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重视继承中西合璧——中药饮片炮制机理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医案日记 2023-05-06 10:02:41

重视继承中西合璧——中药饮片炮制机理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几千年来的中医药临床应用实践,证明了样一事实,即中医辨证施治是中医药的优势和精华,而这一优势和精华则是通过中药饮片按君、臣、佐、使配伍处方规律来最终实现的。中药炮制是制备中药饮片的一门特殊的传统制药技术。这一传统制药技术几千年来是以中医临床疗效为基础的,是根据大量人体临床实践经验得出的,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吸收先进的、科学的、有效的用药制药方法而逐步完善的,其内涵深厚。但由于炮制机理不清,没有足够的科学实验来揭示其内涵变化的实质,从而缺乏提供研制精品规范饮片的理论依据。虽然近年来,这方面研究逐渐增加,但真正搞深、搞清楚的品种不多。因此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探讨其科学内涵,搞清炮制机理,提高中药饮片质量控制标准,发展本学科的学术理论,使中药饮片加确切的体现真正价值是非常重要的。下面仅就自己在从事中药炮制研究工作中的体会,浅淡一些学术观点,供同行参考。

一、中药炮制机理研究的概念及其重点研究范围

中药炮制机理研究的目的是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探讨并进一步阐明中药饮片炮制内涵变化的实质,揭示其科学基础,即用科学实验回答“为什么要这样炮制”这个问题。如有大毒的马钱子、乌头经炮制后毒性大大降低,同时疗效并未减弱。那么这是什么道理?科研人员通过实验研究,证明了马钱子、乌头的毒性降低,是由于炮制改变了其所含毒性成分的结构而致。又如斑蝥是由于其中所含有毒成分斑蝥素与炮制所加的碱生成斑蝥酸钠而降低毒性的。而肉豆蔻的炮制则是通过有毒成分肉豆蔻醚和黄樟醚含量降低而减毒。揭示炮制的科学内涵及变化机理,可以为中药饮片最佳工艺的研制和最佳质量的标准制订奠定基础,提供科学技术的支撑,同时推动本学科学术理论水平向纵深发展。

中药炮制机理研究的重点,应从两类中药入手。第一类是有毒中药要进行解毒增效机理研究。这方面的工作,现已有许多成功的研究范例。第二类是通过炮制明显改变了原生药功能主治及药性的品种。例如:大黄炮制传统理论认为,生大黄攻下,酒大黄清上焦实热,熟大黄缓泻,炒炭收敛止血。多年临床也证明了生大黄的峻泻,熟大黄偏于抗菌、消炎、缓泻,大黄炭偏重止血等功效确切。又如生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石膏则收湿、生肌敛疮,且不主张口服。那么这些由于炮制改变的饮片药性及功效,其物质基础与生饮片应当有所不同,那么这些变化是通过什么机理,在什么条件下变化的结果为最佳,这就需要我们用大量的试验研究来阐明其机理。

二、炮制机理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1.首先要通过古今文献研究,搞清饮片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炮制原始意图、目的及历代炮制品应用情况。通过现代文献研究综合分析饮片的化学成分、药理、毒理、临床应用等情况,确定具体研究方案及研究起点。

2.采用液质联用或高效液相等先进仪器,测定中药饮片炮制前后目前所有可测化学成分,或采用指纹图谱研究等方法,搞清炮制对其有效成分或其它成分指纹图谱的变化的影响。同时要根据实验结果搞清中药炮制前后是否有新成分产生和所有可知成分发生的量变、质变及各成分之间与原比例发生的变化。

3.以中医理论为依据,根据传统功能主治,结合现代药理研究,设计药理学模型,用药理实验证明炮制对药效作用的影响,并结合成分分析结果,筛选出代表炮制品主要功能主治的药效成分或成分群。即找出炮制品中与中医临床功能主治基本吻合的有效、有毒成分或组分,揭示其增效、解毒的作用机理。

4.将药理研究结果与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立炮制品中的主要有效成分,确定使有效成分等变化的主要炮制因素,可采取模拟炮制方法,严格控制炮制中主要影响因素的条件,设计一系列实验,同时用TLC等先进技术与方法跟踪实验每一步,如在一定时间内,连续观察主要因素对有效或有毒成分的影响及在受热等条件下,成分含量、组分比例等变化的真实情况,搞清炮制因素使有效或有毒成分变化的线性范围。

