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商务印书馆的武进三名医

医案日记 2023-05-03 09:56:45

商务印书馆的武进三名医

蒲昭和 成都中医药大学

创办于公元1897年的上海商务印书馆以编辑出版了众多的古今图书和杂志闻名遐迩。该馆人才荟萃,现代著名的出版家张菊生、教育家蔡元培都曾主持商务馆工作,文化界名人叶圣陶、茅盾、郑振铎、胡愈之等都担任过该馆编译。有趣的是,在商务印书馆同仁中,曾出现过不少医学人才,如喉科专家张赞臣、兼擅中西医的余云岫、由作家改行中医的叶劲风等。不过,最有影响的应数恽铁樵、谢利恒及蒋维乔,他们同为江苏武进(今常州)人。

恽铁樵(公元1878-1935年),字树珏。早年专攻文学,毕业于上海南洋公学,曾译《豆蔻葩》、《黑衣娘》等西洋小说而闻名一时。恽于1910年任商务印书馆编译,1912年在该馆主编《小说月报》。恽后来因体弱多病,加上几个子女为庸医所误,相继夭折,遂发奋研究医学,特别注重儿科而颇有心得,亲友子女患病,一经他治疗,莫不妙手回春。1920年,恽辞去商务馆工作,改操医业,悬壶于上海租界会乐里。当时,《礼拜六》主编王钝根的子女患病,恽为其治愈,因是朋友及同行,恽拒收诊金。王无以回报,遂在报上亲题“小儿有病莫心焦,请医当请恽铁樵”十四个大字,为其作宣传。恽铁樵不仅医术高明,而且著述颇丰,先后著有《伤寒论研究》、《群经见智录》、《温病明理》等书20余种,还主编《铁樵医学》杂志,创办了“铁樵中医函授学校”,大力传播中医。现代名医陆渊雷、章巨膺、徐衡之等皆为其学生。

谢利恒(公元1880-1953年),又名观。幼承家训,熟诵医经,方论本草,兼习舆地学。1904年入商务印书馆,先在国文部编辑中、小学地理教科书,后调入字典部主纂《中国医学大辞典》。为编此书,他曾发动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师生历时八载,考查了医药文献三千余种,积名词术语七万多条,几经删繁,条分缕析,终于在1921年完成竣版。全书350万字,为近代规模最大的中医辞书。谢氏先后在商务馆作编辑多年所编医书甚多,如《中国医学源流论》、《澄斋医案》等均刊行于世。编辑之暇,他还“悬国医之帜,为治病之招”,专心致力于医学研究,曾令同事恽铁樵“见而慕之”。由于对医学素有研究,谢在上世纪20年代就有“孟河世传名医”的美誉。他的学生秦伯末、张赞臣等日后也以医名蜚声医林。

蒋维乔(公元1873-1958年),字竹庄,号因是子。蒋早年就读于江阴南菁书院,后游学日本。1902年与蔡元培同入商务印书馆编辑《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为早期商务馆的元勋之一。蒋自幼患童子痨,服药无效,一次发现家中有《医方集解》一书,内载有道家气功养生一节,书中说:痨病乃药不能治,惟有静养,且列有道家小周天之术。于是他依法练习,并很见成效。28岁时他复患肺结核,咯血不止,于是又闭门习静坐功,连续练了80多天,头晕、咯血、心悸等症消失,体质日渐强壮。从此他笃信气功,倾心研究呼吸习静养生法,特别对气功静坐法更是刻意揣摩。1914年,他写了《因是子静坐法》一书,交商务馆出版,不料付梓后大受欢迎,数度再版,仍供不应求。后来,他又专研佛教的“止观法门”与“六妙法门”,结合多种坐禅法,1918年写了《因是子静坐法续编》一书。这两本书皆因“附以己意,用显浅文字达之”,初学者易解易行,出版后就大获好评。他专门组织了一些研究静功的团体,面授或函授静坐法。练习者以知识分子和学校从学者居多,如湖南著名教育家杨昌济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常向学生讲授静坐要诀,他的学生蔡和森、毛泽东等都曾习过静坐。甚至连北京大学等名校也设有“静坐会”,还聘蒋亲临指导。据说,在蒋的影响下,练习静坐法的人与日俱增,此风还传播至南洋一带。蒋对气功学的普及和推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一些报刊还专门对蒋的气功学术进行了研讨并组织了学习。可以说,蒋维乔在我国近代气功史上,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有贡献的人。

