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影响药材外观质量的因素

医案日记 2023-05-06 09:38:31

影响药材外观质量的因素

药材的质量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通过外观性状表现出来,如贝母以小者为好,紫草以质软者为好,玄参以色黑者为好,黄柏以黄者为好,茜草以红者为好,白术以断面朱砂点多的为好等。药材的色泽、质地、形状和气味等外观质量指标,也是由药用植物的种类、品种的遗传特性与外界环境条件所决定的。

如生长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当归药材,外观质量是不同的。在甘肃岷县,当归栽培在海拔2000~2400m的地区;在云南丽江,当归栽培在海拔2600~2800m的地区,其药材的质量最好。如果海拔高度降低,气温升高,不但当归药材的产量会降低,还会发生主根变小,须根增多,肉质差,气味不浓,外观质量显著降低等现象。

种植药材的土地性质和质地,对药材的外观质量也有影响。一般根类药材植物,适合于种植在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上。同药材在不同土壤上生长,其质量是有差异的。例如,在黑麻土上生产出的当归药材,其气味要比在红土上生长者浓得多;大黄适合在砂质壤土上生长,在粘土上植株就会发育不好,但在过于疏松的土壤上生长时,大黄的根部容易分叉且质地疏松,药材品质下降。

其他生态条件,如光照、水分等对药材质量的影响也都是很大的。如广藿香在苗期喜阴,成株则可在全光照下生长,在光照充足时,植株茎叶粗壮、质厚,药材的产量与产油率均比在荫蔽条件下生长者为高。薄荷植株也是在阳光充足时叶片肥厚,药材的质量较高;而在雨水较多时,容易导致植株徒长,叶片较薄,植株下部的叶片容易脱落,药材的质量较低。

除了生态条件外,具体的栽培措施对药材的外观质量也有较大影响。同一种药材用不同的方法繁殖时,所获药材的质量就有一定的差异。例如桔梗可用种子繁殖,亦可用芽头繁殖,前者药材条直、质实、分叉少、质量好,后者药材根细而扭曲、分叉多、质量较差。栽种深度是影响药材外观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元胡在浅栽时,获得的药材块茎较大,但数较小,产量较低;若栽种过深会影响出苗,药材的块茎较小,收获时不易收净,也难获得较高的产量。

对多年生药用植物来讲,于不同年份采收的药材,质量也有较大的变化。如黄芪以种植6~7年时采收,根体坚实饱满,有顺纹裂皮,药材的质量较好;而芍药则在栽植后3~4年采收为好。此外,收获季节、收获时间、干燥方法和干燥时间等,对药材的外观质量均有影响。如采收芍药的具体时间不能早于6月下旬,过早采收则生长不足,药材产量低;但也不能迟于10月上旬,过迟则根部内的淀粉发生转化,加工后的药材质地不坚实,重量亦减轻。又如采收时间,对药材的干鲜比和外部色泽有重要影响。金银花在蕾期适时进行采收时,干鲜比为1:4,花蕾稍微开放时的干鲜比为1:4.5,花蕾全部开放时干鲜比为1:7;在上午9时以前采收的花蕾,如果天气好,摊薄晾晒,当天就能干燥好,药材的色泽最白,如果在上午10时以后采收,当天不能使药材干燥,过夜后药材色泽加深,多变为淡黄色,外观质量下降。一般叶类药材在采收后要求迅速干燥,否则即会影响药材的质量。

请按照片剂、胶囊剂等12种不同剂型,分别阐述药品外观检查的要点以及影响药品质量环境方面的因素有哪些?