5.提取分离炮制品中与功能主治相吻合的新的有效成分或有效组分群,进行分析及结构鉴定,同时进行药效及毒理实验研究,搞清体内代谢过程、量效关系等,确定其有效剂量及安全范围,通过以上研究,力求能够换算出炮制品的合理的用药剂量及安全范围,提高饮片的治病质量,为指导和扩大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三、中药炮制机理研究的注意事项

1.中药饮片炮制工艺规范化的前提应是使该品种质量统一的最佳工艺。那么最佳工艺的研制,原则上讲应该是在该饮片炮制机理搞清的情况下来完成的,如黄芩的最佳润切工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黄芩按常规用水浸软化切片,不仅会降低疗效,而且还会使饮片由黄色变成绿色,失去传统优质饮片要求的外观色泽。原因何在?炮制机理研究发现,黄芩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黄芩苷和汉黄芩等黄酮苷类,因为在冷水浸润软化切制时,可使黄芩中所含的活性酶分解黄芩苷和汉黄芩苷,产生葡萄糖醛酸、黄芩苷元与汉黄芩素,导致黄芩疗效降低。并且黄芩苷元又是邻位三羟基黄酮,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而变绿,因此根据这一研究结果,研究人员最终确立黄芩的最佳润切工艺是用沸水煮10min或蒸气蒸30min后切片。先破坏黄芩中的酶类,使黄芩苷等有效成分得以最大量保存,保证了饮片的优质和传统外观质量要求。

2.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的成分含量测定应有别于生药材,即饮片的成分含量测定应偏重于专属性强,且与疗效有直接关系的成分,制定合理的含量限度。例如焦山楂以消食健胃功能为主时,则应以测定其有机酸含量为主。生山楂是以活血止痛为主,主治心血管疾病,应以测定黄酮类成主。又如生大黄以攻里通下为主,应主要测定其蒽醌苷类含量;而大黄炭以收敛止血为主,应以测定大黄酚为主。因为研究已证明大黄酚有很强的止血作用,并且已证明大黄炭中含大黄酚是生大黄的2.7倍,而大黄酸比生大黄大大降低,甚至不易检出。这就是说我们再不能以大黄中大黄酸的含量来评价大黄炭的质量,更不能以生品含总蒽醌量比大黄炭高而折量代替大黄炭应用,这种以生代熟的错误观点,是违背中医传统理论及临床应用实践的。

中药现代化是中药国际化的基础,中药国际化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中药炮制机理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确定中药饮片的最佳炮制方法,制定最切合实际的饮片质量检验标准,提高临床疗效,对规范中药饮片生产,稳定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加强中药饮片监督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必须努力创新,加强中药饮片内在品质的稳定和可控性的研究,建立先进、科学、有效、可操作性强的中药饮片工艺及质量控制的标准规范,为炮制这门古老又内涵深厚的学科,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支撑。

真正的功夫熊猫 — 中药炮制绝活传人

杨锡仓

       提及中医药,人们都知道中医的“望闻问切”、“百草为方”,却鲜有人知道其中有些传统的中药炮制技术濒临失传,中药的炮制队伍被业界称为“国家的熊猫队”。在甘肃,就有这样一位“熊猫队”的队员——杨锡仓。他从药铺里打杂的小学徒做起,逐渐成长为中药炮制“京帮”学术流派的传人,首届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这条路一走就是52年。

近日,杨锡仓被评选为“甘肃省第二届陇原工匠”,获“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

       杨锡仓:中药炮制“京帮”学术流派的传人,现为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学技术顾问、中药炮制制剂科首席专家、首届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

1 “炮制”就是损其有余,扶其不足,趋利避害

在甘肃省中药炮制及质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操作间,杨锡仓现场为记者示范了红芪的切片过程。只见他将一根拇指般粗细的红芪药材固定于一块呈斜坡状的木板之上,双手横握“刨刀”,在精细独到的刀工下,红芪饮片如秋风吹柳叶般纷纷落下。

杨锡仓早年以学徒入职,拜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马炎铭先生。马老十六岁进兰州庆仁堂当学徒,是“京帮”学术流派的传人,他将传统的中药经验鉴别知识和中药炮制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这个秉性勤奋、谦恭好学的徒弟,杨锡仓因而得到了“京帮”的真传。庆仁堂有很多炮制歌诀、顺口溜,他在教学时常常念叨给学生们,比如:“白术要切如意片;厚朴切成盘香片;山药宜切马蹄片;桑枝、黄芪柳叶片;白芷、泽泻顶头片;归头、佛手顺身片;木香、大黄骨牌片”。

