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中药化学对照品研究指导原则及验收标准

医案日记 2023-05-06 06:32:40

中药化学对照品研究指导原则及验收标准

中药化学对照品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项目中 "建立中药系列标准规范"课题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药实现国际化、现代化的关键。进行常用中药材质量标准及化学对照品研究,应用现代分离、分析手段制备化学对照品,并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且达到国际通用标准的中药材质量控制及评价方法,为制定中药材及中成药质量标准体系提供保证。为规范中药化学对照品研究专题的研究内容及验收指标,特制定中药化学对照品研究指导原则及验收标准,供专题承担单位和研究人员参照执行。

一、目的及意义

中药材是中药研究与开发的基础,历来倍受重视。,中药材的生产、采收、饮片加工及质量评价有待进一步完善与规范,在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中,首先必须从中药材的质量抓起。中药化学对照品的研究对中药材及中成药质量标准建立至关重要。中药化学对照品研究专题的设置目的是通过现代科学方法,制备并提供能够满足科研和生产中所需的中药化学对照品,进而为建立具有中医药特点的中药材质量标准规范体系及开展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技术保障。制定科学规范的中药材质量标准对于确立我国传统医药大国的主导地位、促进中药进入国际市场并争取多的市场份额,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指导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现阶段中药研究水平基础上,对中药材的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进行研究,参考现代医药研究的国际规范,吸收各国传统医药应用和管理经验,完善和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材质量标准体系。

1.制定中药材质量标准,首先必须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充分考虑中医药的特点。中医临床用药注重整体观点,不仅是中医药几千年来的用药习惯,也是中医药区别与西医药的重要方面。大量临床验证及药理实验均证明,单一成分或组分与单味药的作用往往是不能等同的,这是因为中药材所含成分复杂,其药效可能是各成分的综合作用。因此,仅用某一成分作为指标,来衡量该药材的质量,不能体现其内在品质。因此,建立主产区药材的指纹图谱,并在建立单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基础上,探讨多指标成分综合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2.固定药材的植物来源,多植物来源的药材分别进行研究,制定能反映其内在质量的规范标准。

3.应在国家法定标准的基础上参考国际上有关草药质量控制方法,建立科学、可控的中药材质量标准。

三、研究内容

应用现代色谱及分析手段,对中药材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结构测定,确定其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制备中药化学对照品。在来源、形状、鉴别、检查、浸出物、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及定性定量分析、主产地药材指纹图谱、重金属含量及农药残留量检测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研究,参照现行中国药典制定其质量标准。

㈠、中药化学对照品研究内容

1.对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文献调研。

2.通过对所选品种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确定该药材的有效成分,无法确定有效成分的,可选用指标性成分。

3.对照品的制备工艺研究,包括可以较大量提取、分离该对照品的方法及相应条件和详细的工艺流程研究。

4.对照品结构、性质研究:

(1) 中英文名称,分子式,结构式

(2) 性状及理化常数:提供结晶溶剂、晶形、溶解性能、熔点或沸点、旋光度等数据。

(3) 薄层色谱鉴别:包括所用色谱条件、显色条件、Rf值及彩色照片。

(4) 结构测定:对已知化合物,其数据及图谱与文献值或图谱一致;如不一致,按未知物标准处理。未知物要求提供足以确证其结构的化学及物理学数据(IR、UV、NMR、MS等)。

(5) 纯度及其检查方法。

(6) 含量测定:提供含量测定的方法、数据及有关图谱。

(7) 初步稳定性: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确定储藏条件。

㈡、中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内容

1.对药材的资源、生产及市场情况进行考察,尽量提供植物来源、资源分布、市场品种及其主产地情况,尽量选择道地药材品种进行研究。

2.对药材样品进行基源鉴定,同时注明产地、采收时间及加工方法。

4.主产地药材指纹图谱研究:研究主产地药材指纹图谱,优先选择色谱法,对不同产地商品进行分析,确定共有峰,尽可能获得较多的色谱峰作为该药材的特征控制其质量。

5.中药材鉴别方法研究:鉴别方法的研究包括经验、显微、理化及色谱鉴别。以有效成分或指标成分/对照药材为参照,提供鉴别特征。鉴别方法必须具有专属性和重现性。

6.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物的监测方法及分析:用现代化分析技术进行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物的检测分析。并参照如下标准执行:重金属总量≤200mg/kg;铅(Pb)≤5.0g/kg;镉(Cd)≤0.3mg/kg; 汞(Hg)≤0.2mg/kg; 铜(Cu)≤20.0mg/kg;砷(As)≤2.0mg/kg。农药残留量 六六六(BHC)≤0.1mg/kg;DDT≤0.1mg/kg;五氯硝基苯(PCNB)≤0.1mg/kg;艾氏剂(Aldrin)≤0.02mg/kg。

