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学瑞 河南辉县市中医院
不少中老年朋友冬天感到手足冰凉怕冷,这与机体缺乏某些矿物质有关。而吃海带可有效补充矿物质,提高抗寒能力。
海带的营养十分丰富,尤其富含钙、铁、碘。每100克海带中含钙高达1177毫克,含铁高达150毫克,充足的钙与铁可直接提高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提升产热量;同时,每100克海带中含碘240毫克,高出成年人需碘量的许多倍,碘能促进甲状腺素分泌,从而加速体内组织细胞的氧化,加快皮肤血液循环,增加产热能力。
中医认为,海带味咸性寒,生于寒冷海水中而禀抗寒之性,入肾经而有温补肾气之功,所以常食可抗冷御寒,被誉为“长寿食品”。
吃海带方法很多,可煎水、做菜、炖汤、制膳。常用的有:
海带水 取海带50~100克,洗净,切丝,放入1000毫升水中煮10~20分钟即成。吃海带喝水,每日1~2次。
海带排骨汤 取海带100克,温水泡软,洗净,切小块;猪排骨250克,洗净,切段。共入锅中,加水1500毫升,武火煮沸,文火炖至骨酥肉烂,酌加精盐,即成。食肉喝汤,每日1次。
海带猪腿汤 取海带100克,浸泡后,放蒸锅内蒸20分钟,取出再用温水泡发,洗净控水,切方块;将切碎的猪腿肉200克,入沸水锅中煮15分钟,捞出,温水洗净。共入高压锅内,加水适量,放入盐、鸡精、花椒、姜片、黄酒,用武火烧沸,高压10分钟即成。拣去姜片,加入葱末、盐、香油即可食用,每日1次。
海带豆腐 取海带、豆腐各250克,姜片、葱丝、盐、鸡精适量。将海带洗净切丝,豆腐切块,先用炒锅将姜片、葱丝爆香,加入豆腐、盐,翻炒至豆腐微黄,再放入海带,翻炒约1分钟,加水(漫过主料1厘米),加入鸡精,武火烧10分钟,剩少许汤即成。每日或隔日1次食用。
海带羊肉汤 取海带100克,羊肉150克,白萝卜、胡萝卜各50克。将海带洗净,温水泡发切丝;将羊肉、白萝卜、胡萝卜洗净切小块,共入沙锅内,加水1000毫升,武火烧沸,文火炖1.5小时即成,每日1次食用。
怕冷的人可以在饮食上吃牛肉、羊肉、黄豆、猪肝等食物,每天也要做一些运动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来缓解。
1、多吃一些牛羊肉等食物,能够起到滋补的效果,牛羊肉属于是温热性的食物,吃了以后还可以排除身体中的寒气。
2、引起怕冷的原因很多,如果是因为缺钙锌等营养物质导致的,要吃一些营养成分高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黄豆、猪肝等食物。
3、每天做一些有氧运动对身体是非常好的,能够加速身体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还可以促进活力,缓解身体发冷的情况。
平时一定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要根据温差变化增减衣物,不要在饮食上吃一些寒凉的食物,否则会加重怕冷的情况。通过饮食只能够起到调理的作用,并不能彻底治愈疾病,最好到医院做检查。
海带主要功效:抗辐射、延缓衰老、健脑补脑、清肠胃、瘦身、美发。
适合人群:
1、适宜缺碘、甲状腺肿大、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动脉硬化、骨质疏松、营养不良性贫血以及头发稀疏者可多食。
2、精力不足、缺碘人群、气血不足及肝硬化腹水和神经衰弱者尤宜食用。
3、孕妇与乳母不可过量食用海带。
4、脾胃虚寒的人的人慎食,脾胃虚寒者、甲亢中碘过盛型的病人要忌食。
5、瘢痕体质、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患者宜长期食用。
扩展资料:
一、功效与作用:
1、治疗甲状腺低下因为海带中含有大量的碘,碘是甲状腺合成的主要物质,如果人体缺少碘,就会患“粗脖子病”,即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所以,海带是甲状腺机能低下者的最佳食品。
2、海带中还含有大量的甘露醇,而甘露醇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可防治肾功能衰竭、老年性水肿、药物中毒等。