原来,切药可不是像切菜那样随便切就行,切薄还是切厚,直接关系到药效,多一毫米都不行,必须根据药材质地来切。传统刀法下就有极薄片、薄片、顶头片、顺身片、盘香片、蝴蝶片、斜片等规格。

杨锡仓说,切制的刀工越好越能增加药材的力道。比如,南沙参、茯苓等质地疏松类的药材,就需要切成厚片,因为如果切薄片,容易破碎,浪费药材。如果是那些质地比较坚硬的药材,如槟榔、白芍,就需要切成薄片。因为这类药材如果切太厚,有效成分熬不出来,也浪费药材。

中药炮制工作远远不止切切片那么简单。常言道:“是药三分毒”,合理的炮制,会降低其毒副作用,增加其疗效。药性如果太寒则伤阳,太热伤阴,太苦伤胃,等等,而“炮制”就可以损其有余,扶其不足,趋利避害。

   2 醋制归肝经,蜜制归脾经,盐制归肾经

不同的中药炮制方法会产生出不同的药效。

杨锡仓随手抓起一把黑色芝麻大小的颗粒向记者介绍道:这味中药叫“王不留行”,是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种子。它可以粘贴在患者耳朵的特定穴位上,经常按摩可缓解失眠、便秘、落枕、头痛、颈椎病等。可是,如果将王不留行置于炒制容器内,掌握好火候,用中火加热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后,却能让药效来个180度大变身。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炒制后的王不留行所含多种皂甙,既通经行乳,又是一种抗菌消炎的药物。

同样,“大黄”性味苦寒,生则气味重浊,苦寒沉降,泄热攻下峻烈;若酒润炒干,其力稍缓,并借酒引药上行,可清上焦之热;而炒炭后,寒性锐减,偏于平和,会有良好的止血功效。这说明同一个药,如果用不同的炮制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甘遂本来是有毒的,内服的话,一般不能直接入药。但是通过用醋炙之后,就能让甘遂“弃恶从善”,解掉甘遂的毒性,变成治疗便秘和腹水的良药。

这也就是医家常讲的“醋制归肝经,蜜制归脾经,盐制归肾经”。

3 慧眼能识药,人称“中药活辞典 ”

16岁入行,抓药治病52年,杨锡仓熟悉中药材及其常用饮片,精通中药材的加工炮制技术,被徒弟们称之为“中药活辞典”。他除了应用“眼看、口尝、鼻闻、手摸”的传统方法为医院进行中药饮片的质量把关外,还集合了多年的从业经验和智慧,于2002年出版了《中药师实用传统技术》一书,将零碎的知识编纂成作,系统地教给学生。书中记录了他很多独到的见解:例如,在鉴别毛壳麝香时,通过性状鉴别就可鉴别出正品的“黑衣子”“银皮”;通过对毛壳麝香含水量的检查,鉴别出麝香质量好坏;用“探针”来检验麝香所特有的“冒槽”现象。冬虫夏草正品的横断面有“人”字图纹或者“U”字图文,有“人”者是甘南虫草或川虫草质较次,有“U”字纹者是青海玉树、果洛虫草,而伪品绝无此特征……

因为有过硬的中药饮片鉴别功底,在他带领下的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药饮片入库质量验收小组严把了中药质量关,因此近年来患者对该院中药饮片质量问题的投诉几近为零。

4 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一定要传下去

身为甘肃人,难掩对故土的热爱,杨老亲昵地将甘肃大宗药材中的党参、黄芪、当归、甘草、大黄称为“陇上的五朵金花”。

为了保护传统饮片的加工手艺,进一步研究和发掘这些“花儿”最佳的加工炮制方法,他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走访,搜集、整理出甘肃民间加工、切制、炮制黄芪、当归、党参等药的最佳方法,并把这些珍贵的工艺向弟子们倾囊相授。他带领科研团队制作并出版了《甘肃五大宗地道药材的传统加工炮制技术科教片》;他还参与整理、编写了包含429种药材信息的《漳县地产中药材》图书。在多年的工作和教学中,他把《鹿茸的传统切片法》、《马钱子的传统炮制法》等珍贵的中药炮制绝活,通过边带教边讲解的形式拍成电视专题片保存了下来,使得古老的炮制技艺得到复活,为中药炮制学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杨老说“前辈师傅的绝活、种种看家的真本领,需要好好地去继承。中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一定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朱清山

