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云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两都医案》两卷,明代倪士奇撰。因其上下卷分载的是在北京和南京的治案,分为北卷和南卷,故尔又称“南北医案”。刻于明亡之前。孤本现藏于浙江图书馆。
作者倪士奇,字复贞,今江苏镇江南徐人。其先祖在宋室南渡时即为京口之名医。宋元明三朝世代承传。倪士奇在《自序》中将自家的医业相继与龙门司马迁家世代执太史业相比堪。其祖父倪龙山曾遇异人传授针灸之术,其父倪小龙行医淮海也誉满当地,之后定居扬州。倪士奇兄三人,兄倪士英、弟倪士彦以医为业。倪士奇自幼习儒,曾游泮宫。但他在十二岁时的一次偶然,竟显示出具有明医悟性的资质。当年,乃父的友人因家中有病人前来延医,倪士奇在父亲外出的情况下,居然询问病情后,断为阳明经证,设大柴胡汤以济急,病家也略通医学,取仲景书阅之契符,遂用药一剂而愈。经此事后,倪士奇有不为良相愿为良医之志。又特到关帝庙求卜也应合。此后以八年时间读《素问》等医经和百家秘典。其父仙逝后便转归京口行医十九年。在天启元年(1582),因治好大司空王公奇的病而被推荐进京,在武英殿任秘书之职十年,于崇祯三年出京南游数处名胜之地,又在南京行医六年,之后又回老家镇江行医著书。
医案在中医学术中具有“宣明往范,昭示来学”的价值。早在《周礼·天官·医师》就记载了凭医案考核医生的医事制度。在《左传》和《史记》等史书中也记有医案。西汉医学家仓公淳于意以其“诊籍”奠基了医案之学。宋代许叔微的《伤寒九十论》是为最早的医案专著。在倪士奇生活的明代,不仅医案著作丰富,而且发展成为独立的医案学。韩懋在《韩氏医通》中提出了“书案六要”的医案格式;吴昆在所著《脉语》中,提出了“八书”的记案规范;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述有《十问歌》,使问诊条理化、歌诀化。医案以其凭据性、理论性、启导性和文学性受到习医、业医、研医、慕医者的喜爱。医者立方,先必立案。有习研者甚至认为“读经不若读案”,倪士奇为儒医,在行医中养成了记案的习惯,他的医学思想和辨证论治的理路,也都凝结在这部《两都医案》之中。这部医案能流传下来,也是中医学术之一幸事。
《两都医案》采有顺叙式的写法,病家的姓名、身份、发病和治疗过程及用方用药记载详明,案主在用方用药之前皆述之以理,诚如《南卷·韩序》所言:“辨证察脉明晰,立法灵清,不事冗杂,单刀直入,尚属可师。”但其治病,绝不止于“按脉议方,按方治病”,而是“尽翻世医之案”,却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以其有胆有识,突破习见,知机妙用,疲癃可起,夭死可苏。《两都医案》中《南案》三十一则,《北案》四十一则。包括伤寒、杂病、妇科、儿科、外科和针灸。从辨证识方看,案主无门派之囿,也不存在治病在北方有效到南方就失灵的问题。纵观各案,案主重视切脉,脉理精深,脉法卓绝。如《南案》第一案,诊大司空郑公之续弦,十年不育闭经已四月,诸医皆按癥瘕或痞证论治,案主诊脉为“左手寸脉数大,右手寸脉细实;左关脉洪大,右关脉雀啄;两尺脉俱旺”,判为“真胎脉也”。郑公笑曰:“十年不生安得有此”,案主则断然曰:“不但是孕,敢保弄璋(男胎)无疑”。遂用养血调气安胎之药,一剂胸膈宽饮食进,二剂胎气动子母俱安。又如《南案》第五案诊左公夫人饮水即吐粒米不咽者,诸医皆云是隔症,技穷莫措,案主凭脉断为恶阻,作胎气治,病愈后果生一女。《北案》之第十七案是张相国如夫人停经六个月发热,被认为是妊娠,案主切脉:“两寸脉浮数,两尺脉沉微,右关浮弱,左关浮芤”,案主据芤脉主积血,况在藏血之肝经,肝为血海。断为此非胎脉,乃《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之证,先行气活血通经,后滋阴养血治之而愈。书中有数案以辨证精确力挽沉疴。如《北案》第七案,何相国芝翁,脾气素弱,偶感风寒且痢,日下三十余次,头腹痛身发热,诸医议论纷纷:如急欲解表而腹病不可缓;欲先利腹而体弱不易下。案主诊脉,见人迎气口皆盛极,认为应先开鬼门,之后去菀陈莝,必须先解外邪,否则风寒传入体虚日伤元气,则导致解之不能下之不敢,非佳候也。遂力主先汗后下。众医闻听,惊疑半之。案主先投葛根羌活柴胡升麻等解肌之品,后用大黄为君,当归白芍为臣的导气汤一剂,滞气尽下而痢止。又如《北案》第二十九案,太学蒋麓亭病,诸家以为是伤寒,治疗罔效,已备好衣棺,延请案主诊治,按六脉尚有根但虚弱,病者角弓反张,搐搦,面垢不言,望而知之非伤寒乃暑风。即令疾者卧地,洞开户牖,先进六一散,以新汲井水和下,再以黄连香薷饮一剂投之而全愈。案中,案主或以对理论的精湛把握而获效,或用方得宜而收功,也有家传秘方和绝技而起死回生者。如《北案》第十四案,是多年复发舌下泡起之病,诸家以犀角地黄汤泻心火为治不效,案主据脉判为命门真火,以《难经》泻南补北之法,滋肾清脾补坎水,坎水上升,离火自降,而愈。又如《北案》第十六案,以羌活柴胡升麻等剂开鬼门,治小儿高热惊厥已十四日者,一剂见愈。《北案》的三十三案,以甘温除热治产后发热,第三十六案以二陈汤治癃闭。案主在《北案》第二十三案以开胃补命门治阳痿,第二十八案提出因气有余便是火,故妊娠下血不宜补气。等等。案主用家传秘方甚多,《北案》第二案有千金化痞膏,治痞证履验。第八案的琥珀丹治痰滞诸痛。第十三案的催生散秘方,治难产使产妇母子平安。用火针治内痈是案主的家传绝技。腹腔内之脓肿,包括肝痈、肠痈等,统称内痈,危重而常致患者死亡。《北案》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一案,即是运用火针治此急危证的案例。其中也显现了古代中医治疗急腹症的智慧。
纵观《两都医案》,可见案主倪士奇的学养和医术,其文笔通明流畅典雅,他的医案简直是一篇篇散文,无需注释,体现了医内功夫和医外功夫,他的友人将他与宋代庞安时相比,其医术精湛绝伦,正如《吴光仪序》中所言:“俦急而缓,俦缓而急,用奇而奇,用平而奇。盖非学术之独优,抑其胆其识有以,大胆人之心焉耳。”案主托于医以自行其志。他以儒医通天地人自况,其医案南北两集共七十二则,应天文之数七十二,合于术数。颇为有趣的是,他把当年在关帝庙求时的籤词也记于本案。诗曰:“一纸官书火急催,扁舟速下浪如雷,虽然目下多惊险,保汝平安去复回。”倪士奇认为,他的先人令他学医和传授他火针,都是与先圣“通灵入化”,故以此作为医案之殿。然而从他的经历和展现的学术看,虽非“医术神授”,但也确实具有传奇性,在他成为名医的诸多因素中,家学的承传当是第一位的,其人其术都已经达到相当高的境界了。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
