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抗精神病药物可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

医案日记 2023-05-05 10:59:43

抗精神病药物可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

本报讯 用来治疗老年痴呆症以及其他心理疾病的一类药物,可能会对某些老年糖尿病患者造成危险。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开始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之后,因为高血糖(血糖浓度升高)而住院的风险会增加。

研究人员说,抗精神病药物越来越常用来作为老年痴呆症及其他行为问题的治疗处方。已知这些药物会造成一些风险,如增加患卒中、糖尿病和帕金森氏症的风险;也有一些报告显示,在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之后,会出现高血糖的情况。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会有什么影响还无定论。

加拿大多伦多女子学院医院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2002年~2006年间,加拿大老年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而住院的情况进行了研究。该研究中的13,817人中,有11%的人因为高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透性昏迷而住院。

研究人员发现,与那些停止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至少180天的老年人相比,仍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老年人因为高血糖而住院的几率会增加1.5倍;风险最高的是那些刚开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老年人。不论他们服用的是哪一种抗精神病药物,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风险都会增加。

抗精神病药物一般分为两类:旧的或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好度(Haldol);非典型或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Zyprexa)、喹硫平(Seroquel)和利培酮(Risperdal)。

虽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这些结果,但研究人员认为,刚开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是老年人是否易受到高血糖影响的最关键时期。同时,在临床上也要考虑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选择其他药物,以控制痴呆症的发生。(曹淑芬 译)

服药血糖居仍降不下? 可能与长期服用这2类药物有关

【/编辑部整理】「医生,我没有抽菸喝酒习惯,还固定运动,最近发现血糖怎么突然变高?!」、「我一直按时吃治疗糖尿病的药,也改吃低脂和高纤的食物,但为什么血糖就是降不下来?!」不稳定的血糖值,常造成民众紧张,怀疑自己是否罹患糖尿病或原有的糖尿病病情加重。

其实导致高血糖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与饮食及运动等生活型态有关,也可能因感染、压力或发炎等疾病状态而导致血糖过高,此外,有些药物(例如:类固醇、抗精神病药物等)也可能引起高血糖。然而,罹患慢性病的民众,容易忽略相关疾病的治疗药物,或许也可能与高血糖有关联。

药害救济基金会针对常见的慢性病(如高血压),提醒民众应注意部分降血压药物可能导致高血糖,但遵循医嘱用药治疗高血压是很重要的,若能了解药物的潜在风险,在控制血压时,也同时留意血糖值的变动,才能远离高血糖和糖尿病造成的危害。

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借由胰岛素的作用,让血液中的葡萄糖充分被身体组织利用。因此,当体内胰岛素长期分泌不足或作用受阻时,摄取的糖类经吸收转变成葡萄糖后,便无法被有效利用,导致高血糖,出现多吃、多喝、多尿及体重减轻等症状,以及增加小血管与大血管并发症的风险;一旦空腹血糖值长期偏高大于100 mg/dL,就算未达糖尿病的标准,仍需改善生活习惯、控制体重和适当运动,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而糖尿病患者更需注意生活型态的调整、遵循医嘱规律用药,以维持血糖的稳定。

根据文献指出,thiazide类利尿剂和乙型阻断剂(β blockers),相较于其他种类的降血压药物,较易出现高血糖的不良反应,对于使用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如有同时使用乙型阻断剂时,可能会遮蔽低血糖症状(如:心悸、手抖等),导致发生严重低血糖的不良反应风险增加;此外,乙型阻断剂也可能影响胰岛素自ß细胞的释放,或减少周边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或因高血糖而增加新发生糖尿病的风险。

对于糖尿病患者及空腹血糖值过高或并有肥胖症、高血压和高血脂等疾病的代谢症候群病人,应谨慎使用thiazide类利尿剂和乙型阻断剂,平日用药除了要留意原有的疾病控制外,也要定期监控血糖,以减少并发症或血糖过高的风险。

财团法人药害救济基金会再次提醒民众,为避免高血糖的危害,除了改善饮食及规律运动等生活型态的调整之外,也要留意正在使用的药物是否有导致高血糖的可能性,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平日除应遵照医嘱规律用药与监测血糖外,就医时亦应告知医疗人员并用之药品,若发生不良反应时,建议立即回诊就医,必要时依据医嘱调整治疗药物。

哪些药物会引起药源性糖尿病?