       “当年禹州享誉全国的老药工一共有4人,如今只剩下我一个了。”炮制是中药制药最核心和关键的部分,然而谈及禹州中药炮制这项千年技艺的后继无人现状,85岁的老药工朱清山显得忧心忡忡。

朱清山1931出生于禹州朱阁镇一个中医世家,13岁就到老字号药棚“元丰祥”当学徒。在中医药领域摸爬滚打,朱清山练就了一身绝技:眼观其色,嘴尝其味,鼻闻其香,他一掂量便能讲出这些药材的产地、成色以及炮制后的药效。时间久了,朱清山甚至简单用脚踢一踢装药的麻袋,就能根据药材发出的声音能判断出干湿程度,毫发不爽。

禹州中药炮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千年前。据记载,唐代时“药王”孙思邈曾长期在禹州采药行医,明代禹州的中药材炮制在“浸、泡、锻、煨、炒、炙、蒸、煮”等方面形成了地方特色。而独特的“九蒸九晒”中药炮制工艺,更是百年来禹州的骄傲。在1911年柏林的“万国医药博览会”上,禹州“九蒸九晒熟地黄”曾引起巨大轰动。可惜的是,这一独特技艺却在1956年左右逐渐失传。

“药不经禹州不香,医不见药王不灵”,不甘让传统中药炮制技艺就此埋没,1997年起,朱清山开始研究复原“九蒸九晒”技艺。经过10年的反复试验,2007年,朱清山终于成功复原了古法九蒸九晒熟地黄。

“这种熟地黄要精选上品淮地黄,经精制、浸泡后,用铜锅、铜笼蒸九遍再晒九遍,总共经过80道工序,需要一个月才能完成。”朱清山说。

对传统的传承不仅在于复原,更在于创新。朱清山在制药时还创制了更精密的炮制方法,经过他炮制的地黄,可谓“黑如漆,光如油,甘如饴”,真正达到了古书上记载的熟地黄标准。

如今,朱清山在老家朱阁镇办了药厂,专门从事中药炮制和研究。经过朱清山炮制的九蒸九晒熟地黄、九蒸九晒黄精等中药制品,代表了禹州炮制技艺的最高水平。2009年,朱清山被评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禹州中药加工炮制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不能在我这一代把这个炮制技艺丢了,带到墓坑里去太可惜。没有在社会上传承下去,你活这一辈子白搭了。”朱清山想将炮制技艺传给更多的人。

朱清山说,炮制是中药制药最核心和关键的部分,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只有潜心研究,遵古炮制,才能实实在在地弘扬中药文化;只有精益求精,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在现代的价值。

袁小平

       袁小平,男,汉族,江西省樟树市中药炮制技艺(樟树中药炮制技艺)传承人。樟帮炮制分为三大工序,净制、切制和炮炙。每一道工序,都有着严格的标准和考究的要求。2018年5月16日,入选 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净制,是中药饮片炮制的第一步。樟帮净洗药材重视季节气候,夏秋气温高,水洗时间短;春冬气温低,水洗时间长。切制,依照药性和临床,有圆片、斜片、直片、肚片、丝条片等形状。而炮炙就更有讲究了。炒黄、米炒等炒法,酒炙、醋炙、盐炙等炙法,明煅、闷煅等煅法,还有蒸、煮、煨、水飞等不一而足。

       樟帮中药炮制,尤重辅料。辅料运用讲究地道,用量适度。豆腐制珍珠粉,鳖血制柴胡,童子尿制马钱子等,都是樟帮内部流传的秘诀。

       “光炮制用的辅料,我就可以讲三天三夜。”袁小平并非夸大其词。只辅料一项,就分固体、液体和特殊辅料,固体中又有糙米、滑石粉等,液体中有猪心血、甘草汁等,至于特殊辅料,更是不胜枚举。用不同的辅料和方法,将古人的经验、药物性能与临床结合,独具自己的一派风格,是樟帮炮制得以传承至今的原因。

       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炮制方法,作为炮制行业的翘楚,每一种,袁小平都熟稔于心。

       附子,是植物乌头的子根,其富含的乌头碱有剧毒,因此作药用时应先祛毒。古人将生附子捣汁,做成箭毒,能迅速杀死猎物。附子祛毒可以用盐水浸泡,将其制成盐附子。而在樟帮,有特殊的炮制方法,使附子祛毒后,在药性上达到新境界。