人必有天赋之才而读破万卷,庶可以为医矣。——王秉衡《重庆堂随笔卷上论治案》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张机《伤寒论原序》
大约心细则眼明,而理名则心细,多读书辨证则理明识广。——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一》
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孙思邈《千金翼方针灸上》
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王叔和《脉经序》
药能活人,亦能杀人,生死关头,间不容发,可不慎欤!——刘昌祁《白喉治法要言白喉症最忌服表药》
夫医诚难知,知之不精,则罪更甚于不知。——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贯众》
盖医学通乎性命,知医则知立命。——赵学敏《串雅内编绪论》
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陆九芝《世补斋医书李冠仙仿寓意序》
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吴瑭《温病条辨自序》
凡看病施治,贵乎精一。——张介宾《景岳全书论治篇》
医之道最微,微则不能不深究;医之方最广,广则不能不小心。——梁拓轩《疠科全书自序》
夫医学之要,莫先于明理,其次则在辩证,其次则在用药。理不明,证于何辨?证不辨,药于何用?——吴仪洛《本草从新原序》
夫医官用药,如将帅之用兵。——赵宜真《秘传外科方总论》
导语:治病救人是一生的职责,那么关于医生医学有什么谚语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医学的谚语名言,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无知固然没有欺骗可恶,但医生的无知的危害却要比欺骗大得多。——爱略特
2、 故治疝必先治气。——金翼匮
3、 是痛之休作由气聚散也。
4、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5、 痘要结,麻要泄。
6、 药为治病之器,可以除疾,亦可杀人。若知之不详,用之不的,小错则贻误治疗,大谬则关系性命。故医者于药不可不精。
7、 修和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8、 必先岁时,勿伐天和。
9、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10、 春捂秋冻,无病无痛。
11、 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毕矣。
12、 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13、 不服庸医药,胜请中流医。
14、 疮大疮小,出头就好。
15、 学不博无以通其变,思不精无以烛其微。
16、 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细。——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17、 医不难於用药,而难於认证。——温载之《温氏医案咳嗽》
18、 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扁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王叔和《脉经序》
19、 盖医出于儒,非读书明理,终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变化。——李梃
20、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21、 尝思用药如用兵。善用兵者必深知将士之能力,而后可用之以制敌;善用药者亦必深知药性之能力,而后能用之以治病。——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22、 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吴谦等《医宗金鉴凡例》
23、 世无难治之疾,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褚澄《褚氏遗书》
24、 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陈梦雷
25、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
26、 人必有天赋之才而读破万卷,庶可以为医矣。——王秉衡《重庆堂随笔卷上论治案》
27、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张机《伤寒论原序》
28、 大约心细则眼明,而理名则心细,多读书辨证则理明识广。——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一》
29、 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孙思邈《千金翼方针灸上》
30、 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王叔和《脉经序》
31、 药能活人,亦能杀人,生死关头,间不容发,可不慎欤!——刘昌祁《白喉治法要言白喉症最忌服表药》
32、 夫医诚难知,知之不精,则罪更甚于不知。——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贯众》
33、 盖医学通乎性命,知医则知立命。——赵学敏《串雅内编绪论》
34、 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陆九芝《世补斋医书李冠仙仿寓意序》
35、 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吴瑭《温病条辨自序》
36、 凡看病施治,贵乎精一。——张介宾《景岳全书论治篇》
37、 暴怒伤肝,五志化火。
