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桂枝汤妙治皮肤病

医案日记 2023-05-04 19:00:26

桂枝汤妙治皮肤病

包佐义 河南省洛阳市中铁十五局中心医院

桂枝汤出自汉代名医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主要用于外感风邪之表虚证,即体虚之人外感风邪且有汗的患者。据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桂枝有解热降温、镇静镇痛、扩张血管、抗炎抑菌,并有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而过敏及通经活血等多种作用。经临床医生观察验证,本方对几种皮肤病也有良效:

慢性荨麻疹 皮肤瘙痒反复发作,约2/3患者查不出发病原因,中医认为多因卫表不固、汗出当风、感受风寒所致。凡慢性荨麻疹出现皮肤风团块,颜色淡或苍白,遇冷水或受风受寒后加重,得暖则减轻者,均可用桂枝汤以疏风散寒,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疗程以临床症状而定,病久者可加用黄芪30克煎服或与玉屏风散同用。

寒冷性多形红斑 本病是冻疮的孪生兄弟,系人体皮肤小血管对寒冷的刺激发生的变态反应,常在颜面、耳廓、手背等皮肤暴露部位的皮肤上出现环形虹膜状或靶形红斑,每当气候变暖时即自行消退。桂枝汤有疏风散寒、温经通络作用,可用桂枝汤加红花、当归、川芎各1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7剂为1个疗程。

皮肤末梢神经炎 本病常表现为四肢或躯体皮肤的感觉异常,常有皮肤麻木疼痛或蚁行感,以股外侧皮神经炎最为常见,大多因气血亏虚,经络受阻复受风邪所致,可用桂枝汤加黄芪3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0剂为1个疗程。

皮肤瘙痒症 本病常无原发性皮肤损害,仅有瘙痒及因搔抓而来的抓痕及结痂等继发性皮肤损害。老年人是本病的多发者,常在气候寒冷干燥的冬季发病或加重,可用桂枝汤加防风、乌蛇、当归各10克,每日1剂,水煎分次服,10剂1个疗程。

雷诺氏病 本病多发于女性,又称“肢端动脉痉挛症”,以阵发性四肢末端,特别是手指,阵发性发白、紫绀、潮红为特点,多因情绪激动或受寒冷而诱发。可用桂枝汤和赤芍,红花各10克,黄芪、鸡血藤各3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5剂为1个疗程。

结节性红斑 本病中远称其为“瓜藤缠”,系发生于小腿伸侧的急性炎症性皮下结节性皮肤病,常出现圆形皮下结节,结节表面皮色鲜红,灼热,痛感明显,用桂枝汤加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类中药煎服有一定疗效。

您好! 见凉风,特别是在冬天,浑身起疙瘩,并且特别痒,属于哪类的皮肤病。如何能治出根,

问题分析:
你好见凉风起疙瘩痒的情况,这主要考虑是寒冷性荨麻疹的情况。建议你积极的治疗。
意见建议:
可口服赛庚啶、维生素E,肌肉注射组胺球蛋白,或选曲池、血海、三阴交等穴位做针灸治疗。根据中医辨证,选择疏风散寒的药物,如桂枝汤、麻黄汤等,也可取得较好效果,注意保暖,禁食辛辣刺激食物

