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彭 湖北蕲春李时珍文化研究会
编者按:今年3月19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档案局联合在京发布:我国两部中医药古籍《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顺利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其中入选的《本草纲目》(1593年金陵版),代表了当时东亚最先进的科学思想,被认为是该地区科学史领域最重要的参考书目,被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评价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呕心沥血二十七个寒暑,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方成此书。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认为,李时珍和伽利略、维萨里在世界科技史上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综观《本草纲目》,李时珍提倡和力行“格物穷理”。他对历代本草及相关著作,亲自采视、详审;对所见的药物,认真调查研究,坚持临症实践,由此发生了许许多多生动有趣又充满哲理的故事。本版推出专栏《话说李时珍与《本草纲目》》,与读者分享。
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李时珍20岁。新婚不久便害了一场重病。起病初只是感冒咳嗽,但由于调理不当,又自恃年轻且懂医药之理,一时大意,病情便日益加重。每晚高烧过后还盗汗不止。这种病,就是中医内科杂病范畴的“骨蒸”病。所谓骨蒸,即是形容阳虚潮热的热,自里透发而出,“骨”,表示深层;“蒸”,意为熏蒸。这种热症,每兼盗汗,是肺痨病的主症之一。
李时珍自幼跟父亲学了不少医学知识。虽遵父命在家读书,但由于热爱钻研医学,遇到父亲不在家而有人上门求医时,他也出来切脉诊断用药。有时自己得了病,也常自己开药煎服,治好了自己的病。所以这次病情虽然来势凶猛,好像与以往不同,但他还是自己开药方,用了紫胡、麦冬等清热化痰药物。然而一个月后,病情不但未见好转,而且还加重了。
当时行医郎中们都遵循一种不成文的规矩:自己亲人患病,自己不诊断。李言闻对儿子的病就持这种态度。他请了几位同行来给儿子治疗,他们看后都觉得很棘手。
面对这种情况,李言闻不得不破例给自己的儿子治病。通过深思熟虑,李言闻确定了治疗方案。他采用金元四大家李东垣的经验,用清肺热的良药黄芩单味煎煮。李时珍服药后,很快退了烧。接着服了几剂,加之有效的调理,咳嗽也就好了。这次患病,给李时珍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使他悟出一个重要的道理——用药要对症。
后来,在编修《本草纲目》时,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肯定了黄芩泻肺火、清湿热的功能。关于对症下药,他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如鼓之应桴”。其意思是说,对症用药,如鼓锤击鼓。鼓锤对准鼓皮,立即发出声响;用药对上症,很快就会见效。为此,李时珍感慨地写道:“医中之妙,有如此哉!”
俗话说得好,久病成良医。这是指随着人们求医问药次数的增加,自然地会积累一些医药知识与经验。用药要对症,才会药到病除。在以后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李时珍始终坚定不移地遵循着这一原则。
链接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1951年,在维也纳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上,李时珍被推选为“古代世界名人”。1953年苏联莫斯科大学新校舍落成,在大礼堂走廊的墙壁上镶嵌着两位中国古代科学家,一位是5世纪(南北朝)的祖冲之,一位是16世纪(明朝)的李时珍。《莫斯科真理报》撰文:在莫斯科大学新校舍中有中国科学家的像,这证明苏联人民对伟大的中国人民——拥有杰出的古代文化的人民——的深深尊敬。
《本草纲目》全书共52卷,载药物1892种,其中植物药1094种,其余为矿物及其他药,总结了明代以前历代本草的经验,纠正了传统本草中的一些讹误,新增药物374种,书中附有药物图1109幅,方剂11098首,约8000多首是李时珍自己收集和拟定的。所用剂型俱全(膏、丹、丸、散),且大量方剂既具科学性,又有简便廉验的特点。该书对中医药及本草学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书中对药物的分类,尤其是生物的分类是划时代的。书中不仅记载了大量宝贵的医学资料,还有化学、天文、历法、地质、气象、民俗、文学及社会等多方面的记录,因此成为我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极其重要的卓越文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我国科学文化宝库的一份珍贵遗产,是一部蕴含丰富科学宝藏的“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李时珍(1518年1593年),明朝人,字东璧,时人谓之李东璧。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对道家医学的继承是多方面的,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其著有《濒湖脉学》。
