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疗,就是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恰当的药茶验方进行治疗。为了方便读者,本篇将以病为纲,以茶疗验方为目,即先介绍每种病的病因,然后介绍其临床症状,接着介绍茶疗验方(即药茶),如此纲举目张,便突出了“通俗易懂,条理清楚,有理有法,有趣有方”的特点!
(一)药茶探险源
药茶,是指用茶叶与药物(或食物)相结合,或者纯用味道平淡甘和的药物煎水(或用沸水浸泡)代茶饮用的各种疗病饮料的总称。我国应用药茶的历史非常悠久。从1981年陈可冀先生等编著出版的《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一书中可以看出,药茶已成为清代宫廷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TOP
(二)药茶的特点和优点
1.味道可口,“良药可口利于病”:药茶多采用味道可口的食物(或药物)与茶叶制成茶剂,因此,药茶大都无苦涩难闻之弊!
2.以药代茶:茶为万病之药,是人们相信的保健饮料,非茶饮料加上“茶”字,使人们体会到它与茶叶有同样的保健功效,并能像茶一样浸泡饮用,久而久之,中药方剂便有了茶剂。
3、节省药物:中药汤剂,每剂重量多在100-250克之间。而中药的茶剂,一般仅为5-10克,相比之下,节省了大量的药物。
4、性味平和而无毒副作用:药茶大都取材于食物和性味平和的药物,所以大都没有副作用,即使长期服用,仍是安全可靠。
5、使于携带、服用方便:中药汤剂,量大又需长时间煎熬,为此现代人不喜欢服汤药,茶剂多为粗末茶、块状茶、袋泡茶、开水浸泡便可服用。
6、疗效显著:药茶虽然药性平和,但是,只要坚持使用,往往能收到显著治疗效果,即使是危急病症,用之得当,也能立见著效。
7、有利于发展家庭医疗:随着人们的医学知识水平的提高,食疗、茶疗进入了千家万户,由于大部分茶剂多取材于普通食物、平和的药品,再加上药茶药效专一,治疗范围明确,无毒副作用,容易掌握等,所以,人们每患小病便可应用茶疗妙方以辨病自疗,达到有病早治、无病预防的目的,从而促进了家庭医疗的发展。
(三)饮用药茶的注意事项
1、药茶是由茶叶、食物和药物组成的,它既有一定的适应症,也有其禁忌证。因此,应用每个药茶之前,就要明白这种药茶的功效,辨明病症,然后才可饮用。
2、药茶冲泡所用的开水,一般的说,凡是中药粗末,宜用沸水冲泡;块状茶、茶曲剂、花、叶类宜用开水,90度即可;速溶茶、袋泡茶用开水或温开水亦可。
3、药茶和其他药物一样不是万能的,在治疗小病、慢性病、养生保健、强身健美、预防疾病方面有它的优势,但在治疗重病、危急症时,药茶只可作为辅助治疗。否则,将会贻误病机。
(四)饮用药茶的十忌
饮用茶和药茶虽然对健康有许多益处,但饮用不当也会影响健康。饮用者需要注意下列事项:
1、忌用变的茶叶和药材。茶叶喜燥怕潮湿,受潮后易发热变霉,动物试验表明,动物饮用霉变茶叶水后可使肝、肾等脏器发生变性和坏死,并且具有致癌的危险性。因此,自己在家中配制药茶时茶叶与其他药材应选择质量好的,切忌使用霉变或有其他不洁的茶叶和药材。
2、茶叶和药茶忌保管不善。茶叶若与其他有异味的东西放在一起,如香皂、樟脑丸等,容易使茶叶吸收异味。这种有异味的茶叶最好不要用来泡茶。
3、选用药茶方忌不根据病情需要。
4、服用药茶也要注意忌口。服药时不能同时食用某些食物,否则就会降低药物的疗效,中医称之为“忌口”。
5、忌饮隔夜茶。
6、冲泡或煎煮药茶的时间不宜过久。冲泡药茶时一般以沸水冲泡10-20分钟为宜;煎煮药茶时以煎沸10-15分钟为宜。有些药物的煎煮时间要长些,如有毒的乌头、附子、商陆等,久煎能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否则,容易发生中毒。因此特殊的药茶方要遵医嘱使用。
7、饮茶不宜过浓。
8、饮茶忌过多。
9、妇女三期不宜过多饮茶。月经茶期饮茶过多容易发生痛经时间延长和经过多。怀孕期妇女饮用浓茶,不仅易患缺铁性贫血,影响胎儿的营养供应,还会加剧孕妇的心跳和排尿,增强孕妇的心肾负担,诱发妊娠中毒症等,不利于母体和胎儿的健康。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和中国上海医科大学的科学家对饮茶量与经前期综合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饮茶量多少与经前期综合症密切相关。通过将饮茶女性与不饮茶女性相比较,每天饮茶量在4杯以下的女性,经前期综合症的发生率增加了2倍。如果每天饮茶量超过4杯,女性经前期综合症的发生率将会增加9.7倍。
10、如下病人不宜饮茶过多:(1)动脉粥样硬化.(2)失眠患者.(3)高血压患者及心脏病人.(4)痛风病人.(5)病后需静养的人以及甲亢、结核病人。(6)活动性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7)习惯性便秘患者。(8)发热病人。(9)贫血患者
