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松脂酝酒方——(癞病)(范元谈字伯文言文翻译)

医案日记 2023-05-06 20:47:07

松脂酝酒方——(癞病)

(《圣济总录》)

【配方】松脂(太山川谷者六月采)二斗五升,黍米二斗五升,细曲一十五斤半,糯米五斗。

【制法】上四味,以水一石,煎松脂浮上,掠取入冷水中,却又入汤,如上四五十度。每伍度煮,即须换汤暴干,捣研作粉,得一斗一或二合半,炼松脂初酝法,用水四斗浸曲,曲发黍米一斗五升,以松脂粉拌饭,一如常酝法,相次成米,每曲随常酝法,入炊一斗黍米,拌松粉下第一料,又相次更炊糯米三斗,入松粉和。又相次更炊糯米二斗,同松粉拌和匀,取其松脂粉,并须知饭用尽,每一斗米,入松脂粉一升五合相拌,入后压去滓,取清酒,又一方,加杏仁五升,去皮及双仁者,随料均分,汤退去皮,捣破研如膏,入之佳。

【主治】治大风癞、皮脸搔痒。搔之落如麸片,宜安府藏。去胃中伏热,解咽干舌涩除风痹虚赢。治眉须堕落,久服轻身延年不老。

【用法】每服五合细饮,日夜可四五服,渐渐加至一升,温任性饮之,常令醺醺,酒势相接。

说明:《普济方》同上。

范元谈字伯文言文翻译

1. 范无琰为人 文言文翻译 原文

范元琰,字伯珪,吴郡钱塘人也。祖悦之,太学博士征,不至。父灵瑜,居父忧,以毁卒。元琰时童孺,哀慕尽礼,亲党异之。及长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然性谦敬,不以所长骄人。家贫,唯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其菘,元琰遽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于是母子秘之。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渡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

2译文

范元琰,字伯珪,南朝时吴郡钱塘人。元琰年轻时非常好学,博通经史,精研佛学,但是其为人很谦逊,从没有以自己的所长而看不起别人。元琰家中很贫困,仅靠种菜维持生活。有一次,元琰从家中出来,发现有人正在偷他家的白菜。元琰急忙退回了家中。母亲问他原因,元琰把刚才看到的事情告诉了母亲。母亲问偷菜的人是谁,元琰说:“我之所以退回来,就是怕偷菜的那个人感到羞耻,我告诉您他的名字,希望您不要泄露给他人啊!”母子两人从此严守这个秘密。

元琰家的菜园外有一条水沟,有人从水沟中渡水过来偷他家的竹笋。元琰因此伐木,把伐木作为桥,(让偷竹笋的人)从桥上过去。偷竹笋的人为此非常惭愧,从此这一带居然都没有了偷盗之人。

2. 文言文【范元为人善良】 原文

范元琰(yǎn),字伯珪(guī),吴郡钱塘人也。及长(zhǎng)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然性谦故,不以所长(cháng)骄人。家贫,惟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其菘,元琰遽(jù)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于是母子秘之。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

编辑本段译文

范元琰,字伯珪,是吴郡钱塘人。年轻时喜欢学习,博通经史,并且精研佛学。由于性情谦虚的缘故,从不因为自己的所长而看不起别人。家中贫困,只把园林果蔬当作职业。曾经外出。看见有人偷白菜,元琰急忙退走。(他)母亲问他(这么快回来)原因,(他)详细地把实际情况告诉母亲。母亲问(他)偷盗的人是谁,(他)回答说:“先前我之所以退走,是担心他惭愧羞耻,现在说出他的名字来,希望您不要告诉别人。”于是母子两人为这件事保密。有人蹚过水沟偷盗他家竹笋,元琰就砍伐树木做成桥使他方便过沟。自从这件事之后,小偷们十分惭愧,整个乡里就再也没有人偷东西了。

编辑本段出处

这段古文选自《南史 隐逸下》。

3. 范元琰为人的原文和译文 原文:范元琰,字伯珪,吴郡钱塘人也。及长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然性谦敬,不以所长骄人。家贫,唯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其菘,元琰遽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

于是母子秘之。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

全文释义:

范元琰,字伯珪,是南朝时吴郡钱塘人。他年轻时非常好学,博通经史,精研佛学。但是他为人很谦逊,从来不以自己的所长而看不起别人。家里贫穷,只靠种植蔬菜为生。(元琰)曾经外出,看见有人偷盗他家的白菜,他匆忙退走。

