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艾蒿酒方——(骨鲠)

医案日记 2023-05-06 19:26:44

艾蒿酒方——(骨鲠)

骨鲠咽喉,以鱼刺为多。细柔的鱼鲠痛可用单方及以下药酒试治,硬骨及较粗鱼骨,梗塞咽喉,服药及药酒治疗无效时,则应施以手术取出。

(《圣济总录》)

【配方】艾蒿(切)一握。

【制法】上一味,以水酒各一盏,煎至八分,去滓。

【主治】治诸鱼骨鲠在喉中。

【用法】分温二服。

说明:民间用艾蒿一把,细切,用水、酒各一小杯,同药煎数沸,去渣,分两次温服,治诸鱼骨鲠在喉中。

骨鲠是什么意思


骨鲠的解释

(1) [fishbone]∶鱼 骨头 骨鲠在喉 (2) [straight forward]∶ 比喻 个性正直、刚健 彼项王骨鲠之臣, 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史记·陈 丞相 世家 》 详细解释 亦作“ 骨骾 ”。 1.鱼、肉等的小骨。亦专指鱼骨、鱼刺。 《仪礼·公食大夫礼》 “鱼七缩俎寝右” 汉 郑玄 注:“乾鱼近腴多骨鲠。” 贾公彦 疏:“ 郑 云‘乾鱼近腴多骨鲠’,故不欲以腴乡賔,取脊少骨鲠者乡賔。” (2).骨干;骨骼。比喻诗文的主旨或风格。 晋 葛洪 《 抱朴 子·辞义》 :“属笔之家,亦各有病……其浅者,则患乎妍而无据。证援不给,皮肤鲜泽而骨骾迥弱也。” 《晋书·曹志传》 :“干植不强,枝叶不茂;骨鲠不存,皮肤不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 :“观其骨鲠所树,肌肤所附,虽取鎔经旨,亦自铸伟辞。” (3).比喻刚直。 《史记·吴太伯世家》 :“方今 吴 外困於 楚 ,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 无奈 我何。” 《南史·徐勉传》 :“ 勉 虽骨鲠不及 范云 ,亦不阿意 苟合 。” 明 屠隆 《昙花记·奸相造谋》 :“ 自负 先朝老臣,粗立名检,强项骨骾,不肯顺从。” 郭沫若 《今昔集·钓鱼城访古(四)》 :“他是我们 四川 乃至 全 中国有数的历史学专家,而 且是 很有骨鲠之气的一位学者。” (4).比喻刚直的人。 唐 皇甫湜 《对贤良 方正 直言极谏策》 :“任贤而勿贰,招谏而必行;屏 近习 之纤佞,进周行之骨鲠,斯明目达聪之道也。” 《新唐书·李栖筠李鄘传赞》 :“刚者天德,故 孔子 称‘刚近仁’。骨彊四支,故君有忠臣,谓之骨骾。” (5).指刚直之气。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 :“然落拓之子,无骨骾而好随俗者,以通此者为 亲密 ,距此者为不恭。”

词语分解

骨的解释骨 ǔ 人和脊惟 动物 身体里面 支持 身体 保护 内脏的坚硬 组织 :骨头。骨胳(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 亲近 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刵 )。 像骨的东 鲠的解释鲠 (鲠) ě 鱼骨: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鱼骨卡在嗓子里。 直:骨鲠。鲠直(同“梗直”、“ 耿直 ”)。鲠言。部首 :鱼。

