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高洪山:非线性(中医视角)方法论杂谈(交流篇)

医案日记 2023-05-02 20:49:42

笔者写了篇如题的文章,当晚发出第二天一早在邮箱中就看到了《中医世家》站长和美国心脏学会孙娟老师的评述,不由得感动,回复中传递了有用的交流信息,这引起笔者对环境概念的进一步思考。

笔者的讨论常带有跳跃性,很高兴《中医世家》老师和美国心脏学会孙娟老师热情的接待了这种思维方式,人之初性本善,笔者这种概念性的探讨没有冒犯他人的意思,仍以大论谈中学(医),仅仅是试图建立起一种环境理念(镜像),而笔者又以为这是中学的真谛并加以充分理解,则更有益工具细节的衔接。本文中仍然将中西医的理论和临床作适当的隔离,理论称为中西学而临床称为中西医,如此强调是展开中学(或西学)的理论属性的讨论,并避免受到孤立的临床案例的信息干扰。

笔者看重中学(中医)在于其既具有(气机循环)理论,又具有(阴阳五行经络等)临床操作工具,这与国学文化体系有所不同。我们知道西医讲究的是(用药靶位)精确制导;而中医用药讲究的是(用药偏性以及复合作用)调环境平衡,这至少在理论级肯定有互补性,尤其当下中国人已经过于西医临床阳亢(10倍于世界人均的抗生素用药量),具有内外环境的调理的必要性,如果能更系统精确的确立五行工具如五脏与五味五色经络线等的关系很有必要,这完全可以逐步验证现代化。

笔者在讨论中没有引用古原文(也确实不太懂),而更愿意用现代基础理论、经验去理解中西学定义概念的真谛,我们应该看到西学的生物生理分子化学环境生态学等的用词大量使用信息术语等,与现代(工业)科技的进步发展相一致。其实当年中学开创者也是与时俱进的,在不断总结、学习、借鉴中前进的,西学理论毕竟是深入到分子原子层面的精细观察,只要中西学都具有科学性,就总会有交集的地方,如果我们的思维不要过于机械偏执,总能发现越来越多的交融区域。

譬如若按阴阳两段分法,文化是阴升阳(主流是人文耗能上升为阳),科学是阳降阴(主流是顺应自然下降为阴),文化发展经常是越混沌越时尚,譬如七仙女下凡的故事就很美,而科学考虑的是新的高效率技术突破以及可持续衔接具有可操作性,文化应该是享用科学成果的惯性思维,且常以“七情”反作用于生产力,或主义或信仰或经济危机周期性均可以验证这一点,而此时穷尽智慧不出科技成果时,也会往文化上靠,文化的好处是个什么都可以装的筐,譬如牛顿和爱因斯坦都信上帝,然而与一般民众的执着不同,科学家有天生有不信上帝的基因,譬如霍金在有了新想法后又在怀疑上帝创世了,显然上帝仅仅是其结构式中的一个未知数,先用文化概念替代。显然中学具有工具性专业性,与通常的(具有人文修饰的)国学文化有所不同。

病菌通过建立细胞膜来建立自己的私密空间(小环境)以便于更好地保护记忆和发展智慧,抗生素进去把病菌的细胞膜防护功能破坏了,不适合生存的外环境扩散进去,病菌也就肢解死亡了,迅速且有效,这显然是抗生素立的头功,然而随着认识的深入,至少可以知道这些肢解的垃圾是由身体的免疫系统负责清理干净的,免疫系统显然是内环境中最重要的保护使者,生命体一旦死亡,免疫系统立即停止工作,躯体产生分解(并加入到碳循环、氮循环和硫循环的自然之中去)。