李时珍名人名言:
人之一身,贪心动则津生,哀心动则泪生,魄心动则汗生,欲心动则精生。
营气之粹,化而为精,聚于命门。
海乃百川之会。天地四方,皆海水相通,而地在其中。其味咸,其色黑,水行之正也。
痰有六:湿、热、风、寒、食、气也。饮有五:支、留、伏、溢、悬也。皆生于湿。
怒则气逆,喜则气散,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灵则气泄,寒则气收。
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夫众病积聚,皆起于虚也,虚生百病。
安谷则昌,绝谷则亡。水去则营散,谷消则卫亡,神无所居。故血不可不养,卫不可不温。血温气和,营卫乃行,常有天命。
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饮食不节,杀人倾刻。
面曲之酒,少饮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然遗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疾动火。
饮食者,人之命脉。少饮则和气行血;痛饮则伤神耗血。
爽口物多终作疾。
百病必先治其本,后治其标。
明朝医学家李中梓千古名句
年代:明朝
李中梓作品:《内经知要》《伤寒括要》《诊家正眼》
李中梓简介:李中梓(1588~1655年)。李中梓,字士材,号念莪,又号尽凡,汉族,上海浦东惠南镇人。他父亲是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故中梓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幼年时擅长文学、兵法,因屡试不第,加之体弱多病,乃弃仕途而学医。他悉心钻研医学名家的著作,深得其中精要,对中草药物的药性进行反复研究,并用于临床实践,在实践中创立了自己的医学理论,成为一代名医。曾祖李府,字一乐,为抗击倭寇而捐躯。
李氏少年博览群书,青年时曾应科举,后因痛感两亲子被庸医药误致死及自己早岁多病,转而习医。—生对中医理论研究十分重视,兼取众家之长。其论述医理,颇能深入浅出。所著诸书,多能通俗易懂,最为初学、登堂入室之捷径,这在当时可称是一套最完整的中医教材。因而在吴中医界广为传诵,成为明清间江南一大医家与宗师,在中医学的普及方面作出较大贡献。
著有《内经知要》、《药性解》6卷、《医宗必读》10卷、《伤寒括要》2卷、《本草通玄》2卷、《病机沙篆》2卷、《诊家正眼》2卷、《删补颐生微论》4卷、《李中梓医案》等。《诊家正眼》、《本草通玄》、《病机沙篆》三书,1667年汇刊在一起,署曰《士材三书》。《李中梓医案》本书共收医案50多则,不分门类,不立标题,大多为内科杂病疑难治案。书中体现出李氏长于脉诊和辨证,处方灵活,案语明晰。初未刊行,后收入李延昰《脉诀汇辨》中。
1、不根于虚静者,即是邪术;不归于易简者,即是旁门。——李中梓《内经知要》
2、世有古今,时有寒暑,地有南北,药有良犷,人有强弱,惟明达者,随在变通为得耳。——李中梓《伤寒括要》
3、病机繁杂,变迁无穷,如珠走盘,纵横不可测。虽纵横不可测,而终不出此盘也。——李中梓《内经知要》
4、切脉之道,贵于精诚,嫌其扰乱,故必心虚而无他想,身静而不言动,然后可以察脉之微而不失病情也.——李中梓《诊家正眼》
5、就天地而言,谓之云雨;就人身而言,谓之精气,人身一小天地,迈不信然。——李中梓《内经知要》
6、审病察脉,以决死生,非指下了然,将安所凭借乎!——李中梓《诊家正眼》
7、脉者,血气之征兆也。病态万殊,尽欲以三指测其变化,非天下之至巧者,孰能与于斯?——李中梓《内经知要》
8、论治之则,载由经籍,圆通之用,妙出吾心,如必按图索骥,则后先易辙,未有不出者矣。——李中梓《内经知要》
9、望闻问切,谓之四诊,而望色居四诊之先,未有独凭一脉,可以施疗者。——李中梓《内经知要》
10、古之神圣未尝不以望闻问切四者互相参考,审察病情。——李中梓《诊家正眼》
11、医经充栋,不越于阴阳。——李中梓《内经知要》
12、伤寒者,病势险重,症绪繁多。若非问因、察症、正名,未有不误者也。——李中梓《伤寒括要》
医学名人名言
1、医病非难,难在疑似之辨。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误人匪浅。——王肯堂《肯堂医论卷中杂记》
2、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杨泉《物理论》
3、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细。——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4、医不难於用药,而难於认证。——温载之《温氏医案咳嗽》