茶与医学的探索
自从华夏民族5千年前发现茶的解毒作用,并从此开始利用茶树资源以来,茶的药用和食用一直是交织在一起的。虽然从现有最早关于茶利用的历史记载看,茶的最早利用为药用,但从另外一些历史记载及中医考古发现分析,“药食同源”的情况应当也存在于茶树利用的历史上。可以相信,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茶的药用和食用并重,后来才发展到以作饮料为主。对于茶的药用方式,人类最早是把茶鲜叶直接当作药来食用的,后来慢慢有了对茶鲜叶的初步加工和储藏。另一方面,从单一的以茶作药治病,发展到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含茶中药配方,创造了无数茶疗药方。服用方法也从直接食用茶鲜叶,发展到煮饮,进而到包括煮饮、研末外敷、药枕等多种应用方式,并创造了茶疗、茶膳等一系列茶医疗和保健形式。
用途和贡献
茶医药为中国古代人们的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化学和医药科学的进步,使人们对茶叶药用价值的认识不断提高和深入,茶叶的许多重要药用功能在现代科学技术理论体系中得到了确证,并进一步揭示了各种茶内含成分的许多功效。对茶的利用已经发展到多种方式和途径。现在涉及茶或茶提取物的应用领域已大大延伸到作为食品添加物、保健食品、饲料、日用化工、制药、化妆品、建材、纺织等领域,其中在医疗保健方面的研究最为深入,开发出的产品丰富多彩。这漫长的茶医学发展史,按其不同的技术水平可大致分为如下三个发展阶段:
一、茶医学的初步探索
从神农氏首先发现茶的药用价值以来,人们对茶的药用功能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由于古代人们的科技知识水平低下,探索植物对人体生理的作用一般是一个盲目的和随机的实践过程。人们是在实践过程中慢慢了解到,茶具有解毒、清火、提神、消食等诸多治病和保健效果的。反映此阶段情况的古代文献记载主要有:
1)神农时代的传说:“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乃解”。《神农本草经》中的记载:“茶叶。味苦寒……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神农食经》中记载有:“茶叶利小便,去痰热,止渴,令人少睡……”,“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等。
2)东汉张仲景用茶治疗下痢脓血,在他的《伤寒杂病论》具体记述了茶的药物效用:“茶治便脓血甚效”。东汉神医华佗在《食论》中记载:“苦茶久食,益意思”,他还用茶来消疲劳,提神醒脑等。
3)魏朝名医吴普用茶治疗厌食、胃痛等症,并把茶作“安心益气、轻身耐老”的养身保健饮品。
4)梁代陶弘景《别录》中的记载:“苦茶轻身换骨”
第二阶段:中医对茶的医药功能的系统研究
此阶段所跨越的时期,笔者认为应从唐、宋时期起,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止。此阶段对茶医学的探索和研究,主要是采用中医的方法和临床实践的方法;在方法论上主要受综合的、归纳的理论所指导,注重整体的观点和遵循阴阳五行的世界观。此时期,茶医学研究的发展过程基本上与中医的发展过程同步。人们开始对茶的医药及保健功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和全面的探索,对前人大量实践经验进行系统的总结。对茶医药价值的开发利用已从单方应用为主发展到单方、复方并用,并以复方为主,在实践中创造了数以千计的含茶中药方剂。服用方法也由单一的煮饮法发展成包含煮饮、外敷、熏灸、药枕等多种方式,并创造了茶疗、茶膳等茶医药文化。
在理论上,总结出了一系列传世经典著作,其中以唐代陆羽的《茶经》和清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最为著名。此阶段含有茶医药内容的重要著作有:
1)唐代:陆羽的《茶经》、陈藏器的《本草拾遗》、苏敬等的《新修本草》、孟诜的《食疗本草》。
2) 宋代:苏颂等的《本草图经》、林洪的《山家清供》,等等;由宋朝廷组织有关名家编著的《太平圣惠方》、《和剂局方》、《圣济总录》、《普剂方》等医学著作中,也都有茶疗“药茶”的介绍。
3) 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王海蘸的《汤液本草》、孙允贤的《医方集成》、纱图穆苏的《瑞竹堂经验方》、王好古的《汤液本草》、陈仕贤的《经验良方》,等等。
