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秋热 看古人
今日17:01立秋,民谚说“晚立秋热死牛”,今年立秋后的一段时间天气可能会很热。
其实,就算不是“晚立秋”,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也还是处于炎热气候中,即使在东北大部分地区也感觉不到秋日凉风,而在南方地区则暑气犹重。
古今的文人雅士在吟诗、作画、写散文中常以避热为题材。他们把人们避热的种种生活经验赋予优雅的文化内涵,使大家既喜闻乐见又学到了生活知识。本期刊出《心静身自凉》一文供读者欣赏,大家可以从中学习古人的经验,以避秋热。——编 者
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消暑》白居易(唐)
在这首诗里,白居易对人体避热的认识从总体上讲是科学的。他提出的“大空间”、通风、平衡心态、减少运动等方法,确实是对付高温的有效手段。透过他的诗,我们仿佛看到一位老者心平气和地端坐院中,在徐徐清风中乘凉的形象。
白居易对热的感受是很深的,他曾经写过一首《苦热》诗:“头痛汗盈巾,连宵复达晨;不堪逢苦热,犹赖是闲人;朝客应烦倦,农夫更苦辛……”把“热”与“苦”联系在一起,足见作者对热的烦恼。
确实,在炎热的天气,当外界的气温超过34℃时,人体的散热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就会在体内蓄积。当气温超过37℃时,人会大汗淋漓、感觉不适,体内的无机盐将随之大量丧失。当气温达到38℃时,人会感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当气温达到39℃时,人的汗腺调节功能会出现严重障碍,人会出现大汗、口渴、胸闷、头晕、身软乏力等中暑先兆。当气温达到40℃时,人会心跳加快、血压下降、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皮肤湿冷等,出现中暑症状。当气温达到41℃时,人的皮肤反而干燥无汗,并会出现昏迷、全身痉挛,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中暑。
在高温情况下,到通风的阴凉处去避暑,当然是最好的办法。如没有这样的条件,大家也应尽量保持在室内活动,以避免被太阳光直接照射,这是最基本的防暑措施。此外,开窗通风也非常重要,流动的空气会把人体周围的热气带走,使湿气散发,人自然就会有凉爽感。科学家们的测定结果告诉人们,生存最适宜的温度是18℃,最适宜的湿度是40%~60%。此时,人的精神状态、思维能力、工作效率都是最佳的。
白居易诗中“散热由心静”的说法,与民谚中“心静身自凉”的说法一致。这说明,机体对热的耐受力与人的情绪有直接关系。科学家们的研究证实,在中暑者中,确实有16%的人与不良情绪有关。这些人往往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和耐受能力差,有思想感情脆弱、性情暴躁、情绪不稳定等特点,因此对热的耐受能力特别差。他们在高温气候下很容易出现中暑。因此调节情绪对于人们来说,有时比运用药物和采取其他避热措施更重要。人的心情平静了,就会产生超常的效果,就会相对提高机体对热的耐受力,在同等情况下就能顺利度过炎热天气,产生出“难更与人同”的良好避热效果。(温长路)
朋友,您可能想到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心静,自然凉。 心静,就是人在思维中靠自身的意志力遏制杂念,摒弃外界干扰而独立思考一件事情,进而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实质上讲的是一种意境,更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底鸣的心态。心静时,静如松竹之淡泊,只邀清风明月相戏;静如山石之沉稳,只纳樵夫、仁者栖身;静如海、月之平和,只孕珠贝之翕张。只要内心世界是宁静的,所有的动则会变静。无论是风声、雨声、雷声;还是虎哮、猿泣、虫鸣声;也无论机器隆隆、枪鸣炮轰声;亦或是哭声震天、笑语欢歌声……都不会打扰你内心的沉静。无论是床前月光的时静,还是春雨润物的物静,都不如心静。心静,则物、时俱静。 心静如水,依物随形。然而,在这个充满了喧嚣、嘈杂的时空,声波重叠交叉的声波在无序地传播着。欲寻的清静就像沙漠中一潭清澈的泉水,显得越来越来珍贵了。尤其生活在喧闹的城市,享受宁静已成为一种奢侈。道家葛洪有句名言说:“无为自化,清静自在。”清静自在四个字,多年来一直是让我心仪的境界。说到清静,我就会想到柳完元的名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给我送来了一幅万籁俱寂、清幽恬静的绝美景色,让人感受到了至清至静的天地人合一的完美和谐。 心清则静。道家的炼心炼气,是静;儒家的修心养性,也是静;佛家的六根清静,还是静;常人做学问,修灵性,亦是静。心静则凉,它是一种气度,一种品质。