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医海墨缘——谈中医与中国书画

医案日记 2023-05-03 06:05:31

医海墨缘——谈中医与中国书画

李志铭 深圳市中医院

中医和中国书画,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们是随着华夏民族的诞生、进化而起源和发展的,可以说是同源相通,源远流长。

溯本求源,中医始于上古神农黄帝、炎帝时代。传说“神农尝百草”、“伏羲制九针”是祖国医学的鼻祖;而“伏羲画八卦”又是中国原始书画的开端。原始的象形文字、图画,与原始的砭石(针)、草药几乎同时产生。有殷墟甲骨文、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等可资证明。

历代书画家、文人通医者,不乏其人;而历代名医善书画者,亦层出不穷。

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公元1037-1101年)又是书法家和画家,兼通医学,著有《苏沈良方》传世。

宋徽宗赵佶(公元1082-1135年)以“瘦金书”书法和工笔画著称,亦通医学,曾主持编纂《圣济经》作为当时的教科书。南宋医家王介,曾撰著我国最早配有彩图的本草书《履巉岩本草》,据医史记载,他还“善作人物山水、似马远、夏珪,亦能梅兰”。

元代医家王履(公元1332-1391年),才华横溢,精医之外,还精通诗文画艺。著作较多,现有《医经溯洄集》行世,据悉故宫博物馆尚存有其真迹。

明末清初的傅山(青主)(公元1607-1684年),是我国医学史上最出色的一位医、文、书、画全能的医学家。他博通经史百家、工诗文、又擅长书法和绘画,兼精医药,而且他还是—位杰出的民族战士,具有民族气节。傅山善治妇科病,《傅青主女科》是其代表作,文笔简炼,通俗易懂,继承先贤奥旨,发挥亲身经验,强调调理肝、脾、肾,辨证论治详明,处方用药精当,自出心裁,勇于创新。为中医妇科重要著作,在医学史上有一定地位。他创制的“生化汤”等方剂疗效卓著,流传广泛。傅山的书法有很高造诣,篆、隶、真、草都精妙。他重视品格修养,主张“作字先作人,人奇字亦奇”,他坚决反对写字带“奴俗”二气,主张“宁拙毋巧,宁卫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现已成为书法界的重要准则),他的书法受王羲之的影响较大,郭沫若评他的字“豪迈不羁、脱略蹊径”。现有《傅山医学手稿》、《太原段贴》、《傅山书法选》等书可供研究。傅山的绘画作品,从《傅山画集》里可观全面。刊出的三十多幅作品,无论山水、松竹,都气势雄伟,古朴雅致。他重视写生,以真山真水为本,在技法和章法上不为文人画传统的形式所拘泥,有所创新。傅山的诗文,亦很精彩,有《霜红龛集》传世。傅山为人,刚直不阿,具有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当时的爱国思想家顾炎武在《又酬傅处士山次韵》诗中写到“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给傅山以高度评价。傅山高尚的情操、坚贞的气节、深湛的医术、铿锵的诗文、精美的书画,皆可称为至宝,诚为后世医家的楷模。

清代医家薛雪(公元1681-1770年),是著名的温病学家。所著的《温热条辨》一书,对中医治疗温热病具有纲领性的指导作用,对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博学多通,善诗文,工画兰,颇有才气。

比薛雪稍早的尤怡,年轻时家贫而好学,曾在寺院卖字画为生,能诗善文,医术亦精。他对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金匮要略》很有研究,著有《伤寒贯珠集》、《金匮要略心典》等,流传至今。

民国时期医家曹颖甫(公元1866-1939年)是一位医学教育家和临床家。其著作《伤寒发微》、《金匮发微》、《经方实验录》等,颇有影响。他对文学有一定的研究,著有《古乐府评注》、《梅花集》等诗词文集。他还擅长画梅。更可贵的是曹先生富有民族气节,当江阴沦陷,日寇入侵其宅时,他不甘为奴,严词骂贼而被杀,可歌可泣。

