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小验方
山西省永和县中医院 王学诗
1.鲜品捣烂外敷,治疗热毒肿痛。
2.大黄研细末,用白酒调成糊状,外敷,治疗碰伤肿痛。
3.大黄配五倍子、鹿角霜,研面,猪油调敷,治疗臁疮(小腿溃疡)。
4.制大黄(熟军)研面冲服,每次3~5克,每日2次,治疗大便燥结。
5.生大黄配蒲公英,治疗急性阑尾炎。
6.生大黄配茵陈,治疗各种肝炎。
7.酒大黄配当归、川芎等,治妇女病经闭、癥瘕。
中药大黄,又名将军、川军、生军、锦纹。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牌、胃、大肠、肝、心包经。
作用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瘀
1、抗菌及抗病毒实验证明,大黄煎剂对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鼠疫杆菌、白喉杆菌、人结核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金葡菌的作用较强。大黄煎剂及水、醇、醚的浸出液在试管内对一些常见的致病性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大黄煎剂对流感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2、雌激素样作用所含食用大黄素具有雄激素样作用,临床试用也有卵泡激样的功效。
3、利胆
①胆囊炎和胆道感染。②胆道蛔虫
4、急性胰腺炎。大黄,水煎,1~2小时口服1次,直到腹痛减轻,尿淀粉酶、白细胞总数恢复正常后减量。呕吐或腹痛严重者用大黄水煎剂灌肠。
5、急、慢性肾功能囊竭及尿毒症大黄有明显的降低血中尿素氮的作用.用大黄或以大黄为主的复方,对多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均有良好效果。如不能口服,则可灌肠。
6、感染性疾病。大黄,芒硝,玄参,甘草,水煎服.每次100毫升,4小时后体温不降者,再服1剂,最初24小时内可服3剂.
7、消化系统疾病。大黄或以大黄为主组成的复方,可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溃疡病、胃炎、肠梗阻、消化不良、溃疡性结肠炎等。
8、妇科疾病。大黄及其制剂或与他药配伍,可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卵巢功能失调、淤阻型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等疾病。
9、导泻及止泻
①导泻:口服大黄后,6~8小时后发生泻下作用,
②止泻:当服用小剂量时,常出现便秘,这是由于收敛成分的作用掩盖了导泻成分的作用所致,
10、解痉
11、降血压及降血脂
12、皮肤疾病对于烧伤、带状疱疹、湿疹、皮炎、创伤性感染、化脓性感染、银屑病、暑疖、酒渣鼻、痱疮等均可用大黄,黄连,冰片,五倍子,芒硝,共研细末,加凡士林调匀涂敷患处。亦可视病情加减药味,但大黄是必用之品。
13、精神分裂症。生大黄,生石膏,生铁落,青礞石,芒硝,夜交藤,黄芩,黄柏。每剂煎3次,取汁,每2小时服药1次,分6次温服。先服2周,见泻不可加止泻药,可多饮水,4周为1个疗程,
14、急重症肝炎。生川军(后下),丹参,玄明粉(冲),枳实、川厚朴,茵陈、金钱草,水煎服,每周服1~2剂。
肝炎:大黄(酒浸几小时),青皮,二药烘干共磨粉,每日3次,每次3克,开水送服,10天为1个疗程,
15、止血可用于治疗胆道出血、肺病咯血、外伤出血、鼻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等.