朋友 也做泰州的考卷啊 哈哈1. 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 (1) 环境因素: ①日光 日光中的紫外线对药品变化起着催化作用,加速药品的氧化、分解。 ②空气 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药品质量影响较大。氧气易使某些药物发生氧化作用而变质。二氧化碳被药品吸收,发生碳酸化而使药品变质。 ③湿度 水蒸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叫湿度。湿度太大能使药品潮解、液化、变质或霉败,湿度太小,也容易使某些药品风化。 风化后的药品,其化学性质一般并未改变,但在使用时剂量难以掌握,特别是剧毒药品,可能因超过用量而造成事故。易风化的药品有硫酸阿托品、硫酸可待因、硫酸镁、硫酸钠及明矾等。 引湿 大多数药品在湿度较高的情况下,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引湿。结果使药品稀释、潮解、变形、发霉等。易引湿的药品有胃蛋白酶、甘油等。 ④温度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能使药品变质。温度过高与药品的挥发程度、形态及引起氧化、水解等变化和微生物的生长有很大关系。温度过低又易引起冻结或析出沉淀。 ⑤时间 有些药品因其性质或效价不稳定,尽管贮存条件适宜,时间过久也会逐渐变质、失效。 (2) 人为因素:①人员设置;②药品质量监督管理情况,如药品质量监督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实施及监督管理状况;③药学人员药品保管养护技能以及对药品质量的重视程度、责任心的强弱,身体条件、精神状态的好坏等。(3) 药物本身因素:水解是药物降解的主要途径,属于这类降解药物的主要有酯类(包括内酯)、酰胺类(包括内酯类)。氧化也是药物变质最常见的反应。具有酚类、烯醇类、芳胺类、吡唑酮类、噻嗪类结构的药物较易氧化。药物氧化后,不仅效价损失,而且可能产生颜色或沉淀。易氧化的药物要特别注意光、氧、金属离子对它们的影响。 药品的包装材料对药品质量也有较大的影响。 2. 药品的外观检查(熟练掌握) (1) 检查内容:药品的性状,包括形态、颜色、气味、味感、溶解度等都是药品外观质量检查的重要内容。不同剂型的药物检查内容有所不同。 ① 片剂 形状一致,色泽均匀,片面光滑,无毛糙起孔现象;无附着细粉、颗粒;无杂质、污垢;包衣颜色均一,无色斑,且厚度均匀,表面光洁,破开包衣后,片芯的颗粒应均匀,颜色分布均匀,无杂质,片剂的硬度应适中,无磨损、粉化、碎片及过硬现象,其气味、味感正常,符合该药物的特异物理性状。

中药材质量问题思考

我国的中药材市场亟待规范,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亟待完善,这关系到中医药的发展前景,影响到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每一个中药师及药剂管理人员都有责任和义务来关心这个问题,同时呼吁全社会来关注这个问题,为我们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药材质量问题思考

多年以来,在各国医学领域,人们对中医中药的认识都在不断提高,我国也在大力扶持中医中药事业的发展,中药越来越被更多的病人所接受,所以,中药材的需求量逐年上升。

而由于各种原因,中药资源却在逐渐减少,有的品种甚至面临资源的严重匮乏。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采取各种各样的不法手段,在中药材中掺假、混杂,以降低成本,所以中药材的质量越来越令人担忧,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中药成本是越来越高,我们更应该把药品质量放在首位,所以呼吁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加强中药材质量的监管,我们作为中药师责无旁贷。

下面就本人在工作中发现的中药材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分析做以总结:

1实际工作中发现的中药材存在的问题

1.1非药用部位掺入太多:例如:柴胡,由于货源较少,本来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而在市场上销售的柴胡几乎全都掺有地上茎部分,有的甚至几乎成了全草;黄连,

秋季采挖后除去须根和泥沙,干燥后撞去残留须根,市场上近几年价格较高,为了增加重量,大部分都带有黄连须根,鸡爪连的中间还夹杂有大量的泥土,有的髓部已高度木化;山茱芋,要求含核量不能超过3%,而市场上有的含核量高者具统计能达到15~20%。

1.2杂质太大,灰尘含量严重超标:如:蒲公英、茵陈、金钱草等全草类药材,在产地采收时带入了大量的泥土,甚至石头,而在销售的过程中是不经过水洗的;再如地龙,药用部位应该是剖腹后去除内脏和泥沙,

洗净干燥,而市场上销售的地龙,有的仅在中间剖开一个小口,而两头的泥土根本没有去除,有的甚至就不剖开直接入药,本人曾作过一次实验,取100克地龙用水洗净,晾干,再称仅有63克,像这样医生用药时精心计算出的用药剂量,如何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1.3人为掺假,以此充彼:本人曾发现以续断饮片染成红色掺入丹参中出售;以十字花科植物大头菜的干燥成熟种子代替菟丝子出售;以党参种子、北葶苈子伪充芸香科植物佛手的干燥成熟果实出售;以菊科植物蜂斗菜的花蕾伪充菊科植物款冬的花蕾出售;车前子中掺入沙子等等。

