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老年人谨防运动损伤(怎样预防运动损伤?)

医案日记 2023-05-05 00:42:30

老年人谨防运动损伤

丁娟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随着老年人越来越崇尚运动健身,运动性损伤时有发生,从生理的角度看,人到60岁以后,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机能出现明显的衰退,其中呼吸机能下降最快,同时运动器官也发生一系列的退行性变化,如肌肉萎缩,兴奋性降低,速度减慢,骨质松脆等。科学合理地运动,避免运动性损伤的发生,不但可以使老年人更好地从运动中受益,同时能减少运动损伤给老年人带来的痛苦。老年人怎样才能远离运动损伤呢?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副院长高书图说,老年人的生理变化特点,决定了老年人在健身运动中对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应有所选择。他建议老年人运动时务必做到:

戒负重练习 老年人肌肉有所萎缩,肌肉力量也明显减退;神经系统反应较慢,协调能力差,因此老年的运动宜选择动作缓慢柔和、肌肉协调放松、全身得到活动的练习,如太极拳、步行、慢跑等都很合适。

戒屏气使劲 平时我们的胸膜腔内压力低于大气压力,这有利于静脉血液流回心脏,而屏气时胸腔内压力骤然升高,使血液回心不畅,心输出量减少,因而脑的血液供应也减少,故易发生头晕、目眩,严重者可发生昏厥;而屏气完毕时,血液骤然大量回心,会使心输出量骤增,血压上升,大脑血供也猛然增加,易发生脑血管意外。因此老年人运动时一定要注意呼吸顺畅和自然,切戒屏气使劲。

戒激烈竞赛 一些比较激烈的运动竞赛对老年人不适宜,一方面由于老年人各器官功能下降,体力运动减慢,协调反应能力差,易发生运动损伤。另一方面,激烈的竞赛易使情绪过分激动,容易诱发意外。

戒急于求成 活动量过大或增快往往是老年人发生意外损伤的原因之一。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降低,对体力负荷的适应能力较差,因而在运动时应有较长的适应阶段。30岁以上的人,年龄每增长10岁,对负荷的适应时间约延长40%。因此锻炼时要循序渐进,切忌操之过急而使活动量负荷过大。

戒头部位置变换 老年人协调性差,平衡能力弱,腿力发软,步履缓慢,肢体移动迟钝。如前俯后仰、侧倒旁弯、各种翻滚、头低脚高、脚朝上的倒立等头部运动的动作,不适宜做,这些动作会使血液向头部流动,老年人血管壁变硬,弹力又差,一旦经受不住发生血管破裂,就会造成脑出血,重者危及生命。应避免溜冰、荡秋千及各种旋转动作。

