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防治手足口病中医专家支招

医案日记 2023-05-04 03:58:03

防治手足口病中医专家支招

近期,随着气温逐渐转暖,全国各地的手足口病疫情出现上升趋势,部分省份出现儿童死亡病例。中医专家日前就如何防治手足口病提醒民众,预防手足口病,关键要讲究卫生。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由肠道病毒(以CoxA16、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临床症状一般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在手、足、口、臀、膝部出现丘疹、疱疹,可自愈,不留痂。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重症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山东省济南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中医师崔文成说,手足口病可防、可治、可控。在治疗方面,手足口病如无并发症,愈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治疗原则主要为对症治疗,可服用抗病毒药物、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及维生素B、C等。有合并症的病人可肌注丙球蛋白。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的护理,做好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物为宜。手足口病因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弛张性麻痹等,应加强观察,不可掉以轻心。

崔文成提醒,预防手足口病,关键要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要讲究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托幼机构等儿童集体生活、学习的场所,要做好晨检;经常在阳光下晾晒衣被等。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皮疹症状,立即就诊,并对其日常用品进行消毒。(王海鹰)

手足口病怎么治疗最快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第一、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宝宝应及时就医,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以防交叉感染。

第二、对症治疗,做好口腔护理。口腔内疱疹及溃疡严重者,用康复新液含漱或涂患处,也可将蒙脱石散调成糊状于饭后用棉签敷在溃疡面上;或是将维生素B 2 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亦可口服维生素B 2 、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第三、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第四、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同时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第五、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正常情况,手足口病一般在一周内就会痊愈。痊愈后,爸爸妈妈们要多注意小孩子的饮食健康和卫生习惯,让小孩子远离疾病的困扰,才能够健健康康的成长。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传染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多发于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患儿会出现手部、脚部和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严重的话可能会引起心肌炎、脑膜炎等症。

手足口病的原因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常常在集体内如幼儿园、小学等大规模暴发。为有效治疗手足口病,家长首先需要了解手足口病的病因。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很多,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肠道病毒。CoxA组的16、4、5、7、9、10 型,CoxB组的2、5、13 型,以及EV 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最常见为Cox Al6及EV 71型,有的报导埃可病毒及CoxB组某些型也可引起,但仍没获得到进一步证实。

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口腔在内的整个消化道,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料、水果等经口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增殖。

不仅学龄前儿童容易感染手足口病,成人也有可能得病。手足口病易复发,这是因为手足口病感染痊愈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多是由于环境卫生差、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引起,大部分患儿病情较轻,易治愈。发病时患儿手、足、口部位会有疱疹,有些患儿会出现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肺水肿、脑炎等。少数患者会出现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和肺水肿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由于手足口病多发于春季,传染性强危害大,因此家长在明确病因后,应积极做好预防工作,避免孩子感染病毒。


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由病毒感染引起,潜伏期一般3天至一周左右。患儿感染手足口病后,在发病初期会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患儿的手、足及口腔会出现疱疹,疱疹发痒发疼;由于口腔患处疼痛,患儿食欲下降,精神不振。

发病初期:患儿有发热、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此后,患儿的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现椭圆形或梭形的水泡,疱的周围有红晕,水疱的液体清亮,水疱的长轴与皮纹是一致的。随着病情发展,水疱的中心凹陷、变黄、干燥、脱屑、脱落。另外,患儿的指、趾端有散在的比较坚硬的淡红色丘疹或者疱疹。同时,在口腔里,如嘴唇、舌、口腔粘膜、齿龈上也有散在的水疱,但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灰白色的小点或灰白色的一层膜,其周围有红晕,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

手足口病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患儿属突然起病。本病主要侵犯患儿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临床上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手足口病疱疹患处若破裂,细菌容易从伤处入侵,造成感染,很有可能会损坏神经从而影响到患病部位的灵活运用。

手足口病病情严重的话,患儿会出现高烧现象,甚至出现肺水肿、脑炎、心肌炎等。

怎样治疗手足口病?

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手足口病症状,如手、足和口腔起疱疹等,就要马上带孩子就医治疗。临床上根据不同患儿的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普通病例:患儿手、足、口、臀部出现皮疹,偶有发热。

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注意隔离患儿,避免交叉感染。让患儿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重症病例:患儿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精神差、嗜睡、易惊;肢体抖动、肌肉痉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迟缓性麻痹;惊厥等。患儿呼吸系统出现障碍。

对症治疗:

1、神经系统受累治疗

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积极给予甘露醇降颅压治疗,0.5-1.0g/kg.次,每4-8小时一次,20-30分钟快速静脉注射。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必要时加用呋塞米。

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参考剂量为甲基泼尼松龙1mg-2mg/kg.d;氢化可的松3mg-5mg/kg.d;地塞米松0.2mg-0.5mg /kg.d,病情稳定后,尽早减量或停用。

酌情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分2-5天给予。

注意为患儿降温、镇静、止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

2、呼吸、循环衰竭治疗

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可给患儿吸氧。确保两条静脉通道通畅,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患儿出现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建议呼吸机初调参数:吸入氧浓度80%-100%,PIP 20-30cmH2O,f 20-40次/分,潮气量 6-8ml/kg左右。适当给予镇静、镇痛。如有肺水肿、肺出血表现,应增加PEEP,不宜进行频繁吸痰等降低呼吸道压力的护理操作。

在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限制液体入量(有条件者根据中心静脉压、心功能、有创动脉压监测调整液量)。患儿头肩抬高15-30度,保持中立位;留置胃管、导尿管。

