薄薄一层,每日1~2次。治疗32例,痊愈24例,显效8例。〔湖南中医杂志 1990;6(5):41〕

15. 治疗鼻衄 用鼻钳扩大鼻前孔,查明出血部位,然后用消毒棉球蘸青黛粉塞入鼻腔,压迫出血点。上药时,应嘱患者暂停吸气,以防青黛吸入引起咳嗽。治疗20例,13例用药1次、4例用药2 次、2例用药3次(另加针刺),鼻衄停止;1例无效。〔上海中医药杂志 1962;(5):23〕

16. 治疗复发性口疮 青黛60g、冰片12g、薄荷冰2.4g,共研末混合,密闭保存备用。用时以消毒棉签蘸药末少许,涂于溃疡部位,每日4~5次。治疗口腔溃疡86例,其中复发性口腔溃疡57例,细菌性口炎12例,止痛迅速,促进愈合,效果明显。〔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4;(5):311〕

17. 治疗剥脱性唇炎 青黛5、黄连4、穿山甲 1、冰片0.5。按以上比例共研细面,加凡士林100g,调成油膏。每天早晚2次外擦,2周为1疗程。治疗20例,近愈11例,有效7例,无效2例。〔中医药研究 1991;(3):42〕

方剂选用:

1. 治疗咯血:青黛一钱、杏仁四十粒(去皮、尖,以黄明蜡煎黄色,取出研细)。上二件再同研匀,以所煎蜡少许,熔开和之,捏成钱大饼子。每服,用干柿一个,中破开,入药一饼,合定,以湿纸裹,慢火煨熟,取出,以糯米粥嚼下。(《中藏经》圣饼子)

2. 治疗伤寒赤斑:青黛二钱,水研服。(《类证活人书》)

3. 治疗胃脘痛,病久成郁,郁则成热:青黛,以姜汁入汤调服。(《医学正传》)

4. 治疗一切热毒,脓窝疮:青黛一两,寒水石一两(煅过,苏为度)。上为细末,用香油调搽。(《普济方》青金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12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