       袁小平,是深谙此法的高人。尽管胸有成竹,但他还是一丝不苟,不敢怠慢。将盐附子洗去盐分,冷水漂2天,用竹片刮去外皮后放入清水漂洗。之后,切成2毫米的厚横片,用米泔水漂3天后取出生姜片拌匀,再放入蒸笼中蒸至透心。

       蒸,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水有冷热之别,火有文武之分,水火平衡,没有几十年的功夫,很难吃透。蒸制完成,将其倒入大筛内扇凉,最后用小火烘干。这样,一整套的炮制流程才算完成。用这种方法炮制出的附子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临江片。

       在袁小平手里,附子从毒药变成了良药,成为“回阳救逆第一品”。

       作为一味有毒性的中药材,附子声名在外。几乎每年的樟树中药材交易会上,很多慕名而来的外地客商都会找到袁小平,指明要看附子的炮制过程。

上官贤

       建昌帮中药炮制技术传人上官贤是中药学徒出身,1960年正式拜建昌帮中药炮制大师上官立中为师,学习中药炮制技术,1965年出师,同年调入南城县国药中心店中药炮制加工部从事一线中药炮制技术工作。1970年调入南城县人民医院中药加工炮制室、中药房从事一线技术工作。2005年受聘担任江西医药技师学院中药炮制大师和中药炮制教学授课工作,同时兼任浙江省“洪福堂”国药馆专家顾问。

       建昌帮四味中药的传统炮制法

地黄

       一般制法:10~11月间挖取根茎,除去茎 叶,须根 ,洗净泥土 ,置焙床上缓缓烘闷至八成干时再搓捻成园形即为干地黄。再加米酒反复九次蒸晒至黑色即为熟地黄。

       “建昌帮”传统炮制熟地黄法:取大生地以清水洗净泥沙,水浸15~24hr(其浸泡时间一般春、夏、秋、冬季节而定)。然后同水液装入酒坛中 ,并分层次加入陈皮 ,水面应低坛 口 3 寸左右 ,加盖。再选一避风处,用砖石砌一围灶 ,四角留有通风口 ,底层放入易燃物 ,上盖适量的干谷壳 (糠皮 )。将装药的坛放入中央 ,再发火 ,中途不断加入谷壳,使其燃烧。炊 24hr左右 ,停火,待冷后倒出。原汁水另存放,将熟地黄晒至半干,用原汁水加入米酒和砂仁 (研细末) 拌入熟地黄内使其缓缓闷润吸干 ,上木颤蒸一次。再晒或打扁或竹刀 切成片 ,然后晒至全干瓦缸收藏待用。每生地100kg,陈皮1500g,米酒2500g ,砂仁1000g。

       讨论:此法炮制的优点颇多 ,其操作工艺较简便易行,滋补力胜于单蒸法。因地黄在陶器中文火慢炊 ,其气香、味真 ,熟透后具有色黑如漆 ,味甜如怡 ,补血滋阴健脾胃等优点。据传统经验认为地黄应忌铜铁器 ,否则令人肾消,并白鬓发,男损荣 ,女损胃也。

天麻

       一般炮制法:春季出芽时采挖 ,质量较差 ,叫春麻;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的为冬麻 ,质较佳。挖出后 ,除去地上茎叶和蜜环菌丝,擦去外皮 ,洗净 ,蒸或煮熟 ,压平,切片,烘干 (中途用硫磺火熏一次以防霉变)。

       “建昌帮”传统炮制法:取天麻大小分档,先用米汤水洗净 ,再用生姜捣烂取汁浸润天麻12hr左右(具体时间以吸干姜汁为宜)。然后摊晾半干入木颤蒸1小时,取出,用木板加重压扁 (如春夏梅雨季节应用硫磺火熏 一 次时,以防霉变 )。晾润至七八成干时切或刨薄片晒千备用 (每公斤天麻 129g鲜生姜 )。

       讨论 :天麻 ,味辛甘性平有小毒。乃肝经气分治风之要药,尤对风痰所致的头痛,眩晕更为有效。它含有生物碱粘液汁等。因此,用生姜汁蒸制 ,较为适宜。既可解除它的毒性和麻味 ,还可增强它的镇痉止痛 ,消风化痰 ,宽胸利肠等功效。经此法炮制后药性转温 ,服用后效果良好 ,从未发现任何不 良反应和副作用。

半夏

       一般炮制法:夏秋 (7~ 8月) 间采挖块茎,除去残茎、须根及泥沙 ,擦去外皮 ,用水 (加少量明矾 )漂净后,晒干或烘干,即为生半夏。再加甘草石灰汤泡后 即为法半夏。