38、 上世纪最最聪明的`人尼采曾经写上了这句可怕的话:最好不要做身患不治之症者的医生。在尼采交给我们解析的那些前后矛盾、内容危险的句子里面,这差不多是最最错误的一名话了。实际上正好反其道而行之才对啊。我要说,要做医生,恰好要做身患不治者的医生,甚至要进一步;一个医生如果一开头就接受了“无法治愈”这个概念,他就抛弃了自己的使命,临战之前已经缴械投降。——茨威格
39、 人处疾则贵医。——韩非
40、 劳动,这是一切钝感的最好的医生。——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
41、 酒越陈越好,医生越老越好。——(英)托·富勒
42、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风先治血,血足风自熄。
43、 邪在脾胃,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中寒肠鸣腹痛。
44、 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45、 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
46、 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47、 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
48、 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临证多,更要熟读王叔和。
49、 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50、 少年进补,老来吃苦。
51、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52、 读仲景书,须于无字处求字,无方处索方,方可谓之能读。
53、 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
54、 扶正即所以祛邪,祛邪即所以扶正。
55、 用药难,识证难。
56、 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57、 六腑以通为用。
58、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59、 胃以通为补,脾以健为运。
60、 养生在动,养心在静。
61、 六腑以通为补。
62、 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药者所以胜病者也。识病,则千百药中任举一、二种用之且通神;不识病,则歧多而用眩。
63、 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
64、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65、 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久卧伤气。
66、 吃药不忌口,枉费大夫手。
67、 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
68、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与己。
69、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70、 气聚则塞,气散则通。
71、 风为百病之长。
72、 清泻不用医,饿到日沉西。撑痢疾,饿伤寒。
73、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74、 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精。
75、 学医从"伤寒论"入手始而难既而易,从后世分类书入手初若易继则大难矣。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
人必有天赋之才而读破万卷,庶可以为医矣。——王秉衡《重庆堂随笔卷上论治案》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张机《伤寒论原序》
大约心细则眼明,而理名则心细,多读书辨证则理明识广。——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一》
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孙思邈《千金翼方针灸上》
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王叔和《脉经序》
药能活人,亦能杀人,生死关头,间不容发,可不慎欤!——刘昌祁《白喉治法要言白喉症最忌服表药》
夫医诚难知,知之不精,则罪更甚于不知。——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贯众》
盖医学通乎性命,知医则知立命。——赵学敏《串雅内编绪论》
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陆九芝《世补斋医书李冠仙仿寓意序》
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吴瑭《温病条辨自序》
凡看病施治,贵乎精一。——张介宾《景岳全书论治篇》
医之道最微,微则不能不深究;医之方最广,广则不能不小心。——梁拓轩《疠科全书自序》
夫医学之要,莫先于明理,其次则在辩证,其次则在用药。理不明,证于何辨?证不辨,药于何用?——吴仪洛《本草从新原序》
夫医官用药,如将帅之用兵。——赵宜真《秘传外科方总论》
医学名言警句
大医精诚(节选):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医学名言警句。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恶,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孙思邈
国内
古代医家名言
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清吴瑭《温病条辨自序》
