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称:“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说的就是高处寒冷地,人的寿命长;低处气温高,人的寿命短。目前世界上寿命最长的人,多生活在亚寒带和寒带,比如日本和北欧。研究表明,生活在寒带的人,寿命比热带人平均要长10~30岁,就是受益于低温的生活环境。
现代人需要“降降温”
“低温养生,并不能简单理解为降低人体温度,而是以降低细胞代谢速度,进而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寒冷使细胞分裂慢,新陈代谢也慢,所以衰老来得晚,寿命自然长。”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教授杨力这样解释。
京城四大名医孔伯华中医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孔令谦说,相对中医主张的悠闲与恬淡生活,当下都市生活中的压力,也可说是一种燥热。就如同一个开关,你来回开关次数多了,寿命自然变短。人类生命活动是遵循能量的消耗规律而运作的,消耗越快,寿命越短;而低温养生则能调控“生命能”的消耗速度,使其慢些再慢些,寿命便可随之延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中医药文化分会秘书长温长路认为,现代都市人群因精神压力过大、熬夜以及过食肥甘厚味等诸多原因,造成都市人群体质大都以内热为多,尤以阴虚内热者更为常见。内热、火旺成为许多都市人的体征,也成为百病之源。低温养生则能培养更为合理的生活习惯,从而达到平衡阴阳、调节身心的作用。
低温养生现在正当时,俗语就有“春捂秋冻”一说,在秋冬季节阴气旺盛、阳气衰微的时候蓄养阴气,犹如天助。正如给一棵干渴待饮的植物浇水,什么时间最好?春夏阳气盛,养阴犹如中午浇水,会被蒸发浪费掉大半,傍晚浇水则不但蒸发减少,还可以兼得夜露补充。因此说,秋季开始低温养生,就好比傍晚浇水,是最佳季节。
既如此,那如何才能做到低温养生呢?这可不是少穿一件衣服那么简单,要从饮食、环境、睡眠、运动等四个方面着手。
适当吃些凉性食物
从饮食着手。一是低温烹调。低温烹调能减少高温烹饪时致癌物出现的几率,又最大限度地保存了食物中的养分,可谓一举两得。二是少吃偏热的食物,适当吃些凉性食物做调节。麻辣烫、火锅等现代人爱吃的食物会给秋燥“火上浇油”,凉性食物有助于身体气息平衡,去除燥热,比如水鸭、鱼虾等体温偏低的肉类食物,稻、藕、笋等水生植物,大白菜、萝卜等蔬菜,冬菇、蘑菇等背阴处生长的菇类,冬枣、苹果等秋冬季成熟的水果,可起到滋阴润肺的作用。三是饭吃八分饱。进食越多,产生的热量也越多,易使体温升高。国外研究显示,少食可使动物体温下降,使其死亡几率降低1/3以上。
切忌夜生活过度
从睡眠着手。一是睡个“低温觉”。我们的体温并非恒定不变,而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晚间9~11点开始下降,凌晨1~3点降到低谷,清晨8点左右开始缓慢上升,晚餐后(晚7~9点)达到顶峰。因此夜间睡眠是“低温养生”的好时机,必须杜绝熬夜,每晚要确保7~8个小时的睡眠,切忌夜生活过度,甚至通宵达旦地疯玩。二是避免“光压力”。在灯光中入睡会导致体温上升,使人体产生“光压力”,影响正常代谢功能,因此最好在黑暗的环境中入睡。
多接近绿色植物
从环境着手。一是多接近绿色植物。室外多栽种树木与绿色攀爬植物。比较起来,植物蒸腾吸收热量的贡献大于树木遮挡太阳辐射所减少的热量,“双管齐下”效果更好。二是弃用厚重的窗帘。换成薄些的、看起来淡雅清爽的轻纱或者棉质窗帘。三是家具也降温。多采用造型简洁、色调偏冷的藤、竹、木制品,达到吸收部分热量之目的,发挥辅助降温作用。四是尝试冷光灯。
多做瑜伽等慢运动
从运动着手。一是来一场自然之旅。多到河湖、高山、森林、峡谷等处做深呼吸。这样可以更多地采吸自然阴气,以收滋阴之功。二是常温沐浴。平时洗澡时,无论盆浴或淋浴,水温不必高,桑拿时房间的温度也不宜太高。温泉有滋润身体之功效,但不宜长期频繁浸泡热温泉。三是多做瑜伽、普拉提、太极拳等慢运动。游泳也是值得推荐的好运动,因为在水中消耗的热量要明显高于陆地,降温效果会更好一些。
5类人不宜“秋冻”
“低温养生”是个综合的概念,不能简单理解成一味的贪凉。温长路提醒,践行低温养生,要避免四个误区。
一是少穿衣。在气温低的时候还是要注意保暖。
二是开空调。“低温养生”注重的是自然环境下的“低温”对人体的调节,大热天开空调有悖“低温养生”的原则。
三是喝凉水,吃冷饮。中医讲究少食“生冷”,与人体温度接近的食物才更养生。
四是不分人群。适当“秋冻”的确可增强人体耐寒能力,但并非人人适宜,五类人不宜“秋冻”:心血管病患者,深秋的低温和多风是心脏病的诱发因素;胃溃疡病患者,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胃肠易发生痉挛性收缩,使原有胃溃疡再次发作;脑血管病患者,人体受寒冷刺激后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容易引发脑出血或脑血栓形成;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患者,寒冷空气会对患者气道产生不良刺激,使这类疾病复发或加重;老寒腿患者,腿部常有酸麻胀痛或沉重感,在受寒时症状易加重。(李颖慧 黎昌政)
大家都知道秋季是一个养生的季节,秋季干燥,这样的气候容易环山各种疾病。那么秋季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告诉你秋季养生应该注意什么,欢迎参阅
秋季的养生保健注意事项