5、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扁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王叔和《脉经序》
6、盖医出于儒,非读书明理,终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变化。——李梃
7、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8、尝思用药如用兵。善用兵者必深知将士之能力,而后可用之以制敌;善用药者亦必深知药性之能力,而后能用之以治病。——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9、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吴谦等《医宗金鉴凡例》
10、世无难治之疾,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褚澄《褚氏遗书》
11、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陈梦雷
12、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
13、人必有天赋之才而读破万卷,庶可以为医矣。——王秉衡《重庆堂随笔卷上论治案》
14、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张机《伤寒论原序》
15、大约心细则眼明,而理名则心细,多读书辨证则理明识广。——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一》
16、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孙思邈《千金翼方针灸上》
17、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王叔和《脉经序》
18、药能活人,亦能杀人,生死关头,间不容发,可不慎欤!——刘昌祁《白喉治法要言白喉症最忌服表药》
19、夫医诚难知,知之不精,则罪更甚于不知。——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贯众》
20、盖医学通乎性命,知医则知立命。——赵学敏《串雅内编绪论》
21、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陆九芝《世补斋医书李冠仙仿寓意序》
22、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吴瑭《温病条辨自序》
23、凡看病施治,贵乎精一。——张介宾《景岳全书论治篇》
24、医之道最微,微则不能不深究;医之方最广,广则不能不小心。——梁拓轩《疠科全书自序》
25、夫医学之要,莫先于明理,其次则在辩证,其次则在用药。理不明,证于何辨?证不辨,药于何用?——吴仪洛《本草从新原序》
26、夫医官用药,如将帅之用兵。——赵宜真《秘传外科方总论》
27、人不穷理,不可以学医;医不穷理,不可以用药。——陈士铎《洞天奥旨卷十六劝医六则》
28、一人生死,关系一家,倘有失手,悔恨何及?——吴尚先《理渝骈文续增略言》
29、学医总须多读书,多看各家书籍,自然腹中渊博,胸有准绳。——张畹香《张畹香医案卷上》
30、寸尺弱,勿汗,寸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阳;尺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阴。——程钟龄
31、盖医者人命所关,固至难极重之事,原不可令下愚之人为之也。——徐灵胎《医贯砭卷上伤寒论》
32、学医业者,心要明天地阴阳五行之理,始晓天时之和不和,民之生病之情由也。——吴谦等《医宗金鉴运气要诀》
33、疾有误凉而得冷,证有是非而实非。差之毫厘,损其寿命。——褚澄《褚氏遗书》
34、夫以利济存心,则其学业必能日造乎高明;若仅为衣食计,则其知识自必终囿于庸俗。——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华序》
35、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必精而专,始能由博而约。——赵晴初《存存斋医话稿序》
36、医以济世,术贵乎精。——吴尚先《理渝外治方要略言》
37、术日以精,怀日以虚;名日以高,行日以谨。——吴尚先《理渝骈文》
38、要在临病之时,存神内想,息气内观,心不妄视,着意精察,方能通神明,探幽微,断死决生,千无一误。——华佗《中藏经察声色形证决死法》
39、良医医病,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草本典卷二十二》
40、病无常形,医无常方,药无常品。顺逆进退,存乎其时;神圣工巧,存乎其人;君臣佐使,存乎其用。——李中梓《医宗必读用药须知内经之方法论》
41、学者非读万卷书,未可轻言医。——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五》
42、知针知药,固是良医。——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针灸孔穴主对法》
