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增秀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
“治未病”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特色和优势,是当今国内医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对于“治未病”内容,一般将其归纳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三大方面,确实抓住了要点。但“治未病”的最高目标是什么?笔者认为“治未病”的最高目标应是抗老防衰、延年益寿。
早在两千多年前,《内经》就提出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思想,同时把“摄生”作为“治未病”的基本内容和举措。“摄生”的目的是什么?《内经》开宗明义指出:“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通过两者的对比,揭示了“摄生”对于抗老防衰,延年益寿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只有懂得“摄生”,并身体力行的人,才能达到“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内经》所提示的“摄生”方法,其代表性的记述有:“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涵盖了饮食、起居、劳作、心理、体育锻炼、顺应自然和避邪护身诸多方法。后世医家秉承《内经》旨意,发明和推广了吐纳导引、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和服食(含中药)诸方法以求强身健体,却病延年,且成效显著。
这里有必要强调指出的是历代有关抗衰老方药的组方和应用,均本诸中医学对人体衰老独特的认识和理论。其中代表性的观点有三:一是肾衰说。其理论依据是肾藏精,主生殖,为“先天之本”,与人体的生、长、衰、老、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这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明确的记述。持这种观点者主张抗衰老应着重补肾填精;二是脾虚说。其理论依据是脾主运化,系人体气血津液化生的源泉,为“后天之本”。持这种观点者主张抗衰老应着重培补脾胃;三是郁滞说。其理论依据是《金匮要略》“五脏元贞通畅,人即安和。”《丹溪心法》“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内经》更有“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之论。持这种观点者主张抗衰老应着重疏通气血,消除积滞。
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历代中医文献中有关抗老防衰,延年益寿的方药堪称琳琅满目,其中最负盛名的方剂有还少丹、首乌延寿丹、七宝美髯丹、八仙长寿丸、延年不老散等,现代开发研制的青春宝、还精煎、中国养生酒、人参蜂王浆等也深受青睐。这些方药大多具有补肾、补脾或脾肾双补的作用,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特别是现代实验研究从细胞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等角度来研讨抗衰老药物的作用机理,已取得了较大进展。
但也不能不看到,在众多的抗衰老方药中,大都偏重于“补”,尤其是目前市售的保健品,投人所好,以“补”为贵,这显然有失偏颇。殊不知古人在抗老防衰,延年益寿选方用药上,也很重视“通”的方法,如大黄、香附、泽泻、豨莶草等常作为重要药物。有鉴于此,笔者建议今后在抗衰老保健品的开发上应重视“通”或通补结合方药的研制。除了备受重视的肾气丸和六味地黄丸具有补泻双重作用外,其他如资生丸补中寓消,滋而不腻,确是资生益寿的良药;越鞠丸旨在解郁通滞,使体内气血保持通畅,也不失是抗衰老的妙方;防风通圣散融宣表、通下、渗利于一炉,有利于体内过剩营养物质如脂肪等的分解和代谢废物的排泄,现代用以治疗肥胖病多有报道,其在抗衰老方面的作用亦不可低估。当然,抗衰老方药的应用,须根据个体的体质,因人制宜。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长寿已成为人们的美好愿望和期盼,我们理应充分发挥中医学在“治未病”特别是抗老防衰、延年益寿理论和方法上的优势,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文献发掘与整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积极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为人类抗老防衰、延年益寿做出贡献。
“生命中最确定的事情是,我们都会走向衰老;最不确定的则是,死亡将于何时降临。”这句古老的格言体现了人类悲壮的长寿梦想。这种追求本身,一方面显示了人类自身的气魄与胆识,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人类的路上必然会布满荆棘。
一对衰老过程和本质的认识
正常衰老是一个生理过程,但衰老的生理改变和理变化并无明确的界限。随着衰老的进程,抗能力减弱,为老年病的发生奠定了病理基础。同时老年病的产生和发展,加速衰老的进程。二者互为因果,易形成恶性循环。
自组织理论对衰老过程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自组织理论认为,人体系统是一个自组织系统,人体所发生的衰老与,是其“自己”发生了问题。机体的老化改变,缓解而直线式的表现为脏器功能的降低,导致自组织能力的缺陷或失调,这是衰老与发生之源。防病必须由此入手,才是具有本质意义的途径。
对衰老的机制的研究源远流长。《养老奉亲书》记载:“年老之人,萎瘁为常。”老年人的主要生理特点是脏腑机能萎瘁,外表体窍也表现出衰老退化征象,脏腑组织、四肢百骸功能衰退。
衰老学说包括肾虚致衰、致衰、气滞血淤致衰等几种学说。《素问》强调衰老与否、衰老的速度,决定于肾气的强弱。名医李皋则十分重视脾胃在衰老中的作用,指出“胃之一腑病,则十二经元气皆不足也……凡有此病,虽不变易他疾,已损其天年”。
这些理论都体现了自组织理论。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出现不平衡状态时,人体具有自动恢复到正常的能力,即自组织能力。进入老年期后,这种自组织能力减弱,导致对各种疾病的易感性增强。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又进一步破坏了人体的自组织能力,加速了衰老。
近年来,由淤致衰学说日益受到重视。《素问》记载,“使道闭塞不通……以此养生则殃”。“使道”即血脉,明确指出血脉不通有碍养生长寿。
由淤致衰学说体现了耗散结构理论。人体是一种耗散结构,是在与外部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过程中保持自身稳定的系统。现代研究表明,老年人存在着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呈现一种嗜血栓状态。淤血产生后,气血运行受阻,脏腑得不到正常濡养,气化功能受损;同时,代谢产物不能排泄,堆积体内,毒害机体,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加速衰老。