母亲询问他(这么快回来)的缘故,(他)详细地把实际情况告诉母亲。母亲问(他)偷盗的人是谁,(他)回答说:“先前我之所以退走,是担心他惭愧羞耻,现在说出他的名字来,希望您不要泄露出去。”于是母子两人为(那个小偷)保密。

有时有淌过水沟偷盗他家竹笋的人,元琰就砍伐树木做成桥来使他(方便地)过沟。自从这件事之后,小偷们十分惭愧,整个乡里就再也没有人偷窃了。

扩展资料:

《范元琰为人善良》又名《范元琰作桥惭盗》,文章选自唐朝李大师及其四子李延寿撰成的《南史·隐逸下》。

范元琰,南朝时吴郡钱塘人,为人很谦逊,年轻时非常好学,博通经史,精研佛学。因为范元琰不计较盗贼的德行,用善举使他们认识到自我的丑恶,心中惭愧,从而改过自新;不因人之恶而恶,此君子善人之道。自偷盗事件后,很多官员钦慕元琰的德行,多次举荐其为官,但元琰颇为淡泊名利,都一一拒绝了。

参考资料:-范元琰

4. 范元琰良善文言文翻译 范元琰,字伯珪,一字长玉,南朝时吴郡钱塘人。

元琰年轻时非常好学,博通经史,精研佛学,但是其为人很谦逊,从没有以自己的所长而看不起别人。元琰家中很贫困,仅靠种菜维持生活。

有一次,元琰从家中出来,发现有人正在偷他家的白菜。元琰急忙退回了家中。

母亲问他原因,元琰把刚才看到的事情告诉了母亲。母亲问偷菜的人是谁,元琰说:“我之所以退回来,就是怕偷菜的那个人感到羞耻,我告诉您他的名字,希望您不要泄露给他人啊!”母子两人从此严守这个秘密。

元琰家的菜园外有一条水沟,有人从水沟中渡水过来偷他家的竹笋。元琰于是特意伐木,在水沟上架了座桥,让偷竹笋的人不必渡水而过。

偷竹笋的人为此非常惭愧,从此这一带居然都没有了偷盗之人。

5. 文言文 范元谈弭盗有方 范元琰家贫,唯以园蔬为业。

尝出行,见人盗其菘,元琰遽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

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于是母子秘之。

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草窃。 元琰家中很贫困,仅靠种菜维持生活。

有一次,元琰从家中出来,发现有人正在偷他家的白菜。元琰急忙退回了家中。

母亲问他原因,元琰把刚才看到的事情告诉了母亲。母亲问偷菜的人是谁,元琰说:“我之所以退回来,就是怕偷菜的那个人感到羞耻,我告诉您他的名字,希望您不要泄露给他人啊!”母子两人从此严守这个秘密。

元琰家的菜园外有一条水沟,有人从水沟中渡水过来偷他家的竹笋。元琰于是特意伐木,在水沟上架了座桥,让偷竹笋的人不必渡水而过。

偷竹笋的人为此非常惭愧,从此这一带居然都没有了偷盗之人。

6. 《范张之交》文言文的翻译 【原文】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一名汜。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 人并游太学。后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耶?”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期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后元伯寝疾甚笃,同郡郅君章、殷子征晨夜省视之。元伯临终,叹曰:“恨不见我死友。”子征曰:“吾与君章,尽心于子,是非死友,复欲谁求?”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寻而卒。

式忽梦见元伯,玄冕乘缨,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忘我,岂能相及?”式恍然觉悟,悲叹泣下,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将窆,而柩不肯进。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耶?”遂停柩。移时,乃见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异路,永从此辞。”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翻译】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今山东金乡县)人。一名范汜。他和汝南人张劭是朋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在太学(朝廷最高学府)学习。后来范式要回到乡里,他对张劭说:“二年后我还回来,将经过你家拜见你父母,见见小孩。”于是两人约定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就要到了,张劭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母亲,请母亲准备酒菜等待范式。张劭的母亲说:“分别了两年,虽然约定了日期,但是远隔千里,你怎么就确信无疑呢?”张劭说:“范式是个守信的人,肯定不会违约。”母亲说:“如果是这样,我为你酿酒。”到了约定的日期范式果然到了。拜见张劭的母亲,范、张二人对饮,尽欢之后才告别而去。

后来张劭得了病,非常严重,同郡人郅君章、殷子征日夜探视他。张劭临终时,叹息说:“遗憾的是没有见到我的生死之交。”殷子征说:“我和郅君章,都尽心和你交友,如果我们称不得上是你的生死之交,谁还能算的上?”张劭说:“你们两人,是我的生之交;山阳的范巨卿,是我的死之交。”张劭不久就病死了。