4)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朱橚的《普济方》和《救荒本草》、李中立的《本草原始》、汪颖的《食物本草》、鲍山的《野菜博录》、赵南星的《上医本草》、张时辙的《摄生众妙方》、俞朝言的《医方集论》、钱椿年的《茶谱》、许次纡的《茶疏》、程用宾的《茶录》、缪希雍的《神农本草经硫》等等。
5)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汪昂的《本草备要》、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苏敬等的《新修本草》、鲍相璈的《验方新编》,等等。
6)现代:陈存仁等的《中国药学大辞典》、谢利恒等的《中国医学大辞典》、南京药学院的《药材学》、江苏新医学院的《中药大辞典》、陈椽的《茶药学》、《中国药膳学》、《中国药茶》等等。
经历了此阶段的发展后,茶的医药应用已十分普及。不仅历代医家积累了大量以茶治病的经验,茶医药功能知识在民间百姓也广为普及,就连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对茶的医疗作用也深有体会,他为后人留下自己以茶保健的经验:“饮食后浓茶漱口,既去烦腻而脾胃不知,且苦能坚齿消蠹”。
此发展阶段的主要贡献可以概括为:
1.在实践中发现了茶的各种不同功效,并从中医角度给以了归类总结。茶的这些医疗功效可以概括为以下20种:少睡、消食、祛风解表、安神、醒酒、坚齿、明目、去肥腻、清头目、下气、止渴生津、利水、清热、通便、消暑、治痢、延年益寿、解毒、去痰、其他。
2.作为对这些功效的应用,茶已用于数以千计的中药方剂和保健茶配方。例如“枸杞茶”、“天中茶”、“八仙茶”、“姜茶”、“五虎茶”、“川穹茶调散”、“川穹茶”、“珍珠茶”,等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创造的著名茶疗中药方剂或保健茶配方。此阶段所创的含茶药方中,有用以治病的,也有用于保健的。这一时期茶在医药上应用的剂型,在以前汤剂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茶剂、丸剂、散剂、冲剂、膏剂、锭剂、外敷剂型等,服用方法上也发展成有饮服、调服、含漱、调敷、熏蒸、搽、涂、滴入、噙服等多种方式。到了明清时期,各种茶疗盛行,并进一步促进了饮茶养生及茶文化在我国的普及。所有这些都标志着茶在中医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已趋于成熟。
3.饮茶养生及茶疗等概念的提出,健康饮茶文明的发展,使茶成为世界上最为普及的保健饮料。各种健康饮茶方式、饮茶礼仪、茶菜肴、茶食品、茶文艺作品(尤其是茶诗)等概念和技术的出现,大大丰富了我国的茶文化,其中茶与健康的关系在中华茶文化中处于更加突出的地位。
4.茶作为医药及健康饮料开始向世界各国传播。公元805年,日本高僧最澄在中国天台山国清寺学习佛教,回国时从天台山将茶籽带去,引种茶树于日本志贺县获得成功,从此开始了茶树和茶文化在日本的繁衍,同时茶的医学应用也在日本逐渐发展起来,以至形成如今举世闻名的日本茶道。明、清时期,随着中国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特别是郑和七次下西洋,中国的茶树和茶文化也传播到了东南亚、阿拉伯半岛和非洲。1517年葡萄牙海员从中国带茶叶回国,1607年荷兰从中国贩运茶叶至印度尼西亚,1910年中国茶叶开始销往欧洲。向国外引种茶树和出口茶叶的同时,也开始了茶文化和茶医学在世界上的传播。茶医学在世界上的传播和发展也是这一发展时期的重要贡献。
第三阶段:现代科技对茶医学的研究
虽然早在5千年前的“神农”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了对茶的药用价值的探索,然而,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被现代科技界所关注并进行系统研究,则还只是最近三、四十年的事。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两个发展阶段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研究方法的不同。
第三阶段主要采用了以西医研究方法为主的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茶的医药保健功能,从生化成分、酶、分子等层次上分析茶的医学和保健功能,研究过程牵涉到了化学、生物学、人体生理学、现代医学(特别是西方医学)、仪器分析等学科。
新的方法和技术给茶医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突破,短短几十年时间,使茶的医药保健机理在分子水平上得到了揭示,茶保健功效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由茶提取物制成的药品和保健品不断涌现。茶医学正经历着新一轮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