西医认为衰老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但不能确定是否在个体生命刚开始时遗传物质就预先有程序安排,到一定时限促发衰老;或是通过遗传转录错误,造成遗传不稳定,引发衰老。目前西医对衰老的学说有十余种,但还不能用单一理论来解释全部衰老机制。
综上所述,中医始终是从自组织理论的角度来认识衰老的过程和本质,并将其运用于预防衰老、延缓衰老中,从而开创出更具本质意义的方法和途径,正所谓,正本须先固元。
二 《黄帝内经》的养生理论和方法
《黄帝内经》荟萃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从医学角度探讨养生与长寿,创造了不少养生理论和方法,以下是其主要观点:
自然观
,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以及、的方法,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取得的整体统一。
意志观
“意志者,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发挥人的意志作用结合季节特点,调养精神意志。“春三月,此谓发陈,以使志生”;“夏三月,此谓蕃秀,使志无怒”;“秋三月,此谓容平,使志安宁”;“冬三月,此谓闭藏,使志若伏若匿”。概言之,人的精神意志,春应舒畅,夏当充实,秋要安定,冬宜伏藏,从而保持“身无奇痛,万物不失,生气不竭,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藏不受邪矣”。
动静观
“能动能静,解以长生。”主张形神兼养。按四时不同,养形调神。春天“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天“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天“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天“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防治观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扰温饱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提出了未病先防的预防思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外避六淫之邪,内免精神 *** ,情志变动,达到未病先防。
精气观
“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荣涩已除,故神去之,而疾不愈也。”精气的盛衰决定人体的生长衰老过程,又是机体抗病的源泉。因此,养生必慎房事,积精全神。
观
民以食为天。提倡“饮食有节”,维护后天脾胃之源。如“饮食自倍,脾胃乃伤”,伤则化源不足,易生百病。同时谆谆告诫人们,谨慎地调和五味,切忌偏嗜。“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三名医施今墨抗病防衰养生理论
施今墨(1881~1969年),北京四大名医之一。1915年,孙中山在京卧病,曾应邀参加会诊;1930年,出诊西安,为杨虎城将军诊治,药到病除,载誉而归;1935年,国民党 *** 颁布中医条例,规定了考核办法及立案手续。北京第一次考核时,施今墨、萧龙友、孔伯华、汪逢春被举为主考官,随后就有了“北京四大名医”之说。
名医施金墨多年的实践证明,西医在抗病防衰养生方法上不如中医多样有效,并对抗病防衰老提出了自然独到的见解。他向国家献出了自己多年精研的防病十大验方,其中部分验方被制成成药,如“高血压速降丸”、“丸”、“感冒丹”、“气管炎丸”、“健延龄胶囊”,在每年的广交会上为国家换汇上百万美元。施老的抗病防衰几大理论观点:
观点一
通调排补治疾病心脑肾同修防衰老
通调排补治疾病是指:通要平——通经络;调要全——调脏腑;排要畅——排毒素;补要稳——补营养。
心脑肾同修防衰老是指:养气血、调脏腑、填精髓、固本元。
观点二
的根本病因是气虚、阴损和血淤
病因之一:源于气虚
老年人元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卫气虚弱,卫外功能低下,一旦外邪侵袭,常易引起疾病。表现为少气懒言、神倦无力、自汗、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苍白、腰酸耳鸣、尿频或失禁、易感冒等五脏。
不难看出,衰老开始于气衰。
病因之二:起于阴损
肾阴为元阴、真阴之所在,老年人精、血、津液的衰耗主要表现在肾阴虚方面,出现阴虚不能濡养脑髓、全身各脏腑组织及阴虚生内热的病症。为头晕眼花、耳鸣耳聋、腰膝酸软、口唇皮肤干燥、手足心热、失眠、遗精或潮热盗汗及内脏阴液不足等方面。
由此而论,衰老与肾阴亏损有着密切关系。
病因之三:起于血淤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功能衰退,既不能抵御外邪,又不能保持血脉流畅而导致体内病理产物的不断堆积,引起疾病的发生。和气滞血淤与衰老和老年病的发生有着。
【观点】
豆类的食物有很多,大家都爱吃黑豆吗,有人觉得黑豆的口感不如黄豆或者是红豆,所以很少食用,而且黑黑的很没有食欲。可不要小看黑豆。它的营养物质很多的,可以有预防疾病的作用,而且也可以提高体质,来看看关于黑豆的一些保健功效。
1、预防动脉血管硬化
每100克黑豆可提供371大卡的热量,蛋白质占36~40%,是高品质的植物蛋白,易于人体消化吸收。油脂占15%,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麻油酸)它可促进血液中胆固醇的代谢。此外黑豆所内含的植物性固醇,可与其它食物中的固醇类相互竞争吸收,可以加速粪便的排出,对于预防过多的胆固醇的堆积来说有一定的好处。黑豆比黄豆更有助于改善高血脂,对于降低甘油三酯来说有好处,而且也可以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2、抗老防衰
黑豆富含维生素E、花青素及异黄酮,这些成份具有抗氧化能力,维生素E能捕捉自由基,成为体内最外层防止氧化的保护层;黑豆种皮释放的红色花青素,可清除体内自由基,在酸性(胃酸分泌时)抗氧化活性更好,进而增强活力;异黄酮已证实具多种生理功能,黑豆中的这样的物质对于抗衰有好处,而且也有很好的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可以有抗氧化抗癌的功效。黑豆具有很好的保健的作用,是不错的抗氧化的食物类型之一。
黑豆的好处,大家都知道了,它的保健功效还是比较大的,对于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动脉硬化来说有好处的,同时也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日常生活中大家都可以经常吃这样的食物,可以预防疾病,而且也可以抗衰,是不错的养生保健的食物类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276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饮食10反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