应该指出,人类可以行走的空间环境是“气场”,其中弥漫着无数个无机物及有机物(譬如DNA半成品或者碳链的枝节片段),有各种信息和通讯的存在,其中归属化学语言有外激素,这是由空气传播的化学语言信息场,譬如蜜蜂王国,有一只蜂王不停地发出蜂王信息素,由此管理者数百个雄蜂以及数万个工蜂集团,进行生命有序的活动,显然如果将分散型集团分工合作的功能集成为一体(如人体),则有内激素起作用,由此形成五脏六腑的协调运作。(“场”中的个体或许可以理解成光在太空中运动,遇强者则时空弯曲,若遇到弱到极限的黑洞,钻过去,凤凰涅槃后,又是一片新天地,这极有可能是反物质世界,质子带负电,而电子带正电,也许科学家研究发现的反物质是那个世界偶尔漏过来的,也许我们的物理空间是重合的,只不过时空不同,在一条总线上行走但互相看不见而已,我们之间的相互碰撞只不过是与看不见的影子碰撞一样,有时候同在一个饭桌上吃饭,偶尔会透过一点信息到我们的梦中,而我们以为是迷信)。

再想想西药抗药性的奥秘,大概是有能耐的细菌或病毒只要把DNA的螺旋曲线往旁边这么一让(时空弯曲一下也就过去了),然后改变一下细胞膜的结构排序就行了,由此斩首式精确打击的抗生素的疗效就有些问题了,因为病菌可以很快选拔出新的具有针对性能力的“首”(其实我们的DNA记忆的信息也是经过千百年进化风吹雨打过来的,我们的DNA显然是靠着铁矿边上成长起来的,就近把铁给络合成血红蛋白,这是最高效率的氧气运输工具,如果靠近铜矿,我们的血液也就是绿色的了),现在的抗药性弄得西学高智商的科学家也是一头雾水(见张功耀文章《抗生素80年》,笔者博客也转贴了),很难推出新的抗生素药品,并称有不少医药公司都转向研究抗癌药去了,显然治疗癌症的药的经济效益比较高,治好了是高明,治不好是理所当然,不太容易遗存有民事问题,但就人文而言拖到癌症再治疗这未免有点残酷。

中医的方子是一种按气机循环原理,多元药性调理患病环境“场”,这似乎是一场交响乐,高中低音等各种音符有机的混频搭配(还需要音乐厅建筑的配合),最佳效果就出来了,中医常慎用虎狼药,温补食疗的疗程可能会长一些,这有时不太符合现实中国人要钱不要命的快速生活潮流,经常是不注意休息,大剂量激素加抗生素硬撑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常常留下了亚健康的隐患,这种短促突击的运行模式,既不符合中国天人合一文化也不符合西方的信用文化,显示出一种三国演义式的中国农民的狡黠和破坏性,这种思维模式常常不符合环境友好的定义(一种容易引起振荡的正反馈模式)。

有科学研究证明癌症都是现代人得的现代病,关键是运转节奏太快(这很容易受到不良能量的刺激),除了“七情”幸福感下降外,实际运作还容易积存大量反应不充分的半成品,譬如说亚硝酸盐(氮循环的半成品)、一氧化碳(碳循环的半成品)以及辐射噪音等都可以形成致癌性的刺激,这里重点提提身体里的自由基(游离基),是含有一个不成对电子的原子团。由于原子形成分子时,化学键中电子必须成对出现,因此自由基就到处夺取其他物质的一个电子,使自己形成稳定的物质(氧化)。生物体系主要是氧自由基(活性氧),例如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脂氧自由基、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自由基。加上过氧化氢、单线态氧和臭氧,过多的活性氧自由基就会有破坏行为,导致人体正常细胞和组织的损坏,从而引起多种疾病,如心脏病、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和肿瘤。按前述的“场”调理,中医应该有较好的作用。

高级的生物体都有(有形或无形的)膜围城的私密小环境,在细胞被膜里有DNA在指挥着细胞器(集合)乃至机体整体的正常运行,DNA透过双层细胞膜上的透气孔(善意的一孔之见),与外面的世界进行着信息和物质的交流,五脏六腑和谐相处(环境友好),相应的通讯按经络线行走;然而由于不良信息的集中反应且存在信息不对称,大脑在内外环境的协调过程中总是十分地操心,管理中生出许多矛盾和忧愁来(也应该有不少属于无中生有的文化虚幻)!其实粗略了解些中医临床方法似乎并不很难,“七情”是“虚”,“六淫”是“实”,打肿脸充胖子就是“虚”,一冲动就没有本了,像比尔盖茨敢于裸捐的肯定是实,比较难办的是中产阶级,平时确实有点小钱像个绅士,但还是经不起折腾,可能还是以“温补”为宜。应该指出,虚实论对脑袋具有绝对有效地指导意义,遇事经常想想这次办事是“虚”是“实”,显然头脑发热冲动为“虚”,细心考量再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的为“实”,身体本身有一定的缓冲余地,但建设大项目过度透支则一定要考虑可持续循环,若某个流程段不太通畅总会产生煞风景的尴尬。