喝桂枝汤可以治疗手汗症吗?如题 谢谢了

手汗症是手部出汗过多,一般都会伴有脚汗过多的现象,尤其在夏季天气闷热,毛孔开张,手汗往往更严重,有些人甚至一年四季都会觉得手汗不断,甚至脱皮,严重影响工作及心情,而手汗症的严重程度和情绪也密切相关,一旦遇到压力、或紧张时便心跳加快,接著手汗就会如泉水般滴落下来,中医治疗强调辩证论治,手汗症依个人体质的不同,各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症下药 依照体质治疗上海市岳阳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医师表示,手汗发生的原因,依中医的理论可分成气血虚、湿暖与阴虚三种情况,要确认手汗的型态,一定要经过合格中医师的诊断。以下汤药为每次份量,每星期喝2至3次。气血虚症状 平日面色较苍白、食欲较差、情绪不宁、记忆力差、失眠、多梦等。妇女还会有经量过少或流不乾净等问题。治疗 桂枝、白芍各3钱,龙眼肉5钱,先用两碗半的水煮滚后,放入桂枝与白芍小火煮20分钟,然后将药材取出,再放入龙眼肉闷3分钟后饮用。湿暖 症状 因体内湿暖过重,不仅手足多汗,头部也多汗,兼有小便黄,便秘或腹泻,易腹胀、大便较软味臭、口乾,午后手汗较严重。治疗 茯苓5钱、猪苓3钱、茵陈2钱,用3碗水煮滚后,将药材放渗入渗出小火煮25分钟,去渣后饮用。阴虚 症状 手脚心比较暖、心烦易怒、口乾舌燥、易盗汗。治疗 麦冬5钱、西洋参3钱、柏子仁2钱、红枣3粒,用3碗水煮滚后,放渗透药材小火煮20分钟后,饮用汤汁。我觉得你可以把这个药方带著,去观中医,跟医生讨论一下,因为目前也不知道是哪一种情况。基本上,中药食疗的方法,比起开刀安全太多了,开刀的话目前是不可逆的,开完之后你想后悔都没有办法,开刀的后遗症多达30种,很多人开刀后比之前有手汗更想死,千万不要开刀!!一)专病专方1.止汗饮 适用于局限性多汗证。药用煅龙骨、煅牡蛎、大枣各30g,黄芪25g,党参、白芍各20g,桂枝、五味子、生姜各lOg,炙甘草5g。治疗25例,临床治愈(症状消失,1年内未复发者)21例,显效(症状消失,1年内又复发者)3例,有效(症状明显减轻者)l例。(李志文,张会芸.止汗饮治疗局限性多汗症25例。湖北中医杂志,1996<3>:44)2.桂枝加龙牡汤 治疗阴阳两虚,阴损及阳,营卫失和所致汗出。以桂枝汤和阴阳,调营卫;龙骨人心,牡蛎入肾,使心肾交通,阳固阴守。并以为处方中桂枝与白芍的比例以1:2为最佳,若比例相同或桂枝剂量超过白芍,则止汗效果差。(施鸿瑞.桂枝加龙牡汤治汗出症.上海中医药杂志,1992<9>:21)胡义保认为小儿睡眠多汗为阴阳,营卫失调,卫不固表,营卫失和所致,故选用桂枝加龙牡汤调和营卫,调和阴阳,治疗56例,其中15例选用常规治疗(谷维素、vitB1、vitB2、谷氨酸等),无效后再改用桂枝加龙牡汤。常规组治疗好转2例,无效13例,而桂枝加龙牡汤组痊愈38例,好转ll例,无效5例,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胡义保.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小儿睡眠多汗症.河南中医,1991<5>:26)3.补阳还五汤 益气活血,用于治疗气虚血瘀之汗证。方中黄芪用至30g,必要时可加至60~80g,配桃仁、红花、川芎、柴胡、龙骨、牡蛎,对于久治不愈之汗证顽疾有效。治疗7例,均获满足疗效。(赵梅.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汗证.江苏中医,1993(12):38)4.新加龙萸止汗汤 俞豪民拟本方用于治疗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律不齐引起的全身性大汗症。方选生龙牡各30~60g,山萸肉30~60g,何首乌30g,酸枣仁20g,黄芪20g,金樱子20g,乌梅15g。