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健民 江苏省阜宁县中医院
在有关狄仁杰的影视剧中,常常见到狄仁杰以针灸为人治病的场景,这使人想到以善于断案,不畏权势,举贤荐良著称的唐初大臣狄仁杰,还是一位知医识药、擅长针灸的一代名医。
唐·薛用弱《集异记》和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都载有这样一个故事:狄仁杰精通医药,尤善针灸术。唐·显庆(公元656-661年)间他赴京应考,路过华州(今陕西华县),见街道旁人众如堵,狄仁杰牵马遥望,见一大牌,上书“能疗此儿,酬绢千匹”。近视之,牌侧睡一年约十四、五岁的富家子。鼻端生一瘤,大如拳,根蒂如箸。触之,酸痛刺骨。两眼为瘤所累,使目睛翻白。痛苦危亟,命在顷刻。狄仁杰恻然良久,乃曰:此病我能治。患儿父母、亲属叩头祈请,随将千匹酬绢置于坐侧。狄仁杰嘱将患儿扶起,于脑后下针寸许,边行气,边问患儿,酸麻胀重感觉到患处否?患儿点头,狄仁杰立即拔针,鼻瘤亦应手而落。双目如初,疼痛立解。其父母、亲属感激涕零,将酬绢奉上。狄仁杰笑曰:“吾哀尔命之危逼,吾盖急病行志耳。”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是履行一个医者的职责,怎能以技牟利。说罢,上马而去。
关于狄仁杰精医擅针术,不见于唐史,可能是其政绩显著,医名为政名所盖了。上海中医药大学刘伯阜教授,在其《古代笔记小品赏析》中说:“狄仁杰是唐初一位传奇人物,素谙针术,施人救世,新、旧《唐书》、《唐会要》等史籍无片言所及,大概是狄仁杰政绩过于显著,从而掩盖其他方面成就,而笔记小品在这方面,恰好填补了史籍之不足”。
1. 《狄仁杰》文言文 注释及翻译 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相待如初。 (孔平仲《续世说》)
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亲年老又有病,应当出使遥远的地区。狄仁杰说:“母亲有病而公远使,怎么能给亲人留下万里之忧。”于是到长史蔺仁基,请代高质行。当时裴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和,便对他说:“我们只是不惭愧吗。”相待如初。(孔平仲《续世说》)
2. 狄仁杰文言文翻译 原发布者: *** 亚
文言文狄仁杰翻译【篇一:文言文狄仁杰翻译】【原文】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相待如初。(孔平仲《续世说》)【译文】当初,狄仁杰为并州法曹,同事郑崇质应当出使遥远的地区。郑崇质的母亲年老又有病,狄仁杰说:“他母亲的情况如此,怎么可以让她有万里离别的忧愁!”于是找到长史蔺仁基,请求代替郑崇质承担出使的任务。蔺仁基一贯与司马李孝廉不和,这时候两人不禁相对说:“我们难道自己不感到羞愧么?”以后两人和睦相处。【练习】1.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1)当使绝域()(2)乃诣长史蔺仁基()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3.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答案】1、(1)派往(2)到……去2、(蔺仁基)因此对李孝廉说:“我们难道不感到惭愧吗?”3、表现出狄仁杰的品行影响了他人,侧面衬托出狄仁杰品性的高尚4、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相待,友好相处,尽力帮助他人更多有关的资料【篇二:文言文狄仁杰翻译】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相待如初
3. 狄仁杰文言文翻译 狄仁杰做并州(地名)的法曹(官名)。
有同僚郑崇质。郑崇质的母亲很老了,而且有病。
郑崇质被派遣到很偏僻的边疆当使者。狄仁杰说:“您的母亲有病,但是您却要去很远的地方公干,这不个给您的母亲留下了思恋您的忧愁吗?”于是到长史(官名)蔺仁基,跟他说想让自己代替郑崇质去边疆公干。
当时,蔺仁基和司马(官名)李孝廉不和,于是他们相互说:“(狄仁杰人格的高尚)难道不使我们感到羞愧吗?”于是,他们和好如初了。 (按:后面的事迹是说,蔺仁基和李孝廉被狄仁杰高尚人格感动,于是反思自己,认为自己不应该破坏同僚的和谐关系。)
4. 狄仁杰文言文译文 狄仁杰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
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
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相待如初。
翻译狄仁杰做并州(地名)的法曹(官名)。有同僚郑崇质。
郑崇质的母亲很老了,而且有病。郑崇质被派遣到很偏僻的边疆当使者。
狄仁杰说:“您的母亲有病,但是您却要去很远的地方公干,这不个给您的母亲留下了思恋您的忧愁吗?”于是到长史(官名)蔺仁基,跟他说想让自己代替郑崇质去边疆公干。当时,蔺仁基和司马(官名)李孝廉不和,于是他们相互说:“(狄仁杰人格的高尚)难道不使我们感到羞愧吗?”于是,他们和好如初了。
(按:后面的事迹是说,蔺仁基和李孝廉被狄仁杰高尚人格感动,于是反思自己,认为自己不应该破坏同僚的和谐关系。