       “建昌帮”传统炮制半夏法:取生半夏去净杂质 ,大小分档 ,倒入缸内用清水浸漂约3~4天 (具体浸漂时间应根据季节而定)。每天换水2~3次。如春夏季节可适量加些明矾同漂。然后捞出,晾晒至八成干,待室内摊凉后 ,再每公斤半夏用明矾20g ,朴硝 24g。夏季用40g和少量醋液加适量冷开水冲和拌入半夏中腌数小时,再每公斤半夏用鲜生姜72g,大皂角、薄荷、陈皮、甘草各20g切碎 ,煎煮成适量的药液摊凉。倒入半夏中浸泡 ,然后将麻布盖于缸面,上放所煎药渣密闭缸口 ,放适当阴凉处。约七周后捞起 ,去除药渣,长流水洗净 ,晒干。需用时开水泡润 ,切中片,晒干即可。“建帮”药界炮制半夏是沿用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以辅料 (佐药)解半夏毒的经验改革的药物相互为制法。它具有协同和拮抗作用 ,饮片色泽鲜艳 ,异味和副作用小 ,还能增强燥湿化痰止呕等功效 ,尤以用于停饮和湿邪阻滞之呕吐最为适宜。

附子

       一般炮制方法:夏季 ( 6 月中旬即小暑前后)采挖。切除地上茎叶,洗去泥土,用胆巴水(即盐卤)浸漂半月后 ,再投入水中煮熟 (并食盐反复浸泡 ) 即成盐附子 (用红糖焦米水或少量菜油煎成浓茶色 )。同清水共漂至微麻舌时 ,取出蒸熟 ,晒干 ,或用黑豆甘草共煮透心再切片称黑顺片。将附子去皮尖 ,切片水漂,蒸熟用硫磺火熏一次晒千,称白附片或熟附片。

       “建昌帮”传统炮制附子法:①阴附片:取生附子反复浸漂4~7天,每天换水3次 ,捞出(每斤附子加鲜生姜72g切片)按层次入木颤内蒸约12hr至中间无白心时取出晒干。需用时以开水泡润切薄片晒千即可。②阳附片:取生盐附子漂净 ,纵切厚片 ,入清水中浸漂3~6天 ,每天换水3次然后捞出晒干 (晒时要经常翻动 )。用河内沙子武火炒至附片两面鼓起,筛去沙子摊凉即可③爆附片,取大个生盐附子 (又称特级超雄) 入缸中清水漂浸3~10天(根据传统经验附子一般按季节分为 春三天、夏四天、秋七天、冬十天浸漂)。每天换水2~ 3次捞出摊晾半天,然后在室内选一避风防火处,再用砖石砌一围圈(应根据附子多少而决定围圈大小) 高2尺。取适量谷壳灰或柴灰筛净杂质平铺地面 ,再将附子放入逐个站立放平,或头尾交错压紧,至没有空隙(不能重叠)。每公斤附子加鲜生姜1 2 0 g ,切薄片平铺于附子上面 ,再加盖二层牛胶纸或草纸。要求盖严 ,再平铺食指二节样厚净灰 ,灰一定要盖平 ,否则易烧坏附子。然后再放稻草等易燃物于灰上 ,再倒入干燥的谷壳 (每100kg附子加谷壳 80kg )后发火 (其点火方法传统经验有分三种即八卦、梅花、格子火之分)。待谷壳全部烧完后再摊晾1天 ,取出附子筛去灰屑,再入木颤清蒸12hr,晒至全干需用开水泡润切薄片 (饮片要求:断面有微孔 ,呈角质 ,黄黑色,透明 ,光亮为佳 ),晾晒干即得。

炮制是泛指中药的一切加工手法的意思吗?饮片和复方是什么意思

炮制是对单味中药材的加工处理方法,包括加热处理,加辅料处理,以及其他的处理方式。
它确切的概念是:中药炮制是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以及药物本身性质为依据,服务于临床用药,调剂和制剂的一系列的药物加工处理方法。
饮片最早见于宋朝,当时是指切制成片状的药材,现在泛指所有用于临床调配处方以及供中成药生产所使用的中药,包括切制后的饮片(片,段,丝,块)净制后的花,叶,种子,果实,和炮制后的炮制品。
复方是中医大夫根据病人的病情,应用望闻问切确定症状后组成的多味药物的集合体,讲究君臣佐使。药店卖的中成药大多都是以复方组成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293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