43、医虽小道,而性命攸关,敢不知慎!——张介宾《景岳全书卷之三传中录京师水火说》
44、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徐廷祚《医粹精言卷一胞以为怀》
45、知其浅而不知其深,犹未知也。知其偏而不知其全,犹未知也。——程国彭《医学心悟》
46、临病若能三思,用药终无一失。——沈李龙《食物本草会纂病机赋》
47、病不可不察隐情,药不可徒拘成法。——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
48、凡读古人书,应先胸有识见,引伸触类,融会贯通,当悟乎书之外,勿泥乎书之中,方为善读书人。——顾仪卿《医中一得》
49、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程国彭
50、自古无不效之方,而世医不识之病。——孙一奎《赤水玄珠序》
51、名相治国,名医活人,人贵于人有济耳。——郭霭春
52、痛夭枉之幽厄,惜坠学之昏愚。乃博采群经。——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53、所以志学之岁,驰百金而询经方,耄及之年,竟三余而勤药饵。——孙思邈《千金翼方序》
54、医者仁术,圣人以之赞助造化之不及,所贵者,扶危救困,起死回生耳。——聂尚恒《活幼心法卷一》
55、学问无窍,读书不可轻量也。——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卷一眩晕》
56、乃知学不博而欲为医难矣。——张从正《儒门事亲卷二攻里发表寒热殊涂笺》
57、医之临病,胜于临敌。——怀远《医彻卷四医箴疗医》
58、看方犹看律,意在精详;用药如用兵,机毋轻发。——李东垣《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卷三》
59、今之医者,凡遇一证,便若观海望洋,茫无定见,则势有不得不为杂乱,而用广络原野之术。——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论治篇》
60、古人以神圣工巧言医。又曰:医者,意也。以其传授虽的,造旨虽深,临机应变,如对敌之将,操舟之工,自非尽君子随时反中之妙,宁无愧与医乎?——朱震亨《局方发挥》
61、医书不熟则医理不明,医理不明则医识不精,医识不精则临证游移。——赵雄驹《伤寒论旁训·序》
62、古方不可不言,不可信之太过,亦不能全信。须对症细参,斟酌尽善。——吴瑭《医医病书》
63、一事长于己者,不远千里,伏膺取决。——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64、良医则贵察声色,神工则深究萌芽。——孙思邈《千金翼方序》
65、人知君相不易为,不知医士不易为。盖君相之生杀人也,其道显而共闻;医士之生杀人也,其道微而难辨。——李中梓《诊家正眼尤序》
66、学到知羞,方知艺不精。——张景岳《类经论治类四失》
67、医本期于济世,能治则治之,不必存贪得之心。近率以医为行业,谓求富者莫如医之一途。于是朋党角立,趋利若骛。入主出奴,各成门户。——赵学敏《串雅内编》
68、后生志学者少,但知爱富,不知爱学,临事之日,方知学为可贵,自恨孤陋寡闻。——孙思邈《千金翼方万病》
名人名言大全及其作者
名人名言大全及其作者
1、命运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东西。虽人各有志,往往在实现理想时会遭遇到许多困难,反而会使自己走向与志趣相反的路,而一举成功。我想我就是这样。 松下幸之助
2、科学家的成果是全人类的财产,而科学是最无私的领域。 高尔基
3、看呀!世界不是劳动的艺术品吗?没有劳动就没有世界。 邓中夏
4、无论哪一行,都需要职业的技能。天才总应该伴随着那种导向一个目标的有头脑的不间断的练习,没有这一点,甚至连最幸运的才能,也会无影无踪地消失。 德拉克罗瓦
5、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先把人生变成一个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法国
6、谬误越大,真理取得的胜利就越大。 席勒
7、我们不应该不惜任何代价地去保持友谊,从而使它受到玷污。如果为了那更伟大的爱,必须牺牲友谊,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不过如果能够保持下去,那么,它就能真的达到完美的境界了。 泰戈尔
8、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依依耐人际关系、外世技巧。软与硬是相对而言的。专业的技术是硬本领,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交际本领则是软本领。 卡耐基
9、只要让我创造一个国家的迷信,我就不管归谁给他制定法律,也不管归谁给它编歌曲了。 马克吐温
10、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11、天才出于勤奋。 高尔基
12、经过费力才得到的东西要比不费力就得到的东西叫能另人喜爱。一目了然的真理不费力就可以懂,懂了也感到暂时的愉快,但是很快就被遗忘了。 薄伽丘