它是孔子的“莫春者,……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洒脱;是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适;是柳子厚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镇静;是林则徐的“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的刚强。它还是“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宽容,是“以德报怨”的佛陀式的大度。 唐朝司马永桢说:“静则生辉,动则生昏。”所以说,人生的一切浮躁和欲望都是来自不清静、不安稳的心。人如果都能有心静的自然和谐,有修身养性的积极处事态度,远离悲观厌世的消极逃避,能控于己、制于心,方可万事不乱,世俗多于烦事的世俗人生,就会少了许多烦恼。每个人的人生路上,都有童年的嬉戏,少年的好奇,青年的渴望,步入中年后做的最多的是对人生的反省和回眸。这久远的回忆需要心静则清、心清则明地慢慢回味。 心静乾坤大,心安理数明。诸葛亮54岁时在写给他8岁的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中说:“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也让我们从中感悟到:心不静则理不清,理不清则事不明,必然会陷入迷茫。人一旦进入了“静”界,便多了一些祥和,少了一些纷争;多了一些幸福,少了一些灾祸。 心静,是一种境界,一种智慧,一种思考。也是人生转折的必要过程,更是人生成功的必要成本。心静需要具备一种豁达自信的素质,需要一份恬然和难得的悟性。世间万物皆有心。天有天心,天心静,万簌俱寂,神秘而静美;海有海心,海心静,海天一色,幽玄而安详;草木亦有草木之心,草木之心静,与日月同眠共醒,生如樱花,死如落红;天人合心,人心静,心如碧潭,静如清泉…… 身静乃是末,心静才是本。炎热的夏日,慢饮一杯凉茶或者冰咖啡,再加上心如碧潭、静如清泉的心静,自然会给您一个凉爽的夏日。切记:心静,自然凉!
1.心静自然凉这句话出自哪个典故谁对谁错说的.心静自然凉:心静,指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幽居独处时的一种自然、平和的心态.心静自然凉本义是说心里平静,内心自然凉快.后用来指在遇到问题、困难、挫折时,放平心态,以一颗平常心去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出处:题恒寂师禅室唐朝诗人白居易去拜访恒寂禅师,天气酷热,却见恒寂禅师在房间内很安静的坐在那里.白居易就问:“禅师!这里好热哦!怎不换个清凉的地方?”恒寂禅师说:“我觉得这里很凉快啊!”白居易对这事有所感悟,于是作诗一首: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身即凉.清朝雍正皇帝追录康熙皇帝的训话而编辑成《庭训格言》,内中有一则训文叫《心静自然凉》,大意是说只要能做到内心平静,身上才不热.“盛暑不开窗、不纳凉者,皆因自幼习惯,亦由心静,故身不热.”还提出,“且夏月不贪风凉,于身亦大有益.盖夏月盛阴在内,倘取一时风凉之适意,反将暑热闭于腠理.彼时不觉其害,后来或致成疾.每见人秋深多有肚腹不调者,皆因外贪风凉,而内闭暑热之所致也.”。
2.心静自然凉是什么意思心静,指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幽居独处时的一种自然、平和的心态.心静自然凉,本义是说心里平静,内心自然凉快.后用来指在遇到问题、困难、挫折时,放平心态,以一颗平常心去处理生活中的问题.趣闻:清朝雍正皇帝追录康熙皇帝的训话而编辑成《庭训格言》,内中有一则训文叫《心静自然凉》,大意是说只要能做到内心平静,身上才不热.“盛暑不开窗、不纳凉者,皆因自幼习惯,亦由心静,故身不热.”还提出,“且夏月不贪风凉,于身亦大有益.盖夏月盛阴在内,倘取一时风凉之适意,反将暑热闭于腠理.彼时不觉其害,后来或致成疾.每见人秋深多有肚腹不调者,皆因外贪风凉,而内闭暑热之所致也.”。
3.“心静自然凉”下一句是什么情深未必冷
1、这是一幅对联。
2、心静自然凉:
心静自然凉是道家哲学术语。心静,指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幽居独处时的一种自然、平和的心态。心静自然凉(The calm nature is cool ),本义是说心里平静,内心自然凉快。后用来指在遇到问题、困难、挫折时,放平心态,以一颗平常心去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3、与其相关的历史文献:
清朝雍正皇帝追录康熙皇帝的训话而编辑成《庭训格言》,内中有一则训文叫《心静自然凉》,大意是说只要能做到内心平静,身上才不热。"盛暑不开窗、不纳凉者,皆因自幼习惯,亦由心静,故身不热。"还提出,"且夏月不贪风凉,于身亦大有益。盖夏月盛阴在内,倘取一时风凉之适意,反将暑热闭于腠理。彼时不觉其害,后来或致成疾。每见人秋深多有肚腹不调者,皆因外贪风凉,而内闭暑热之所致也。"