怎样预防运动损伤?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水平的提高,健康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体育锻炼的队伍中。体育锻炼虽然可以增进健康,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但也常有运动性损伤、运动性疾病、甚至运动猝死的发生。在竞技体育中,运动损伤会使运动员无法参加训练或比赛;在大众健身体育中,运动损伤可能带来负面的社会心理影响,妨碍体育运动的正常开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体育锻炼本身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人们受益匪浅;运用不当,深受其害。这就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锻炼,了解可能导致运动损伤的常见因素,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
一、 造成运动损伤的常见因素
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与运动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生理,心理状态、训练、运动技术和人体解剖生理学特点以及外界环境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青少年的骨骼与骨周围肌腱发育相比相对较慢,以骨的肌肉肌腱附着部容易发生损伤。老年人骨中有机质含量降低、骨质脆,以骨折较为多见。女性如有月经紊乱,就可能造成雌激素分泌低下,易发疲劳骨折。体重超标的人,身体的灵活性、耐力相应较差,关节磨损也较常人更快。在过度疲劳状态运动时,人体力量、精准度、共济功能、警觉性、注意力均显著下降,运动损伤的风险会显著增大。每种运动项目都有自己的易伤部位,如:网球运动易使锻炼者造成“网球肘”,长跑运动会导致锻炼者膝外侧疼痛症候群等。另外,外界环境等因素也会造成运动损伤,如:雨后路滑、光线不足、气温过高、过低或过于潮湿,器械劣质,服装和鞋子不合适,缺乏必要的防护器具、运动场地不平坦或有小碎石杂物等。
二、运动损伤防治
运动损伤的种类很多,各个运动项目对人体各部位的运动伤害各不相同。运动员总的来说是小损伤多、慢性多、严重及急性者少。在慢性的小损伤中,有的是一次急性损伤后尚未完全康复就投入训练而造成的,还有的是由于运动量安排不当,局部负荷过大造成的。在大众健身中,锻炼者运动损伤的发生情况与运动员有相似之处,但也有较大差异。急性损伤者相对较多,而劳损者较少。面对众多类型的运动损伤,只要遵循以下预防原则,即可避免或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1)遵守体育锻炼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一般原则。对于不同性别、年龄和不同项目的运动员,无论伤病与否都要区别对待,如果不加区别的给以同样的运动量与强度,学习同样难度的动作,素质较差的运动员就会受伤。训练课中避免 “单打一”的训练方法。
(2)注重拉伸练习。拉伸练习是有目的的将肌肉和软组织在运动前、中、后进行拉伸, 使被拉伸的肌肉或软组织得到充分的放松。这有利于肌肉的疲劳恢复, 防止肌肉的拉伤, 保持肌肉的弹性, 避免造成运动技术的僵硬和变形。准备活动时的拉伸练习是把肌肉和软组织的内部粘性减轻, 增加弹性, 提高肌肉温度, 预防运动中的肌肉拉伤,主要采用主动性的拉伸训练;训练后的拉伸练习则是放松僵硬疲劳的肌肉, 加速肌肉内部的代谢产物的排出, 减少肌肉的酸痛,尽快的恢复体能,主要采用被动拉伸。。
(3)加强运动中的保护与帮助。为避免可能发生的损伤,最好掌握各种自我保护的方法,如自高处或摔下或落下必须双腿并拢,相互保护以避免膝踝关节的损伤。学会各种滚翻动作以缓冲与地面的撞击;各种支持带的正确使用等等。
(4)加强易伤部位和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 提高它们的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例如,为了预防腰部损伤,应加强腰腹肌的训练,提高腰腹肌的力量,并增强其协调性和拮抗的平衡性。
(5)重视小肌群训练。人体的肌肉分为大小肌群, 小肌群一般起固定关节的作用。一般的力量练习往往注重大肌群而忽视小肌群的练习,造成肌肉力量的不均衡,增加了运动时受伤的几率。小肌群的练习多采用小重量的小哑铃或橡胶拉力,大重量的上肢练习往往有害无益。另外,小肌群练习时应结合多种方向的运动,并且动作要求精确无误。
(6)注重身体中枢稳定性练习。中枢稳定性, 是指包括有骨盆和躯干的力量和稳定性。中枢力量和稳定性对于完成各种复杂运动动作是至关重要。然而, 传统的中枢训练多在固定平面上进行, 如常练习的仰卧起坐等, 功能性不强。中枢的力量练习应同时包括腹部的屈和旋转两种运动形式。
(7)加强自我监督,根据运动项目特点制定一些特殊的自我监督方法。如:易患髌骨劳损的项目,可以做单腿半蹲试验,出现膝痛或膝软即使阳性;易伤肩袖的项目,应经常做肩的反弓试验(肩上举170度时,再用力后伸),出现疼痛即为阳性。易患胫腓骨疲劳性骨折、足屈肌腱腱鞘炎者应将常做 “足尖后蹬地试验”,伤处疼痛者即为阳性。
(8)创造锻炼的安全环境:体育器具、设备、场地等在锻炼前都应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例如,参加网球锻炼时球拍的重量、捏柄的粗细、网拍绳子的弹力应该适合锻炼者个人的情况;女性的项链、耳环等锐利物品在锻炼时应暂时不佩戴;锻炼者应根据运动的项目、脚的大小、足弓的高低选择一双弹性好的鞋子。
三、运动损伤的康复
康复训练是指损伤后进行有利于恢复或改善功能的身体活动。除严重的损伤需要休息治疗外,一般的损伤不必完全停止身体练习。适当的、科学的身体练习对于损伤的迅速愈合和促进功能的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1、康复训练的目的
(1)保持良好身体状态,通过康复训练可以预防肌肉萎缩和挛缩,健康肢体的运动能力,维持良好的心肺功能,使其一旦伤愈便能立即投入到正常的体育锻炼中去。
(2)防止停训综合症。个体在长期的体育锻炼中建立起来的各种条件反射性联系,一旦突然停止锻炼便可能遭到破坏,进而产生严重的机能紊乱,如神经衰弱、胃扩张、胃肠道机能紊乱等。
(3)伤后进行适当的康复性锻炼,可加强关节的稳定性,改善伤部组织的代谢与营养,加速损伤的愈合,促进功能、形态和结构的统一。
(4)通过伤后的康复训练,可以使机体能量代谢趋于平衡,防止体重的增加,缩短伤愈后恢复锻炼所需的时间。
2、康复训练的原则
(1) 正确的诊断。科学合理的康复计划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全面的诊断基础上,错误或不完整的诊断会延迟、阻碍损伤的康复进程。如运动员腰椎被骨折(峡不连)常常合并专间盘突出,手法推拿时就不易强力侧搬。如果同时合并有滑椎时,背肌力量练习时,要不宜过伸。
(2)个别对待。根据不同的年龄、病情、机能状态选择运动手段、预备姿势及运动量以发展和改善肌肉的功能(力量、速度、耐力)及关节活动度。
(3)伤后的康复训练以不加重损伤、不影响损伤的愈合为前提。应尽量不停止全身的和局部的活动。而且,伤部肌肉的锻炼开始得愈早愈好。
(4)康复训练计划遵循全面训练、循序渐进、适宜大运动量的原则。在损伤愈合过程中,康复动作的幅度、频率、持续时间、负荷量的大小等都应逐渐增加。否则,会加重损伤或影响损伤的愈合,甚至会使损伤久治不愈而成陈旧性损伤。康复训练应注意局部专门练习与全面身体活动相结合。在损伤初期,由于局部肿胀充血、疼痛和功能障碍等,这时以全面身体活动为主,在不加重局部肿胀和疼痛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局部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损伤逐渐好转或趋向愈合,局部活动的量和时间可逐渐增加。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运动健康与恢复研究中心高晓嶙