5. 文言文 狄仁杰 翻译 译文: 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亲年老又有病,应当出使遥远的地区.狄仁杰说:“母亲有病而公远使,怎么能给亲人留下万里之忧.”于是到长史蔺仁基,请代高质行.当时裴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和,便对他说:“我们只是不惭愧吗.”后来俩人又和睦相处。
拓展资料: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时期政治家。 狄仁杰出身于太原狄氏 ,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以不畏权贵著称。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升任宰相,担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在相位仅四个月便被酷吏来俊臣诬陷谋反,夺职下狱,平反后贬为彭泽县令。他在营州之乱时被起复,并于神功元年(697年)再次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进拜纳言。
后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进拜内史,于同年九月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
唐朝复辟后,追赠司空、梁国公。 总评价: 狄仁杰的一生,可以说是宦海浮沉;狄仁杰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把孝、忠、廉称之为大义。
狄仁杰作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中杰出的政治家,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对武则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杰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参考资料::狄仁杰。
6. 文言文 狄仁杰 翻译 译文:
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亲年老又有病,应当出使遥远的地区.狄仁杰说:“母亲有病而公远使,怎么能给亲人留下万里之忧.”于是到长史蔺仁基,请代高质行.当时裴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和,便对他说:“我们只是不惭愧吗.”后来俩人又和睦相处。
拓展资料: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时期政治家。
狄仁杰出身于太原狄氏 ,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以不畏权贵著称。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升任宰相,担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在相位仅四个月便被酷吏来俊臣诬陷谋反,夺职下狱,平反后贬为彭泽县令。他在营州之乱时被起复,并于神功元年(697年)再次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进拜纳言。后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进拜内史,于同年九月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唐朝复辟后,追赠司空、梁国公。
总评价:
狄仁杰的一生,可以说是宦海浮沉;狄仁杰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把孝、忠、廉称之为大义。狄仁杰作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中杰出的政治家,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对武则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杰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狄仁杰
7. 狄仁杰的原文和译文 原文: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
为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辨对,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答曰:“黄卷中方与圣贤对,何暇与吏语耶?”举明经,调汴州参军。 狄仁杰使岐州,遇背军士卒数百人,夜纵剽掠,昼潜山谷,州县擒捕系狱者数十人。
仁杰曰:“此途穷者,不辑之,当为患。”乃明榜要路,许以陈首。
高宗喜曰:“仁杰识国家大体。”乃颁示天下,宥其同类。
武则天将不利王室,越王贞于汝南举兵,不克,士庶坐死者六百余人,没官五千余口。司刑使相次而至,逼促行刑。