虽然中国在数千年前就开始了茶医药的研究和应用,并在数千年的历史时期内一直处于茶医学研究的领先地位,但由于在近现代时期中国的整个科学技术都落后于西方国家,同样,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茶医学方面,我们也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
现代科学技术介入茶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最早对茶的医疗保健功能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在西方国家地区的一些科研人员(1970年),他们以绿茶为材料的实验结果证实,茶的确具有保健作用。在中国,较早开展茶叶保健功能研究的是浙江医科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单位,他们于80年代开发出的“茶色素口服液”、由茶叶提取物制成的“升白”片剂等,开创了我国用现代科技系统研究茶叶医药功能的先河。
80年代以前,研究主要是对茶提取液的疗效试验,80年代以后,较多地集中在对茶叶中茶多酚类、儿茶素、氟等成分的药理功效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其中对茶多酚类的研究获得重大突破,研究结果明确了茶多酚类具有抗肿瘤、抗衰老等医学功能,以及它们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机理。茶多糖在糖尿病治疗上的作用, 茶色素 (包括茶黄素、茶红素、素等)对心血管疾病的疗效,茶叶中的氟对龋齿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等功能也得到了证实 。
1985年以后,茶与健康关系的研究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研究对象从绿茶扩展到红茶、乌龙茶等,从整茶提取物发展到茶的各种内含成分,如儿茶素、茶多糖、茶氨酸等。试验方法上较多的是采用动物模型试验,也有临床试验和流行病学调查。许多更深入的基础研究,包括各种茶叶成分在人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理和生理学研究、毒性试验等等,大多是最近十来年的事。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使全世界重新认识了茶的医学功效。如今茶已被人们公认为21世纪的健康饮料。
如果说茶医学发展的第二阶段是以中医理论为主指导下的研究与应用,主要采用综合的、归纳的理论方法,在阴阳五行的世界观指导下,注重整体的观点,则第三阶段的发展主要是在西医理论指导下对茶医药价值进行的研究与应用,此阶段的大多数研究成果都依赖于西医的研究方法,理论方法上主要采用分析、解剖、统计等方法。第二阶段主要是对整茶的研究和应用,即还没有对茶的各种内含成分进行分离并分别研究其药效;而第三阶段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对茶的各种有效成分进行了分离,并对它们进行单独的研究,从而使我们对茶医药功能的认识推进到了化合物或分子的水平。
中国现代名茶有数百种之多,根据其历史分析,有下列三种情况:金颂金骏眉千元一啖茶有一部分属传统名茶,如蒙洱茶、西湖龙井、英山云雾茶、庐山云雾、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恩施玉露、信阳毛尖、六安瓜片、屯溪珍眉、老竹大方、桂平西山茶、君山银针、云南普洱茶、苍梧六堡茶、政和白毫银针、白牡丹、安溪铁观音、凤凰水仙、闽北水仙、武夷岩茶、祁门红茶、武当道茶、古丈毛尖、粤东山龙茶等。另一部分是恢复历史名茶
据分析,茶叶中含有300多种化学成分,如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茶多酚、茶素、芳香油、脂多糖等等,就都是人体不可缺少和各具功效的重要营养及药用物质。这中间的有些成分,实际是一个大类,如茶多酚,就包括有30多种的酚类物质;维生素,又可具体分为维生素和肌醇等10多种成分。至于茶在防病和治病方面的作用,我国古书中就有很多记载,也为现在国内外医药界所肯定。如茶叶对于防治痢疾、肠胃炎、肾炎、肝炎、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癌症、白细胞减少和辐射损伤等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功效。如茶叶特别是绿茶的抗癌作用,据日本静冈县的调查,发现茶区特别是绿茶产地,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就明显比其他地方要低。现在基本弄清,茶叶中的抗癌成分,主要是儿茶素;这种成分,在绿茶中约含15%-20%。此外,茶叶中所含的维生素C和E,也具一定的抗癌辅助效用。可能正是因为这样,茶在国外才有"安全饮料"、"保健饮料"、"健康长寿饮料"等各种各样的赞誉之词。