细致之处有五行图工具,若有些不适,应该想想木、火、土、金、水的属性有啥特点,在房间里挂一张五行表,按相生相克的流程分析分析找找感觉,气机特性是:【展放】(肝)(木)→【上升】(心)(火)→【平稳】(脾)(土)→【收敛】(肺)(金)→【下降】(肾)(水),然后再转回【展放】(肝)(木)以维持正常循环流程;如果相克显然是把正常流程段给短路了,【展放】→【平稳】(【上升】被短路了),于是我们想想中医定义,如果流程缺了【上升】(心),流程对应的五味应该是缺了点“苦”?应该请教中医,吃点“苦”瓜行不行?估计加点相生的“酸”食也许更加重了短路特征,可能不合适?或者再用点“甘”草给脾加加量,可以反哺心?还有就是加强的肺的功能(辛),以求对肝火有所抑制(金克木),避免肝火过盛的信息叉到脾去(应该指出这是按常规推理的想法,笔者始终以为,由于人体的复杂性,专业医师的知识和经验具有公众属性,其判断与实际个体也可能存在偏性,应该保持与专家有效地信息交流,患者自身坚持常识是重要的一环,久病成良医是有道理的)。

十一

笔者曾按喝酒的生活经验来联想中学“气机循环”的理念,由于酒毒在肝内灭活(西学概念),也可以联想到肝的生发,后来由“细胞化学入门”一书(美A科恩,科学出版社1979)讲到氢键以及水的特性,于是笔者进一步联想酒中的五谷精微与身体内的消化酶共同作用把相当数量的氢键给切割了(这已经是溶剂分子刀了,喝酒的经验是似乎是胃先热起来,很快就浑身发热,酒气也上头了),由此得以升华(阳),升华量取决于水集团(应该包括蛋白质和核酸巨型分子)的尺寸大小(纳米技术概念),切的越小,其总的边缘周长(或水集团总的表面积越大)部分的升华就越大,如果分割成单个水分子,也就是在零下80度气化了,显然整个人都沸腾起来了,所以消化的效率不可能也不应该达到如此高的程度,不仅仅是病菌撑不住,就连如此强大人体的整体耐受力也不够。

十二

生物体通常会用电离的方法(加含水酸或含水碱溶剂)达到切割氢键的目的(分子刀),细胞想吸水则把把(肽键)亲水端伸到体液中(实际也起到切断键的作用),反之则把(肽键)疏水端换过来(可以理解为微型的阴阳转换)(细胞膜就是如此二层设计结构)。笔者想如果做类似的精确试验,大概是用各种度数的酒为宜(水的离子积比较小,反应不太明显不容易测量)(或者较大偏性的用药)(这里似乎用动物试验较妥当些),然后测量其体内脏器循环走向的温度变化(最好按经络线走向测相应信息变化,总是有些担心没有如此高精度的微温度测量仪,而且这种试验仍不能区分具体是化学通讯、物理通讯或生物通讯)。

十三

其实,好的中医临床的方剂应该是有效“气机循环”的促进剂,但应该强调这仍然是协助身体内部调环境的功能,主要还应该是器官细胞形态起切割氢键的主要作用,笔者以为经络线就是五行藏像具体的信息(表达)流的运行路线,其中一部分穴道应该是就对就近的器官起作用,还有一部分属于远距离操控,以对五行定义的流程功能段起作用为主,譬如肝胆经的整个走向应该对【展开】定义的宏观性起作用,再如脾胃经的整个走向应该对【平稳】定义的宏观性起作用。笔者想既然前人提出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为:起于【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最后又回到【肺经】,这可能是气机循环(五脏六腑)的信息(表达)流通道,按西学定义,应该逐步得到验证,否则仍应该称为假说,当然既然已经人体试验民间运行数千年了,也就用不着多此一举再发一张官方证了。