关于朱自清的知识,急求

朱自清(1898——1948)
朱自清先生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他的作品文字质朴,蕴意深刻,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佳作传世,像《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
朱自清先生1898年11月22日生於江苏江都县。六岁那年随家人迁居扬州,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朱自清先生从小读私塾,继承了父辈的家学渊源。江南古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文化氛围,也在不知不觉中陶冶了少年朱自清平易的性情和向往自然美的情趣,这些都潜移默化地融入了他后来的诗歌与散文创作中。
1916年,十八岁的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这使他有更多机会接受新文艺思潮的影响,而 “五四”运动的爆发,则推动他坚定地走上文学的道路。1920年,朱先生从北京大学毕业,先后在江、浙两省的多所中学担任国文教员。1922年,为生计所迫,他只身一人来到浙江台州第六师范学校任教。每到夜晚,他常常会因往事而陷入迷茫的愁绪中。有一回,他在给俞平伯的信中写道:“我想将这宗心绪写成一诗,名曰《匆匆》。”于是,一篇早期广为流传的散文诗就这样诞生了。
相传两千多年前,孔子在山东尼山,看到一条大河,白天黑夜奔流不息,于是便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朱自清先生写《匆匆》时也才24岁,因为早早悟到了时光的飞逝和短暂,因而,对人生也更加珍惜,教学之余更加勤奋地从事文学创作。1922年,他和俞平伯等人创办了《诗》月刊,这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1923年,他又发表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首抒情长诗《毁灭》,在当时的诗坛产生了巨大影响。同年他还发表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显示出他散文创作的才能。从此以后,他便开始专心致力于写作散文。
朱先生的散文偏爱叙事和抒情。叙事散文主要以描写社会现实为主;而抒情散文,一类是以《背影》、《儿女》为代表、描写个人及家庭生活、具有浓厚的人情味;还有一类就是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抒发个人情感的小品文,如《绿》、《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说到借景抒情,朱先生有一篇佳作,借着对旧时光、老景致的回忆,抒发了自己对故人的深切怀念之情,这就是《白马湖》。
在这篇散文里,朱先生回忆起1924年应夏丏尊先生之邀,来到宁波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任教的情形。那时的春晖中学,汇集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众多骄子——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俞平伯、叶圣陶、弘一法师……他们或以文学为业、或借文学交友。事隔三年,先生笔下的白马湖温馨依旧,却又略带了几分淡淡的感伤……
1931年,朱先生留学英国,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漫游了欧洲。回国后将旅欧历程写成散文,陆续发表在《中学生》杂志上,后结集为《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这段时期,他的作品里展现出一种轻松愉快、充满活力的抒情格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他应约为中学语文教材而作的散文《春》,于1933年7月出版。
朱先生有很多名篇被选为大中学校的语文教材,是因为他的散文不但美,而且更有情、更风趣,被公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1925年他创作的那篇感人至深的传世之作《背影》强烈感染了几代读者。著名散文家林非先生曾著文写道:“《背影》用朴素和流畅的文字写出了一种异常真挚与至诚的情感,这又是谈何容易的事情。只要能够达到这一点,肯定就会长久地打动读者的心弦。”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先生因病在北平医院辞世,终年五十一岁。先生的一生是淡泊的,但他平淡为人、朴实为文的品格却为后人景仰。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他是一个尽职的、胜任的国文教室和文学教师。”
1992年10月,位于扬州安乐巷27号的朱自清故居正式对外开放