治疗后显效,一般服2~3剂即可见效。(俞豪民.新加龙萸止汗汤治疗心脏病大汗症.中医杂志,1988<2>:58)5.猪蹄甲汤 用于治疗卫气不固,阴不内守之自汗证,不论轻重症均有疗效。方中黄芪、党参、浮小麦、牡蛎、五味子、熟地黄、山茱萸、猪蹄甲。治疗25例,痊愈20例,另5例自汗明显减少,常在服药后2~3剂显效,治愈率达80%。(陆曦,黄炳军.猪蹄甲汤治疗25例疗效看察.福建中医药,1989(6):24)6.九味汤 本方散脾胃积暖,清心肝之火,用于治疗小儿汗证,表现为寐则汗出,醒后汗止,出汗部位为枕、胸、颈、背部,前胸至乳线,背后至肩胛骨,汗出淋漓,面黄,头发稀直,眼睑发灰,面部三角区发黄,口唇周发灰,手足心热,睡卧露睛,苔薄白或薄黄,口渴喜冷饮,便干者。药用:桑叶、玄参、麦冬、白芍、当回各10g,乌梅6g,五味子3g,天花粉10g,甘草6g共治疗50例,结果显效32例,有效17例,无效1例。(张小平.九味汤治疗小儿汗证50例.辽宁中医杂志,1992<9>:31)(二)单昧中药1.仙鹤草 丁福保用仙鹤草治疗盗汗疗效确切,用量随证增减,一般每剂需用30~50g,大枣5~15枚;重症者仙鹤草用至90g,大枣用至30枚,方能取效。(庞国明,阎国杰,范思行.仙鹤草的临床新用研究概况.中医药信息,1991<5>:22)李圣平等以仙鹤草为主,采取配伍治疗各种顽固性汗证:仙鹤草配炙白术疗自汗,配柴丹参医盗汗,配藿胆治头汗,配北黄芪止半身汗。(李圣平,余韵星.仙鹤草专题笔谈.中医杂志,1992<9>:5)2.附子 钟新山认为阴盛于内,阳浮于外,迫津外泄之盗汗,可用附片引火回原,治疗肺结核盗汗,以盐附片12g,肉桂、五味子各5g,山萸肉10g,生黄芪20g,服药1剂,盗汗即止。(钟新山.附子可治盗汗.中医杂志,1992<11>:6)3.桑叶 吕振卿认为盗汗为虚火内炽、迫津外泄、伤阴化燥导致虚阳偏亢,而桑叶益阴可配阳,调以米饮甘平和中,助桑叶益阴润燥之力,且焙干为末,以焦香益胃,使风熄而火静,虚阳内潜,汗孔自合。(吕振卿,卢视平.桑叶止虚汗逶邪汗辨析.中医杂志,1988<8>:639)4.麻黄根 以麻黄根与椒目等分为末,每服3g,日服2次。(陈贵廷,杨思澍.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820)5.干葛 以白矾、干葛等分,每次用60g煎汤洗手脚,治疗手汗和足汗。(陈贵廷,杨思澍.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820)【自发性多汗症的辨证论治研究】张聿青将自汗分为3型:湿热蕴郁、迫津外泄型:药用滑石、茯苓、泽泻、猪苓、薏苡仁、萆薢、通草、黄芩、陈皮、半夏、沉香、小麦、枇杷叶、地骨皮、桂枝,使湿热除而汗自止; 胆腑痰热型:以温胆汤加减; 气虚湿蒸型:药用参须、白术、茯苓、猪苓、泽泻、枳实、陈皮、藿香、豆蔻健脾除湿。(杨雨禾.张聿青治汗案探析.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3(2):5)柴可群等从湿、瘀、痰三方面入行论治:湿邪不化、汗出于眠者,如湿邪在表,方用三仁汤加减以宣畅气机,祛湿清暖;湿邪在里,治宜健脾利湿,方选五苓散、苓桂术甘汤之类加减;湿邪化暖,湿暖蕴蒸,则以清暖化湿之茵陈五苓汤、导赤散之类加减。 血瘀脉阻、津液外溢者,或气虚血瘀者,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阳虚瘀阻,治宜温阳行滞,化瘀通络,方拟参附汤合血府逐瘀汤;阴虚血瘀则以一贯煎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可滋阴活血化瘀。 水运留滞,津液走泄,对于气郁化火,炼液成痰者,以温胆汤化痰清热;而痰湿内聚,脾失健痰涎者,则治以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方用二陈汤加减。