16、尚有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
使用注意
1.妇女孕期、月经期、哺乳期应慎用或忌用。
2.生大黄泻下作用强,欲攻下宜生用,人汤剂应后下、或开水泡服,煮沸时间以不超过10分钟为宜。
3.大剂量时,可引起大肠痉挛性收缩、肠绞痛,加服巅茄可减轻肠绞痛,而不影响泻下。
温馨提示:本人发表的文章中所涉及到各类中药方、验方、诊疗方法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治疗处方,请一般读者勿盲目试药,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胃疼是一种非特异性症状,常出现在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还有上腹疼不一定是胃,也有可能是肝,膈等。 要作出诊断,还需要你其他的病情。 胃痛是胃部疾病最常见的症状,疼痛的程度、性质、发作时间都可以因为病情的不同而有区别。当胃收缩过于亢进或进食过多时,可在上腹部(心窝部)出现紧张性或压迫性疼痛的感觉;胃下垂或胃扩张时,由于收缩减弱或者消失,可出现沉重或膨胀的感觉;慢性胃炎常常表现为进食后上腹部不适、胀闷或者疼痛;溃疡病时胃痛则表现为周期性的饥饿痛或夜间痛;溃疡穿孔的疼痛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刀割样剧痛。 .治疗胃痛三法 2.受寒胃痛,可将粗食盐1公斤炒熟,用布包成2包,反复轮换热敷寒处,有较好的止痛效果。粮食酒500克,小黄连子(又名土五味子)100克,工糖适量,泡成药酒,每日饮服,治疗胃病有效。 3.急性胃肠炎发作呕吐、腹泻时,厅饮食中适量增加一些盐分,有利于调节休液,保护肠胃器官。 胃 痛痛不痛由你 胃痛是中医脾胃系统疾病当中的常见病。它的病因病机非常简单明了。没什么特殊和神秘的。常见的胃痛原因有: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炎、胃粘膜脱垂、胃癌、胃良性肿瘤等等。只要明确疼痛的原因,大部分胃痛用西药可以缓解症状,少数顽固的可以用中药来治疗。要注意的是及时正确的诊断,排除恶性病变诊断治疗的延误。 单验方 1,乌贼骨,贝母等份研细末,每次服3克,适用于胃痛泛酸明显者。 2,香附6克,高良姜3克,水煎服,适用于胃痛寒凝证和气滞证。 3,青木香研细末,每服3克,适用于胃痛气滞证。 4,三七粉3克,白芨粉4.5克,大黄粉1.5克,混合每服3克,适用于胃痛淤血证,呕血黑便者。 胃痛应该注意什么 胃痛虽可由多种疾病引起,但最为常见的疾病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由于这两种疾病是一个慢性发展的反复波动、迁延难愈或易复发性疾病,因此对胃痛者的饮食调理尤为重要,胃痛病人的饮食要求如下: 1、首先要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多食清淡,少食肥甘及各种刺激性食物,如含酒精及香料的食物。谨防食物中的过酸、过甜、过咸、过苦、过辛,不可使五味有所偏嗜。有吸烟嗜好的病人,应戒烟。 2、饮食定时定量。长期胃痛的病人每日三餐或加餐均应定时,间隔时间要合理。 急性胃痛的病人应尽量少食多餐,平时应少食或不食零食,以减轻胃的负担。 3、注意营养平衡,平素的饮食应供给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利于保护胃黏膜和提高其防御能力,并促进局部病变的修复。 4、饮食宜软、温、暖。烹调宜用蒸、煮、熬、烩,少吃坚硬、粗糙的食物。进食时不急不躁,使食物在口腔中充分咀嚼,与唾液充分混合后慢慢咽下,这样有利于消化和病后的修复。要注意四季饮食温度的调节,脾胃虚寒者尤应禁食生冷食物。肝郁气滞者忌在生气后立即进食。治疗:1:饮食疗法;如能长期注意,可使胃炎超于痊愈,饮食有规律,要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食物宜软,易消化。避免过硬、过酸,过于辛辣、和过热饮食。 2:抗酸剂:甲氰咪胍0.2g,每日三次。或雷尼替丁150g,每日两次。或法莫替丁20mg,每日两次,口服。 3:胃动力药:马叮啉片每次10mg,每日三次,饭前半小时服用。 4:抗幽门螺旋菌药物:得乐胶囊,或得乐颗粒。 5:保护胃粘膜药:麦滋林-S 0.67g,每日三次。或乐得胃、胃速乐每次2片,每天三次。 连服一个月。 胃疼的食疗方常用的有: 老姜250克、红糖250克,将生姜捣汁去渣,隔汤蒸10沸,将红糖溶入收膏,以4日服完,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效:温中散寒。 