3、海带中的甘露醇与碘、钾、烟酸等协同作用,对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慢性气管炎、慢性肝炎、贫血、水肿等疾病,都有较好的效果。海带中的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4、减少放射性疾病海带胶质能促使体内的放射性物质随同大便排出体外,从而减少放射性物质在人体内的积聚,也减少了放射性疾病的发生几率。常食海带可令秀发润泽乌黑。
5、御寒海带还有御寒的作用。冬天怕冷的人经常食用,可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御寒能力。6.抗癌防癌近年来研究发现,海带、海藻、紫菜等海藻类食物,有抗癌、防癌的功效。其中对大肠癌、乳腺癌的防治作用已被肯定。
二、营养价值:
1、海带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较少的蛋白质和脂肪。
2.海带与绿叶蔬菜相比,除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以外,其粗蛋白、糖、钙、铁的含量均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
3、海带是一种富含碘很高的海藻,养殖海带一般含碘3%~5%,多的可达7%~10%。
4、新鲜的海带有95%是水,3%是膳食纤维﹐热量很低。
5、海带中还含有大量的甘露醇。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海带
搜狗百科—海带的功效与作用
平时注意适当锻炼身体吧,并适当使用食疗来调整调整: 平时的食疗可以调整血液供应不足(特别在冬季),: 一、九招让你的手脚不怕冰冷 人怕冷与机体摄入某些矿物质较少有关。如钙在人体内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响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血液中缺铁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常表现为产热量少、体温低等。因此,补充富含钙和铁的食物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 要较好地解决手脚冰冷问题,得注重平时的合理饮食。 1、进食不宜过量进食过量不仅会形成肥胖,还会引起体寒。如果进食过多,肠胃活动就会减慢,而血液的大半会在肠胃中滞留。腹部的集中温热就会导致手脚的寒冷,所以,进食是以八分饱为佳。 2、“阴性”食物要温热后食用牛奶、豆腐、青菜等食物原属“阴性”,容易造成体寒,而经过温热加工后,就能转换为阳性,所以,这类“阴性”食物最好是经过加热加工后再食用。 3、多吃北方水果少吃南方水果产于南方的水果往往比北方的水果更“寒”,也更容易造成体寒。比如,香蕉与苹果相比,香蕉更容易令身体感到寒冷,所以,体寒者应在选择水果时,以北方水果为好。 4、多补充维生素E维生素E可扩张末梢血管,对于末梢血液循环畅通很有帮助,但维生素E的效果较缓慢,须持续3个月才可见效。 5、多选用的温热性食物手脚冰冷的人应多选用温热性食物,让身体暖一暖,如坚果类的核桃仁、芝麻、松子等;蔬菜类的韭菜、胡萝卜、甘蓝菜、菠菜等;水果类的杏、桃、木瓜等,都是饮食最佳选择,其它如牛肉、羊肉、海鲜类、糯米、糙米、黄豆、豆腐、芝麻、红糖。 6、多吃黑色食物黑米、黑枣、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荞麦、紫菜、可可、海带等黑色食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胃肠功能,改善怕冷状况。 科学家们发现,海带是人类摄取钙、铁的宝库。每100克海带中,含钙高达1177毫克,含铁高达150毫克,所以冬天海带对儿童、妇女和老年人的保健均有重要的作用。 海带含碘丰富,碘能促进甲状腺素分泌,产生热量。人体的甲状腺分泌物中有一种物质叫甲状腺素,它能加速体内很多组织细胞的氧化,增加身体的产热能力,使基础代谢率增强,皮肤血液循环加快,抗冷御寒。