大学本科中文系课本有哪些?我想找到那些书,告诉我是什么出版社的或是谁编的谁著的

各大学不一样的,一般用本校学者的书或者出版的书籍。比如 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生 一、各专业四年必修课程及所用教材 课程名称 教材名称/版别 编著者 出版单位 出版时间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修订本上、下) 郭锡良 等 商务印书馆 1999年1月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 商务印书馆 1993年7月 逻辑导论 新逻辑教程 宋文坚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9月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1—4) 游国恩 等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年7月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第二版上、下)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6月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 钱理群 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7月 中国当代文学 当代中国文学概观(第三版) 张钟 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3月 中国当代文学史 洪子诚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8月 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选 谢冕、洪子诚 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月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 谢冕、洪子诚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7月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纲(修订本上、下) 张传玺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年6月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2000)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樊树志《国史概要》 黄伯荣 《现代汉语》 马积高、黄钧《中国古代文学史》 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三册,复旦版) 褚斌杰、袁行霈、李修生 中国文学史纲要(四册) 北大版 二、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必修课及所用教材 课程名称 教材名称/版别 编著者 出版单位 出版时间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纲要(第三版) 叶蜚声、徐通锵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4月 理论语言学汉语史 汉语史稿(新一版合订本) 王力 中华书局 1980年6月 汉语音韵学 音韵学教程(第二版) 唐作藩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年7月 汉语方言学 汉语方言学教程(内部讲义)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 1999年8月 文字学概要 裘锡圭 商务印书馆 1988年8月 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北大2001) 王力《古代汉语》(修订版)(中华书局) 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上海教育版) 唐作藩《汉语音韵学常识》(上海教育99) 三、中国文学专业必修课及所用教材 课程名称 教材名称/版别 编著者 出版单位 出版时间 文学原理 文学概论(第三版) 蔡仪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年5月 民间文学概论 中国民间文学概要(增订本) 段宝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5月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下) 张少康 刘三富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6月 欧洲文学史(上、下) 杨周瀚 人民文学出版社俄苏文学史(1—3) 曹靖华 河南教育出版社比较文学原理 比较文学原理新编 乐黛云 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8月