时狄仁杰检校刺史,哀其诖误①,止司刑使,停斩决,飞奏表曰:“臣欲闻奏,似为逆人论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奏成复毁,意不能定。
此辈非其本心,愿矜其诖误。”表奏,特敕配流丰州。
诸囚次于宁州,宁州耆老郊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相携哭于碑侧,斋三日而后行。诸囚至丰州,复立碑纪德。
初,张光辅以宰相讨越王,既平之后,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光辅怒曰:“州将轻元帅耶?何征发之不赴?仁杰,汝南叛乱,一越王耶?”仁杰曰:“今一越王已死,而万越王生。”
光辅质之,仁杰曰:“明公亲董戎旃②二十余万,所在劫夺,远迩流离。创巨之余,肝脑涂地,此非一越王死而万越王生耶?且胁从之徒,势不自固,所以先著纲③理之也。
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人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遂为光辅所谮,左授复州刺史。
寻征还魏州刺史,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 迁内史,及薨,朝野凄恸。
则天赠文昌左相。中宗朝,赠司空。
睿宗朝,追封粱国公,哀荣备于三朝,代莫与之比。 (节选自《大唐新语》)译文:狄仁杰字怀英,是并州太原人,当他还是儿童时,家里有位门人被杀害了,当官府来查问时,众人争相申辩回答,唯独狄仁杰自顾看书不理睬公人,官人责问他,他说:“在书中正与圣贤对答,哪有时间和世俗的官吏说话呢?”狄仁杰通过明经科考试及第,调任汴州做参军。
狄仁杰出使到岐州,遇到几百个逃兵,他们夜间四处抢掠,白天藏在山谷里,州县擒拿拘捕在监狱里的有几十人。狄仁杰说:“这些都是走投无路的人,不缉拿他们,会成为祸患。”
于是在大路上张贴榜文,答应他们自首。高宗高兴地说:“仁杰识得国家大体。”
于是颁布诏令,告知天下,饶恕他们的同类。 武则天准备自立为帝,对王室不利,越王李贞在汝南起兵,没有成功。
当地士人和百姓因此受到牵连而获死罪的有六百多人,被抄没家产的有五千多人。监督行刑的官吏相继来到,催促执行死刑。
当时狄仁杰代理刺史,同情那些受连累的人,制止了监督行刑的官吏,停止执行死刑的决定,派人飞骑送奏表(给朝廷)说:“我想(把这件事)奏禀皇上,似乎是在替谋反的人说情;知道了(这件事)又不说,恐怕违背了皇上您怜悯(天下百姓)的本意。奏表写成了又毁掉,主意总是拿不定。
这些受连累的人(的行为)并非出自本意,希望皇上哀怜他们是(因为不得已而)受牵连的。”奏表上奏以后,(朝廷派人)拿着诏书(来到汝南把那些人)发配到丰州。
这些囚犯在宁州暂时停留时,宁州的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到郊外迎接他们,(对他们)说:“是我们狄使君救活了你们啊!”(囚犯们)互相搀扶着在(狄人杰任宁州刺史时当地百姓为颂其功德而立的)石碑旁痛哭,斋戒了三天然后才上路。囚犯们到了丰州以后,又立石碑来纪念(狄仁杰的)恩德。
当初,张光辅凭宰相身份讨伐越王,平定(越王叛乱)后,将士依仗威势,对当地横征暴敛,毫无节制。狄仁杰一概不听。
张光辅很生气说:“你们州官轻视元帅吗?为什么不上交征发的物资呢?狄仁杰,你们汝南发生叛乱,难道仅仅是一个越王吗?”狄仁杰说:“现在一个越王已经死了,可是千万个越王又生了。”张光辅质问这句话的含义。
狄仁杰说:“您亲自率领二十多万军队,所到之处,抢劫掠夺,远近居民流离失所,他们身受如此深重的创伤,势必不惜生命(造反),这不是一个越王死了而千万个越王又生了吗?那些跟随越王(造反)的人,势必不愿坚守,所以(朝廷)先宣布了(赦免这些人的)法令。自从朝廷军队突然来到,那些放弃城池归顺朝廷的人多不胜数,那些投降的人用绳子从城上滑下来,在城池的四周踏出一条条的小路。
(您)为什么纵容那些贪求战功的人,去杀戮那些投降朝廷的人呢?(这样做)只怕会使得民间的冤声沸腾,一直达到九天之上!(我如果能)请来尚方断马剑,将杀了你。”(因此)他被张光辅所诬陷,被贬为复州刺史,不久被召回任命为魏州刺史。
(他在任时)声威恩泽广为流传,百姓为他立了生祠。 (后来他又)担任内史,到(他)去世的时候,朝野都极为悲痛。
武则天赠封(他)为文昌左相,唐中宗时赠封(他)为司空,唐睿宗又追封(他)为梁国公,(他)身后所获得的荣耀一直持续了三代皇帝,当代的人中没有一个能跟他相比。
8. 狄仁杰荐贤文言文翻译 圣历元年(公元698年)秋,女皇武则天为了选拔人才,命各位宰相各举荐尚书郎一名。
各位宰相都行动起来,积极推荐人才。令大家吃惊的是,狄仁杰把自己的儿子司府承狄光嗣举荐上去,居然被女皇陛下提拔为地官员外郎。狄光嗣干得很出色,十分称职,乐得武则天对狄仁杰说:“卿可谓是第二个祈奚啊!”
祈奚是春秋时晋国的中军尉,因年老请求退休。晋国国君晋悼公问他:“你退下来以后,谁可以接替你的位置呢?”祈奚毫不犹豫地说:“解狐可以接替臣的职务。”其实,解狐是他的仇人。为了国家利益,祈奚放弃了私仇,公正地举荐能够胜任的人才。很遗憾,国君虽然同意了祈奚举荐的解狐,刚要让他上任,他却不幸死了。晋悼公又问祈奚:“还有谁能接替你的职位?”祈奚回答说:“子午可以。”子午是祈奚的儿子。于是,就以祈奚的儿子祈午为中军尉。
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故事。
武则天以祈奚比喻狄仁杰,这是对他最高的奖赏。
武则天又问狄仁杰:“娄师德这个人怎么样?”