(1)抗寄生虫药物喷他脒(戊烷脒):该药主要用于艾滋病患者的卡氏肺孢子虫肺炎、黑热病及锥虫病,此类药物最初由于濒死的胰岛B细胞释放大量的胰岛索引起低血糖反应:随后因胰岛B细胞迅速破坏造成胰岛素绝对缺乏,引起DM(继发性糖尿病),甚至糖尿病酮症。
(2)影响胰岛素生物合成的药物有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该药抑制胰岛素分子中的门冬酰胺残基,使胰岛素生成过程受抑制,造成胰岛素缺乏。
(3)降低胰岛B细胞cAMP水平,直接作用于B细胞减少胰岛素分泌,典型药物为周围血管扩张药二氮嗪(速降平)。
(4)药物治疗引起低血钾、低血镁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典型药物为噻嗪类利尿药。 (5)增强儿茶酚胺敏感性,直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典型药物为β受体阻滞药。大多数β受体阻滞药均可引起糖耐量异常而致显著的DM,加重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甚至引起非酮症高渗性综合征,同时还影响前列腺素E的合成,也有可能造成胰岛素分泌减少。
(6)药物引起胰岛素抵抗主要是通过对5-羟色胺受体的拮抗作用降低了胰岛B细胞的反应性,导致胰岛素降低和甘油三酯平衡紊乱,产生胰岛素抵抗,典型药物代表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氯扎平)、奥兰扎平(奥氮平)、奎硫平(思瑞康、启维)等。其中以氯氮平引起DM者为最多。
(7)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主要是促进肝糖原异生,拮抗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胰高血糖分泌增加及减少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使血糖升高,其中氢化可的松及泼尼松致糖尿痫的作用最强。另外,全胃肠道营养药、苯妥英钠、口服避孕药也能引起药源性糖尿病,一旦停药,血糖一般可以恢复正常。

常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及管理方案

抗精神病药物在缓解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给身体带来或轻微或严重的不良反应。由于精神疾病的治疗周期长,通常需要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因此,不良反应的防治对患者的药物依从性、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方面有重要意义。

Su Ling Young等人系统回顾了临床常见9大不良反应的相关研究及临床干预,包括EPS、镇静、性功能障碍、高泌乳素血症、代谢综合征、体重增加、Ⅱ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心血管影响。共有53项研究符合标准,揭示了以下情况:

1)抗精神病药物多药联用与不良反应增加有关;

2)治疗时间越长,严重程度越高(如BMI值越高);

3)与其他药物相比,氯氮平与较多的代谢异常有关;而奥氮平则与体重增加有关;

4)相比于男性患者,女性更容易出现高催乳素血症;但男性性功能障碍发生率(50%)要高于女性(20-50%);

5)尽管有临床指南建议,但在基线处监测脂类和葡萄糖的比率较低;

6)他汀类药物可以明显减少血脂异常。

不良反应的管理

共通的副作用: 由于可能存在潜在或显著的镇静作用,服用所有抗精神病的药物均避免开车,或从事高空作业等高危工作,用药期间禁止饮酒。

氟西汀、度洛西汀、舍曲林: 常见的是轻度恶心,腹泻。在服药第一周明显,后可自然缓解。如出现呕吐可服维生素B6,而且暂时减少药量,缓慢增量。

艾司西酞普兰: 和上述反应相似,个别人困倦,可半个月内逐渐减轻消失,如持续不缓解,可晚饭后服药。

帕罗西汀: 除了上述的轻度胃肠反应,可能有一定镇静作用,如果白天困倦,可以晚上服药,长期服用有可能体重增加,所以吃药期间需要监测体重,如发现增重倾向,及时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如引起明显的体重增加应及时向医生汇报,看看有无必要换药。

文拉法辛: 除了早期的胃肠反应,可见多汗,如显著可找医生换药。对于高血压患者剂量超过150mg应监测血压是否轻度升高。

安非他酮: 可能轻微出汗,体重减轻,体重减轻的作用在抗抑郁药中独一无二,适合肥胖或服药后体重增加的患者。

米氮平: 食欲体重增加,对抑郁症食欲体重下降来说是好的作用,如体重有超出正常倾向应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如果体重增加显著应及时汇报。有些人会出现白天嗜睡,一般1-2周可减轻,如长期不缓解可换药。