现代已故中医学家秦伯未,医、文、画皆精;名医任应秋,亦精书法。他们都是中医界的杰出人才。

当代名老中医之中,多才多艺者亦不少。从“全国名医秘方墨宝展览”展出的作品来看,有—百多幅,蔚为大观。其中北京中医医院顾问关幼波是著名的中医肝病专家,善画牡丹,书法亦精;福建中医药大学李学耕教授,精书法,善画虎;深圳市中医院的胡焕章主任医师,善画梅;马来西亚著名老中医黄叔平,善画兰竹;北京的董建华、路志正、焦树德、吉良晨,南京的叶橘泉,浙江的何任、林乾良,广东的邓铁涛、罗元恺、梁剑波、沈炎南,湖南的欧阳锜,贵州的夏森伯等名老中医的书法,都有相当功底,值得我们学习。可喜的是,当今医坛涌现了一批勤奋好学,多才多艺的中医学家。如广州中医药大学岑泽波教授、山西临汾第一人民医院蒋森和广西中医学院李旭藩的书法等,都是比较出色的。说明继承和发扬中医传统特色,中医文化后继有人。

提倡中医学者业余练习书法、绘画,有几点好处:其一,学习书画可以学习先辈的勤奋治学精神,陶冶情操,培育医德。其二,常作书画可以丰富业余生活,调气活血,功同气功,修身养性,却病延年。其三,练习书法可以培养认真细致的习惯,能书写出合格的处方,使医理条达,字迹工整,雅秀悦目,准确无误。可增加病者的治疗信心,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总而言之,中医与中国书画,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犹如一对孪生姊妹,其哲理相通,都是国粹,都需要继承和发扬。作为一名中医学家,除了要有高明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之外,文学艺术修养、书法绘画之道亦不可不懂。

中医农业----健康生活的未来

      最近农业新闻频道,今日头条最火的关键词,莫过于中医农业了。当今社会物质文化的需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美好健康生活的追求,人们对生活小细节关乎健康的问题越来越重视,家家人人都需要健康的身体,未来是人类追求健康的世纪;未来是人人享有安全食品的新时代;21世纪,由发展经济到关心自己的健康问题;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没有健康的身心一切无从谈起。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从饮食问题开始说起。
     人类与大自然通过食物链而连接着。人类的食物主要来自植物和动物。而动植物是从自然环境中得到营养才生长而成的。如果这些动植物含有了来自环境污染的成分,人吃了就有危险。拿农药残留来说,如果作物有了农药残留,这就进入了食物链。如果残留物不能被分解(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具有稳定性质不易分解),食物链中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人,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就越多。

        中国占全球7%的土地,农药使用量却占全球的35%。所以,这些年农民向农田里播撒的农药中,那些不能被降解的农残和重金属,都存在于食物链,最终会回到人类自己的身体里。

1.问题的严重程度
        围绕食物生产,我们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有人说我们用7%的耕地养活了20%的世界人口,但是却忽略了下面的基本事实——我们动用了世界35%的氮肥,3倍于全球平均值的农药用量,70%的可利用淡水资源。下面的一组数据或许说明该问题的严重性:
     早在2005年,我国每年抗生素原料生产量就达21万吨;人均0.16公斤;2010年,中国化肥施用总量为5561.7万吨,人均41.5公斤;同年,农膜使用量217.3万吨,人均1.62公斤;2013年,农药总量337万吨,人均2.59公斤;同年,中国从美国、巴西等地进口6000万吨转基因大豆,由此带进来草甘膦含量195.6吨,草甘膦含量人均1.956克,草甘膦代谢物含量人均3.444克。
       上述各种化学物质在食物生产过程中添加,客观上解放了部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益,但是直接的或者潜在的有害物质进入食物链,造成了国民健康的恶化。当前,医院人满为患,医患矛盾十分突出,是与食物链中的有害物质进入人体难以分开的。2007年,中国潜在心脏病患者6000万人;2008年,高血压患者2亿人,高血压知晓率仅为30%;2010年,中国约有220万儿童出现性早熟;2011年,中国先天残疾儿童总数高达80-120万人;同年,中国育龄夫妇不孕不育发病比例达到1/8,不孕不育患者已超过5000万人;2012年,江苏省人民医院精子合格率大学生仅30%,上班族合格率基本不超过20%;2013年,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达9700万人以上。目前,全国每6分钟就有1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有8550人成为癌症患者。医学专家分析认为,80%的恶性疾病与环境恶化尤其食物链“毒化”有直接的关系。
2.食物链中有害物质知多少
        今天,我们的食物链中到底会接触到多少有害物质呢?这个数据触目惊心。仅以农药为例,2014年农业部与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4)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指标就达3650项。这就是说,按照国家的规定,只要那3650项农药使用符合要求,即所谓的不超标,就是允许使用的。面对这些农药,具体使用后的效果如何,消费者无能为力,只好寄希望于那些农药能够“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承诺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了,天知道那些生产者,监管者如何监管那些海量的农药?消费者又怎样去举证那些他们认为有问题的食物?
     农药在食物中分布,涉及284种(类)食品农,覆盖了蔬菜、水果、谷物、油料和油脂、糖料、饮料类、调味料、坚果、食用菌、哺乳动物肉类、蛋类、禽内脏和肉类等12大类作物或产品,还有果汁、果脯、干制水果等初级加工产品。从上述国家的规定动作来看,我们吃的几乎难以逃避农药,即使某几种达到规定要求,那么多的农药几种几十种混到一起,还能达到要求吗?针对蔬菜、水果、茶叶等鲜食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多发、易发问题,有关部门2014年执行的新标准,重点规定了鲜食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限量,为115个蔬菜种(类)和85个水果种(类)制定了2495项限量标准,比2012版本增加了904项限量标准。新增蔬菜水果限量占总新增限量的67%,其中水果上农药残留限量增加473项,蔬菜(包括食用菌)上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增加431项。
     为防治各种病虫害对农作物生长的侵害,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生产中经常使用的农药品种为387种,农药制定了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基本覆盖了常用农药品种。这就是说,我们吃的食物,农民是离不开农药来生产的。农民清楚他们向作物、蔬菜、果树使用了多少农药,他们留给自己吃的是基本不用农药和化肥的。农民不懂得农药种类,也不懂农药残留等专业术语,但本能的保护心理还是有的。