骨鲠的解释

骨鲠的解释(1) [fishbone]∶鱼 骨头 骨鲠在喉 (2) [straight forward]∶ 比喻 个性正直、刚健 彼项王骨鲠之臣, 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史记·陈 丞相 世家 》 详细解释 亦作“ 骨骾 ”。 1.鱼、肉等的小骨。亦专指鱼骨、鱼刺。 《仪礼·公食大夫礼》 “鱼七缩俎寝右” 汉 郑玄 注:“乾鱼近腴多骨鲠。” 贾公彦 疏:“ 郑 云‘乾鱼近腴多骨鲠’,故不欲以腴乡賔,取脊少骨鲠者乡賔。” (2).骨干;骨骼。比喻诗文的主旨或风格。 晋 葛洪 《 抱朴 子·辞义》 :“属笔之家,亦各有病……其浅者,则患乎妍而无据。证援不给,皮肤鲜泽而骨骾迥弱也。” 《晋书·曹志传》 :“干植不强,枝叶不茂;骨鲠不存,皮肤不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 :“观其骨鲠所树,肌肤所附,虽取鎔经旨,亦自铸伟辞。” (3).比喻刚直。 《史记·吴太伯世家》 :“方今 吴 外困於 楚 ,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 无奈 我何。” 《南史·徐勉传》 :“ 勉 虽骨鲠不及 范云 ,亦不阿意 苟合 。” 明 屠隆 《昙花记·奸相造谋》 :“ 自负 先朝老臣,粗立名检,强项骨骾,不肯顺从。” 郭沫若 《今昔集·钓鱼城访古(四)》 :“他是我们 四川 乃至 全 中国有数的历史学专家,而 且是 很有骨鲠之气的一位学者。” (4).比喻刚直的人。 唐 皇甫湜 《对贤良 方正 直言极谏策》 :“任贤而勿贰,招谏而必行;屏 近习 之纤佞,进周行之骨鲠,斯明目达聪之道也。” 《新唐书·李栖筠李鄘传赞》 :“刚者天德,故 孔子 称‘刚近仁’。骨彊四支,故君有忠臣,谓之骨骾。” (5).指刚直之气。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 :“然落拓之子,无骨骾而好随俗者,以通此者为 亲密 ,距此者为不恭。”

词语分解

骨的解释骨 ǔ 人和脊惟 动物 身体里面 支持 身体 保护 内脏的坚硬 组织 :骨头。骨胳(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 亲近 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刵 )。 像骨的东 鲠的解释鲠 (鲠) ě 鱼骨: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鱼骨卡在嗓子里。 直:骨鲠。鲠直(同“梗直”、“ 耿直 ”)。鲠言。部首 :鱼。