蜂蜜、红糖适量、红花5克。将红花放在保温杯中,沸水冲泡,盖上盖,经泡10分钟后,随即调入蜂蜜、红糖,趁热饮服。 功效:和胃利肠、止痛祛疡。 干姜60克、炙附子40克。将干姜、炙附子共捣碎细,置净器中,然后放入黄酒500毫升,密封,经7日后开取,去渣备用。每日饭前温服1~2杯,日服3次。 功效:温中散寒。 干姜5克、高良姜4克、花椒3克、粳米100克、红糖15克。将干姜切成片,与高良姜、花椒洗净,共放入纱布代内盛装,扎口 。把淘洗净的粳米和布代加清水同煮,30分钟后取出姜袋,共煮成粥服食。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效:温中止痛。 佛手柑15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许。将佛手柑洗净,煎煮,去渣留汁,再与淘洗净的粳米,冰糖同煮成粥。每日早、晚温热服食。 功效:理气止疼。 鲫鱼1条(约250克),去鳞、鳃及内脏,洗净,生姜30克洗净,切片,桔皮10克、胡椒3克,共包扎在纱布内填入鲫鱼肚中,加水适量,文火煨熟,加食盐少许,空腹吃鱼喝汤,几次即愈。 功效:治胃寒痛
二黄散--《外科大成》卷四
【处方】牛黄2.1克
胡黄连
山茨菇各6克
甘草4.5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治小儿遗毒,初生如点,次成烂斑。甚则口耳角、眼眶、面、鼻及谷道等处均可出现。
【用法用量】每服0.6~0.9克,蜜汤调服。
【摘录】《外科大成》卷四
二黄散--《绛囊撮要》
【处方】大黄
黄柏。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主治坐板疮。
【用法用量】入猪油共钨匀,搽患处。
【摘录】《绛囊撮要》
二黄散--《普济方》卷三一一
【处方】大黄1两(熬),生地黄3两(熬)。
【功能主治】打损及伤堕,腹内有瘀血,久不消。
【用法用量】上以水、酒2升,煮汁服之。
【摘录】《普济方》卷三一一
二黄散--《内外验方秘传》
【处方】黄柏1斤,生军8两,玄明粉6两,生石青4两。
【制法】晒乾为末。
【功能主治】红肿外症。
【用法用量】白蜜、清水和敷。
【摘录】《内外验方秘传》
二黄散--《疡医大全》卷三十五
【处方】川黄连3两,黄柏3两,赤小豆1两,绿豆粉1两,寒水石7钱,紫苏7钱,漏芦7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热疮。
【用法用量】麻油调搽,每日3次。
【摘录】《疡医大全》卷三十五
二黄散--《洞天奥旨》卷十二
【处方】大黄(炒)、黄柏(火锻)。
【制法】上药各为细末。
【功能主治】汤烫疮。
【用法用量】以鸡子清调之,搽上最妙。
【摘录】《洞天奥旨》卷十二
二黄散--《外科启玄》卷十二
【处方】大黄、朴消、硫黄、轻粉、乌头尖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酒渣鼻。
【用法用量】用萝卜汁调搽上,3次即愈。内服雄猪胆汁1个,每日早以好酒调汁,热服之,不过半月痊愈。
【摘录】《外科启玄》卷十二
二黄散--《鲁府禁方》卷二
【处方】黄丹3钱,雄黄3钱,乳香2钱,没药2钱,焰消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偏正头疼,颈风眼痛,破伤风。
【用法用量】令患人噙温水,吹药于鼻内。
【摘录】《鲁府禁方》卷二
二黄散--《古今医鉴》卷十一
【处方】大黄(烧存性)3钱,生地黄3钱。
【制法】上为末,作1服。
【功能主治】妇人室女经脉不通。
【用法用量】空心好酒调下。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一
二黄散--《圣济总录》卷一三二
【处方】大黄(锉)1两,黄连(去须)1两,山栀子仁1两,连翘1两,白及1两,青黛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一切恶疮。
【用法用量】有脓干贴,无脓水调敷。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二
二黄散--《医便》卷三
【别名】阴阳黄
【处方】锦纹川大黄2两(一半炭火煨,不可过性了,一半生),大甘草节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发背,痈疽,疔疮,恶疖,一切无名肿毒,恶疮异症,焮热疼痛,初起赤溃者。
【用法用量】每服1匙,空心温酒调下,1-2服,以利为度,如无甘草节终效不速。