张秀民的个人成果

印刷史研究著述
专著
《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影响》,人民出版社,1958、1978年再版;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88。1960年日文版,广山秀则译,神田喜一郎博士序。
《活字印刷史话》,中华书局,1963年初版,1979年2版3次印刷。收入《古代文化史专题史话》,中华书局,1987。
《张秀民印刷史论文集》,印刷工业出版社,1988。
《中国印刷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中国活字印刷史》(与韩琦合著), 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8。
二、论文
1930年
宋活字板考,厦门大学毕业论文(未刊)。
1931年
宋椠本与摇床本(Chinese Incunabula and Incunabula),天津《国闻周报》,8(10)。
1935年
金源监本考,《图书季刊》,1935,2(1):19-25。
1936年
宋孝宗时代刻书述略,天津《大公报·图书副刊》,1936年9月,155期;同年《图书馆学季刊》,10(3):385-396。
1937年
宋光宗时代之刻书,《大公报》,1937年5月27日。
1952年
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对亚洲各国的影响,《光明日报》1952年9月30日;同年《文物参考资料》(后改为《文物》)第4期(总28期)转载。又收入程焕文《中国图书论集》,商务印书馆,1994,164-186。
1953年
中朝两国对于活字印刷术的贡献,天津《大公报》“史学周刊”1953年2月20日。22日
1954年
铜活字的发明与发展,《光明日报》,1954年3月6日。
1957年
朝鲜的古印刷,《历史研究》,1957,(3):61-78。
1959年
历代精美的印刷品,《印刷》(月刊),1959,5-11期。
辽、金、西夏刻书简史,《文物》,1959,(3):11-16。
毕升,《中国古代科学家》,科学出版社,1959,107-110。
王祯,《中国古代科学家》,科学出版社,1959,151-155。
王祯的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新闻战线》,1959年17期。
毕升,《科学报》45期,1959年9月。
1961年
太平天国的刻书,《文物》,1961,(1):14-15。
清代泾县翟氏的泥活字印本,《文物》,1961,(3):30-32。
南宋(1127-1279)刻书地域考,《图书馆》,1961,(3):52-56。载《中国书史参考资料》,书目文献出版社,1980,92-124。又载程焕文《中国图书论集》,商务印书馆,1994,224-236。
明代的铜活字,《图书馆》,1961,(4):55-61。
中国最早的金属活字,《光明日报》,1961年10月14日。
1962年
清代的铜活字,《文物》,1962,(1):49-53。
元明两代的木活字,《图书馆》,1962,(1):56-60。载程焕文《中国图书论集》,商务印书馆,1994,237-246。
清代的木活字(1644-1911),《图书馆》,1962,(2、3):60-62,60-64。
1963年
《活字印刷史话》,中华书局,1963年初版,1979年2版3次印刷。
1964年
明代徽派板画黄姓刻工考略,《图书馆》,1964,(1)。
1978年
五代吴越国的印刷,《文物》,1978,(12):74-76。
1979年
雕版印刷开始于唐初贞观说,《社会科学战线》,1979,(3):345-46。
明代印书最多的建宁书坊,《文物》,1979,(6):76-80。
明代北京的刻书,《文献》,1979.12,(1):298-309。
1980年
明代的活字印刷,《史学史资料》,1980.1,30-37。
明代南京的印书,《文物》,1980,(11):78-83。
1981年
南朝鲜发见的佛经为唐朝印本说,浙江《图书馆研究与工作》,1981,(4):1-4;又转载于1985年出版的《中国印刷年鉴》(1982-1983年)。
宋元的印工和装背工,《文献》,1981.12,(10):195-199。
1982年
再论雕版印刷开始于七世纪唐初贞观说,上海《图书馆杂志》,1982,(4)。
1983年
关于毕升与明代刻印工事迹考略,《上海图书馆建馆三十周年纪念论文集,1952-1982》,上海,1983。
石印术道光时即已传入中国说,《文献》,1983,(18):237-38。
1985年
中国印刷史大事年表,《中国印刷》,10期(1985年11月)、11期。
1986年
喜读钱存训博士英文本《纸与印刷》,《中国印刷》,1986.5,(12)。又载《人民日报》(海外版),1987年5月28日。
1987年
三论雕板印书始于七世纪唐初贞观说,《中国印刷》,1987.2,(15)。
“三论雕板印书始于七世纪唐初贞观说”补记
美国新发见的金刻本佛经,《文献》,32期,1987,(2):109。
1989年
中国活字印刷简史,《中国印刷》,23-27期,1989年2月-1990年2月。
1990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北京、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 中国古代印刷史,494-497;锡活字,381;铜活字,318;泥活字,223-224;木活字,220。
1991年
论印刷史与印书史,《中国印刷》,1991.11,(34):85-86。《中国印刷年鉴》,印刷工业出版社,1992。
1992年
活字印刷史话二则(“新发现的北宋活字本不可信”、“清新昌吕抚的泥活字印书”),《印刷杂志》,1992,(6)。
明华氏会通馆活字铜板是锡活字本吗?,《中国印刷》,1992.8,(37):88-89。
1993年
对‘读《中国印刷史》札记’的商榷,《中国印刷》,40期,1993.5,(4):115-117。
英山发现的是活字发明家毕升的墓碑吗?,《中国印刷》,42期,1993.11:83-85。又载《北京图书馆馆刊》,1993年3、4期(总5-6期),63-65。《中国印刷年鉴》,1993。
1994年
