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冬令养生说进补

医案日记 2023-05-02 15:25:24

冬令养生说进补

陈熠,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原副馆长、主任医师、教授。擅治肿瘤、心血管病、胃肠道疾病、呼吸道病及各种疑难杂症。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门诊部陈熠主任医师日前作客东方网嘉宾聊天室“名医坐堂”栏目,就“冬令进补”等有关话题与广大网友作在线咨询,现综述如下。

为什么冬令要进补

陈熠说,冬令进补是我国用以养生防病的传统方法,中医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因此,人要健康长寿必须学会“顺四时变更之道”。这里讲的“四时变更之道”就是指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变化的规律。“逆之则灾害生,顺之则苛疾不起”,我们应顺这些规律来养生保健,重大的疾病就不会发生。“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冬季是岁末,也是一年最冷的季节,万物生机闭藏,阳气潜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昆虫蛰伏,大地冰封,自然界的生物处于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以适应来年春天的生机,人体的新陈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同化大于异化。根据冬季“闭藏”这个自然规律,冬令进补能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及时充分地吸收、贮存于体内,来滋养五脏,养精蓄锐,以待来年。因此,冬令进补是人体顺应自然来保健养身的需要。

进补要结合具体情况

合理进补至少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因人而异:按性别、年龄、体质、劳逸、心情等不同的情况,有所区别。如儿童要有助发育、益智力;老人要增体力、抗衰老;妇女要补血;男子要益精等,用中医的理论来辨证调补。

2.因病症而异:可以把辨证论治结合中药药理研究来用药,如失眠者,可加服珍珠母、炒枣仁、制远志等安神养心的药;伴尿路结石、胆结石者,可加服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等清热排石的药;伴冠心病者,可加服丹参、桂枝、瓜蒌、薤白等活血通洛、温通心阳的药物等等。

3.因时因地而异:结合所处的气候环境、风俗习惯,如正值严寒之冬,可能就要多用一些温热药,以帮助抗寒;相反,如遇暖冬,就应当少用温热药。结合风俗习惯,西北人喜欢吃补酒,南方人爱服人参、补膏等,总之,不能一听到冬令进补就随便乱用补品,而应当先调理好肠胃,弄清病史和自己的健康状况,根据中医的理论,辨证论治,辨证施补,才能做到合理、有效,如果乱用补品,不但不能收到好的效果,还可能损害健康。

因人而异调补

一个网友,30岁,有贫血、盆腔炎、慢性浅表性胃炎史,但不太严重,想进补以改善体质,但以往喝中药时经常腹泻,她问喝中药进补时腹泻怎么办?

陈熠认为,在此就不仅仅是进补了,而是调补的问题。现代人往往不是营养不足的问题,而是营养过剩或者营养结构不合理,引起体内阴阳气血失去平衡而致疾病的发生。现在,患有慢性疾病及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占有很高的比例,不能单纯用补的方法,而是要用调理、治疗、康复、调养相结合的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冬令进补应进一步,“升级”为冬令调补。如肠胃不好,经常腹泻,在看病时要提醒医生注意这个问题,应该会得到改善。

还有一个网友,冬天怕冷,经常手脚冰凉,想了解可吃一些什么补品。

陈熠说,冬天怕冷,经常手脚冰凉,多为阳气虚,可以吃益气温阳的药品和食物,如人参、黄芪、羊肉等等。但人参、黄芪的用量,应辨证施用,不可使用太过。必要时请有经验的医生开方调理。

另有一个网友,46岁,经常觉得没有力气,舌苔发黄,很厚,问能否能用中医调理。

陈熠说,舌苔很厚,有时发黄,说明肠胃消化吸收功能不良,也可能有食积,中医认为是痰湿阻滞,因此,要先调理好肠胃,然后才能根据体质请医生进行全面调理。

一个网友血压偏高,检查发现眼底血管硬化,问是否可用丹参、黄芪加三七粉调理,另外,芝麻、胡桃粉能不能吃。

陈熠说,年龄偏高出现眼底血管硬化是自然现象,但眼底血管硬化程度在Ⅱ级以上,就应注意保养,注意改变饮食习惯。如再有血压偏高,更要注意适当活动,不能单纯用丹参、黄芪、三七粉等益气活血的药,而要根据舌苔、脉象来辨证用药。吃芝麻、胡桃粉是属于食补,适合于血压偏高的人。因为芝麻、胡桃含有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陈熠最后说,民间素有“冬补三九”的说法。中医从“冬至一阳生”观点出发,认为冬至阳气渐升,阴气始退,此时进补最为适宜。对于那些病情变化比较大或病情不明确的患者,现在可以先服一些调理药,做一些准备,避免直接进补而走弯路。(龚游整理)

为什么要秋冬进补?