        除了农药,我们的食物链中还添加了激素物质。当年植物生理学的研究成果五大激素,全部都用到了农业生产,分别是,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我们看到的水果越来越大,越来越光鲜,这都是激素发挥的作用。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笔直的黄瓜,顶花带刺的黄瓜也是激素的作用,蔬菜大棚的菜农告诉我,他们生产黄瓜需要用四种激素,还有一张拉直素,连我这个学植物的都没有听说过。
        动物食品中也难逃脱激素的身影。所谓现代化的养殖模式下,鸡45天、鸭28天就可以长大屠宰、猪4个月,将这些动物的生长周期几乎缩短了5-10倍。对于很多鸡鸭,经常是用含有激素的饲料喂养,催肥,导致这些肉类含有大量的激素;此外,部分池塘养殖的鱼、蟹、黄鳝,有报道称直接投喂避孕药催长。这样的食物当中激素含量都比普通食物大。由于激素主要是存在血液当中,所以肉类中的激素含量更高,尤其是在动物的内脏当中。这些激素动物对人体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最直接的受害者是无辜的孩子。激素能让动物早熟,也能让孩子早熟。催长激素可导致儿童性早熟、骨骼提前停止生长等。而且部分种类的激素含有剧毒,进行极高比例的稀释后使用,仍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导致累积中毒。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瓜熟蒂落”,但市场上售卖的很多黄瓜都顶着鲜艳的黄花,消费者觉得新鲜,其实是催长激素在起作用,黄花十几天都不会凋谢。“瘦肉精“是国家明令禁用的,但被用在动物、水产、蔬菜上的激素类药物却至今还有人偷用,有些则将名称换成“小料”在地下交易。相对国外严格的激素、抗生素类药物检测,国内对激素的强制检测工作薄弱,对一些抗生素药物的检测也常常落空,导致食品生产过程中滥用激素现象盛行。
       抗生素,顾名思义是抵抗生命的,主要是抵抗乃至杀死微生物。生活中有很多的抗生素,如药皂是抗菌的、冰箱、空调也有抗菌的。具有抗菌性的生活用品越来越多,就意味着给造成抗生素的耐药性的机会也越多。饲料中使用抗生素既是防病措施又能增产,抗生素作为饲料的添加剂。在农民眼里,有病治病,无病防病,能使猪、牛、羊生长健壮,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他们就使用。饲养动物体内抗生素含量过多,人们喝牛羊奶,吃牛羊肉,抗生素就会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假如牛体内含有青霉素,儿童喝牛奶就会产生青霉素耐药性。虽然没打过青霉素,生病了会以为青霉素治疗效果好,结果却无效。
     除了农药和激素,大量化肥使用造成了硝酸盐残留,进一步还原为亚硝酸盐,成为强致癌物质;农膜使用是一边生产食物,一边生长致癌物(农膜低于800度焚烧产生严重的二恶英等强致癌物),必须叫停。争议很大的转基因,是在化学农业基础上,继续鼓励农民使用农药和化肥,让劳动力从食物生产中分离,其不利影响已经非常之多,限于篇幅,这里不再专门介绍。