【各家论述】《串雅内编选注》:用大黄治疗痈疽历代相习沿用,如晋·葛洪《肘后方》用大黄面和苦酒贴肿处,治疗痈肿焮热;《妇人经验方》用大黄、粉草(即甘草佳品)为面,好酒熬成膏,用绢摊贴疮上,治疗乳痈肿毒;《外科精要》方用大黄、粉草熬成膏,内服治疗一切痈疽,能消肿逐毒,使毒不内攻。大黄苦寒,以活血祛瘀解毒见长,再佐以甘草之甘平,不但能缓和大黄苦寒伤胃之弊,且可补脾益气,从而增强清热解毒的功效。药只2味,配伍得当,故可用于痈疽、发背等症。
【摘录】《医便》卷三
二黄散--《普济方》卷五十七
【处方】硫黄、黄丹(炒)、白芷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鼻病,流臭水气,脑冷漏下。
【用法用量】以少许吹鼻中,3-5次即愈。
【摘录】《普济方》卷五十七
二黄散--《得效》卷十六
【处方】黄芩半两,大黄半两,防风半两,薄荷半两。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胬肉攀睛。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蜜少许煎,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得效》卷十六
二黄散--《走马疳急方》
【处方】硫黄1两,雄黄3钱。
【制法】上为细末,加入10仙丹内。
【功能主治】止痒,杀虫,去毒。主治疳疮搔痒。
【用法用量】每贴1匕。
【注意】小儿药中勿用。
【摘录】《走马疳急方》
二黄散--《济生》卷六
【处方】雄黄、雌黄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疔肿。
【用法用量】先用针刺四围及中心,醋和涂之,一方加麝香少许,用羊骨针针破及刺四围并涂之。
【摘录】《济生》卷六
二黄散--《普济方》卷三○○引《家藏经验方》
【处方】黄柏皮、黄连各等分。
【功能主治】毒疮,冻疮。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并不见火。先以甘草汤洗了疮,用药末3钱,轻粉少许,生麻油调敷之,稀稠得所。如疮湿,不用麻油,只干掺之。
【临床应用】冻疮:余盛年冬月时,耳珠冻疮,去靥则流血,偶吴道人过门,扣之,用此药2日而愈。
【摘录】《普济方》卷三○○引《家藏经验方》
二黄散--《保命集》卷下
【别名】二黄汤
【处方】生地黄、熟地黄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怀孕胎漏下血,或内热哺热,或头痛头晕,或烦躁作渴,或胁肋胀痛。
【用法用量】二黄汤(《医方类聚》卷二二七引《医林方》)。
【摘录】《保命集》卷下
二黄散--《圣济总录》卷一四一
【处方】黄柏1两,黄蜀葵花1分,白及2钱,生干地黄半两,青黛2块。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痔。
【用法用量】先渫了,用朴消水调涂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一
二黄散--《疮疡经验全书》卷三
【处方】牛黄1钱(真者),雄黄2钱(透明),冰片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痈疡。
【用法用量】干掺。
【注意】戒房劳;忌汤火风气之类。
【摘录】《疮疡经验全书》卷三
二黄散--《济阴纲目》卷九
【处方】鸡子1枚(乌鸡者佳,倾出清,留黄用),黄丹1钱(入鸡子壳内,同黄搅匀,以厚纸糊牢,盐泥固济,火上煨干)。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妊娠下痢赤白,绞刺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米饮调下。
【摘录】《济阴纲目》卷九
二黄散--《圣济总录》卷一三三
【处方】雌黄(研)1分,雄黄(研)1分,密陀僧(锻、研)1分,定粉1分,腻粉1分。
【制法】上为细末,入乳香少许。
【功能主治】冷疮不愈。
【用法用量】蜜调贴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三
二黄散--《卫生总微》卷十
【处方】五灵脂、大黄、雄黄各等分(研,水飞)。
【功能主治】小儿伤热吐逆。小儿未周岁,因乳母气血劳动,或热乳伤胃,以致吐泻下血。
【用法用量】本方原名三黄散,与方中所用二黄不符,据《医方类聚》引《吴氏集验方》改。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277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目赤肿痛泻太阳
下一篇: 五朵金花治细菌性痢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