略论宋代的刻工,《中国印刷》,1994.4,(44):30-33。载《中国印刷史学术研讨会文集》,印刷工业出版社,1996,49-56。《中国印刷年鉴》,1995。
湖北英山发见活字发明家毕升墓不可信,《印刷科技》,51期,1994年3月。
对英山毕升墓碑的再商榷,《中国印刷》,44期,1994.4,75-76。“英山毕升墓碑再质疑”, 载《中国印刷史学术研讨会文集》,印刷工业出版社,1996,267-273。
宋代刻工刊书考,《印刷科技》,1994.6,10(4):76-111。
1998年
中国发明印刷权不容否定,《印刷科技》,1998.9,15(1):20-25。
1999年
再论中国印刷术发明权不容否定,《第5届中国印刷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印刷博物馆,1999。
2000年
再论中国印刷术发明权不容否定:对1998年南韩发现写本《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的管见,《印刷科技》,2000.9,16(5):86-89。
中国发明印刷术不容否定——再论韩国发现的佛经为唐印本说,《中国印刷》,2000,8期。收入《中国印刷年鉴》(2001),中国印刷年鉴社,2001,408-410。
2001年
对雕板印刷源于山东的管见,《印刷科技》,2001.3,17(1):89-92。《中国印刷》,2001,(3):41-43。
中越关系史研究著述
一、著作:
张秀民:《中越关系史论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
张秀民:《立功安南伟人传》,台北:王朝书局,1990。原稿本题名《安南内属时期名宦传》。
张秀民:《安南内属时期职官表》(稿本)。
张秀民:《林邑考》(稿本)。
张秀民:《占城考》(稿本)。
张秀民:《安南书目提要》(稿本)。
张秀民:《明交阯阮勤、何广遗文》(誊清稿本一册)。
二、论文:
张秀民:“明太监安南人阮安——十五世纪营建北京宫殿城楼之总工程师,”天津《益世报》史地周刊,67期,1947年11月11日。
张秀民:“唐安南姜公辅考,”《经世日报》(北平)读书周刊,30期,1947年12月12日。
张秀民:“清人著述中有关安南史事各书解题”(包括大汕《海外纪事》、蔡廷兰《海南杂著》)(署名张景辅),天津《大公报》图书副刊,73期,1948年11月15日。
张秀民:“《安南志略》解题”(署名张景辅),天津《大公报》图书副刊,74期,1948年11月22日。
张秀民:“占城人Chams移入中国考,”《学原》,1948.11,2(7):41-59。
张秀民:“明代交阯人在中国之贡献,”《学原》,1949,3(1);收入《明史论丛》之七(明代国际关系),台北:学生书局,1968,61-87。
张秀民:“明代建设大北京:越南人参加了这工作,一位天才建筑家阮安”(署名越人),《进步日报》(天津),1950年2月2日。
张秀民:“所谓《永乐大典本交州记》,”《图书馆》,1962,(4):52。
张秀民:“越南的医学名著——《懒翁心领》,”《图书馆》,1963,(1):50。
张秀民:“蒲寿庚为占城人非阿拉伯人说,”《兰州大学学报》,1979,(1)。
张秀民:“从历史上看中越关系,”《印支研究》,1980.6,(5):9-17。
张秀民:“永乐《交阯总志》的发见,”《兰州大学学报》,1981,(1)。
张秀民:“越南古币述略,”《学术论坛》,1981,(3):75-78。
张秀民:“张辅传,”《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通讯》,1982,(2-3):8-16。
张秀民:“唐代安南文学史资料辑佚,”《印支研究》,1983,(1):36-39。
张秀民:“马援传,”《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通讯》,1987,(1-4):10-13。
张秀民:“明太监交趾人阮安营造北京考,”《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通讯》,1988,(1-2):1-4。
张秀民:“高骈传,”《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通讯》,1988,(3-4):11-14。
张秀民:“交阯阮勤、何广传,”《印度支那》,1988,(4):33-34。
张秀民:“安南王朝多为华裔创建考,”《印度支那》,1989,(3):9-13。又收入《钱存训先生八十生日祝寿论文集》,台湾:正中书局,281-288。
张秀民:“明代交阯人移入内地考(未完),”《东南亚纵横》(季刊),原为《印度支那》,1990,(1)(总45期):17-21。
张秀民:“明代交阯人移入内地职官表,”《东南亚纵横》,1990,(4)(总48期):20-27。
张秀民:“中越关系书目(国人著述),”《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通讯》,1991,(2-3):36-48。
张秀民:“17、18世纪华侨创建的海外乐园——港口国,”《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通讯》,1994,(2-3):1-6。
张秀民:“安南书目提要三种(《南翁梦录》等),”《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通讯》,1995,(1):43-47。
张秀民:“安南书目提要九种,”(包括元徐明善《安南行记》、元陈孚《交州藁》、明丘濬《平定交南录》、明郑若曾《安南图说》、明慎懋赏《海国广记安南》、清李仙根《安南使事纪要》、清周灿《使交纪事附使交吟》、清陈元燮《安南军营记略》、清宝清《越南纪略》)《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通讯》,1995,(2、3):38-48。
张秀民:“安南内属时期职官表自序,”《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通讯》,1996,(1、2):8-9。
张秀民:“安南书目提要十一种,”(包括宋郑竦《安南纪略》、《永乐交阯总志》、明李文凤《越峤书》、明王世贞《安南传》、明苏濬《安南志》)《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通讯》,1996,(1、2):41-47。
