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肝病患者应谨慎用药

医案日记 2023-05-05 04:10:45

肝病患者应谨慎用药

王兰青 青岛海慈医疗集团

肝脏是人体代谢的中心,大多物质都要经过肝脏的代谢,摄入的药物也不例外。因此,医生和病人对于如何合理地选择“保肝养肝药物”都应有一个正确地理解和认识。

可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主要有抗癫痫类药、解热镇痛类、降糖类、激素类、抗结核类、抗甲亢类、抗精神病类、某些抗生素(如红霉素、四环素等)以及化疗药物等等,这些药物均能引发黄疸和肝功能异常。

在中草药中也有用黄药子、蟾蜍、鱼苦胆、苍耳子、草乌、毛冬青等引起肝损害的记载。因此,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避开伤肝药物或加用护肝药物以及适时地监测肝功能,防止或及时修复肝损伤。

乙肝长期吃保肝药对身体有害吗

很多患者在乙肝治疗的过程总,由于乙肝病毒对于肝脏细胞的损伤,都会造成患者肝功能的异常,所以会服用一些保肝药物进行治疗。那么,? 专家指出,肝脏是人体主要的解毒器官,目前治疗乙肝的药物又比较多,不过患者在服用后,其药性反应和毒性反应主要也通过肝脏进行代谢,那么任何药物的应用都势必增加肝脏的负担,甚至引起肝脏的损害。而且长期滥用保肝药物还会增加患者对药物的依赖,影响用药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保肝药物虽然可以促进和恢复肝细胞再生,提高肝脏代谢功能,但是不科学的长期滥用保肝药物,不但起不到保肝的效果,相反还会增加肝脏的负担,促使肝病的发作或加重。 另外对于乙肝患者服用护肝药只是起到辅助治疗作用,乙肝患者需要及时进行定期复查,随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当发现出现恶化的现象发生时,需要及时的进行抗病毒治疗。目前市场上常用的保肝药物一般都是中药复方制剂,能够起到一定的抗病毒、促进肝细胞修复、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在肝病的治疗上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保肝药虽然都是由中药制成的,副作用比较小,但是长期服用就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因为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人所摄入的食物、药物、有毒物质都需要在肝脏内代谢、解毒,保肝药当然也不例外,所以长此以往就可能会导致肝损伤甚至引发药物性肝炎。 因此,肝病患者是否需要长期服用保肝药物需要针对病情用药,乙肝用药一定要到正规专业的医院听从医生的指导针对乙肝患者用药问题,进行乙肝病毒变异耐药检测,通过该项检测技术可以知道患者需不需要服药,需要服用哪些药物,既避免了耐药的现象发生,从而也大大提高了乙肝的治愈率。 为了解决肝病久治不愈的难题,济南中医肝病医院斥巨资引进先进的超氧自体血激活疗法,该疗法可以打破免疫耐受的状态,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在技术作用及免疫系统的共同作用下,靶向出击彻底清除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同时配合现代中医七十六辨扶正还原疗法调理腑脏,保肝护肝,防止病情再次复发,治疗效果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信赖与好评。 温馨提示:如有其它疑问您还可点击“专家在线咨询”,将有专家通过网络问诊,在线详细分析具体病情,让你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疾病的状况,帮你尽早解决疾病难题。

如何设计临床试验,明确不同肝功能的患者合适的给药方案?

