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衣晓峰 通讯员 陈英云
6岁的男孩明明语言发育迟缓,至今仍不会张口说话,他从不与爸爸妈妈交流,只专注于自己的世界,对遥控器、钟表等东西感兴趣,并且喜欢看广告,乐意在地上转圈儿;他在某些方面记忆力特别好,但理解能力甚为低下,常常词不达意。
“目前,哈尔滨市儿童自闭症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像明明这样的患儿,每万人中大约有18例。”在4月2日“世界自闭症日”到来前夕,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童发育行为研究中心主任、黑龙江省自闭症儿童康复协会会长武丽杰教授呼吁,人们应该对自闭症有所认识与警觉,提高早期筛查、康复矫治和干预水平,尽早把这群迷途的孩子从封闭的世界中领出来。
武丽杰介绍,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一种起始于婴幼儿时期,以人际交往障碍、沟通交流异常、言语发育迟滞、兴趣和活动内容局限以及刻板与重复的行为方式为基本特征的广泛而严重的儿童发育障碍性疾病。此病一般在3岁前就会表现出来,并会影响患者的一生。目前自闭症的病因仍不明确,推测与遗传、感染、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儿童自闭症的发病率现已超过了脑瘫和唐氏综合征,由以往罕见的疾病发展为较为常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由于其发病情况的特异性和严重性,自闭症儿童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已于2007年初将自闭症纳入精神残疾。
武丽杰提醒,当孩子有如下表现时,家长和老师应引起重视,以早期发现和治疗:
社会交流障碍:自闭症儿童喜欢独自玩耍,不愿意或不懂得如何与小朋友一起玩,也不能参加合作性游戏。对父母的要求常常充耳不闻,但会愉快地执行自己感兴趣的指令,例如上街、丢垃圾、吃饼干等。他们目光对视差,通常不怕陌生人。有需要时,会拉着父母亲的手到某一个地方,但很少主动寻求父母的关爱或安慰等。
语言障碍:这是大多数自闭症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语言障碍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多数患儿语言发育迟缓,通常到了两三岁仍不会说话,或者出现语言功能倒退现象;部分患儿具备语言功能,但不善交流,表现为语言重复、模仿、自言自语以及不能正确运用“你我他”人称代词等。
狭隘的兴趣和重复刻板的行为:自闭症儿童可能对多数孩子喜爱的活动和东西不感兴趣,但对某些特别的物件或活动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并表现出一定的重复刻板行为,例如转圈、嗅味、玩弄开关、来回奔走以及排列玩具、双手舞动等。他们还特别依恋某一种事物,如反复观看某个电视节目、爱听某一首或几首歌曲,而对动画片通常不感兴趣。
其他:70%左右的自闭症儿童智力落后,20%智力在正常范围内,约有10%智力超常。部分自闭症儿童在某些方面表现得能力较强,尤其是机械记忆数字、路线、车牌号、年代等。多动和注意力分散行为在自闭症儿童中很常见,成为家长和医生关注的主要问题,也因此经常被误诊为儿童多动症。此外,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行为在自闭症儿童中较为常见,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方式不正确有一定的关系。
“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6岁前治疗和训练是关键。早期干预能使约半数的孩子恢复正常。”武丽杰说,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特殊教育和训练为主、药物为辅的办法。
日常生活中,家长对自闭症儿童该做些什么呢?武丽杰建议:
对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家长不要事事包办,可给予其思考、表达的时间,否则只会强化其不良行为;多向孩子表达感情,可用哭脸、笑脸等不同表情教孩子识别和观察,让孩子逐渐学习体会别人的情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一般很难接受新事物和新环境,在一定阶段,不妨采取实物奖励的做法;对于患儿不合理的要求,再哭闹也不要妥协,时间一长,他发现自己这种行为没有意义,会自行纠正;多陪孩子玩滑板、荡秋千、平衡木等游戏,对减少自闭症儿童的多动行为、加强交流等有较好效果。
链接
根据联合国大会2007年12月通过的决议,从2008年起,每年的4月2日被确定为“世界自闭症日”,以提高人们对自闭症的认识和关注。
自闭症的概念由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专家莱奥·坎纳于1943年首次提出。自闭症也称孤独症,与唐氏综合征等疾病不同,它不会影响患者的面容,因此自闭症患者容貌与正常人没有区别。
儿童自闭症又被人们称为儿童孤独症,是一种表现为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做出奇特反应为特征的精神疾病。自闭症的症状一般在3岁以前就会表现出来。
自闭症的病因尚无定论,目前主要有神经系统损伤、脑的特定部位功能低下、多巴胺系统缺陷、遗传、病毒感染和免疫缺陷等10余种观点和假说。
现代医学手段还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自闭症。专家说,2岁~6岁是自闭症最佳治疗时机,越早治疗越好。目前针对自闭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行动疗法、药物疗法、食物疗法和心理疗法。
有没有去 医生就诊过呢!!