3.净化食物链必须从源头抓起
        为什么食物链中增加了那么多有害物质?资本使然。资本的特点就是逐利,为了让动植物长得更快,就添加各类激素;为了提高所谓的产量就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而不顾其残留;为了让食物看起来好看,就使用各种添加剂。最终资本在每一个环节收益,而受害的是大多数人,且每一个人都难以幸免。目前,食物链污染造成各种疾病增加,恶性疾病造成非正常死亡的利益链很长,从源头算起包括石油开采、冶炼、化工、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添加剂的生产商;上述物质的流通商、经营商,各种制药厂、兽药厂;医院尤其不孕不育医院、火葬场、墓地;各个环节上的金融资本家、科学家群体及其媒体代言人。而提供食物的农民在上述产业链中,在每挣到的十元钱中,农民拿的不到一元,如果算上劳动力,他们是赔钱的。必须采取合理的计划经济加速理性的市场经济,带动农民用安全的办法生产食物,带动农民就业。食物安全与投入到食物生产上的人工成正比,与投入的化学物质和激素成反比。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食物生产与消费大国,食物种类与烹调方法全球最多,如果净化了食物链,去除那些有害物质,将一些添加剂减少到最小程度,那么国民健康和平均寿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果要做到这点,就必须通过合理的途径,让农民收益,让农业回归,让农民有尊严,而不是害人害己。
     在中国走向中等发达国家以后,食物安全的压力就越来越大。如果到那时候,我们的国民有一半以上的人口还能够吃得上有机食品(当前不足1%),那才是走到了世界的最前沿。中国近5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化了的乡村中。他们从事的是,有机食品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的涉农产业;他们吃的是有机食品,住的是别墅或准别墅能够接地气的房子;呼吸的是清洁的空气;喝的是没有污染的水;他们的环境鸟语花香;他们愉快地劳作,人们之间有分工但不竞争,有合作但不吃大锅饭;他们之间有亲情更有人情;他们一生中大部分远离医院,活到百岁自然老去;他们是一类快乐的人群;他们的职业是稳定的;他们不受市场的剥削,而有自己的定价权。因此,在当前城镇化热潮中,我们需要反思,我们需要逆城市化,是将城市中合理的要素(市政设施、医疗设施、卫生设施、娱乐设施、学校、银行、暖气、空调)搬到农村,而不是将人装进城市。这样,中央与社会的大量资金需要向农村流动,而不是让农民砸锅卖铁甚至卖血,进城当三等公民,从此永远告别不人道的“三留守”现象(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净化食物链,将传统农业提升为健康和谐可持续的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减少市民的医疗投入,实际上我们搞的是一种高效农业。这种高效生态农业是从光合作用开始的,到消费者健康的血液流动而止,至少包括了五方面“物”的流动:一是大田作物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电子流,作物首先将太阳能转变为一切生物能够直接利用的能量,这个生产过程是在健康的生态环境中进行的;二是各类食物、中药材、宠物、花卉、苗木等等的在物联网上物流,车轮滚动将上述农资运送到消费者手中;三是消费者体内健康的血液流动,他的血液里运输的是,是为健康身体长寿远离疾病的好的能量与元素;四是由上到下的货币流,健康有机食品和中药材等的增值部分,从购买者那里往下游传递,带动大学生尤其农民就业,增值部分的30%以上归农民;五是互联网上的信息流,这个流动非常迅速。通过云计算,我们能够知道哪里有需求,哪里有库存,哪里的有机农业是真实的,哪里出了问题,需要公示给予监管、惩戒,最终进行系统修复与平衡。
      好多人会问,如果发展生态有机农业,产量降低怎么办?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们目前生产出来的6亿吨粮食,人类仅吃了2亿吨,有4亿吨是被动物消耗和作为少量工业原料的。如果分类生产人的口粮与动物的饲料粮,将更多的人工投入到人类食物链维持中,用地养地,精耕细作,大量使用有机肥,恢复生态平衡,土地的产量,即使在没有化肥和农药的前提下,也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我们连续进行了8年的实验,就将低产田实现了高产稳产田,玉米和小麦周年产量2500斤/亩,继续增强地力,产量实现3000斤/亩也是不远的。这样的土地产量,一亩可以满足6口人的粮食需求,全国仅2亿万亩高产田就可满足人的口粮需要,生产蔬菜有1亿亩足矣。而其余的15亿亩,加上60亿亩的草原,20亿亩的森林,10亿亩的湿地,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我们还不能生产或者直接寻找出饲养动物的饲料来吗?动物是不需要吃那么多人的粮食的,它们的食性与人类是完全不同的。违背农业规模,急功近利,被资本绑架,才造成了今天农业的乱象。
4.建四道屏障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以GDP为考量,造成的结果是生产发展了,但环境污染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成了问题,“看病难”、“看病贵”、“医患关系紧张”问题的源头在食物不健康、环境被污染。国民健康并不是后期治疗出来的,而是在源头培育的。针对上述严重的健康问题,我们设计了一个中华“大健康”计划,用四道防线保障国民健康。