如何设计临床试验,明确不同肝功能的患者合适的给药方案?
肝脏疾病时,可出现肝内血流阻力增加,门静脉高压,肝内外的门体分流以及肝实质损害,肝脏内在清除率下降。内源性的缩血管活性物质在肝内灭活减少,药物不能有效地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使主要在肝脏内代谢清除的药物生物利用度提高,同时体内血药浓度明显增高而影响药物的作用,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可能升高。例如,肝脏疾病或晚期肝硬化时,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大大增加,哌替啶和普萘洛尔增加2倍;对乙酰氨基酚增加50%。首过消除明显的药物有阿司匹林、利多卡因、吗啡、硝酸甘油、对乙酰氨基酚、哌唑嗪和氯丙嗪等。
分布
有肝脏疾病时,肝脏的蛋白合成功能减退,血浆中白蛋白浓度下降,使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下降,血中结合型药物减少,而游离型药物增加,虽然血药浓度测定可能在正常范围,但具有活性的游离型药物浓度增加,使该药物的作用加强,同时不良反应也可能相应增加,尤其对于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其影响更为显著。这些药物包括维拉帕米、呋塞米、利多卡因、吗啡、普萘洛尔、地西泮、保泰松、苯妥英钠和红霉素等。
代谢
在肝脏疾病时,肝细胞的数量减少,肝细胞功能受损,肝细胞内的多数药物酶,特别是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活性和数量均可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使主要通过肝脏代谢清除的药物的代谢速度和程度降低,清除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高,长期用药还可引起蓄积性中毒。
2
肝功能不全时的药效学特点
慢性肝病时,血浆白蛋白合成减少,药物的蛋白结合率下降,在应用治疗范围内的药物剂量时,游离血药浓度相对升高,不仅使其药理效应增强,也可能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应增加。例如临床上在慢性肝病患者中给予巴比妥类药物往往诱发肝性脑病,即与肝功能损害时药效学的改变有关。
肝功能不全患者的给药方案调整
1
肝功能的评估方法
常用的指标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胆红素(BIL)。
当ALT>3 ULN(ULN:正常范围上限)肝损害敏感而特异的指标。
ALT>8~10 ULN 肝功能严重损害。
或:ALT>3 ULN 且 BIL>2 ULN时肝功能严重损害。
用Child –Turcotte-Pugh(CTP)评分作为肝功能不全分级的评估系统。
以腹水、脑病、营养状况、血清胆红素和血清白蛋白等5项指标为依据。
CTP的评分计分标准
2
肝功能不全患者用药原则
(1)明确诊断,合理用药。
(2)避免或减少使用对肝脏毒性大的药物。
(3)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特别应避免与肝毒性的药物合用。
(4)肝功能不全而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可选用对肝毒性小,并且从肾脏排泄的药物。
(5)初始剂量宜小,必要时进行临床药代动力学监测(TDM),做到给药方案个体化。
(6)定期监测肝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肝功能不全调整剂量的方法
(1)根据生化指标调整剂量
一般认为,当ALT>8~10ULN或ALT>3ULN且BIL>2ULN时,表明出现了肝功能损害。基于生化检验结果进行剂量调整的部分药物信息汇总见下表:
肝功能不全时基于生化检验结果进行剂量调整方法及部分药物
(2)根据CTP评分调整剂量
A级患者:用正常患者50%的维持剂量;
B级患者:用维持剂量的25%;
C级患者:应使用经临床试验证实安全性好或药动学不受肝病影响或可进行有效监测的药物。
根据CTP评分调整剂量的药物
4
肝病患者慎用的药物
5
肝功能不全者给药方案调整
由肝脏清除,但并无明显毒性反应的药物须谨慎使用,必要时减量给药。
经肝或相当药量经肝清除,肝功能减退时其清除或代谢物形成减少,可致明显毒性反应的药物在有肝病时尽可能避免使用。有研究表明有些药物在应用于肝硬化患者时肾清除率降低,例如头孢匹胺、西拉普利、氟康唑、锂盐和氧氟沙星。
肝肾两种途径清除的药物在严重肝功能减退时血药浓度升高,加之此类患者常伴功能性肾功能不全,可使血药浓度更明显升高,故须减量应用。
经肾排泄的药物一般无须调整剂量。但这类药物中肾毒性明显的药物在用于严重肝功能减退者时,仍需谨慎或减量,以防肝肾综合征的发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273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