7.毒剧成分应制定限量范围。

8.制定中药材质量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

四、中药化学对照品研究技术要求及验收指标

1.提供国内外对该药材的有效成分或化学成分的详细研究情况报告。

2.提供该药材的植物来源、资源分布、市场品种及其主产地情况。

3.药材样品的基源鉴定,同时注明产地、采收时间及加工方法。

4.选择、确定对照品的实验依据。

5.要求提供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下列数据:

⑴ 中英文名称,分子式,结构式;

⑵ 性状及理化常数:提供结晶溶剂、晶形、溶解性能、熔点或沸点、旋光度等数据;

⑶ 中药化学对照品的提取制备工艺流程:提供标准品的详细提取、分离及纯化方法及收率;

⑷ 薄层色谱检查,包括所用吸附剂、溶剂系统、显色剂及Rf值,提供彩色照片;

⑸ 纯度及其检查方法:纯度检查可依所用的色谱类型,如为薄层色谱法、点样量应为所适用检验方法点样量的10倍量,选择三以上溶剂系统展开,并提供彩色照片;

⑹ 含量测定:提供含量测定的方法、数据及有关图谱。提供含量测定用的对照品纯度应在98%以上,供鉴别用的对照品纯度应在95%以上;

⑺ 初步稳定性:根据其稳定性确定储藏条件;

6.鉴别方法:以有效成分或指标成分或对照药材为参照,提供鉴别特征。鉴别方法必须具有专属性和重现性。

7.药材中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要求优先考虑高效液相色谱法等目前较常用方法。可按新药研究中有关含量测定要求进行。

8.药材中毒剧成分的限量范围及依据。

9.主产区药材指纹图谱:优先选择色谱法。对不同产地至少10批样品进行分析,确定共有峰,尽可能获得较多的色谱峰作为该药材的特征控制其质量。

10.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物的检测分析及结果。

11.参照现行药典制定的中药材质量标准草案。

12.提供中药化学对照品的量及其长期计划:

(1) 项目完成时,提供纯度达98%以上标准品原则上不少于500mg,纯度达95%以上标准品原则上不少于1000mg;

(2) 项目验收后应能继续提供相关 中药化学对照品服务。

五、验收办法及验收标准

在进行中药材质量标准及标准品研究中,为加强项目管理成立中药材质量标准及标准品研究专家组,全程指导并定期检查研究进展,并召开有关研讨会交流经验,以保证课题的顺利进行。

1.专题研究结束后,由科技部生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组织专家组统一验收。

2.专题承担单位按技术要求提供完整的书面研究报告,并提供下列资料:

(1) 有关中药化学对照品的详细资料及图谱。

(2) 中药材质量标准草案及其起草说明。

3.按要求将标准品提交科技部生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

4.经费使用情况报告:国拨经费使用情况及除国家拨款外,地方、部门、承担单位有否配套资金投入;经费使用是否合理。

中药指纹图谱研究是什么?

分类:健康/养生 >> 人体常识
解析:

(一)中药指纹图谱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中药指纹图谱是指某些中药材或中药制剂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示其化学特征的色谱图或光谱图。

中药指纹图谱是一种综合的,可量化的鉴定手段,它是建立在中药化学成分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用于评价中药材以及中药制剂半成品质量的真实性、优良性和稳定性。“整体性”和“模糊性”为其显著特点。

目前,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已涉及众多方法,包括薄层扫描(TLC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和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等色谱法以及紫外光谱法(UV)、红外光谱法(IR)、质谱法(MS)、核磁共振法(NMR)和X—射线衍射法等光谱法。其中色谱方法为主流方法,尤其是HPLC、TLCS和GC已成为公认的三种常规分析手段。由于HPLC具有分离效能高、选择性高、检测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应用范围广等特点;中药成分绝大多数可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上进行分析检测,且积累较丰富的应用经验。因此高效液相色谱法已成为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的首选方法。随着HPLC— MS和GC—MS等联用技术的应用,中药指纹图谱技术更趋完善。
(二)中药指纹图谱建立的意义