由韩斌、韩文领著的《饮茶养生与药茶疗病秘验方》一书中,在《现代医学对茶叶的认识和应用》一节里,列举了茶叶的31种功用:助消化;提神醒脑;延年益寿;降血脂、减肥;明目;利尿、消肿;抗菌消炎;抗动脉硬化;降血压、防高血压;防治冠心病;抗辐射,例如电视的辐射;安神、镇静、陶冶性情;营养剂;可治糖尿病;美容作用;防治贫血;抗疲劳、解疲劳的作用;醒酒、解酒毒;生浸解渴;防癌、抗癌;益气增力;抗菌止泻;解毒;增加人体的适应力;抗结核病;除异味、消口臭;升高白血球,治白血球减少病;抗病毒;保护牙齿;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外用于消炎、抗菌等。
茶叶作为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良好饮料,副作用极少。但是现代科学告诉我们,长期过量饮茶,对身体健康是不利的。饮茶一定要适量。胃寒的人,不宜过多饮茶,特别是绿茶,否则等于"雪上加霜",越发引起肠胃不适;再如神经衰弱者和患失眠症的人,睡眠以前不宜饮茶,更不能饮浓茶,不然会加重失眠症;再比如,一般不应该用茶水眼药,以免降低药效,正在哺乳的妇女也要少饮茶,因为茶对乳汁有收敛作用。
唐代刘贞亮把饮茶的益处表述为"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据分析,茶叶中含有300多种化学成分,如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茶多酚、茶素、芳香油、脂多糖等等,就都是人体不可缺少和各具功效的重要营养及药用物质。这中间的有些成分,实际是一个大类,如茶多酚,就包括有30多种的酚类物质;维生素,又可具体分为维生素和肌醇等10多种成分。至于茶在防病和治病方面的作用,我国古书中就有很多记载,也为现在国内外医药界所肯定。如茶叶对于防治痢疾、肠胃炎、肾炎、肝炎、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癌症、白细胞减少和辐射损伤等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功效。如茶叶特别是绿茶的抗癌作用,据日本静冈县的调查,发现茶区特别是绿茶产地,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就明显比其他地方要低。现在基本弄清,茶叶中的抗癌成分,主要是儿茶素;这种成分,在绿茶中约含15%-20%。此外,茶叶中所含的维生素C和E,也具一定的抗癌辅助效用。可能正是因为这样,茶在国外才有"安全饮料"、"保健饮料"、"健康长寿饮料"等各种各样的赞誉之词。
由韩斌、韩文领著的《饮茶养生与药茶疗病秘验方》一书中,在《现代医学对茶叶的认识和应用》一节里,列举了茶叶的31种功用:助消化;提神醒脑;延年益寿;降血脂、减肥;明目;利尿、消肿;抗菌消炎;抗动脉硬化;降血压、防高血压;防治冠心病;抗辐射,例如电视的辐射;安神、镇静、陶冶性情;营养剂;可治糖尿病;美容作用;防治贫血;抗疲劳、解疲劳的作用;醒酒、解酒毒;生浸解渴;防癌、抗癌;益气增力;抗菌止泻;解毒;增加人体的适应力;抗结核病;除异味、消口臭;升高白血球,治白血球减少病;抗病毒;保护牙齿;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外用于消炎、抗菌等。
茶叶作为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良好饮料,副作用极少。但是现代科学告诉我们,长期过量饮茶,对身体健康是不利的。饮茶一定要适量。胃寒的人,不宜过多饮茶,特别是绿茶,否则等于"雪上加霜",越发引起肠胃不适;再如神经衰弱者和患失眠症的人,睡眠以前不宜饮茶,更不能饮浓茶,不然会加重失眠症;再比如,一般不应该用茶水眼药,以免降低药效,正在哺乳的妇女也要少饮茶,因为茶对乳汁有收敛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2954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乌龙茶的美容美肤效果
下一篇: 夏季警惕前列腺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