柴可群,王德玉.湿、瘀、痰与汗证.中医杂志,1995(11>:667)张振辉通过对23例半身汗出患者的分析,将之分为5型:阳明热盛型:治宜清泻阳明邪暖,经证以白虎汤加减,腑证以承气汤加减,经腑合病证宜白虎承气汤加减; 肝经郁暖型:治以滋阴清热,养血舒肝,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减; 阴虚内热型:以六味地黄丸加减,滋阴清暖; 气血两虚型:拟益气养营,助阳固卫法,以八珍、十全大补汤加减; 阳气亏虚型:方选桂附理中汤加昧以温阳益气。其中治愈21例,有效2例。(张振辉.半身汗出的辨证治疗.中医杂志,1993<2>:740)【自发性多汗症的病因病机研究】中医学认为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则属阴虚内暖,但后世医家不拘于此说法。徐善元以为自汗非皆阳虚,亦有阴虚者,阴虚自汗可由肺肾两虚或肝阴不足而肝阳偏亢所致。(徐善元.阴虚自汗、阳虚盗汗辨.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3(6):8)马居里等结合临床实践,认为盗汗并非皆阴虚,气虚失摄、阳虚失固、湿暖熏蒸、血分暖盛、湿邪内阻、暖邪郁蒸及脾肾亏虚、气阴两虚等均可致盗汗。(马居里,严慧芳.盗汗并非皆阴虚.陕西中医函授,1994(1):1)现代医家多认为本病的病机应责之于湿、痰、瘀方面。柴可群结合汗的生理,认为汗证由湿邪侵袭,致气机郁滞,失于宣泄而成,湿邪若在表,则卫阳被困,气化失利,营卫失调,营在里,三焦被湿所困,营卫受阻,而湿邪日久化热,均可见汗出增多;血瘀也可致汗,血瘀致气血运行失调,津液散布失常,拒卫于外,开合失司则见多汗,肺、肾、脾三脏气化功能障碍,影响津液正常敷布与排泄而成痰,痰浊又可影响营卫之气正常运行,卫外失固,津液外泄则为汗证。(柴可群,王德玉.湿、瘀、痰与汗证.中医杂志,1995(11):667)李辅仁老中医认为瘀血痰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可致多汗。(刘毅.李辅仁救治医案.中医杂志,1993<5>:275)胡明灿将本病的病位责之于脾、肺,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病及肺,开合不利,则卫表失固而汗多如渍。(胡明灿.变法治验举隅.中医杂志,1992(6):38)李鸿祥老中医认为自汗病位在肾,由于肾气亏虚,津液输布失常而汗出不止。(张晓春.李鸿祥益肾利水法治自汗.北京中医,1993<6>:10)胡臻认为盗汗病位在肾,心火独亢,心肾不交,可迫津外溢致盗汗,肾气虚而阳火衰,水火不和则盗汗不止;肾虚不化,气化不利,开合失司亦可使津液外溢而成盗汗。(胡臻.盗汗治肾心得.浙江中医杂志,1989<12>:542)【自发性多汗症的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病理人体全身体表除了黏膜以外,均有汗腺的分布,汗腺主要受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面部发汗受交感神经颈上神经节所支配,而上、下肢及躯干的发汗受颈下神经节、胸节及腰节的支配,而发汗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质、丘脑下部、延脑及脊髓。自发性多汗症为非生理状态下的出汗异常增多,病因多数不明。神经系统的某些器质性疾病,如丘脑、内囊、纹状体,脑干等部位出现可以用外洗法,是我们这一个老中医的方子。组成:葛根30克,王不留行30克,白矾15克,地肤子30。用法:煎汤外洗,二日一剂,每日洗5-6次。小孩子出手汗我倒没怎么注重,但成年人出手汗的挺多,通过观察,这类型的人多数情绪容易紧张,用养肝阴,泻心火的办法有一定疗效。你观察一下这孩子的体质等情况。