道教的护身之物有什么

一、道教法器有:
1.三清铃:道士作法事中的重要法器。又名帝钟、法钟、法铃、铃书。道场(法会)上必不可少的法器之一 。一般为铜制,有柄,铃内有舌,摇动发声。柄的上端为山字形,象征道教信奉的三清尊神。道教认为,法铃具有降神、除魔的作用。在道场上使用时,须以单手持之,向一边有节奏地摇动。《上清灵宝大法》:“振动法铃,神鬼咸钦。”
2.拷鬼杖、打鬼杖、打鬼棒:一般是用在超度道场,镇道场,必要时驱邪用 。
3.天篷尺:亦名“法尺”。为长形方木。六面雕满了日、月、二十八宿的名称,及三星、北斗七星、南斗六星等图案,还有天蓬元师的圣号。以此行使天蓬元帅的神力,具有辟邪除魔的作用。《道书援神契》:“古者祓除不祥有桃枝,后羿死于桃棒,故后世逐鬼用之,今天蓬尺是其类也 。“
4.令牌:
又名雷令、五雷号令。为圆顶平底之木牌。侧面边围刻有二十八宿的名称。上圆下方的形状,象征天地。令牌是道士差遣神灵的神圣法器,有辟邪的作用,也可用于差遣雷神。令牌的形状与图案并不完全一致,如有的刻有龙或宝剑,有的刻有五雷号令、总召万神等。
5.步罡毯:在法会(如,九皇会)时,踏罡步斗在地上的 。
6.如意:道场中最高的道士持有(唯一的),如高功。如意,只能对下界(鬼)使用,对上界(神明)是不可以用的。如意代表十方之内最上。一般只在高功上座的时候用 。一般为玉、木、骨制成。形状略曲如心字,有三点:首尾两端作云形或芝形,中央一点圆形。象征道化三清之意,又喻一心尊三宝,即道宝、经宝、师宝。道教方丈在宣说经教或其他隆重科仪中,亦手持之。
7.令旗:为高功在醮坛发号施令的旗子。旗为三角形,旗面为黄色,镶以齿状红边,上有一条黄色红边的飘带,旗杆一般为藤制。旗子上书敕召万神四字。如龙虎旗, 分龙旗、虎旗、马旗、象旗等动物的旗帜,统称龙虎旗。
8.拂尘:很少在道场中使用,一般是神仙的法物或高道的法器 。
9.笏:又称朝简、朝板等。是用来朝拜神仙时所执的手板,上面可以记事,以免遗忘。古时朝拜天子的笏有一定的规制,天子用玉,诸侯用象牙,大夫和士用竹片。道教则不受此限,根据条件均可使用。举行道场时,高功登坛,双手捧笏,如对天庭。道场中的经师都可以使用的。上奏拜表使用。对上界、下界(鬼)都是可以使用的。
10.圣卦:也称“圣杯”。一般在神案前都有一对。有阴阳之分。主要用于作为神明回答的依举
附:玉圭:同“如意”、“朝简”相似。但玉圭只能对上界(神明)使用。
11.法印:一般为木制、铜制或玉制。印面上刻着具有道教含义的文字,甚至有的还刻着完全符式化的图案,印钮一般是狮子或其他避邪兽。道教自从祖天师张道陵开始传有法印,沿袭至今。法印是道教奏达天庭的公印,也是行使神力的法物。《洞玄经》:“法印照处,魅邪灭亡。”
12.法剑:又名宝剑、令剑、七星剑。在钢铁锻制的剑身两面,各镶有青铜制的北斗七星图样,靠近剑柄处有龙、虎或符的图案。宝剑是斩妖诛魔的强力法器,张天师的家传宝物即为宝剑及天师印。通常剑身单薄的七星剑是以两把并握使用,有时也可分持两手,又称双剑或合剑。也有一种是在剑身上刻有符咒的木剑,多半使用可以避邪的桃木雕制,又称桃木剑。
13.甘露碗:又称水盂、水碗或清水碗。在道场上用来盛装法水,又称甘露。古为竹制品,今多为黄铜制。其器如茶杯状,口略大,杯子周围绘有五岳真形图。但也有饭碗状的水盂,口略窄。道场上的高功,常以左手持盂,右手拿着杨柳枝,沾取盂中的圣水,遍酒醮坛以示净场,《灵宝济度金书》:“杨枝洒净业垢,解除尘秽于无形。”有时象征普施甘露,济度亡魂,《太上全真晚坛功课经》:“甘露流润,遍洒空玄,拔度沉溺,不滞寒渊。”
14.镇坛木:又名震坛木、奉旨、净板等。为略呈长方体之木块。顶面稍有隆起,底面平坦,以漆涂成红色。正面刻有万神咸听四字,两端刻有乾坤、坎离四卦。在道场进行中,镇坛木被置于桌上,由高功配合科仪使用。道士专行法术时,也用来拍击桌面,威吓恶鬼邪魔。
15.法尺:为长形木片。形状和旧式的尺相同,两面均有刻度,并且雕有葫芦等吉祥图案,一般漆成红色。除此之外,也有一种不带刻度和图案的铁尺,法尺不单是上古神仙丈量天地的法器,有除魔的力量。