药物应用:根据血压、循环的变化可选用米力农、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药物;酌情应用利尿药物治疗。

此外,在治疗时还需要保护患儿重要脏器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监测血糖变化,严重高血压时可应用胰岛素。抑制胃酸分泌,可应用胃粘膜保护剂及抑酸剂等。在患儿继发感染时需要给予抗生素治疗。

在中医治疗方面,中医认为手足口病是由于外感湿热引起。中医治疗手足口病,在患儿发病初期一般多采用清热解毒、化湿凉血疗法,病中期一般以清热解毒为主,常用的药物有银花、连翘、黄芩、栀子、生苡仁、牛蒡子、蝉衣、紫草、芦根、竹叶、生石膏、黄连、灯芯草、六一散等;在发病的后期,若见手足心热、食少、烦躁不安等症,可以再加入生地、麦冬、白薇、玉竹等养阴清热之品。

提醒家长注意,尽量在手足口病发病初期予以治疗,才能让患儿康复得快且好。若病情拖延则会加大治疗难度,给患儿的身体也会造成严重伤害。

手足口病吃什么好

手足口病患儿起病后,由于口腔疱疹,一般难以进食。随着病情发展,患儿会表现出咳嗽、发烧等症状。为了让患儿更快康复,家长需根据孩子病情发展,合理安排饮食。

第一阶段:病初。患儿口腔起疱疹,疼痛不愿进食。

饮食要点:此阶段应以牛奶、豆浆、米汤、蛋花汤等流质食物为主,减少食物对口腔的刺激,让患儿少食多餐,维持基本的营养需要。为了进食时减少嘴疼,食物要不烫、不凉,味道要不咸、不酸。家长可以准备好流食后,用大一点的吸管让患儿吸食,能减少食物与口腔的接触,减轻患儿痛感。

第二阶段:发烧。患儿嘴疼减轻,但出现发烧症状,慢慢退烧。

饮食要点:此阶段饮食应以泥糊状食物为主。可以给患儿进食牛奶香蕉糊。牛奶能提供优质蛋白质,香蕉易制成糊状,富含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和果胶,能提供热能、维生素,且润肠通便。此外,还可以给孩子吃米糊、稀饭等。

第三阶段:恢复期。此时患儿烧退,疱疹干燥并开始脱落。

饮食要点:少食多餐,营养要高。此时不用给患儿吃流食了,可在鸡蛋羹中加入少量菜末、碎豆腐、碎蘑菇等让患儿进食。大约十天左右恢复正常饮食。不能让患儿只吃素而不摄入富含蛋白质的营养品,这样不利于患儿产生抗体,对康复无益。

手足口病患儿最好不要进食冰冷、辛辣、酸咸和刺激性的食物,鱼腥发物也不要多吃,以免加重疱疹。家长在烹饪食物时要少放调味料,清淡为好。手足口病患儿可进食水果,但由于患儿进食不便,家长最好将水果制作成果汁让患儿喝,让患儿开胃的同时还能补充营养。

手足口病检查

患儿出现手足口病症状后,家长需要马上带孩子到医院治疗。在治疗前,需要通过给孩子做一些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明确病情。

1、实验室检查

病原学检查:特异性EV71核酸阳性或分离到EV71病毒。

末梢血白细胞:一般病例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大多正常。重症病例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血清学检查:特异性EV71抗体检测阳性。以补体试验结合最为敏感,起病后10~20天可获得阳性结果。

血生化检查:部分病例可有轻度ALT、AST、CK-MB升高,重症病例血糖可升高。

脑脊液检查: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增多(危重病例多核细胞可多于单核细胞),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时,脑脊液细胞数可增多,蛋白升高。

在临床诊断基础上,EV71核酸检测阳性、分离出EV71病毒或EV71IgM抗体检测阳性,EV71IgG抗体4倍以上增高或由阴性转为阳性,可确诊。

2、物理学检查

胸片: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点片状、大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快速进展为双侧大片阴影。

心电图:无特异性改变。可见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ST-T改变。

脑电图:部分病例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少数可出现棘(尖)慢波。

磁共振: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

建议家长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手足口病的检查。明确病情后,需要将患儿隔离,并咨询医生意见,采取有效的药物治疗和护理方法。

六种方法帮助儿童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食物、飞沫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传播,发病急危害大,因此做好预防工作十分重要。为了预防本病,可采取以下措施:

1、家长应督促孩子注意饮食卫生,养成勤洗手勤清洁的好习惯,不吃不洁净的食物,避免病从口入;

2、督促孩子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可以多带孩子到室外跑动、打球、游泳等,不要让孩子整天窝在室内。

3、积极调理孩子脾胃,若孩子出现食积、便秘等症状,家长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治疗。

4、要安排好孩子的饮食,加强营养,让孩子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孩子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5、避免孩子和手足口病患儿接触,在本病高发季节要避免带孩子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孩子出门后回家应马上清洁身体,消除病菌。

6、若家中已有患儿,为了避免其它孩子受感染,家长需要将患儿接触过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此外,由于手足口病常在托幼机构、小学等儿童聚集的地方大规模暴发,因此这些机构应采取措施预防疾病发生:

1、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及时采集合格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

2、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患儿,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3、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有孩子疑似患病,应及时通报并隔离治疗。

4、医院加强预诊,设立专门诊室,严防交叉感染。

在疾病大规模暴发的季节,家长应配合学校和医院等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避免孩子感染疾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238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