4、对联:
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开始于明代。 它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4.心静自然凉俗话说:“心静自然凉”。
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人在心境平静的时候,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也就下降,随着代谢的减慢,人的心率就会减慢,躁热感也会减轻。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能控制自己内心温度的人,在面对外界压力和各种烦心事,更能游刃有余,从而产生出更多“慧根”。动中生静可我们不禁要问,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 除了调节精神、闭目养神之外,运动调养也是养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中医常说“春夏养阳”。也就是说,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仍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
而在夏天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会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太极拳动静相兼,刚柔相济,开合适度,起伏有致,身端形正不偏倚,正气存于内而风邪不可侵,与自然的阴阳消长相吻合,可谓夏季最佳的养心运动之一。
练太极拳顺应四季的阴阳消长润养五脏,春季养肝,夏季养心,秋季养肺,冬季养肾,四脏阴阳调和滋润脾胃,促进六腑代谢。在太极的轻灵飘逸的一招一式中,从自然的呼吸中达到心平气和,从而使气血通畅,百脉和顺,颐养精神。
夏天练习太极拳还应注意,顺应气候特征,早起练拳,使心情清静安闲,不动怒,保持精神康健,像夏天一样秀丽旺盛,情志向外升发,融入大自然中,从而达到“天人合一”。
5.“心静自然凉”这句话的出自哪篇文章
1. 心静自然凉这句话是不是富有哲理的,说的意思是只要心静了,不管在哪里,都是凉快的
2. 心静自然凉。越是天热,我们越要“心静”,遇事戒燥戒怒,心平气和。 为了您的身心健康, 同时也别让情绪影响了工作和学习。 如果从佛学角度来看,心静 自然凉指的则是一种人道 众生的心态,一种面对生活时,在心灵最深层次所应有的意识.
3.《香山避暑二绝》其一
纱巾草履行疏衣,晚下香山蹋翠微。
一路凉风十八里,卧乘篮舆睡中归。
4. 古人说得好,心静自然凉,而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正是这种在酷暑中寻找清凉世界的意境。老年退休以后的白居易,厌倦了政治上的尔虞我诈,隐居在东都洛阳,醉于心清静无为,全身远害,已经再没有什么政治风云可以让他动心思了,他只是尽自己的能力行善,在会昌四年(公元844年)特意施散家财,开凿疏浚龙门八节滩河道,以利舟行,使得过往的航船再没有往日的风险,成为当时出名的义举。他自己则一味的修身养性,吃斋念佛,在洛阳龙门对面的香山别墅里,安度晚年了。
这首诗写的就是他在别墅中消夏的情趣,只见诗人戴着纱巾,穿着草鞋,身上是一袭单衣,在傍晚时分,沿着山路下来,坐在轿子中,一面观赏着路旁山上茂密的草木,一面享受着清凉的山风,哪里还有一点暑热的影子,不知不觉中,竟然沉沉睡去,一觉醒来时,才发现已经到了家门口了。诗人这种境界正是一种不为外物所动,所以才能在酷暑中,怡然自得,安然度夏,有了这种平和的心态,自然能够在任何时候都“一路凉风”,乾隆皇帝评这首诗是“北窗高枕,无此恬适。真足破除热恼。”(《唐宋诗醇》卷二十六)的确说得不错,当把一切都看透了之后,一切的“热恼”也就不系于心中了,这才是白居易“香山避暑”的不二法门呀。
6.心静自然凉白居易
唐朝诗人白居易去拜访恒寂禅师,天气酷热,却见恒寂禅师在房间内很安静的坐在那里。
白居易就问:‘禅师!这里好热哦!怎不换个清凉的地方?’
恒寂禅师说:‘我觉得这里很凉快啊!’
白居易深受感动,于是作诗一首:
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
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身即凉。
————《苦热题恒寂师禅室》
所谓“心静自然凉”,参禅也是一样的心境,“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自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281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浅谈中医药科研工作者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