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独具特色的中医药堂(三)

医案日记 2023-05-03 16:18:23

独具特色的中医药堂(三)

李景华 吉林省松原市中医院

广州潘高寿

“积功累德潘高寿,妙药灵丹济世人”。

潘高寿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迄今已有120年的历史。潘高寿是由广东开平人氏潘百世、潘应世兄弟在广州高第街开设的药铺,店号“长春洞”。长春洞是前店后场式的药铺,前店卖药,后场制丸,进行作坊式生产。广州起义后,长春洞毁于战火。潘氏改在西关十三行路豆栏上街设店,并于1929年正式树立“潘高寿药行”招牌。“文化大革命”期间,广州潘高寿改名为“广州中药七厂”,直至1981年才恢复原厂名。

“潘高寿”是国家商务部首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之一,“潘高寿中医药文化”、“潘高寿凉茶保密处方和专业术语”分别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使广州潘高寿成为中国医药界唯一拥有“双国遗”的单位。

长沙九芝堂

九芝堂始建于公元1650年,迄今已有360年的历史。相传古时有一位名叫劳澄的老者来到古城长沙,在坡子街开了一家小药铺,并许下承诺,立下心愿:要用自己有限的力量,普救天下生灵。劳氏后代继承祖业,苦心经营,并梦见庭中桂树生出九颗灵芝得到启示,给药铺起名为劳九芝堂。这便是九芝堂的前身。劳氏族人为了这一美好的心愿,一代代精心劳作,终于使家业有了发展。

劳九芝堂经过200多年的风雨沧桑,虽然从产品质量到店务经营以及资金都具备一定的实力,可是由于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束缚,长期举步不前,致使业务逐渐衰落,到民国7年(1918年)已濒临倒闭的边缘。后由族众推举劳昆僧出任经理,他自垫银元,充实流动资金,竭力整顿店务,才使药铺重现生机,出现了一个中兴局面。1938年店铺毁于长沙大火,解放后先后改名为新中国制药厂和长沙中药一厂,1992年6月,恢复“长沙九芝堂制药厂”原名。

九芝堂秉承“九州共济、芝兰同芳”的理念,遵循“药者当付全力,医者当问良心”这句传承了三百多年的祖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九芝人,以品质为先、以仁德为本,带着“九分情,一分利”的宗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最好的药品。

同仁堂的中医文化核心是什么?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语出成书于1706年的《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序言。

而此时胡雪岩还没有出生。胡雪岩也开过药铺,不排除他引用过这句话。

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 ,自雍正元年(1723年)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 188年。

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 训,树立‚修合无人见 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 盛不衰。

其产品以 ‚配方独特、 选料上乘、 工艺精湛、 疗效显著‛ 而享誉海内外, 产品行销 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同仁堂已经形成了在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 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配套形成十大公司、二大基地、二 个院、二个中心的‚ 1032‛工程,其中拥有境内、境外两家上市公司,零售门店 800余家,海外合资公司(门店) 28家,遍布 15个国家和地区。

在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国, 龙是至高无上的象征, 北京同仁堂数百年的制药精 华与特色是:处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因而在国内外医药市 场上享有盛名。

本商标采用两条飞龙, 代表着源远流长的中国医药文化历史, ‚同 仁堂‛ 作为主要图案是药品质量的象征; 整个商标图案标志着北京同仁堂是国之 瑰宝, 在继承传统制药特色的基础上 , 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 , 研制开发更多的新药 造福人民。

扩展资料

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中国传统医药之一,由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同仁堂中医药文化集中体现在“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价值观,“炮炙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质量观和“讲信义,重人和”的经营理念,“童叟无欺,一视同仁”的职业道德,以及同仁堂的品牌和特有标记,《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和《同仁堂虔修诸门应症丸散膏丹总目》,同仁堂传统中药炮制技术,同仁堂的制药特色即传统中医药与宫廷制药的融合,概括为“处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

2006年5月,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编号Ⅸ-7。

参考资料: -同仁堂中医药文化



内廷上用是个啥牌子

内廷上用的是同仁堂这个牌子。

同仁堂品牌始创于公元1669年,自1723年开始为清宫供御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随着中国大健康产业的迅速发展,同仁堂在坚持以中医中药为主攻方向的同时,重点针对日常养生保健领域进行探索。

远瞩地进行精准化市场细分和战略性品牌布局,在精准,全面,多元化的品牌架构中不断寻求更大突破,内廷上用品牌由北京同仁堂兴安保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全力打造,在集团战略部署下,深耕大健康行业近二十年,专门围绕消费者在养生保健方面的痛点。

将同仁堂三百多年的传统中医药文化与新时代背景下的日常化健康需求紧密融合,成为同仁堂在这一领域独具特色的品牌。

多年来,内廷上用坚持用制作御药的标准和传世理念打磨每一味原料,每一道工序,每一个产品,通过构建对日常生活各个领域和应用场景的全覆盖网络,不断优化同仁堂在日常养生领域的品牌应用深度和宽度,提升消费者对同仁堂在日常化,生活化方面的品牌战略新认知。

同仁堂的品牌文化:

同仁堂文化质量观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两个,一个是同仁堂人的自律意识,历代同仁堂人恪守诚实敬业的药德,提出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信条,制药过程严格依照配方,选用地道药材,从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另一个是同仁堂的外在压力。

这外在的压力就是皇权的压力,因为是为皇宫内廷制药,故来不得半点马虎,历代同仁堂人坚持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严格,疗效显著四大制药特色,生产出了众多疗效显著的中成药。

1989年,国家工商局将全国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授予了同仁堂,使同仁堂成为迄今为止在全国中医药行业取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企业。

若用一句话概括同仁堂的企业精神,那就是同修仁德,济世养生,同仁堂的创业者尊崇可以养生,可以济世者,惟医药为最,把行医卖药作为一种济世养生,效力于社会的高尚事业来做,历代继业者,对求医购药的八方来客,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一律以诚相待。

始终坚持童叟无欺,一视同仁。

为什么说北京同仁堂是中医药界的一个神话?