可以针刺背部腧穴治疗。干葛洗方:干葛120g,明矾15g制作:加水1000-1500g,煮沸15-20min.功用:祛湿,止汗收敛。主治:手足多汗症及腋部多汗症。用法:待温后浸泡手足。《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可以取表虚有汗,用黄芪、防风、五味子加浮小麦、牡蛎施治。我从小手汗也多,多是冷汗。曾看中医示阳虚不能摄阴液,故以附柜之类。小有改善。此小孩单述手汗,未明意气消沉暖等征候特征,请提供。试试针内关谢谢von_suzy12 战友,小朋友出汗是热的,请问该如何施治呢?请教linlin123486战友,恕小虾无知,何谓针内关?微握拳针 得气酸麻下去后 可重覆弯伸手指的动作 (动针)如果没有其他的不适应,就让他出吧 白矾洗可以减轻这种症状,但是到了中老年会得干手证,得不偿失啊谢谢von_suzy12和linlin123486战友,请问有成功的病例吗?老师的经验 参考看观另本版有一篇文章可参考 "道少斋浅说中医系列讲座"不知道中医的治疗效果如何啊?问题是能不能根治啊?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哪?我知道西医的胸腔镜可以根治.不知道哪样更好些?西医的胸腔镜容易发生代偿性出汗等副作用,所以觉得还是中医调理更安全些谢谢各位老师指教!谢谢JIER.我用三氯化铝的酒精溶液外涂治疗,效果显著,涂两次,可以3-4周不出汗,但再涂时,发现皮肤过敏严重,出现大批红点还搔痒,不能再涂,请指点!谢谢!还是应该辨证,是脾虚,还是肝胆湿暖。楼主要说出其它症状,饮食睡眠二便。汗凉者理中汤,汗暖者桂枝加芍药加葛根汤刚见到一例手汗证舌淡苔薄白根厚,脉弱.我给开了六君子汤,我觉得应该是脾气为约,散精不力,水液失于常道.但伤寒冷中有多处说到,手足戢然汗出.不知有何启发.doctorzhang1982 wrote: 不知道中医的治疗效果如何啊?问题是能不能根治啊?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哪?我知道西医的胸腔镜可以根治.不知道哪样更好些?中医完全可以根治此病,五液中汗为心之液,可灸心经郗穴阴郗,温和灸每次30分钟,2~3次即可治愈1.《医述》“脾胃湿蒸旁达四肢,则手足多汗。”热者 二陈汤加川连、白芍冷者 理中汤加乌梅弱者 十全大补汤去川芎加五味子2. 张志礼《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脾胃湿暖,蕴蒸肌肤先天不足,阳气偏虚腠理不固,津液外渗3. 李伯鉴《皮肤科证治概要》(1)过食肥甘厚味、辛辣炙 ,导致湿热蕴蒸脾胃,旁溢四肢皮肤浸渍发白,伴口臭,喜心灰意冷饮,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有力脾胃湿暖调理脾胃,清暖除湿芩连平胃散化裁黄芩10黄连10苍术10厚朴10熟川军10(后)生石膏30(先)炙草10枳实10(2)寒凝气滞,脉络瘀阻,荣卫失和,卫外不固 伴四肢不温,心灰意冷汗外溢,肤色青紫,舌青紫,脉细涩严寒凝气滞,脉络瘀阻通经散寒冷,活血通脉当归四逆汤化裁当回15桂枝10细辛6木通3赤芍10炙草10丹参15炙山甲10大枣10枚(3)情志失调,心气内虚,收敛失司 精神紧张加剧,伴心悸多梦,少气懒言 舌淡脉细弱心气不足脉失收束养心益气收敛汗液 柏子养心丸、生脉散化裁党参10柏子仁10麦冬10五味子10枣仁10生龙、牡各30(先)远志10当归12石菖蒲10茯神10临床中医 wrote:成年人出手汗的挺多,通过观察,这类型的人多数情绪容易紧张......确实如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对这种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有一定效果。如果觉得偏暖,可倍白芍加黄芩。