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人。——《医工论》
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不可。——【清】徐廷祚
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凡例》
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张仲景
只要生命还可珍贵的,医生这个职业就永远倍受崇拜!——爱默生
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清】陈梦蕾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晋】杨泉《物理论》
医者父母心,急患者之所急。
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
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得。
良医者,常治无病之人,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淮南子》
学医当学眼光,眼光到处,自有的对之方,次有说不尽之妙,倘拘拘于格里,便呆钝不灵。——【清】曹仁伯《琉球百问》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良医则贵察声色,神工则深究萌芽。——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序》
医以济世,术贵乎精。——清吴尚先《理渝外治方要略言》
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医,故神圣之业,非后世读书未成,生计未就,择术而居之具也。是必慧有夙因,念有专习,穷致天人之理,精思竭虑于古今之书,而后可言医。——明·裴一中《言医·序》
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凡例》
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清陆九芝《世补斋医书李冠仙仿寓意序》
盖医者人命所关,固至难极重之事,原不可令下愚之人为之也。——清徐灵胎《医贯砭卷上伤寒论》
学医业者,心要明天地阴阳五行之理,始晓天时之和不和,民之生病之情由也。——清吴谦等《医宗金鉴运气要诀》
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必精而专,始能由博而约。——清赵晴初《存存斋医话稿序》
一人生死,关系一家,倘有失手,悔恨何及?——清吴尚先《理渝骈文续增略言》
医之临病,胜于临敌。——清怀远《医彻卷四医箴疗医》
药能活人,亦能杀人,生死关头,间不容发,可不慎欤!——清刘昌祁《白喉治法要言白喉症最忌服表药》
医者仁术,圣人以之赞助造化之不及,所贵者,扶危救困,起死回生耳。——明聂尚恒《活幼心法卷一》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晋杨泉《物理论》
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清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明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
名相治国,名医活人,人贵于人有济耳。——郭霭春《中国分省医籍考山东省第六类方论外科杂集》
临病若能三思,用药终无一失。——清沈李龙《食物本草会纂病机赋》
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唐代.药王.孙思邈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黄帝内经
凡乡里同道之士,不可生轻侮傲慢之心,切要谦和谨慎,年尊者恭敬之,有学者师事之,骄傲者逊让之,不及者荐拔之,如此自无谤怨,信和为贵也。——陈实功《医家五戒十要》
其它名言
1、医为仁术,必具仁心。
2、没有安全的药物,只有安全的'医生。
3、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
4、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
5、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人。
6、人不穷理,不可以学医;医不穷理,不可以用药。
7、弄清楚得病的是什么人,比弄清楚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
8、医学是一门科学,但要成为一名医术高超的大夫却是一门艺术
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0、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
11、技术与人文是医学的两翼,缺一不可。没有技术,医学没有躯干;没有人文,医学没有灵魂。
12、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得。
13、医学治疗的宗旨不只是要治疗疾病,更要助人心安。
14、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范文先生网 )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
15、敬畏生命,是医生的第一品格。
16、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17、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不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269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黄芪在皮肤科的应用
下一篇: 水果防治便秘要三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