***1***防秋燥
燥邪伤人,易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就会出现燥象,表现为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面板干甚至皲裂。肺喜润而恶燥,肺的功能必然受到影响,就会出现鼻咽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症。
怎么来养阴防燥呢?元代医家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润其燥。秋天应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之类的柔润食物,以及生梨、葡萄、香蕉等水分丰富、滋阴润肺的水果。
在起居上要早睡早起。早睡能养阴,早起呼吸新鲜空气,以利舒肺,能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2***防溼邪
秋季从立秋到霜降有6个节气。此时,夏天的暑气还没有结束,秋天的雨水已经很多了,此时须防溼气阴邪,困伤脾阳而发生水肿或腹泻症状。要是早秋脾伤于溼,就会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作种下病根,所以秋季防溼也很关键。
防溼主要应以祛溼化滞、和胃健脾的膳食为主。如莲子、苡米、冬瓜、莲藕、山药等。
***3***防贼风
秋天气候多变,早晚温差大,冷热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贼风往往会乘虚而入,使人生病。
秋夜凉风习习,有的人爱开窗而睡。睡眠中人体免疫机能降低,阵阵凉风吹起地面尘土以及细菌病毒就会乘虚而入,被中医称为贼风。
受到夜间贼风侵袭,第二天就会全身酸痛,疲乏无力,还会引起咽炎、气管炎、口歪眼斜、面部神经麻痹等。
防贼风的方法有:一方面,注意穿衣、盖被,不要随意减衣;另一方面,不要过早地穿上棉衣,秋要冻,才会对贼风有抵抗力。
***4***防秋郁
晚秋时节,凄风惨雨、草枯叶落,人感受了季节的变化容易起忧思。人脑底部,有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一种褪黑激素,它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不乐。而入秋之后,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相对增多,人的情绪相应低沉消极。
秋季养生法则
1、多睡1小时。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身体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这就是“秋乏”。此时,就应该相应地调整起居,尤其是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一个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睡,不仅可以让人保持精神,还能在冬季来临之前储存能量,养精蓄锐。
2、避免过早地新增衣物。初秋,暑热尚未退尽,不宜过多过早地新增衣服,用来提高机体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然而,“秋冻”要因人而异,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则应及时增减衣服。“适温”最重要。尤其在关节、腰部、咽喉、颈部等地方需要做好保暖工作。
3、多喝蜂蜜水。蜂蜜润肺、养肺,秋天经常服用,既可以防秋燥,又能抗衰老。有些人说,这个时候生姜要少吃,其实也不一定。生姜性偏温,对于小感冒发发汗还是比较管用的。
4、贴秋膘要循序渐进。进入初秋,夏天里比较差的食欲逐渐好转,但这个时节人的肠胃功能比较弱,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加重肠胃负担,影响肠胃功能。
5、喝粥健脾胃补中气。百合粥、银耳粥、杏仁粥、莲子粥、坚果粥和芝麻糊等,都是很好的养生早餐。医生提醒,调理保养身体应该从秋天开始,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能增强抵抗力。
6、多喝水去秋燥。想去秋燥必须养阴,而养阴的重点在于留住水分。建议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温水,可以让整个消化系统苏醒过来。但是千万不要喝冷水,因为人的脾胃喜温忌寒,低于室温的水多喝反而有害健康。
7、多吃清热安神食物。比如银耳、百合、糯米、莲子、豆类及奶类,但不可一次进食太多,少食多餐。
8、少吹空调风扇。初秋早晚温差较大,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容易发作,经常吹空调、吹风扇,可能引发肩周炎、颈椎病等,要少受“冷 *** ”。
9、避免脐部、胃部受凉。天气渐凉,肚脐部位对外部 *** 特别敏感,要及时增添衣物。睡觉时盖好腹部,关好门窗。
10、轻松运动。饭后两小时,可以做些不太累的运动,如快走、慢跑、跳操、瑜伽等。适度的运动有利于改善血液回圈,对消化吸收能力也有帮助。
11、精神调养防悲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初秋,天气万物由春夏的勃勃生机转向萧条冷落,加上干燥,人们出现心情波动甚至情绪低落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应注意收敛情绪、维持心性平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165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有氧运动有助睡眠
下一篇: 爬山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