一般多领孩子做做互动的游戏,不能让他沉静在某种固定的模式中,要慢慢的变换他的思维,让他的脑神经也活跃起来,治疗自闭症孤独症要有耐心,坚持的治疗!这种症状家长是急不来的,所以需要家长的积极的配合。
现在治疗孤独症,自闭症这类的患者,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减少孤独症的危害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现在多数治疗的方法都是 自己在家治疗,或者去一些治疗机构。楼主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哪些治疗方案,在家治疗,就是借助一些效果好的,口碑好的治疗孤独症的治疗仪器来治疗孩子受损的脑神经,达到治疗孤独症的效果。
在目前治疗仪器来说的话,现在的芯片医生,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好像是目前治疗孤独症的最好的治疗仪器吧。口碑都不错!!
深圳北大的医院也有临床试验,治疗康复了很多的这样的患者。去了解了解吧!! 孩子患了这样的病症,宜早不宜迟的,越小的孩子越好治!!
依依原本是一个活泼快乐的孩子,拥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可世事无常,在依依4岁那年的某个下午,一场车祸夺去了她挚爱的双亲。尽管依依的爷爷奶奶承担起抚养孙女的责任,对依依疼爱有加,但小女孩从此养成了孤僻、冷淡的性格,越来越内向,甚至有些不合群了。爷爷奶奶非常着急但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幼年创伤带来的应激反应对孩子的成长危害巨大,很容易让孩子变得性格孤僻,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困难重重。在这种时候,给予孩子必要的心理疏通是非常必要的,家长也应该尽其所能地帮助孩子走出阴霾,看到阳光。
一、孩子形成孤僻性格的原因
1.家长过分迁就孩子
有些家长对孩子总是迁就顺从、倍加呵护,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让孩子习惯这种呵护而不敢或不愿与外界接触,从而由于封闭与外部环境的交流而难以习得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变得孤僻起来。
2.家长粗暴对待孩子
过于严厉的家长或总喜欢采用打骂的方式对待孩子的家长容易使孩子变得性格孤僻。这样的家长总是在否定孩子、禁止孩子,会让孩子潜移默化地在心中降低自我评价,严重时会令孩子缺乏自尊,变得自卑懦弱。
3.先天遗传因素导致
有些孩子先天性格内向、适应能力差,这大多是家庭遗传因素导致,需要家长在后期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鼓励孩子逐步摆脱孤僻的性格。必要时也可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4.幼年时有过不幸经历
幼年时有过不幸经历的孩子更容易养成孤僻的性格,比如亲人离世、自然灾害、被拐卖、被虐待过等。孩子过早经历了过于沉重的打击和伤痛,一定需要得到心理医生的及时干预才能将伤害降到最低。
大多数时候,性格孤僻并不是孩子的错,家长需要正确地引导和鼓励孩子走出自己的世界,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孩子。
二、性格孤僻的孩子有哪些表现
1.喜欢一个人待着
性格孤僻的孩子不爱与他人接触,只有在一个人的时候才能感觉到放松和舒服。这样性格的孩子虽然喜欢独自玩耍却也容易感到孤独,需要得到家长和小伙伴的关心。
2.性格内向,不爱说话
无论是先天因素还是后天形成,性格孤僻的孩子都极为内向、不爱说话。正因为如此,这些孩子遇到事情往往自己憋在心里,长此以往很容易带来心理问题。
3.缺乏人际交往能力
由于上述两种情形,性格孤僻的孩子大多不太合群,缺乏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但人并不是孤立的存在,需要投入集体才能够生活下去,所以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的孩子在与人打交道时常常会遇到各种阻碍。
4.做事容易胆小退缩
性格孤僻的孩子通常会伴随着一些其他的心理问题,比如自卑、缺乏自信。这样的孩子遇到事情容易胆小退缩,面对困难缺乏克服的信心。
孩子性格内向是非常正常的,但如果过于内向,则有可能发展成孤僻,影响到孩子今后的生活。因此当您发现您的孩子有如上表现,也许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孩子克服孤僻、自卑的心理,建立起勇敢拥抱世界的自信和自尊。
三、性格孤僻有哪些缺点
1.难以交到朋友
性格孤僻的孩子常会表现出厌烦、排斥他人的状态,难以掌握与人相处之道,因此朋友通常较少甚至无法交到朋友。当孩子在学校缺少朋友时又会加剧他的孤僻和孤独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2.内心压抑,容易沮丧
性格孤僻的孩子往往心事重,总是压抑内心的情感,而又缺少与朋友的倾诉和沟通,因此很容易感到孤立无援,面对挫折和失败产生沮丧之感,难以振作起来继续前行。
3.适应能力欠缺
性格孤僻的孩子喜欢固有的生活模式,害怕面对改变,每到一个新的环境需要很长时间来适应它。如果孩子的适应能力过于缺乏则会成为性格当中的缺陷,不利于孩子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生存。
可见,性格孤僻对于孩子的身心成长有许多危害,需要做家长的我们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教育,来帮助孩子打开内心世界,逐步以开放的心态走入人群当中。
四、家长应该怎么引导?