老年人这样运动最抗衰老

研究表明,衰老过程中有一系列生理性、病理生理性改变,运动锻炼可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1、运动锻炼对老年人的影响

心血管系统

经常从事 体育 锻炼的老年人,内脏各器官的功能仍保持较高水平。 长期 体育 锻炼使心肌纤维增粗有力,冠状动脉供血量增多,从而使心脏本身的血液循环改善,增强心功能 。6个月锻炼可使最大摄氧量提高20%。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的储备功能在30~60岁开始退化,60岁后退化明显。3个最重要的变化是:肺泡体积增大、弹性降低、呼吸肌功能下降,从而影响肺的通气和扩散能力,影响氧的运输和交换。 经常运动使呼吸肌强壮有力,保持肺组织弹性及胸廓的活动度 ,保持和增强通气量和换气功能,减少老年肺气肿的发生,膈肌活动度也明显增大。

肌肉和骨骼系统

人的肌力在25~30岁时最好,以后缓慢下降。40岁以后下降加快,65岁时下降20%。

老年人经过锻炼,仍可使肌肉的适应性加强、血液循环及代谢改善。动作的耐力、速度、灵活性和准确性得以改善,并延缓肌肉萎缩,延缓骨质疏松、脱钙等老化过程。 老年人容易发生骨质增生,韧带和肌肉退化,经常运动,可加强关节的韧性,提高关节的弹性和灵活性,防止和推迟老年人骨关节的退行性变化

消化系统

经常运动可促进食欲,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加速食物的消化、吸收。由于运动时呼吸加深,膈肌上下移动和腹肌的活动对胃肠道可起到按摩作用,并增强其功能,使 血液加速、代谢旺盛,从而改善肝、胰等内脏功能

神经系统

体育 锻炼可提高大脑皮质神经活动过程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使反应的潜伏期缩短,各种分析器的功能得到更好的保持,尤其是运动可改善脑血流量, 提高神经灵活性,调节兴奋与抑制过程,提高脑细胞的工作能力,促进疲劳迅速恢复