张秀民:“安南书目提要”(《安南纪略》、《越峤书》、《永乐交阯总志》),《北京图书馆馆刊》,1996,(1):58-62。
张秀民:“《中越关系史书目》续编,”《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通讯》,2001,(1):34-47。
张秀民:“《中越关系史书目》续编(乙),”《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通讯》,2001,(2):37-45。
张秀民:“中越关系史书目续编,”《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通讯》,2002,(1):40-44。
瞻山文录
一、自传、回忆
张秀民:“自传,”《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第九辑,1986,61-75。
张秀民:“袁同礼先生与国立北平图书馆,”《北京图书馆馆刊》,1997,(3):53-59,92。
张秀民:“袁同礼与北平图书馆,”《历史月刊》,1996.9,(104):88-90。
张秀民:“林君成章(1908-1934)事略,”《国学季刊》,1935,4(4):275-276。
张秀民:“忆与向觉明先生交往的琐事,”《书品》,2004,(3)。
张秀民:“谊在良师益友间——纪念王重民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出版中。
张秀民:“我与宁波天一阁,”《北京图书馆馆刊》,1998,(4):119-123。《嵊讯》23期。见骆兆平编:《天一阁藏书史志》(出版中)。
二、读史札记
张秀民:“庄子养生论,”1928(戊辰十二月廿九日)。
张秀民:“读《史记》淮阴侯传,”《厦大周刊》,7-8页。
张秀民:“释友,”戊辰冬(1928)。
三、版本、目录
张秀民:“选印古书私议,”《北平晨报》北晨学园,1933年8月28日、9月1日;9月4日“选印古书私议附录一”、5日“选印古书私议附录二”。又载《剡声日报》,1933年11月9、10、12日。
张秀民:“评四库总目史部目录类及子部杂家类,”《文华图书科季刊》1930,2(1):17-23。
张秀民:“《中国历代目录家传略凡例初稿》,”《厦大周刊》,210期,1929.6,7-9。
张秀民:“介绍北京大学五十周年纪年图书馆善本书目”(稿本)。
张秀民:“古代写本书籍”(原为《古代书籍和印刷》删去后半印刷部分)(稿本)。
张秀民:“德国莱比锡国际书籍中国古书展览说明书”(稿本)。
四、序跋、书评
张秀民:“章氏重订《三字经》跋”。
张秀民:“《谭子雕虫》跋,”1936。(为谭新嘉代笔)载木刻《嘉兴谭氏遗书》。
1张秀民:“中国古代妇女之地位(列女传英译本),”(瞻)《图书季刊》,新8卷,1、2期,59-61。
张秀民:“《剡录》跋,”《文献》,1986,(3):105-106。
张秀民:施廷镛《中国古籍版本概要》“序,”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
张秀民:“(朱家濂)《古籍题跋索引》序,”《图书馆学通讯》,1987,(3):78-79。
张秀民:“喜读钱存训博士英文本《纸与印刷》,” 《中国印刷》,1986.5,(12)。《人民日报》(海外版),1987年5月28日。
张秀民:“评介钱存训博士名著《印刷发明前的中国书和文字记录》,”《图书馆研究与工作》,1989,(2、3):66-67,78。
张秀民:“《中国印刷之最》序,”百家出版社,1992。
五、历史考证
张秀民:“文房四宝,”《人民中国》,1957,(8)。日译文(50-51页)、俄文(33-35页)。
张秀民:“蔡伦”,《中国古代科学家》,科学出版社,1959,15-17。
Chang Siu-ming,“A Note on the Date of the Invention of Paper in China,” Papier Geschichte,1959,(9): 51-52.
张秀民:“中国历代农具图一览表,”《图书馆》,1963,(3):21-24。
张秀民:“中国与尼泊尔友谊的回顾,”《光明日报》,1961年10月3日。
张秀民:“关于‘回回民族底形成’一文的讨论”(致白寿彝的信),《光明日报》历史教学4号,1951年4月7日。
张秀民:“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址记,”《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10(4):3-5。
张秀民:“北平牡丹小记,”《进德月刊》(济南),1937,2(10):131-135。
六、乡邦文献
张秀民:“宋张文节公(知白)年谱,”《文献》,2001,(1):119-128。
张秀民:“明剡西张邦信著《白山诗稿》序,”《图书馆研究与工作》,1988,(3):53。
张秀民:“辛亥革命光复杭州立首功之张伯岐,”《嵊讯》9期,1992,109-115。
张秀民:“辛亥革命英雄张伯岐与其故居,”1997年12月11日。
张秀民:“新修《嵊县志》赘言,”《嵊讯》6期,1990.7,150-153。《嵊县志编纂通讯》7期,1989年12月。
张秀民:“袁涤庵传,”《嵊讯》10期,1992.7,172-175。
张秀民:“先祖妣袁太夫人行述”(原稿)。
张秀民:“外王母裘母应太夫人八十寿序”(精抄本,1936)。
张秀民:“瞻山亭记,”《嵊讯》5期,1990.1,38-39。《剡溪》总5期。
张秀民:“嵊州市瞻山庙简介,”1995。
张秀民:“嵊中在学的片段回忆,”《嵊讯》16期,1995.8,207-211。
张秀民:“《裘怿松先生九十诞辰纪念集》序,”1997年7月,1-2。
张秀民:“嵊县重要的三块碑刻的照片,”《嵊讯》18期,1996.8,51-53。
张秀民:“嵊州市崇仁镇长善桥记,”《嵊讯》21期,1998,3-4。
七、稿本:
宋姚宽著、张秀民辑佚:《宋剡川姚氏西溪集辑本》(稿本),嵊县文管会油印本,1981。
张秀民:《宋张文节公(知白)年谱》(稿本)。
张秀民:《历代目录学家传记索引》(厦门大学时稿本一册,未完)。
张秀民:《嵊县古今著述目》(稿本)。
张秀民:《北京图书馆藏明清稿本书目》二册。