1.营造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的养成。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让孩子在关爱中成长,能够有效减少孩子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让孩子更愿意与家长敞开心扉。
2.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在孩子拥有了自我意识后,家长应及时引导孩子获取正确的自我认识,降低孩子自傲或自卑的可能。同时,让孩子正确认识他人、懂得他人的善意,能够有效减轻孩子对人际交往的排斥、厌烦感。
3.不严苛,不溺爱,找到教育平衡点
家长应找到教育孩子的平衡点,不过度严厉地对待孩子,也不加以过分的溺爱。要想培养既明白事理又身心健康的孩子,父母正确的教育方式起着关键作用。
4.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
当孩子有孤僻、自卑的倾向时,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比如小区里的少儿朗诵大赛、幼儿园中的运动会等。孩子在集体当中能够发现与人相处的乐趣,也容易找到归属感,减少寂寞和孤独。但家长应注意循序渐进,如果孩子特别抵触参加某项集体活动,家长不要过分强迫。
孩子性格孤僻冷漠,很多情况下是家长的疏忽和错误教育导致。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关爱的成长环境、正确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正面性格,是每一位家长的职责所在,也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保障。
人注定是孤独的,让孩子学会享受孤独的方法:融入孤独就是消除孤单给大家产生的那些忧伤和寂寞的觉得,一个人的时候一直感觉自己孤零零的,被全球所抛弃了,但是我们要记住,无论现在我们感觉多么的孤单,总会有人在,我们不知道的地区,偷偷的爱着大家,他们的父母,我们的朋友,我们的爱情人,是大家最牢靠的借助,因此有些时候根本就无须感觉自己孤单,由于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人在深爱着你。
在我们感觉一个人的时候,较大一部分是由于大家没有事情做,因此一直抑制不住的老是胡思乱想,在一个人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一些自身喜欢做的事情,例如我们可以听一首自身喜欢的音乐,或是读一本自身喜欢的书,就算没有人陪在我们身边,但是我们的思想是冲盈的,这个时候大家也不觉得孤独。
实际上有些时候大家在群体拥簇的过程中是没办法去考虑人生意义的,孤单可以让我们的思维越来越愈发保持清醒,让我们梳理人的大脑之中这些千万的心绪,从而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是精力去思索,如果你习惯了孤独之后,你终将学好享受寂寞,享有一个人独处的岁月。有些人觉得人们天生便是孤独的,形只影单的,而我们生活的意义就是为了解决这一份与生俱来无力感,找寻人世间的繁华气氛,寻找生命中最契合的灵魂,与之一同抵御漫长而并没有终点站的幽幽孤单。
而有些人觉得孤独是后天性产生的,是自己与全球背道而驰下造成的无缘无故空乏,她们惧怕这类感情,怕寂寞,害怕自己被排出在社会群体的行为以外,她们得意忘形的觉得只需自身周围的自然环境足够喧闹,足够繁华,就可以抵挡漫长的无力感。实际上从来没人去要求无力感是好是坏,我们可以挑选去躲避无力感,还可以选取在无力感之中沦落。
就好似那一句话一样——“人生来便是孤单”,无论人们是不是认可,在生活中的某些一瞬间,他们的感情会体验到孤单,与孤单把酒当歌,冷暖自如,孤单它本来就是与之而来的,亲密无间。我们要认可无力感就是我们必不可少的日常生活商品,大家承受它从而想去相拥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240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蒲公英药用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