十四

按照负反馈型自动控制原理(从输出端引出部分信号,并倒相返回输入端,正负相抵,由此降低了输入端的信号强度,由此获得了比较稳定可控的输出信号),若理解该原理并推理:由于内部器官(或流程定义的功能)的病痛沿相应的经络线作压痛表达,中医对相关经络穴道的针灸刺激量,等同于负反馈量,由此反馈到病灶处,由于相位相反可以降低病痛的危害,由此起到了治疗作用。

十五

总体来看,文章还是在泛泛而谈中学的框概念,笔者感觉深入研究的方向可以由五行的类比深入下去,这其中还是需要西学的研究加以佐证,由于专业性很强,笔者还得细细的体会中西学的精髓才行,当然笔者最怕的就是诠释中对基本理论定义有所偏离,先前有个经络线是“气”通道的判断,是受了实体“气”思维惯性的误导,其实细胞通讯应该是化学通讯、物理通讯、生物通讯或混合型通讯手段,至于具体路线图用的是什么通讯,则是“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实际上自然进化肯定是按最佳节能的途径作信息表达的,环境中大量用专用酶(激素)(类似汽车工业中的专用模具量产),西学研发专用酶作功会影响到环境和中学用药方也是调环境偏性,撇开疗效不谈,理论上应该都对,环境归结到化工原理,不管何种化学反应,都可以用合适的温度、压力和比容表达,并用纯度分析验证流程,而这一切都已经被热机原理定义过了,应该不会有方向性的错误。

[复信]这次稿件已经细细读过并发在网站上,(.cn/zaji/7/75503.html)本来很想和您交流一番,但细细读过后觉得不知如何开口了。很多内容都能朦胧的懂点,却又不能顺利贯通悟透。我想是自己日常兴趣爱好及专业等,都似乎与高先生的相去甚远,而造成现在这样无法很好的交流。不过高先生不必在意、不用理会我的困惑,相反我还很感谢您的来稿,让我从另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待中医!文中的道理并不深奥、例子也浅显易懂,应是思考的习惯性问题,所以先生提出的论述本人还要细细琢磨。

[原文一]干细胞是胚胎混沌期的产物,一个胚胎很难具体说清楚是什么,然而混沌经过准备期之后进入分形。胚胎部分内陷,部分原地不动,部分外延,形成人形。分形后的具体环境对细胞基因表达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显性部分得到充分发育达到器官职业化要求,产生与环境代谢的功能,而隐性部分内容则封存不再作职业化发育,干细胞就地实现职业化和专业化要求,由此可以分清五脏六腑大脑骨骼皮肤等;显然如果在此过程中得到意外刺激能量,则可能出现异位或功能障碍;通常分形专业化分工后的隐形基因不再显性化,若存在环境变异造成再次显性表达,盲目发展则可定义为某型肿瘤或癌症。

[孙娟述评]描述部分原地不动,部分外延形成人形。一部分达到标准化职业要求,一部分封存不再做职业化发育很像阴阳的相互关系的描述:“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这个也与“盘古开天地”里说的:“阳清为天,阴浊为地”似乎可以联系上。感觉您在讲中医的基本理论“阴阳”。

[原文二]器官都是按岗位要求自发工作的,并互传操作信息并按最佳(节能)工艺流程在器官之间形成有效地接口和自发通讯。应该指出,专设的大脑功能主要是用于起动和协调整体有意识的联动,具有调控选择性,以此降低长距离通讯损耗和自身的计算工作量,大部分信息流则由组织之间按小环境要素自行流动和运作,这造成大脑与机体内部器官的信息不对称,这显然是人体按地球村大环境而自然进化形成的复杂生命体,按节能减排的高效率,人类大脑对自身的运行规律则常常处在迷惑不解的状态,由此而产生了所谓的科学研究工作。