1.4炮制掺杂及炮制品质量不合格:例如市场上销售经过炮制的穿x甲的价格有的比生品的价格还要低,其中的原因就是在炮制的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白矾水或者盐水;市场上销售的全蝎,在炮制的过程中浸入了大量的盐和水,使其增加重量;相同重量的胎盘,

体积能相差一半;临床上应用的乳香和没药,多用干炒法,很难去除其挥发油,达到免除致呕的目的。

1.5将挥发油提取后,再按正品药材销售:本人曾亲自在市场上看到提取过的大茴在地上晾晒后,当正品大茴销售。

1.6产地的原因,药品质量相差甚远:如青海的冬虫夏草与四川的冬虫夏草;进口血竭与国产血竭;海南沉香与其它产地的沉香的质量的差异很大。

1.7冲服药物严重污染,卫生及细度不合格:市场销售的中药一般都没有经过水洗加工,对于一般煎煮者好一点,因为煎煮的过程即可达到消毒杀菌的目的,而对于需要冲服的药物就不一样了,

如琥珀、三七粉等直接冲服的药物在采收、加工、运输、销售的过程中就很难保证不被污染,达到卫生学标准,而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的检验标准是不要求生物检验;朱砂等一些质地较硬,

需要水飞后冲服的药物,现在为图省事在炮制时已很少做到真正水飞炮制,而只是用机器打碎,这就很难保证其细度,影响人体吸收,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1.8药用部位区分不清:如当归入药时本应分归头、归尾、归身或者全当归,临床应根据治疗的需要而选择不同的药用部位,实际是临床上销售的几乎全是全当归,不管医生开什么,均是调剂全当归;还有苏梗、苏叶、和全紫苏也没有根据临床治疗的需要而分别调剂。

1.9等外品或劣质药材作正品销售:药材经过挑选后,上等品高价出口或作他用,挑选后的药材低价在市场销售;有的甚至将非药用部位做药用部位用于制药行业,本人曾在市场见到商贩将筛出的连翘芯收集,因好奇问其收集起来有什么用途,商贩直言不讳地说有些小药厂收购。

1.10正品货源紧张或价格较高,而用替代品:如黄狗肾代替海狗肾;水牛角代替羚羊角;人工牛黄代替天然牛黄等。

1.11习惯以个入药的药材,大小无标准,而市场销售的大小差异较大:如蜈蚣,较大的有六寸到七寸,较小的有三寸到四寸,而按习惯用法以条去计算剂量,大条和小条所达到的效果肯定不一样;还有蛤蚧等大小亦有很大差异。

1.12不能很好把握采摘时节:需嫩枝入药的,采摘时过老,木质化程度较高;需花蕾入药的,采摘时部分已开花;需霜后采摘的,不等霜后即被采收等。

1.13水分含量严重超标:为增加重量,水分含量严重超标,一方面治疗剂量不能达到,一方面在存贮过程中容易引起霉变。

1.14在实际工作中本人还经历过乌稍蛇的两种造假现象:一是将蛇腹腔内注入了大量的白石灰和水泥,以增加其重量;另一种造假方法是首先将蛇皮扒掉,将蛇肉剔除,然后再将蛇皮附着在剔除后乌蛇的骨架上,干燥后即成一体,一般是看不出的。

2对于以上中药材销售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本人分析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2.1相关人员法律意识淡漠,以及职业道德的缺失,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就会铤而走险,做出违法及违犯职业道德的事情。

2.2中药产地来源混乱

2.2.1不同产地的同一品种中药材,因其温度、湿度、温差、日照时间、土壤化学成份、降水量等的不同,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就有很大的差异,中药材最讲究的就是“道地”二字;