喹硫平: 第一次服药不要超过25mg(1片),否则可能引起突然站立后的低血压晕厥,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容易摔伤骨折,服药期间尤其初次服药和每次加量后起床动作务必缓慢,要先在床边坐一会儿,再缓慢起身,对于意识不清晰,躁动的老人,务必小心突然起床引起晕倒、骨折,在患者床边应加护栏或其他障碍防止患者自己下地,夜间尤其须小心。缓慢加量一般可减少出现这一问题。长期服用可能增加体重,量越大越明显,对于25-50mg的量可能不明显。服药期间如体重增加应隔1-3个月检查血压血脂血糖。

奥氮平: 嗜睡和体重增加是常见的问题。嗜睡1-2周可逐渐减轻,但是奥氮平是体重增加最明显的药物,虽然不是一定会增加,但是频率较高。一定要每周监测体重,每个月监测血压血脂血糖,控制饮食,注意运动。合并应用褪黑素睡前1-2粒可以抑制一定体重增加。如仍然无效可配合降糖药二甲双胍,可以控制体重增长。除了体重的副作用,这是一个效果非常好的药,无论对于分裂症、躁狂、双相抑郁,还是作为抑郁症的增效剂。体重增加部分是由于它的抗组胺作用引起胃部松弛和促进睡眠造成的。奥氮平同样可以引起突然起身低血压晕厥,服药期间起床动作务必缓慢,要先在床边坐一会儿,再缓慢起身,对于意识不清晰、躁动的老人,务必小心突然起床引起晕倒、骨折,在患者床边应加护栏或其他障碍防止患者自己下地,夜间尤其须小心。

利培酮: 嗜睡和体重增加较上两个药少见,如出现也应该进行饮食和运动控制。对某些女性可引起闭经,或乳房泌乳,此时应停药,可很快消失,及时换其他药。每个月监测血压血脂血糖。体位性低血压也可能出现,处理方式见上述两种药物。

阿立哌唑: 副作用较小,不影响体重和血脂,极个别人于服药初期出现舌头硬,流口水,说话口齿不清,可将剂量减半缓慢加量或配合安坦一日二次一次一片口服,或静坐不能,坐立不安,可服心得安一日三次一次一片。对药物适应后这些反应都会消失。

坦度螺酮,丁螺环酮: 可能存在轻微头痛,头晕或恶心,几天后可消失。

碳酸锂缓释片: 初期可能有些胃肠反应。此药应每月监测血药浓度,防止超量或药效不够,同时定期监测甲状腺激素水平。

丙戊酸钠缓释片: 初期可能有轻微困倦,长期服用个别人体重增加,个别人可出现短暂的肝功异常,服药一个月后应监测肝功能,个别女性出现月经改变,如出现应联系医生换用其他药物此反应可消失。

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奥沙西泮,劳拉西泮,地西泮,氯硝西泮等: 这些都是安定类药物,存在镇静作用,服药期间要注意缓慢起床(尤其老年人)避免跌倒,避免驾车及高危操作,不可饮酒,此类药物只能短期(1-4周)用于治疗初期,不可长期服用,长期服(超过1个月)存在成瘾性,同时可能对注意力,判断力,记忆力有影响。如已长期服药,不可突然停药,需请医生处理。

右佐匹克隆,唑吡坦: 新型催眠药,服药后可能存在口苦,依赖性虽较安定类小,仍不建议应用超过一个月。

此外,他汀类药物治疗可降低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非药物干预措施,包括身体锻炼、饮食计划和心理健康的团体治疗,可减轻体重、减少BMI指数。

引起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引起血糖升高的原因主要有身体过度偏胖、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和遗传因素导致的。如果患者家族有糖尿病史,就很容易导致血糖升高,而如果经常吃甜食、油炸食物、身体偏胖而缺乏锻炼,也很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药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避免血糖升高而对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少吃一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增强自身抵抗力,加快病情恢复。
第一、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很多人现在喜欢吃肯德基,还有不运动,活动少,跟老是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系。第二、应激情况下,比如病人以前没有糖尿病,在某些应急情况下,比如严重的感染、创伤,大的手术,急性的消化道出血,这些应激情况下都可能导致血糖的升高。
血糖高考虑可能是患者平时经常吃甜食和油炸食品引起的,也可能是患者长期处于嘈杂的环境中或者长期精神处于非常紧张状态下引起的。如果一直在服用激素类药物也可能会导致血糖出现升高。与遗传也有一定关系,机体内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就会引起血糖高。建议血糖高的患者平时多运动,尽量避免吃升糖指数高的食物,平时保持心情愉悦,不要过度紧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278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