中药及其制剂均为多组分复杂体系,因此评价其质量应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能提供丰富鉴别信息的检测方法,但现行的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含量测定等方法都不足以解决这一问题,建立中药指纹图谱将能较为全面地反映中药及其制剂中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与数量,进而对药品质量进行整体描述和评价。这也正好符合中医药整体学说。在此基础上,如果进一步开展谱效学研究,可使中药质量与其药效真正结合起来,有助于阐明中药作用机理。总之,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和建立,对于提高中药质量,促进中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中药指纹图谱研究概况

以指纹图谱作为中药(天然药物)提取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已成为目前国际共识,各种符合中药(天然药物)特色的指纹图谱控制技术体系正在研究和建立。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允许草药保健品申报资料中提供色谱指纹图谱;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96年草药评价指导原则中也规定,如果草药的活性成分不明确,可以提供色谱指纹图谱以证明产品质量的一致;欧共体在草药质量指南中亦称,单靠测定某种有效成分考查质量的稳定性是不够的,因为草药及其制剂是以整体为活性物质。色谱指纹图谱尤其是薄层色谱的鲜明的指纹图谱是很有用的。国外指纹图谱的应用,目的在于解决成分复杂,有效成分不明确的植物药质量检测和产品批次间质量差异的问题。其中德国研制的银杏叶提取物制剂是一个突出的例子。他们应用指纹图谱制定了相应的标准,该图谱体现了制剂所含的33个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和内酯类)和各自的含量。经化学成分和药效相关性研究,发现约24%银杏黄酮和约6%银杏内酯组成的提取物具有最佳疗效。此外,采用“混批勾兑”法,可使最终产品质量稳定,指纹图谱重现性良好,含量浮动范围为5%左右。

20世纪70年代我国已有学者尝试使用TLCS对中成药进行分析,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技术和时机的不成熟,没有得到公认;20世纪90年代《中国药典》增设了中药化学对照品和对照药材,为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随着色谱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检测能力的显著增强,为指纹图谱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证。目前我国已对中药注射剂做出了必须用指纹图谱进行检测的规定,同时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实施过程中指纹图谱亦有较广泛的应用。

但是作为一项新技术,中药指纹图谱在实际应用中还面临许多问题,只有进一步加强中药材种植加工和中成药生产贮存的规范化;中药化学成分和中药药理研究的系统化和标准化;以及技术上多学科的渗透,才能保证中药质量的稳定,进而保证中药指纹图谱的建立

中药的现代化质量控制

中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和中成药,中药的种植、采摘、加工和炮制等步骤都会影响中药中有效活性成分含量与药效的变化,因此提高中药质量控制标准必须从各个环节人手,才能确保中药质量一致和临床疗效稳定。采用现代分析技术和科学方法全面控制中药的质量,是当代中药研究的方向。
中药化学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中药指纹图谱中各种色谱法、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质谱及其联用技术、DNA分子诊断技术、x射线衍射法等现代分析技术的运用。
中药指纹图谱作为整体评价中药质量的有效控制方法,是目前在国内外广泛被接受的全面评价中药质量模式。美国FDA在植物药制品指导原则中允许申报者提供产品的色谱指纹图谱资料,德国药用植物学会、英国草药典、印度草药典以及加拿大药用及芳香植物学会也都把指纹图谱作为质量控制标准的内容之一。中药指纹图谱按测定手段可分为中药化学指纹图谱和中药生物指纹图谱。中药化学指纹图谱是目前主要常用的方法,尤其是色谱和光谱联用技术。最常用的光谱是红外光谱(IR),最常用的色谱是薄层色谱(TLC)、气相色谱(GC)、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毛细管电泳(CE),近来又出现了X射线粉末衍射指纹图谱。
中药化学研究已渗透到了中药研究的各个领域,是影响其他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制剂学、中药分析化学和中药药理学等,在当今多学科相互渗透的时代,中药化学研究是学科间联系的重要工具和桥梁。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规范的内容是什么