2.2.2入药品种混乱,同药异名、异药同名现象较为普遍,如《中药大辞典》中记载:茜草一药有64个不同的名称,玉竹有38个不同的名称,决明子有18个不同的名称,而不同的药材又有相同的名称,如壁虎又名天龙,而蜈蚣又名也叫天龙。

2.2.3我国幅员辽阔,同一药材多基源情况较为普遍,各地又有不同的用药习惯,如大青叶在华东地区习惯用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东北地区习惯用蓼科植物蓼蓝的叶,华南和四川地区习惯用爵床科植物马蓝的叶,江西、湖南、贵州等地习惯用马鞭草科植物大青的叶,而四种大青叶所含的主要成分不尽相同,其临床疗效也一定不同。

2.3种植加工不规范

2.3.1目前,我国中药材种植还是以个体农户分散种植为主,科学化种植水平很低,缺乏规范化的种植质量控制标准,而中药材在种植过程中土壤的酸碱度及所含的化学成分、气候条件、日照时间、栽培方法、肥料、农药的使用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药材质量。

2.3.2产地加工及饮片加工不规范,该净选加工的不净选,水处理时造成有效成分的流失,切制饮片前混入了大量的非药用部位或杂质等。

2.3.3采收时令不规范。

中药材品质的优劣决定于有效成分的含量,而中药材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与采收时间和方法密切相关,如槐米在花蕾期芦丁的含量最高,甘草在开花前期甘草甜素的含量最高,在实际采收时不能严格按照科学的采收时节,进而影响了药材的质量。

2.4炮制不规范

2.4.1切制饮片时应根据质地的不同而相应切制成薄片、厚片、段或者块,可实际操作中为图省事方便不能按要求切制。

2.4.2炮制品的太过或不及。

中药炮制讲究的是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而实际操作中却不能很好把握,如杜仲炒炭要求是炒至断丝、表面焦黑色,而实际炒制时往往是外表炒成黑色,折之丝亦不易断,而全草类炒炭时往往容易炭化,动物的龟甲类淬时掌握不好往往不易使之酥脆。

2.4.3炮制品使用辅料及含水量过高或故意掺假,如盐全虫含盐及水均较多,穿x甲醋淬时醋里加白矾或加重粉,密炙药材含水量高等均影响了药材质量。

2.4.4贮藏运输不当:运输中包装破损,造成药材污染;贮存时温湿度控制不好,造成药材的霉变、虫蛀、泛油、变色、气味散失、风化、潮解、粘连、腐烂等,使药材的有效成分流失或变质。

2.4.5质量标准不统一,难于监管:由于中药材的品种混乱,质量没有统一的标准,有效成分只有定性检验而没有定量检验,再加上各地的用药习惯有较大差别,这些因素都给监管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监管工作的不到位又造成了中药市场的鱼目混杂,中药材质量难于保证。

3针对中药材质量中所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想法和建议,仅供参考

3.1对经营、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相关人员进行普法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人人都能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想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认识到质量是发展的前提保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销售假药劣药都是违法行为。

3.2杜绝朽败现象,使采购人员能够恪尽职守,严把药品质量关,不能抱有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不给那些不法商贩留下可乘之机。

3.3从源头抓起,在药材的种植、采收、贮存、销售各个环节把好药品质量关,做好产地的净选加工。

3.4对中药饮片实行商标注册,要解决中药饮片质量标准不统一,假劣产品来源不明,出问题后无法追踪等矛盾,有效手段是对饮片生产厂在实行许可证制度的基础上再实行商标注册管理,杜绝无厂牌、无商标饮片上市流通。

规范中药材产地对药材的最佳采收期和加工方法是确保饮片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3.5进一步完善中药材的质量标准,有效成分的含量不但有定性标准,还要有定量标准,达不到质量标准不允许销售,做到质量控制有法可依,有理可循。

3.6加大政府督查力度,切实发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要以切实提高药品质量为目的,而不仅仅是流于形式,收取一定的费用,加大执法力度,发现违法行为要从严处理,情节严重者可吊销营业执照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4小结

我国的中药材市场亟待规范,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亟待完善,这关系到中医药的发展前景,影响到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每一个中药师及药剂管理人员都有责任和义务来关心这个问题,同时呼吁全社会来关注这个问题,为我们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293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