13、美感是和听觉、视觉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的,离开听觉、视觉,是不能设想的。当一个人因为厌倦的缘故而失去观赏美的东西的愿望的时候,欣赏那种美的要求也不能不消失。 车尔尼雪夫斯基
14、选择朋友一定要谨慎!地道的自私自利,会戴上友谊的假面具,却又设好陷阱来坑你。 克雷洛夫
15、持续不断地劳动是人生的铁律,也是艺术的铁律。 巴尔扎克
16、友谊使欢乐倍增,悲痛锐减。 培根
17、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克鲁普斯卡娅
18、如果你想获得幸福和安宁,那就要越过层层的障壁,敲起真理的钟前进。 卡拉维洛夫
19、自信和希望是青年的特权。 大仲马
20、青年时代太放纵就会失去心灵的滋润,太节制就会变成死脑筋。 圣堤布福
21、一个人最怕不老实,青年人最可贵的是老实作风。老实就是不自欺欺人,做到不欺骗人家容易,不欺骗自己最难。老实作风就是脚踏实地,不占便宜。世界上没有便宜的事,谁想占便宜水就会吃亏。 徐特立
22、爱情不过是一种疯。 莎士比亚
23、先付报酬的工作是肯定干不好的。 约弗洛里奥
24、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乔叟
25、在科学的入口处,正象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马克思
26、在人生的道路上,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的时候,你也要坚定,要沉着。 朗费罗
27、我们破灭的希望,流产的才能,失败的事业,受了挫折的雄心,往往积聚起来变为忌妒。 巴尔扎克
28、年轻女子的爱情像杰克的豆杆一样,长得飞快,一夜之间便可参天入云。 萨克雷
29、即使在最聪明的人身上,本能也一定先于智慧。欢对于人来说,本能有时也许是更为理想的向导。 乔李洛
30、爱情从爱情中来。 拉布吕耶尔
31、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 张维屏
32、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 夸美绍斯集
33、事业无穷年。 韩愈
34、只有当全体居民都参加管理工作时,才能彻底进行反官僚主义的斗争,才能完全战胜官僚主义。 列宁
35、时间是真理的挚友。 科尔顿
36、人和人之间,最痛心的事莫过于在你认为理应获得善意和友谊的地方,却遭受了烦扰和损害。 拉伯雷
37、我所谓共和国里的美德,是指爱祖国也就是爱平等而言。这并不是一种道德上的美德,也不是一种基督教的美德,而是政治上的美德。 孟德斯鸠
38、零星的时间,如果能敏捷地加以利用,可成为完整的时间。所谓积土成山是也,失去一日甚易,欲得回已无途。 卡耐基
39、秩序,只有秩序才能产生自由。 法国
40、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毛泽东
41、离别对于爱情,就像风对于火一样:它熄灭了火星,但却能煽起狂焰。 阿巴巴耶娃
42、人生须自重。 黄宗羲
43、劳动是万物的基础,劳动者是支柱,他支撑着文明与进步的结构和它那辉煌的穹隆。 莫格索尔
44、任何事物都无法抗拒吞食一切的时间。 泰戈尔
45、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 左传
46、真理只能和永久的服役甚至与有力的牺牲相接近。 屠格涅夫
47、真正的友谊无论从正反看都应一样,不可能从前面看是蔷薇而从后面看是刺。 吕克特
48、我不能说我不珍重这些荣誉,并且我承认它很有价值,不过我却从来不曾为追求这些荣誉而工作。 法拉第
谦让名人名言大全有哲理的名人名言大全名人名言大全 带人名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序例(卷1、2)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卷1“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补泻、引经报使、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其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卷3~4为“百病主治药”,沿用《证类本草》“诸病通用药”旧例,以病原为纲罗列主治药名及主要功效,相当于一部临证用药手册。卷5~52为各论,收药1892种,附图1109种。其总例为“不分三品,惟逐各部;物以类从,目随纲举。”其中以部为“纲”,以类为“目”,计分16部(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60类。各部按“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既便检索,又体现出生物进化发展思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174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柴胡配黄芩调肝胆之气机
下一篇: 乐天长寿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