        第一道防线:优美的生态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告别化学污染,在自然保护区、森林、草原、荒漠、湿地与海洋等自然区域,基本没有环境污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给野生动物留足地盘,人类不要进行干涉。即使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与乡村,也要尽最大可能消灭污染,减少垃圾排放,严控白色污染。人类生活在蓝天、青山、绿水的环境下,疾病则远离人而去。

第二道防线:优质安全的食物。在18亿亩农田里,规划出为人类生产食物的空间。这个空间不大,仅生产人吃的口粮约2亿亩高产田足够;生产蔬菜与果树,约1亿亩耕地,其余的15亿亩耕地则为饲养动物生产饲料粮。将人吃的口粮与动物饲料粮,用不同的方法生产,拉开价位,实行优质优价。对于人吃的粮食或蔬菜果树,则停止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激素、地膜与转基因;而对于动物生长所需要的饲料粮食,可适当使用化学物质。停止为发达国家生产化肥农药除草剂等有害物质做法,停止以出口农用物资换外汇做法,逐步减少乃至停止进口转基因粮食,从食物源头保护国民健康第三道防线:中医药保健和养生。对于一些疾病,早发现早干预,能够用中草药解决的问题,暂不用西医和西药。对于中草药,需要严格按照有机的方式生产,严格杜绝用生产动物饲料的方法生产中草药。“药材好,药才好”。中医药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实践证明中药对于民族繁衍贡献巨大。但是,如果用种植农作物的办法生产中药材,其药材质量就大打折扣。中医原理是充分调动人体的自我修复功能,中药材的作用是配合实现这些作用。第四道防线:现代医学体系。以西医为主的医疗与医药体系。这是在上述三道防线崩溃后的最后一道健康防线,其人数是相对少的。对于国民健康,除了医学保障,更重要的是生态环境、食物、心态与心情,是生命生病而不是身体生病。医生以治病救人为天职,国家可以像养公务员队伍那样保障医生的收入。不以医疗数量看绩效,而以医院少病人为重要绩效。只有医学回归医学,减少商业成分,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才能够巩固下来。
     上述四道防线中,第一道是尽量不制造病人,使大部分人群无疾而终或少疾而终;第二道防线是消除食物链上的有害化学成分,增加免疫力和自我修复力,最大程度地少制造病人;第三道防线,是将疾病早期干预早期预防,尽量不用无副作用的植物药或物理方法,将疾病得到初步控制并治愈;第四道防线是应急防线,利用现代医疗的科研成果。对于进入到医院的少数病人进行精心治疗,救死扶伤,不以盈利为目的。四道防线构建,将逼迫目前的一些产业转型,压缩过多产能,杜绝过度使用化学添加物、过度医疗,客观降低人药、农药,兽药,中草药的生产规模,打造优美的生态环境,延长国民平均寿命,减少疾病,提高家庭幸福指数,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城乡和谐,人人可平等享受社会发展福利。

       中医农业的到来将在第二道防线上为农业的发展带来安全无污染,无农药残留的绿色有机食品。中医农业必将改变传统化学农业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开创新型绿色农业的革命时代。中医农业是从中国国粹中医药研究入手,解决中药如何在植物上的应用,追根溯源以中医药理论结合现代生物科技技术,运用中医中“上医治未病”理念和标本兼职的原理来调理和修复植物,从而做到为植物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减少病虫害发生达到高产丰收的目的,用中药肥种出来的农副产品既好吃又好看还绿色无残留,让农民少花钱,农产品多卖钱!从根本上解决当下农业种植过程中产量和农残之间的矛盾问题,有效解决当下农业的痛点问题,即农产品品质和农残重金属超标问题。从源头入手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都说病从口入,没有了农药残留,激素种出来的食品,疾病自然不会找上门,多吃绿色有机食品,健康生活的未来——中医农业!