16.法绳:又名法鞭、净鞭或法索等。木柄上雕有蛇头状花纹,其下接有苘麻或棕榈等纤维搓成的绳身,绳后亦有结尾,看去俨然一条完整的蛇。蛇头部分涂有朱漆,上有八卦图案,更精细者甚至从蛇口处还有人头露出。此外,也有的利用天然的曲木来表现蛇身。法鞭可以鞭挞妖魔,辟除邪怪。
17.师刀:即法师所用的刀。一种是黄铜制的短剑,剑锋很钝,前端呈椭圆形,柄上串有铜钱或小铁环,形状颇为怪异。另一种是锐利的铁刀,形态介于法剑和菜刀之间,上面刻着太上老君的圣号。
18.木鱼:又称木鼓,俗称鱼子。形圆而刻做鱼形,故号木鱼。中间掏空,击之作声。通常放在经案的右手边,以右手持木棰敲之。诵念经文时配合经韵而使用,经文的每个字都要落在木鱼的点子上。《无上秘要》:“木鱼清磐,振醒尘寰。”
19.磬:分为两种。一种称为圆磬,圆形而中空,铜制或铁制。通常放在经案的左手边。磬的主要作用是通报神灵,也可以消灾解厄。平时道教徒或香客进殿朝拜,殿主在其抬头起身之时击磬。道场诵经时配合科仪,也要击磬。
20. 引磬:又名手磬。形小如碗状,铜制,器底隆起之顶端,附有木柄,以便携持。木柄有绳,连一铁杆或铜杆。道众在醮坛朝拜或转天尊时,持而鸣之,用以引导道众,故名引磬。
21.钟:一般由铜或铁铸成。钟内无舌,击之发声。有大钟和小钟之别;大钟用于道观早晚开静、止静时,配合大鼓和板使用;小钟用于道场作为法器,与鼓配合击打。
22.鼓:圆桶形或扁圆形,边围鼓起,中空,两面或一面蒙以皮革。鼓有大小之分:大鼓用于道观早晚开静、止静时,配合大钟和板使用;小鼓在道场作为法器,配合小钟使用。鼓的声音,具有通神和辟邪的作用。道教对击鼓颇有讲究,可以打出风云雷雨的模拟音响,且能配合经韵板眼,谓之花点。《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凡建醮道场行法事时,必先鸣法鼓”。
23.铛:又称单音、铜鼓等,俗称铛子。是用小铜锣固定在长柄的木框上,用拨子敲打出声。如果是十面小锣固定于同一木架,安上长柄,则称云锣或云璈。
24.钹:亦名铜盘。一般为铜制。形状是中央隆起的圆片,在其隆起部位系有红布条。有大小之别:大的称为饶钹、闹钹或大钹,小的称为钗或钗子。击打时双手各持一片的布条,合击发声,也有的把一片置于圆形的凹状布垫上面,用另一片去击打。在道场上,通常和铛子配合使用。
二、道教常用护身物
1、朱砂
在中药店里就能买到,价钱也不贵。它的价格与成色有很大关系,分内服和外用的两种,内服的是粉末状,外用的是沙粒状。一般佩带只要用那种外用的就可以了。在佩戴时先做一个小袋,装入朱砂,在放入7根灯心草(也在药店里有售,更便宜)7粒黑豆,最好再放一些经咒或桃木符之类的。他的中成药就是朱砂安神丸,是治疗附体,撞邪的重要药物。朱砂有毒,不得擅自服用!
2、雄黄
他和朱砂一样是天然的避邪护身之物,在白蛇传里就有充分的描写。只是这东西有很大毒性,很难买得到,用法就同朱砂一样。
3、艾灸条
这原是做针灸治疗用的,使用药草艾蒿晒干揉成绒做成的,很便宜。要是再走夜路时点一支,担保不会有任何东西来找事,他的气味很大,要在屋子里烧得话一点就够了,还可以去除流感预防疾病,是首选之物。
4、天木藏香
不用特殊开光就可直接使用的香里的最好的,但不便宜。只要取出焚烧,可使一切邪魔远遁,在西藏也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有时就拿它来装藏开光,效果一样很好,再去外地感觉不舒服时,取出一些来在屋子里一撒就可以了。
5、葫芦
有人说可以用铜质的,其实它的效果远不如天然长成的,这东西在使用时要把口锯开,把里面的种子倒出来,最好挂在床头,门上,窗户上,如果它在挂了一段时间后有所损坏,就要即使再买一个补上,要是上面雕刻有符咒、神像是最好的。
6、姜
这是一种强身健体的好东西,在古代,医生们出入疫区治病时,没有现在的那些口罩消毒装备,就全靠着生姜来抵挡病毒,被传染的很少,而且它还是克制蛊毒的一味极好的药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299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