北京同仁堂历数代而不衰,载誉达三百年之久,成为中国医药史上的一个奇迹。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经营者坚持品质第一,从而为同仁堂树起了一块金字招牌。即使在动乱年代,同仁堂也不放松对质量的监控。

同仁堂质量文化可以概括为:“安全有效方剂;地道洁净药材;依法科学工艺;对证合理用药。”它所形成的一种对药品质量高度负责的文化理念,以药品疗效为核心的全面质量保障体系和现代制药规范,渗透于制药、营销管理和各项工作之中。

扩展资料

同仁堂已经形成了在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的现代制药工业、零售医药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配套形成了十大公司、两大基地、两个院、两个中心的“1032工程”。

同仁堂人有信心有能力把同仁堂集团建设成为以现代中药为核心,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国际驰名的中医药集团,通过全面提升同仁堂现有的生产经营及管理水平,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新格局。

中医馆建设实施方案

为提高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中医药文化建设,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云南省加快中医药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医馆建设为主体,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大力培育和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为核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突出基层卫生院个性特征和区域文化特征,促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服务能力、特色优势、人才培育不断提高,推进中医药文化与技术创新,增强其发展活力,使其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二、建设目标

我院以提升基层中医服务能力,构建乡村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为目标,在服务理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提升我院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中医馆建设,使人民群众从诊疗环境、就诊方式、服务态度等方面切实感受到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医药服务。

三、建设内容

(一)中医馆环境和文化建设

1、结合我院的房屋布局和环境的绿化美化,计划以二楼六间业务用房约100平米作为中医馆,从内部装潢、诊疗环境等方面入手,通过装修装饰,诊区内诊桌、诊凳、器械柜、屏风、按摩床、治疗椅等体现中式风格,装修体现中医元素;中药房要突出中药元素,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如中式木制中药柜,青花瓷药罐等)。

2、充分利用走廊、候诊区、诊室、理疗室等区域,全面展示中医药文化,在全院形成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中医馆的走廊、候诊区、诊室、治疗区通过张贴展板,宣传中医药知识,并使用中医病名和术语,从中医药基本知识、中医体质辩识、适宜技术、养生保健方法等方面,广泛宣传中医药文化。

(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1、注重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人才是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的实践者。我院要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的资金投入,计划编外聘用二名中医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学历中医师,以合同制员工管理,并给予同级别在编职工同等待遇,形成中医药人才梯队,为我院中医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2、实施中医师规范化培训,让年轻中医师熟悉中医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好中医方剂和适宜技术并在临床中灵活运用。

3、规范中医病历的书写,逐步提高中医辨证施治优良率。在中医辨证施治中体现中医临床治疗的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辨证论治的临床思维方法,充分认识中医临床个性化诊疗的`先进性和重要性,将中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理念融入中医临床的实践当中。

4、加强中医基础理论学习,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在中医“三基”( 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训和中医养生、保健、康复中,逐步增加中医适宜技术服务项目,体现中医传承、发扬、创新的发展理念。

(三)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覆盖面

1、不断提高我院中医药服务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引导广大群众主动、早期应用中医药服务,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2、提升我院的公众形象和品牌价值,提高我院的核心竞争力,扩大我院中医药服务的辐射面,吸引外地病人就诊。在提高医疗质量、优质服务上下功夫,通过开展各种中医特色诊疗项目,提高采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人次、为中医住院诊疗服务的开展打下基础。

3、我院要把中医馆的创建与医院内涵建设以及中医药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以中医特色专科的优势带动医院整体诊疗水平的提高,不断提高中医处方和中药饮片处方占医院总处方的比例,增加中草药的使用率。

(四)提高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能力,构建乡村二级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

1、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中医馆的建设,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五类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能力。

2、以卫生院中医馆作为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培训基地,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村卫生室医生进行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培训,提高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推进中医适宜技术的开展,争取在年内80%村卫生室至少开展四种中医药适宜技术。

(五)更新中医药设施设备,促进中医馆快速发展。

1、对中医馆100平米的业务用房进行装修装饰,体现传统中式风格和文化特色。

2、购置木制中药柜、理疗床、按摩椅、屏风等中医药服务设施,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

3、购置智能电炙仪、中药熏蒸仪、软组织伤痛治疗仪等中医药治疗设备,提高中医药现代化服务能力。

以上是我院对中医馆建设的一些思路和想法,在场馆建设、设备配备、人才招聘、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主管局的大力支持,结合卫生院的实际情况,中医馆的建设大约需要20万元资金,用于购置中医馆设施、设备和中医药文化展板,然而资金有限,恳请主管局给予大力支持,我院一定会按相关要求和程序,严格管理和合理使用好建设资金,打造出一个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中医药文化特色、中医药服务特色的中医馆,为当地和周边人民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中医药诊疗服务,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保障。

此方案妥否,望主管局给予审核和批复为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181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