对当前中药开发的几点看法
赵丽华
中药是祖国医学的宝贵财富,近些年来,人们对运用自然植物防治病患、提高健康水平情有独钟,由此启动了开发研究天然药物的热门课题。在此,笔者就当前的中药开发工作提几点看法。
中药开发应立足于“新”字
目前中药新药的开发品种基本来源于民间秘方、临床验方等,方大味多。然而错综复杂的化学成分和临床疗效的整体互补性,使中药开发价值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中药新药的开发,应立足于“新”字,打破传统观念,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敢于进行大胆的科学实验。目前基层开展的中药研制工作,处方重叠现象严重,如:抗感冒类药,主要成分基本一样,仅有一、二味药改动;剂型单调,一般以易加工的口服液、颗粒剂比例较大;临床无明显治疗价值,有效成分作用专属性难以明了,形成滥开发的现象,使患者产生“吃不好也吃不死”的心理,严重影响了素称“国宝”的中药的开发和应用。因此,新药开发应注重处方的评审与讨论工作,某些中药材虽有效成分不同,但生理活性、药理作用却相似,配方时应选择作用强、疗效确切、适应症明确、具有现代医学特色的为主药;同时应着眼于有效成分作用的专属性,科学地提取基础的合理精方新药。达到解决重大疑难病症、有特效无副作用的独特临床目的。
中药材的质量管理要严
中药是以植物、动物、矿物等中药材为原料加工而成的,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其化学成分往往难以固定,生物活性也不能很好地体现。因此,要保证新药的安全、有效、可控、稳定,把好中药材的质量关至关重要。目前,药材市场管理不是很严,缺乏统一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再加上中药材来源复杂、品种较混乱、贮存条件差、易于污染变质等特点的影响,致使相当一部分药材质次、掺假、杂质含量偏高,如菟丝子含泥沙量有时可达30%以上;还有部分药材含菌量过高,如青黛细菌总数可达1000,000个/克以上,药材本身就是污染源。如果不加强管理,很难达到中药的质量要求,连基本的药效也难以保证。有些中药材不仅作为中药的原料,同时也作为药品直接使用,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疗效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不抓好源头的质量管理就无法控制药品的质量,也难以保证药品疗效,更是对我国中药资源的一种浪费。因此,建议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将药材管理提高到药品管理的重要位置上来,加大力度实行统一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同时对药材的采集、收购、加工等环节加以严格控制,制定一个科学的、可行的、全面的中药材质量验收标准和严谨的管理制度,严禁伪劣药材进入流通市场。
中药的质量标准问题
中药由多种难以鉴别成分的药材组成,其作用机理很复杂。要保证中药的安全、有效,给出稳定的中药质量评价标准至关重要。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新的科学理论和实验技术的渗透,推动了中药鉴定研究的发展。国家的有关部门也作了不懈的努力,将传统的方法与现代化科学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中药鉴定标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保证药品质量方面起到重大作用,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定问题,主要有:
——鉴定用的对照药材与中药对照品供应不足,有的品种至今仍无供应,如’95版药典收载的常用柴胡药材对照品、柴胡皂甙、梓醇与羟甲基糠醛等对照品,定量用氯原酸对照品等,严重影响了质量标准的制定和中药质量控制。
——一些药量标准规定不明确、不规范。相当一部分中药饮片没有标准依据,给质量控制带来难度,容易造成混乱。
——有的制剂没有鉴别项。仅通过检查是无法控制假劣药的,加之地方标准技术含量各异等,使一些伪劣假冒药品流入市场。在全国药品抽查中,药材、中成药不合格率偏高。因此,药检部门认为,制定中药新药的质量标准时,应选择有一定化学研究基础和对照条件的中药材,并与临床实用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应制定保证药品质量的均一性、有效性、稳定性及重现性指标。对于成分较复杂的中药,不应以单一指标,而应拓宽检定方法的研究,要尽量反映总体药效,同时应有统一、法定的标准对照药材和对照品作依据,提高中药鉴定的手段和方法,使中药质量标准科学、合理、可行且先进。
总之,中医中药是世界传统医学宝库中的一枝奇葩。中药对人体机能的整体调节功能和防病治病的特殊功效正愈来愈受到国际医药界的重视和青睐,我们应该不断开发中药,提高其质量,才能使我国的国药发挥其独特作用,造福于全人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291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