民间俗话说:“秋冬一进补,春天能打虎。”秋天和冬天是一年中最适合进补的两个季节,在秋冬季节进补事半功倍。

人上了年纪后,身体逐渐变差,大多会出现一些“虚”的症状。《黄帝内经》说:“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衰老是人体的自然现象。有的人气虚,会出现头晕无力、倦怠懒言、胸闷气短、容易出虚汗、失眠健忘、食欲不振等症状;有的人血虚,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四肢麻木、大便干燥等症状;更常见的是,很多老年人都有点肾虚。肾气亏虚是衰老的主要原因,老年人大多都有常见的是,很多老年人都有点肾虚。肾气亏虚是衰老的主要原因,老年人大多都有肾虚的毛病。俗话说:“人老腰先老。”很多老人弯着腰走路,还经常腰腿疼,这便是肾虚的症状。

身体有了虚证,该怎么办呢?《黄帝内经》说:“实则泻之,虚则补之。”老年人身体虚弱,就应当相应地“补”。所谓“药补不如食补”。

《千金要方》云:“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意思是如果食物可以治好疾病,就尽量别吃药。因此,对于那些没有明显病症,虚证也不是很厉害的人,平时多吃一些进补的食物是最好的办法。

那么,是不是一年四季都适合进补呢?我见过一些热衷于进补的老年人,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一大堆蛇酒、羊鞭酒这类大补的补药和药酒,一年四季,每天都要吃上一点药,喝上一点酒,持之以恒,觉得这样就能大补了。这样的做法对吗?

进补有一个时机问题。如果真有老年人一年四季都坚持吃相同的补药,恐怕他会遇到这种情况:在炎热的盛夏,他吃了补药后会感到浑身燥热、口干舌燥、大便会遇到这种情况:在炎热的盛夏,他吃了补药后会感到浑身燥热、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甚至还会流鼻血;等到了寒冷的冬季,他又会觉得这些补药不太管用,吃了以后浑身还是冷冰冰的,身体仍旧虚弱,没“补”过来。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要知道,人生在天地之间,和自然万物是融为一体的,用《黄帝内经》的话说:“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养生的秘诀在于,人的生活作息应当顺应大自然的变化,而不是忤逆自然,这样才能得到长久的健康。正如古人说:“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大自然一年有四个季节,四个季节温度不同、气候不同、万物的生长规律也不相同。人体的生理变化和这四个季节是相对应的,一年四季中,人的生理状态、养生规律也都不相同。万物在四时中的规律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在一年中的进补和养生,也要符合这个规律。

夏季是阳气生发的季节。正常的人在夏季非但不缺阳气,反倒容易阳盛,生燥火。如果在夏季喝蛇酒、羊鞭酒这类大补的药酒,结果肯定是燥热上火,很容易产生口干舌燥之类的上火症状,反倒伤害身体。夏季适合“清补”,吃一些清热祛火的食物,才对身体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大补”“滋补”是不适合春夏两季的。

秋冬两季正好相反。秋天一扫盛夏的暑热,日照时间越来越短,天气逐渐凉爽。果木各自成熟,花草开始凋零干枯。这些现象,都表示着大自然的阳气开始收敛。秋季的特点即为“收敛”,就是所谓“秋收”。

冬天万物枯萎,动物纷纷躲进洞里避寒,植物要么被埋在地下,要么化作坚硬的种子。如果下了大雪,更是把万物都埋藏在了积雪之下。这个情景,就好像万物都躲藏了起来。冬天的特点即为“收藏”,就是所谓“冬藏”。

秋冬二季的特点是“秋收冬藏”,是阳气逐渐收敛、储藏的过程。人体的变化也符合“秋收冬藏”的特点。到了秋天,人体的阳气渐渐收敛;到了冬天,人体的也符合“秋收冬藏”的特点。到了秋天,人体的阳气渐渐收敛;到了冬天,人体的阳气会收藏起来,休养生息,等到来年开春阳气生发的时候,再重新绽放生机。

秋冬时节,人体的阳气像是一个正在孕育能量的种子。秋冬养生,好比细心呵护这个种子。如果能在秋冬季节把身体养好了,把营养补足了,让阳气在身体里充分休养,那么来年一整年都会是精精神神的。如果在秋冬季节不重视进补,甚至过度损耗阳气,就好比庄稼汉没能保存好种子。种子不好,来年不管怎么呵护,也不可能会有好的收成了。

秋冬进补,不需要天天都补、顿顿都补,进补的次数并没有严格的限制,只要在平时方便的时候,食用一些有进补功效的食材即可。秋冬两季算下来,只要进补十几次、二十几次就可以起到很不错的进补效果。这几十次的进补,能换来一整年的身体健康。因此,在各类养生法中,秋冬进补是最经济、最“划算”的一种了。

秋天和冬天这两个季节补好了,就能改变身体虚弱的状态,让身体变得强壮。

也符合“秋收冬藏”的特点。到了秋天,人体的阳气渐渐收敛;到了冬天,人体的阳气会收藏起来,休养生息,等到来年开春阳气生发的时候,再重新绽放生机。

秋冬时节,人体的阳气像是一个正在孕育能量的种子。秋冬养生,好比细心呵护这个种子。如果能在秋冬季节把身体养好了,把营养补足了,让阳气在身体里充分休养,那么来年一整年都会是精精神神的。如果在秋冬季节不重视进补,甚至过度损耗阳气,就好比庄稼汉没能保存好种子。种子不好,来年不管怎么呵护,也不可能会有好的收成了。

秋冬进补,不需要天天都补、顿顿都补,进补的次数并没有严格的限制,只要在平时方便的时候,食用一些有进补功效的食材即可。秋冬两季算下来,只要进补十几次、二十几次就可以起到很不错的进补效果。这几十次的进补,能换来一整年的身体健康。因此,在各类养生法中,秋冬进补是最经济、最“划算”的一种了。

秋天和冬天这两个季节补好了,就能改变身体虚弱的状态,让身体变得强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154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