[孙娟述评]这一段:器官都是按岗位要求自发工作的,按最佳流程有效地借口和自发通讯。。。大部分信息流则按小环境要素自行流动和运作,这段讲的是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五行在一个圈里,每个相关脏器之间的联系我们用线段表示时是可以相等并且是最短的:)

[原文三]说实在话,世界真奇妙DNA全知道,问题是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当基因处于混沌时我们看不到,而分形后的绝大部分基因表达都处于隐形状态没有发育,所以我们也不能有意识地知道,这显然是自然进化最节能的方法,大脑甚至做到一心二用都很累,由于亿数的脑细胞区域各有分工,同时启动二个区域,驱动动作的时钟频率就会加快,控制信息流在彼此之间的总线高频往返动作,十分耗能,一般的一心二用活动都处在大脑相邻地区以求减少信息物流消耗,如果强行远距离多用途高频总线操作,有可能需要加大大脑的尺寸,包括能量的补充、散热表面积等等。

[孙娟述评]这段应该在讲中医的平衡问题:为什么中医再强调“平衡”问题。因为本身活体就是“不平衡”的。真的平衡就意味着静止,静止则不再具有生命的特性(不特指我们不研究的生命医学外的变化)。恰恰是在调整原本不平衡的状态到平衡的状态过程中才创造了更多的完美。启动大脑的两个区域还是有可能的,但是是经过反复调节两部分的平衡的状态后才出现的。强行加大一心二用的工作量,您说的包括加大脑的尺寸或是补充能量等,可以说成“巨大的外力”。但那是外力,不是原本生物体的一部分。打个比方,左手画圈,右手画方,直接左边叫一个人,右手叫一个人控制就能轻松达到了。但是从一个人来看,是达不到的,但是硬要把三人看成是一个整体或是两人看成一个整体,那也成立。

[原文九]笔者在这里强调能源流(显然信息流是带有控制特征的能源流),这应该符合热力学定律,其中第一定律为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第二定律则指出,凡事涉及热现象的一切过程,都有一定方向性和不可逆性,如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自发地传向低温物体(当然如果能加以阶梯利用亦可称之为新能源),而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这类通道是需要消耗能量的动力过程,而且只能一部分能量可以转变为功,而其余部分(废热)传递给冷源,应该指出,这废热如果没有更低的冷源吸收,则需要更大的功率消耗,用以加大废热功率以维持与冷源的温度差以有利于散热。

[孙娟述评]这段应该就是“辨证论治”的关键。

[原文十二]笔者特别希望指出的是,氢键基本原理与中医的气机循环理论的相关性,水由一个氧和二个氢所组成,这是一般的科学常识,其实水(集团)是由氢键动态链接的网格整体,若使得氢键断开,水在-80℃就可以沸腾,而结合氢键后水的沸腾定格在+100℃,显然,氢键的张弛之间的单位热容绝对值量达到180℃之多;如果我们暂时有意识的简化中学论述的精气血津液的成分差别,简单类比成只有一种水的成分在循环(水运)(当然可以在循环的路上添加五谷精微、氧气,以及卸载垃圾等等),我们规定肝主生发(即肝环境造成部分的氢键断裂,这部分断键的水,哪怕在零下80℃都可以形成阳气上升),然后想要引火归元则在合适的地方把氢键再补上,显然原本气化的水又变成液体的水,因为不到100℃是不会气化的,由此,所谓的阴阳虚实高低也就是设法使得氢键按流程所需,该断则断,该接则接,中医师的水平可归结于判断患者断和接的环境条件是否合适,当然还应该细化到掉下来的氢键的数量,这影响到酸碱平衡问题,显然这属于水道通调,由所定义的肾把关。

[孙娟述评]我们这样研究后,最终能让中医师很清楚地看到“氢键”的“断接”程度吗?如何能让中医师的水平提高是我们研究的主要方向吧?传承。。。是师傅还有位师爷最在乎的问题。问题又回来了。如果您这么清楚中医理论与您所在学科的理论了,您现在能过来把脉看病,也就是诊断“该断还是接氢键”,并且调好吗?无意冒犯,目前都很精彩,但我们之后的路要怎么走呢?能用这些为中医做什么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160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