自学中医学需要哪些书籍比较适用

中医入门级,不知道题主是怎么理解这个中医之“门”的。
从中医在这个角度讲,入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重要到什么程度呢?就看现实生活中,有好多中医忙活了一辈子,却是成就有限,并不是他们不努力,只是进入了旁门而已。
中医入门级的书,我会推荐《伤寒杂病论》作者张仲景作的序,如果你能静下心来,细细的体味几十遍,然后有所得,能够感悟到距今一千八百年左右,张仲景写这本书籍序时的心境,你就开始朝着真正的中医之门迈步了。


注意看上面中医书籍图片的左上角,不管需要什么样的中医书籍都能找到你想要的,内中收集了大五万多册中医书籍,学习中医非常值得参考的地方


中医书籍《伤寒论》是必须反复阅读、认真理解、效仿的经典。

《伤寒论》全书全称应该是《伤寒杂病论》,内容包括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其中的《伤寒论》原名《卒病论》。卒字大有深意,卒通猝,突然而来的意思,原意为治外感诸病立法示范,至于内伤杂病(旧有的痼疾)的治法,则记录在《金匮要略》中。作者是医圣张仲景,书中不借用《内经》一语,而水火相胜之义,阴阳进退之理,天地与人的诸多联系无不言及。


中医书籍《外经微言》

《外经微言》,简称《外经》,有人称为《黄帝外经》。中医特别重视理论,儿科鼻祖钱仲阳、大临床家张锡纯等都强调医理的重要性。中医的理论书籍最好的应该是《黄帝内经》和《外经微言》。金元四大家、黄元御等的医理解说可资参考、帮助理解,慎不可偏听一家之言。


中医书籍《内经》是必须反复阅读认真领会的经典

《内经》又名《黄帝内经》,内容分二大块:《灵枢》和《素问》,成书于春秋战国以前,我们见到的《内经》,是由唐代医学家王冰王太仆编订的。王太仆研究的是中医学术理论(探究天人之间的联系)、整理古籍、探求医理根源(天体运动、时空转换)。


中医书籍《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给人以无穷智慧的源泉,在这灵泉的灌溉下,历代名医层出不穷。学医之人必须阅读其中一部分名家的著作!世人都说中医爱珍藏独家秘方不外传,这说的应该是乡里之小医,那些胸有大爱的名医无不著书苦口婆心畅述医理医法医方。以下是我认识到的上乘大医:傅青主,著有《傅青主男科》、《傅青主女科》等;张锡纯,著有《衷中参西录》;雷丰,著有《时病论》;程国彭,著有《医学心悟》;李翰卿,著有《伤寒一百一十三方使用法》等。李中梓的《医宗必读》,喻嘉言的《医门法律》等,张路玉的《张氏医通》皆可一观。

后世医家多称“温病学诸书是《伤寒论》之翼”,因《伤寒论》的内容“详于寒而略于温热”。叶天士的《温热论》、陈平伯的《外感温病篇》、薛生白的《湿热病篇》、余师愚的《疫病篇》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别的方面,外科有刘涓子的《刘涓子鬼遗方》、王维德的《外证治全生集》等。杂病专著有:绮石的《理虚元鉴》、唐容川的《血证论》等。验方集萃的有《验方新编》等。

要读完以上医书,三、五年时间都不够用,因为医书不像武侠小说那样好读,有些书籍的大部分内容还需要反复阅读、玩味。今天的我们要想速学成用,必须阅读《内经》、《伤寒论》、《傅青主男科、女科》、《陈士铎医学全书》、《王旭高医学全书》、《医醇胜义》、《曹仁伯医案》、《程杏轩医案》、《王孟英医学全书》、《仿寓意草》、《时病论》等等(和讲药性的本草),这些著作里所谈的民病情况与我们今天的民病情况十分类似,常常可以有“生搬硬套”的机会。读完这些书,你再选二本医案如何廉臣编的《全国名医验案类编》考考自己,就能知道自己能不能对付一些常见的病情了。