娄师德在河陇40年,勤勤恳恳,一丝不苟,任劳任怨,把那里治理的井井有条,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很敬仰他、钦佩他。他性格敦厚,待人宽容,大家都很喜欢他。狄仁杰能够当上宰相,是娄师德的举荐,而狄仁杰对此事一无所知,他并为看重娄师德,甚至不愿让他当京官。
这一切,武则天心里清清楚楚,所以他用这个机会想向狄仁杰说清楚。狄仁杰并未感到女皇陛下的问话有什么特别,随口答道:“娄师德为将能守卫边陲,至于他个人如何,臣实不知。”
武则天又问:“娄师德善于知人吗?”
狄仁杰回答说:“臣与他同朝为官,并不知道他能识人。”
女皇武则天微微一笑,说:“朕能知卿,是娄师德所荐,难道这还不算知人吗!”
武则天的话,出乎狄仁杰所料,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能当宰相,是他所看不起的娄师德所荐。
狄仁杰带着惭愧的心情出宫,边走边叹气,心想:“楼公道德高深,像大海,我只是被大海包容的一个水滴,我看不到他的边际!”
一直到死,狄仁杰也没有机会报答娄师德,甚至连句感激的话都没有机会说。
实际上,娄师德根本不求狄仁杰的报答,他只不过为国家举荐人才而已。
9. 《高中文言文狄仁杰阅读答案附译文》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狄仁杰则天将不利王室,越王贞于汝南举兵,不克。
士庶坐死者六百余人,没官人五千余口。司刑使相次而至,逼促行刑。
时狄仁杰检校刺史,哀其诖(gua)误,止司刑使,停斩决,飞奏表曰:“臣欲闻奏,似为逆人论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 奏成复毁,意不能定。
此辈非其本心,愿矜其诖误。”表奏,特敕配流丰州。
诸囚次于宁州,宁州耆老郊祖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相携哭于碑侧,斋三日而后行。诸囚至丰州,复立碑纪德。
初,张光铺以宰相讨越王,既平之后,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 光辅怒曰:“州将轻元帅耶?何征发之不赴!仁杰,汝南勃乱,一越王耶!”仁杰曰:“今一越王已死,而万越王生。”
光辅质之,仁杰曰:“明公亲董戎旃[注] 二十余万,所在劫夺,远迩流离,创钜之余,肝脑涂地。此非一越王死而万越王生耶?且胁从之徒,势不自固,所以先著纲理之也。
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士?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当北面请命,死犹生也。”
遂为光辅所谮,左授复州刺史,寻征还魏州刺史。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
迁内史,及薨,朝野凄恸。则天赐文昌左相。
中宗朝,赠司空。睿宗朝,追封梁国公。
哀荣备于三朝,代莫与为比。 (选自唐·刘肃《大唐新语》有删改)【注】戎旃:本指赤色的军旗,此处代指军队。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没官人五千余口 没:抄没、没收B。
奏成复毁,意不能定 毁:受诋毁C。明公亲董戎旃二十余万 董:统率D。
哀荣备于三朝 哀荣;死后得到的荣誉14、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狄仁杰拯教无辜体恤百姓的一组是( )①止司刑使,停斩决 ②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 ③相携哭于碑侧 ④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 5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士6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①④⑤ D。
②③⑥15、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狄仁杰认为属下六百余名反对武则天的官员是受到牵连而犯死罪的,因而上书请求免除他们的死刑。