范式忽然梦见了张劭,带着黑色的帽子,穿着袍子,仓促的叫他:“巨卿,我在某天死去,在某天埋葬,永远回到黄泉之下。你没有忘记我,怎么能不来?”范式恍然睡醒,悲叹落泪,于是穿着丧友的丧服,去赶张劭埋葬的那天,骑着马赶去。还没有到达那边已经发丧了。到了坟穴,将要落下棺材,但是灵柩不肯进去。张劭的母亲抚摸着棺材说:“张劭啊,难道你还有愿望?”于是停下来埋葬。没一会,就看见白车白马,号哭而来。张劭的母亲看到说:“这一定是范巨卿。”范式到了之后,吊唁说:“走了元伯,死生异路,从此永别。”参加葬礼的上千人,都为之落泪。范式亲自拉着牵引灵柩的大绳,灵柩于是才前进了。范式于是住在坟墓旁便,为他种植了坟树,然后才离开。

7. 活板原文及翻译 一、原文(出自北宋 沈括《梦溪笔谈·技艺》):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二、译文:

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此后,重要书籍都是版印出来的。

庆历年间,有个平民叫毕升,又发明了活版印刷。它的办法是:用黏土来刻字模,字模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覆盖着。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就密密地排满字模,排满了就成为一版,再把它靠近火边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

如果只印两三本,还不算简便;如果印几十甚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通常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印刷,另一块已经另外在排字了,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准备好,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它们在一版内有重复的。

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给它做标记,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立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是,木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印,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松脂等物弄脏。

毕升死后,那些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辈们得到,到现在依然被珍藏着。

扩展资料

一、关于《梦溪笔谈》的创作背景及相关情况

作者沈括在《梦溪笔谈·序》中有比较清楚的说明:1082年(宋元丰五年)后,作者政治上不得志,约1088年前后(元祐三年)住润州,在那里修筑一座梦溪园(在今江苏镇江东)卜居,作者日常的生活较少外出,也较少与人来往。

书名《梦溪笔谈》,则是因为作者沈括在梦溪园完成作品。笔谈,则是由于平时和客人在园内交谈,作者经常将“与客言者”记录于册,友朋聚散无常,时长日久,作者觉得好像自己是“所与谈者,唯笔砚而已”,故用名“笔谈”。

二、作者简介

沈括(1031年—1095年) ,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

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宋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元丰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抵御西夏,后因永乐城之战牵连被贬。晚年移居润州(今江苏镇江),隐居梦溪园。绍圣二年(1095年),因病辞世,享年六十五岁。

艾叶酒怎样做?

一、把10克艾叶直接放入3升酒中煮沸,煮成2生,去掉渣滓,即可服用。
能够治疗妊娠卒下血不止及治子淋;亦治妊娠忽胎动不安,但腰痛,忽胎转抢心;或下血不止。
二、将生艾叶(研,冬用茎,干者亦得)一斤,以酒五升煮沸,煮取二升,能够治疗妊娠卒下血及子淋。
注意:即使是泡制的酒方,过量饮用仍然会有害健康。
三、把干艾叶放进水里煮的浓浓的,与米酒混合搅拌均匀。每一斗米酒用艾叶5两。这种方法可以治白癞。
四、用阿胶30克,艾叶、川芎、芍药、甘草各20克,当归、生地各30克,黄酒、水各250克。上药用黄酒、水煮取250克,分3份。这种方法做出来的酒叫做胶艾酒。能够治疗妊娠顿仆失踞,胎动不安。
艾叶酒(一)——(妊娠出血)
(《普济方》)
【配方】艾叶如鸡子大。
【制法】上以酒三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两服。
【主治】治妊娠卒下血不止及治子淋;亦治妊娠忽胎动不安,但腰痛,忽胎转抢心;或下血不止。
【用法】不拘时温服。
艾叶酒(二)——(妊娠出血)
(《妇人大全良方》)
【配方】生艾叶(研,冬用茎,干者亦得)一斤。
艾叶酒方——(癞病)
(《圣济总录》)
【配方】干艾叶(浓煮取汁),每一斗米曲用艾叶五两。
【制法】上一味,随曲米多少,用煎浓汁拌浸,酝如常法。
【主治】治白癞。
【用法】酒熟不拘时稍稍饮之,常令酒势相接醺醺然。
说明:《普济方》注出“肘后方”,同上。
【制法】上以酒五升,煮取二升。
【主治】疗妊娠卒下血及子淋。
【用法】分三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00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