下丘脑—垂体

老年人下丘脑—垂体的功能减退,内分泌调节能力降低。长期坚持锻炼,可活跃丘脑的“愉快中枢”,可给老年人带来愉快的情绪, 加强他们战胜衰老的信心,并可使睡眠良好,精力充沛 。还可提高内分泌功能,提高老年人性激素水平,改善性功能。

延缓衰老

老年人体内各种酶的水平降低,自由基代谢改变,肾排泄功能降低,皮肤血液循环减慢,感觉不灵敏,骨髓造血功能也减弱。加强运动可改善上述所有情况, 促进酶的活性和抗自由基作用,从而提高代谢及抗氧能力,这些都与延缓衰老有关

2、老年人健身锻炼应遵循的原则

老年人身体的各系统器官功能有所降低, 身体素质全面下降,容易疲劳,运动后恢复较慢 。因此老年人进行锻炼时必须更好地遵循循序渐进、系统性及个别对待等原则。

全面、定期医学检查

了解锻炼前、中和锻炼一阶段后的 健康 状况、疾病变化及各脏器的功能水平,特别要注意心血管和脑血管系统的变化,确保锻炼的安全性。

低强度、短时间

选择运动时间不过长、强度不太大的全身性 体育 活动。活动应包括各个关节的肌群, 动作要有节奏,速度宜稍缓慢。用2周时间观察其反应,可能会有几天的肌肉疼痛、劳累等反应,但可很快消失 。适应后再小幅度增加运动量,再经过一段适应期,呈波浪式渐进,不要追求直线增加运动量。老年人不宜做举重、快跑等快速度、重体力的活动。

有规律、持之以恒

每周至少参加3次 ,当经过一阶段试探性适应的运动后,强度要达到有效的阈值, 适宜心率为40%~60%最大心率,约110次/分左右便可取得良好效果 ,达到最佳效果需要数周到数月的时间,但如果停止锻炼2周,便呈明显下降趋势。

不过分用力及动作过猛

锻炼方式可多样化,但要避免屏气,过分用力,动作过猛,避免使身体骤然前倾、猛然低头、弯腰等动作。呼吸要自然,可用腹式呼吸。

趣味性

老年人锻炼要有自觉的要求、爱好和兴趣,不要强求锻炼,任何勉强都会造成不良后果。

生病时应停止锻炼

有明显心肌功能减退者或慢性病患者,可按照病情特点进行医疗 体育 锻炼。

强调事先准备活动和运动后整理活动

年龄越大,准备活动越要充分,10分钟左右的伸展动作,慢走可避免损伤;跑步后至少慢走2~3分钟;力量练习后先休息5分钟, 运动后忌立即洗热水淋浴,可洗1次温水澡

3、适宜老年人的锻炼方式

太极拳

太极拳运动,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而形于手指。这种全身性的肢体运动,以腰椎为枢,带动全身肌肉骨骼运动, 从而使神经、心血管以及相关脏腑系统处于兴奋与抑制、舒张与收缩的协调有序的活动中 ,使人生机旺盛,功能活跃,为人体保持旺盛的活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慢跑

轻松的慢跑运动,能增强呼吸功能,可使肺活量增加,提高人体通气和换气能力。 慢跑运动可使心肌增强、增厚,具有锻炼心脏、保护心脏的作用 。多年从事慢跑运动的老年人的心脏大小及功能与不参加锻炼的20岁的年轻人的心脏无异,这是因为长期坚持锻炼,改善了心肌营养,使得心肌发达,功能提高。

快走

坚持每天快走,能有效对抗糖尿病、减少卒中、预防老年痴呆等 。刚开始锻炼的人可以逐渐增加运动频率和时长,先每隔一天走一次,从半小时开始,逐步适应后就要坚持每天锻炼。一般人快走时,感觉有点气喘,身体出汗,就说明运动量达标了。

健步快走能改善老年人的新陈代谢,调节老年人的心情环境,能从各方面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 更能预防和缓和高血压等老年人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广场舞

广场舞是一种很好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它简单易学,也比其他锻炼方式强度小些, 娱乐 性更强。跳广场舞会忘掉烦恼与忧伤,忘记自己的年龄,浑身充满青春的活力,感受到愉快的情绪,从而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并且 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使睡眠更佳,使人得到更充分的休息 ,令人更有活力、更精神。