“桂枝汤”及其加减方的古今应用

摘要:桂枝汤为东汉医家张仲景所创,并收录在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现整理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以其原方及其加减方的形式反复出现多达几十次,其临床应用之广可见一斑。鉴于桂枝汤及其加减方之疗效确切,所以被历代医家广为推崇,并被誉为古今第一大方。桂枝汤对中医学的贡献不仅局限于临床,且对后世医家组方用药以及中医基础理论和辨证思维的发展等方面贡献也颇多。本文仅就现今临床比较常用的桂枝汤及其加减方,从源和流两个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桂枝汤;伤寒杂病论;加减应用;文献研究;临床应用

桂枝汤为仲景名方,并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以本方及其加减方的形式反复出现。桂枝汤首见于《伤寒论》之太阳篇第12条,治疗因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而致的太阳中风证。其症状主要为“热自发”,“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桂枝汤药物组成为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切)、大枣(掰),其中桂枝与芍药用量比例为1∶1.桂枝,辛、甘、温,为君药,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邪。其中芍药应为白芍,苦、酸甘、微寒,归脾、肾经,为臣,在此取其敛阴和营的功效,故应为白芍。正如《本草求真》中所说:“赤芍药与白芍药主治略同。但白则有敛阴益营之力,赤则只有散邪行血之意;白则能于土中泄木,赤则能于血中活滞。”桂枝与芍药等量合用,一治卫强,一治营弱,散中有收,汗中寓补,使表邪得解,营卫调和。生姜辛散止呕,且助桂枝;大枣味甘益阴和营,以助芍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五药中属桂枝的作用最为玄妙:《神农本草经》论牡桂(桂枝),开端先言其主咳逆上气,主吐吸(喘证)。似以能降气逆为桂枝之特长。而仲景之苓桂术甘汤由以之治疗短气,取其能升,能温之妙,桂枝加桂汤治疗奔豚气,取其能降之功,而麻黄汤、桂枝汤、大小青龙汤又取其能散之效。而在小建中汤中,桂枝能温阳祛虚寒,与饴糖相伍辛甘养阳,益气温中缓急。此外,其还有通经活络,温通心阳的作用而治疗寒痹、胸痹等证。至于桂枝的发汗作用,笔者认为虽有,但极微,原因有三:一是在桂枝汤的服法中明确指出:“啜热稀粥以助药力。”正如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的观点:“桂枝汤无用,非无用也,不啜粥故也”;二是仲景在治疗奔豚气所用的桂枝加桂汤中,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又加桂枝二两,温服一升,但此方并无发汗作用。而且仲景之桃核承气汤、桂枝加桂汤、小建中汤、炙甘草汤、桂枝茯苓丸、温经汤、乌梅丸、当归四逆汤等皆用桂枝,难道都有发汗的作用吗?三是现代药理说明:桂枝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桂皮醛等,桂皮醛有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并未发现有明显增加汗腺分泌的作用[1]。故综上所述,桂枝之发汗作用有待商榷。

综观本方,虽只有五味药,但结构严谨,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阴阳平调,为其在内科中的应用埋下了伏笔。故柯琴在《伤寒附翼》中赞桂枝汤道:“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总之,鉴于其调和营卫、阴阳、气血的作用,被仲景及后世医家广泛应用,不仅应用于外感疾病,而且加减应用于内伤杂病,并在其主治范围上不断扩充,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因此深入研究、开发并挖掘其理论及临床价值是十分必要的。