此中所有中医书籍都在图中左上角,非常丰富的约五万册中医书籍均出自于此

其它的可推荐的中医书籍为:

中医大学本科教材类

《零起点学中医》–天下无疾(首选)

《中医基础理论》–教材(次选)

《医学入门》–李梃

《伤寒杂病论》–注释

《黄帝内经》–注释

《中医四大经典》–注释

针灸类:

《针灸学》–石学敏教材(首选)

《经络腧穴学》–教材

《针灸大成》注释–杨继洲

《针灸穴位名解》–注释高式国

中国医学大成丛书(全套10卷)
中国医学大成续集
中国医学大成(简体横排版)
中国医学大成(繁体竖排版)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全七卷)(扫描版)
中国医术名家精华丛书(全4卷)(扫描版)
中国医著系列丛书(全6册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全十五部)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全套六集)北京出版社1990版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丛书(全六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版
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33册)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112册)

医方精要系列丛书(全10册)(高清版)
医林荟萃(浙江省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选编)
医经六书(全3册)
千家妙方(上、下册)(扫描版)
历代本草精华丛书
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全二十二部三十册)
名中医医案医论(共15册)
名医临证金鉴(全二十二部三十册)
名医名方录(全4册)
名医类案(正续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

中医实用技术丛书(全10卷 高清版)
中医师承十元丛书(全5册)
中医师承大学堂丛书 张锡纯医学师承学堂
中医必读百部名著
中医方剂大辞典(十一卷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中医歌诀白话解系列
中医精华丛书(全九卷)(高清版)
中医经典临证发微(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中医经典注评丛书

儿童心理学手册(全四卷)
全国名老中医医案医话医论精选(共二十二册)
全国著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丛书(全22册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
全国著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丛书(全22册)(扫描版)
全民献方献药运动验方
内经类书籍
医学人生丛书:走近中医大家(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医学入门(上、下)
医学图谱、图解(一)(共十册)
医学图谱、图解(二)(共十册)
医学衷中参西录丛书
医家金鉴
医方类聚(全十一册)
名医遗珍系列丛书(全四册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名家临证医著重刊
名家临证医著重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名家献秘:老中医养生药膳(广东旅游出版社)
名师与高徒(共四卷)(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名师经方讲录(全2辑)
名老中医之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名老中医方药心得丛书(共5册)

中医经典白话精解丛书(全七册)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中医药精华读本(共六册)
中医证候学(上、中、下册)
中医证候学(上、中、下)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
中医金方系列(共6卷)(高清版)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共三十八册)
中医验案点评与误案分析丛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及原植物彩色图鉴(全2册)
中华传世医典(全12册)
中华养生百科(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中华医书集成
中华医学百科大辞海
中华国粹书系丛书(全10卷)
中华本草.完美修改版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文汇出版社1989 胡熙明主编)
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
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全4册)
中国中药资源丛书系列(全6册)
中国药典(2010版)(全3部)
中国药学大辞典(陈存仁)
中国藏药(全3卷)
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栏目组系列图书
中草药现代研究(全三卷)
中药成方制剂(全20册)
中药类书籍
中西医结合专科病诊疗大系丛书(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临床经典中医读本(共三十八册)
临床辨病专方治疗丛书(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续名医类案(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云南天然药物图鉴(全5卷)
传统中医药精华读本(共六册)
伤寒类书籍
伤寒论注十人书丛书(全10册)
住院医师手册(合集,共12本)
保健美容按摩彩色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傅山医学临证运用丛书(全3册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吕志杰著作(河北中医学院)
吴中医集(全4集)
吴熙妇科溯洄(全三集)
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
四季养生药膳(三采文化)

谈谈你对中医学的认识!

对于中国人来讲,中医不仅是中医与中药,还是一种文化与理念。
中医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可以说是一同发展起来的。药食同源,天人合一这些在今天看来依然不落伍的理念,包含在中华文化之中,也包含在中医药的理论里。往大了说,中医药诠释了人类与自然、人类与宇宙、人类与其他物种的相生相克的关系;往小了说,则阐释了人体与其生活的环境的关系,每个人都是大自然当中的一个小宇宙,这个出现在《易经》与中医理论里的观点在今天已经被最先进的科学所证实。
而中国人的养生观就是建立在中医理论对人体与疾病的宏观认识上,对此中国人受益匪浅,而这种理念在护佑中国人的同时也必将以文化的形式走向世界,为世界人民所接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170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