B。狄仁杰飞送奏章后,被武则天刺配到丰州,丰州和宁州的百姓闻讯,都为此抱头痈哭,伤心至极。
C。宰相张光辅在平定越王叛乱的过程中,对百姓横征暴敛,狄仁杰刚直不阿,痫斥了他的这一暴行。
D。 狄仁杰生前,老百姓就为他立碑立祠;在他死后,则天、中宗、睿宗三朝都为他赠官封爵,备极哀荣。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满分8分) (1)似为逆人论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
(4分)译文:(2)遂为光辅所谮,左授复州刺史,寻征还魏州刺史。(4 分)译文:参考答案:13、B;毁:撕毁,毁掉。
14、C;②是向武则天表示自己的忠诚,③是侧面表现,⑥是老百姓对狄仁杰的怀念。 15、D;A项被判死刑的是士人、百姓,并非都是狄仁杰的属下官员。
B项刺配丰州的是免死的囚徒,不是狄仁杰。C项这是“既平之后”的事。
16、①似乎是在替谋反的人说情,知道了(这件事)又不说,恐怕违背了皇上您怜悯(天下百姓)的本意。 (“逆人”1分,“论理”1分,“乖”1分,“存恤”1分,共4分)②为此他被张光辅所诬陷,被贬为复州刺史。
不久被召回任命为魏州刺史。(“为……所”1分,“谮”1 分,“左授”1分“寻”1分。)
狄仁杰做并州(地名)的法曹(官名)。 有同僚郑崇质。
郑崇质的母亲很老了,而且有病。郑崇质被派遣到很偏僻的边疆当使者。
狄仁杰说:“您的母亲有病,但是您却要去很远的地方公干,这不个给您的母亲留下了思恋您的忧愁吗?”于是到长史(官名)蔺仁基,跟他说想让自己代替郑崇质去边疆公干。当时,蔺仁基和司马(官名)李孝廉不和,于是他们相互说:“(狄仁杰人格的高尚)难道不使我们感到羞愧吗?”于是,他们和好如初了。
(按:后面的事迹是说,蔺仁基和李孝廉被狄仁杰高尚人格感动,于是反思自己,认为自己不应该破坏同僚的和谐关系。)。
原文 狄梁公,性闲医药,尤妙针术,显庆中应制入关,见稠人广众,聚观如堵。有巨牌大字云:"能疗此儿,酬绢千匹"。即就观之。有富室儿,年可十四五,卧牌下,鼻端生赘,大如拳石,根蒂缀鼻才如食筋。或触之,酸痛刻骨。于是两眼为赘所绳,目睛翻白,痛楚危亟,倾刻将绝。恻然久之,乃曰:"吾能为也"。公因令扶起,即于脑后下针,针寸许,乃询病者:"针气已达病处乎"?病人颔之。公抽针而赘应手而落,双目登如初,曾无病痛。其父母眷且泣且拜,则以物奉焉。公笑曰:"吾哀尔命之危逼,吾盖急 病行志耳,吾非卖伎者"。不顾而去。 狄梁公,性闲医药,尤妙针术,显庆中应制入关,见稠人广众,聚观如堵。有巨牌大字云:"能疗此儿,酬绢千匹"。即就观之。有富室儿,年可十四五,卧牌下,鼻端生赘,大如拳石,根蒂缀鼻才如食筋。或触之,酸痛刻骨。于是两眼为赘所绳,目睛翻白,痛楚危亟,倾刻将绝。恻然久之,乃曰:"吾能为也"。公因令扶起,即于脑后下针,针寸许,乃询病者:"针气已达病处乎"?病人颔之。公抽针而赘应手而落,双目登如初,曾无病痛。其父母眷且泣且拜,则以物奉焉。公笑曰:"吾哀尔命之危逼,吾盖急 病行志耳,吾非卖伎者"。不顾而去。译文;狄仁杰爱好医术,特别擅长针灸。显庆年间(他)应皇帝征召入关,路上经过华州街市北面时,看到很多人在围观。 狄仁杰拉住马远远望去,看到一块高大的牌子,上面写着八个大字:能疗此儿,酬绢千匹。狄仁杰(下了车,)走上前去观看。原来是个富家的孩子,年纪约十四五岁,躺在招牌下面。孩子的鼻子下面生了个肿瘤,拳头那么大,根部连着鼻子,像筷子那么细。要是摸摸它,就感到刺骨的疼痛。(因为肿瘤大,)两只眼睛也被往下拉,两眼翻白。孩子的病情十分危急,气息奄奄。狄仁杰看了很心痛,于是说:“我能给他治疗。”孩子的父母及亲属(立即)叩头请求他医治,并叫人拉来车子,把一千匹绢放在狄仁杰旁边。狄仁杰叫人把孩子扶起来,用针在他的脑后扎进去一寸左右,便问孩子:“你的瘤子上有感觉吗?”病孩点点头。狄仁杰马上把针拔出来,刹那间肿瘤竞从鼻上掉落下来,两眼也顿时恢复了正常,病痛全部消失。 孩子的父母及亲戚边哭边磕头,一定要把一千匹绢送给狄仁杰。狄仁杰笑着说:“我是可怜你儿子性命危在旦夕。这是急病人之急,为病人解除痛苦罢了,我不是靠行医吃饭的。”狄仁杰径自离开了。
麻烦采纳,谢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272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发——三千烦恼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