桂枝汤的古代应用

治疗外感疾病代表方为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柴胡桂枝汤等。

桂枝汤主要治疗因外感风寒,营卫失调之太阳中风证,在《伤寒论》中的太阳篇中多次出现。张仲景对其在外感疾病中的应用,首先,在诊断标准上有如下观点:指出“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是太阳病的总纲;明确“发热,汗出,恶风,脉缓”为太阳中风的主证;指出“阳浮而阴弱”是中风病的总病机,即营行脉内,卫行脉外,一阴一阳,风为阳邪,阳主气,阳盛则气亦蒸,使卫阳外越,则“热自发”,内营与卫气失和,其气内弱,阴主血,汗为血液,阴弱则阳易泻,故“汗自出”。其次,在服法上,指出需“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覆取微似汗”,“以半身(执+水)(执+水)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且服药期间禁服刺激性食物。再次,指出桂枝汤的以下几种禁忌证:平素因饮酒、喜食肥甘厚味等原因而导致痰湿内蕴者;里热证;脉象微弱,阳气大虚者;无汗,脉浮紧之太阳伤寒证。此外,在中风病兼证或因误治而导致的变证等方面也有如下阐述:“项背强几几”者,用桂枝加葛根汤;素有喘证或太阳病误下后微喘者,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太阳病发汗太过,损伤阳气者,用桂枝加附子汤。若出现“身疼痛,脉沉迟”,即发汗太过,损伤营气,经脉失养,方用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与芍药、生姜用量比为3∶4∶4,且加人参),以此达到调和营卫,益气和营的作用。太阳病误下后可有两种转归:一是微喘,治法同上。二是“脉促而胸满者”,即表证不解兼胸阳不振者,用桂枝去芍药汤治疗。“若微寒”,全身表现为脉象微弱,明显恶寒者,此为全身阳气受损,方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而且还指出了服用桂枝汤后的几种情况:痊愈;发汗太过,损伤阳气,治法同上;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针刺风池,风府穴,再与桂枝汤。

总之:桂枝汤的应用既不能失掉原则,又不能过分拘泥,要坚持辨证论治,要始终以客观脉证为施用方药的依据。

治疗营卫不和之自汗:代表方为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

自汗指不问朝夕,动或不动,醒时出汗(与盗汗相区别)。多由营卫不和,脾肺气虚,里热蒸迫所引起,但以营卫不和证型者居多。营气虽和,但受邪风,卫不顾护于外,致营不内守,而自汗出。故治疗此证,以桂枝汤为首选,服法同上,取微汗则愈。此处要区分病理性自汗与药汗的区别:前者是营卫不和的外在表现,使营卫相离,多为冷汗;而后者是驱邪扶正的重要手段,使营卫相和,多为热汗。自汗伤正,而药汗驱邪。

桂枝加附子汤是治疗阳虚漏汗证之名方,为桂枝汤加附子而成。关于其应用,刘渡舟在其《伤寒论通俗讲话》里讲了一则病案,可作参考:“同事仆老师,在回乡探亲前向我求方,他说有一个亲戚患自汗证,身体虚惫不堪。曾用黄芪、党参、龙骨、酸枣仁、浮小麦等止汗固表之品无效,问我怎么办?我告诉他,如无热象,可试用桂枝加附子汤。他回乡后用此方果然取效。后来他对我说,阳虚出汗,非附子不能止,若早看到这一点,病也不至于拖延至今。”

治疗奔豚气:代表方为桂枝加桂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等。

奔豚气是一种发作性疾病,发作时病人自觉有气从少腹(或身体的其他部位)上冲心胸,甚至上冲咽喉,其状痛苦异常,严重时病人有濒死感。多因惊吓诱发,其病位在心肝肾,与冲脉有关。在证型上主要分为:肝郁化火,心阳受损,寒饮上逆。

桂枝加桂汤为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心阳受损,阴寒之气乘虚上犯心胸而致的奔豚气。方中桂枝与芍药之比为5∶3,此方重用桂枝,更佐甘草、生姜、大枣,使辛甘合化,振奋心阳,降逆散寒;用芍药酸甘化阴,共奏平调阴阳,平冲降逆之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而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之主证是心阳虚,下焦肾水动,欲作考试大,网站收集奔豚(而未作),属虚实夹杂。表现为脐下悸,小便不利等,治疗以温阳利水。本方为桂枝汤去芍药、生姜加茯苓所成。方中重用茯苓,利水宁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2676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