骑自行车

到中年以后,体重增加,但下肢关节的支撑力并不随年龄增加而更发达,相反,有的肌肉还表现萎缩。因此,老年人多有关节酸痛,或其他一些关节毛病。

骑自行车是一种平衡运动—两腿轮流蹬踏, 协调合作,可以避免大脑两半球的偏盛偏衰,有利于大脑发育,预防脑功能减退 。还可防治下肢静脉曲张、高血压、动脉硬化,有利于肺心病的排痰换气。

4、运动前的热身运动

下蹲练习

下蹲运动是老年人防止运动损伤、保持腿部和腰部力量的最佳运动方式。

下蹲运动的操作方法是:取站立位,将双腿略分开,与肩同宽,使后背保持挺直,缓缓下蹲,直至大腿与地板平行,然后慢慢起身,可连续做10次。

单腿站立

老年人常做平衡练习可有防止摔跌和脚踝扭伤的作用。 单腿独立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平衡练习,其操作方法是:单腿站立20秒钟,再换另一条腿进行练习,每天练习数次。在练习单腿站立一段时间后,可尝试闭着眼进行练习。

跟腱保护练习

研究发现,跟腱损伤是老年跑步者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 。为了保护跟腱,老年人应经常拉伸跟腱,拉伸跟腱的方法是:靠墙站立,将一条腿向后伸展(应使脚跟着地),使跟腱保持被拉伸的状态30秒左右,将双腿的膝关节慢慢弯曲,再保持此状态30秒左右,换另一条腿做同样的动作。

增强肩部肌肉的力量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肌腱及韧带中所含的水分会显著减少,因此会变得较易受伤,尤其是肩部的肌腱及韧带更易发生拉伤。 因此,老年人应多练习扩胸运动或使用拉力器适度进行锻炼,以增强肩部肌肉的力量,预防肩部肌肉拉伤。

中老年人运动需注意的事项

中老年人在运动中要注意以下这些事项:

一、要做力所能及的运动,不要勉强去做自己不能承受的剧烈的运动,例如像刘翔那样跨栏,像姚明那样灌篮,都是不现实的;

二、中老年人运动时间不适宜过长,因为中老年人的体力和身体机能比起年轻人都有所衰退,太长时间的运动可能会造成压撞性节损;

三、在运动前需要做热身,中老年人与年轻人一起运动的时候会不自觉提高运动的强度,十分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在运动前必须做好热身;

四、身体上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低血糖的,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低血糖患者,身上要随身带备糖管,高血压患者需要带备血压计,随时测试血压。

以上就是有关中老年人运动注意的事项介绍,下面我给你介绍,中老年人如何运动才会更加健康!

1、坚持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的方式是非常多样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条件选择,比如说快走、慢跑、游泳、打乒乓球、扭秧歌、跳健身舞、爬山、踢毽子、骑自行车都可以,大家 根据不同的年龄自己选择。有氧运动是1357,1指的是最好每天运动1次,3是连续的有氧运动不少于30分钟,5是如果不能天天保持有氧运动,每礼拜不能 少于5天,7是运动量。

2、学会随时锻炼

中年人大多家务繁忙,有人往往觉得家务忙而没有时间锻炼,其实只要妥善安排,并且 学会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随时抓住时间锻炼身体,寓锻炼健身于 日常生活之中,锻炼时间还是有的。如早晨醒来后及晚上入睡前,躺在床上可做些肌肉练习及让各部位肌肉轮流收缩放松;上班时提早5分钟出门步行1到2站路; 坐着工作时间长后可站起来伸伸腰、扩扩胸,两足轮流踏地或坐着伸直腿、身体前后俯仰、做几次深呼吸等;做工间操时认真做操,操前操后抓紧时间原地跑一下或 多做几节操;家住楼上的同志还可有意识上下楼梯锻炼;家务间隙中也可原地活动10分钟等等。只要有决心及细心安排,完全能寓锻炼于日常生活中。

以上就是有关中老年人健康运动的一些介绍,相信很多人都清楚了,虽然运动有益健康,但是如果运动方法不当会造成身体伤害的,因此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270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