商务印书馆的创始人是谁

商务印书馆成立于1897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现代出版机构,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

商务印书馆以编印新式中小学教科书为主要业务,1897年在上海创办,创办人为夏瑞芳、鲍咸恩、鲍成昌、高凤池等。

初为合伙经营的小型印刷工场。

1901年改为股份有限公司,资本增至五万元,张元济入股,并主持编译工作。

1903年建立印刷所、编译所和发行所,改为中日合办,资本各十万元,引进日本先进印刷技术。

翌年编印《最新国文教科书》,数月间风行全国。

此后,陆续编印修身、算术、史地、英语等教科书,兴办师范讲习班、附属小学、养正幼稚园及函授学校,还出版各种中外文工具书、刊物和学术著作。

1907年在上海闸北宝山路建成印刷总厂和编译所新址。

1909年将编译所收藏古籍善本和参考书籍的图书馆定名为涵芬楼,后改名为东方图书馆,对外开放。

1914年初清退日股,资本增至一百五十万元,职工达七百五十人,成为国内最大的集编辑、印刷、发行为一体的出版企业。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中,总务处、编译所、印刷总厂和东方图书馆等被日军焚毁。

随后,企业得到部分恢复。

抗日战争前夕,在长沙建设印刷厂,往香港和西南地区疏散存书和机器。

抗战爆发后,总管理处迁到长沙,后移至重庆,抗战胜利后迁回上海。

希望采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1749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