一般成年人需要的微量元素——碘为150微克左右,而100克海带中,竟含碘元素240毫克。 7、补铁有些人的血液循环弱,距心脏远端的手脚末梢神经感觉冰冷。同时,由于月经的缘故,女孩子体内每个月会丢失一部分铁,而铁本身又不易被吸收,加上很多女孩子很少吃富含铁的牛羊肉和猪肝等食品,缺铁尤为严重,所以女孩子冬天特别怕冷。 8、常吃温补食物如人参茶、姜母鸭、桂圆茶、黑芝麻、甜汤圆等,冬天吃不仅让身子暖,可以达到进补功效,手脚也能不再冰冷。 9、四类汤粥改善手脚冰冷瑶柱鸭汤:用冬菇六粒,瘦肉四两,鸭半只(人多用一只),江瑶柱六粒(大)。把鸭肉切洗净,去肠杂,瑶柱冬菇先浸至透,将以上各物一齐放入瓦煲,六至七碗水,煲四小时以上。鸭肉味鲜,蛋白质丰富;瑶柱乃海产食物,滋阴入肾;元肉为温补要药,温中逐寒。凡上热下寒者饮此汤相当适合,配瘦肉、冬菇使此汤更加清甜而温补。 当归生姜羊肉汤:用当归45克,生姜45克,羊肉500克,水煎服。煎好后吃肉喝汤。中医称“人参补气、羊肉补形”,羊肉中的脂肪含量仅猪肉的1/2,因而女性不必担心因摄入过多而引起肥胖。 大枣姜汤:大枣10个、生姜5片、红糖适量,煎汤代茶饮,每日1次,坚持服用。大枣性味甘温,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生姜性味辛温,具有温中止呕、解表散寒的作用。二者合用,可促进气血的流通,全身的血液循环也就得到了相应的改善,手脚自然就温暖起来了。 黄芪当归生姜羊肉粥:黄芪30克,当归20克,生姜10克,生羊肉250克,粳米80克。黄芪、当归先煮20至30分钟,将药渣捞去,留汁炖羊肉,待羊肉烂后,放入生姜,陈皮丝(5克),粳米煮30至50分钟,即可食用。二、冬季御寒的5个要领(多吃羊肉或其粥) 防寒要领: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当讲“藏”。由于人体阳气闭藏后,人体新陈代谢相应较慢,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动力——“肾”来发挥作用。因此,冬季养生很重要的一点是“养肾防寒”。 第一回合 多吃御寒食物焦点:腰膝酸软 对策:腰膝酸软、气血两亏者大多畏寒,适当选用具有御寒功效的食物进行温补和调养,可改善这一状况。多吃御寒食物可以起到暖和全身组织、增强体质、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防寒的能力。 不传秘方:羊肉粥 取鲜羊肉100克,粳米100克,盐、葱、姜适量。羊肉洗净切片,葱、姜切成碎块备用。将粳米淘洗干净,同羊肉及调味品一同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文火熬成粥。本粥具有益气血、暖脾胃、添精补髓的作用,适于阳气不足、气血亏损、腰膝酸软者服用。 第二回合 增加产热营养素焦点:身体瘦弱怕冷 对策:由于冬季气候严寒,机体天天为适应外界严寒环境,消耗能量相应增多,因而要增加产热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尤其是要相对增加一些脂肪的摄入量,如在吃荤菜时适量放入一点点肥肉。 不传秘方:橄榄雪梨炖瘦肉 橄榄15克、雪梨50克、瘦肉100克、蜜枣1个。将瘦肉洗净,沸水略煮后切块,雪梨洗净切片再与洗净的橄榄、蜜枣放入炖盅内加清水250毫升,炖两小时即可。此款菜品利咽生津,滋阴润燥。 第三回 合补充蛋氨酸焦点:手脚冰凉 对策:严寒的气候使人体尿液中肌酸的排出量增多,脂肪代谢加快,而合成肌酸、脂酸及人体内氧化所释放出的热量都需要甲基。因此,在冬季应多摄取含蛋氨酸较多的食物。 不传秘方:姜汁甜牛奶 取150-200毫升鲜牛奶,加入一调羹生姜汁和少许白糖,放入容器内隔水蒸十五分钟。此款饮品有驱寒合胃之功效,天天饮用一杯,手脚寒气便会渐失。 第四回合 维生素不能少焦点:畏寒腹痛 对策:严寒气候使人体氧化产热加强,机体维生素代谢也发生明显变化。增加维生素A,以增强人体的耐寒能力。增加对维生素C的摄入量,以提高人体对严寒的适应能力,并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肝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食物,维生素C 主要来自新鲜水果和蔬菜等食物。 不传秘方:生煎猪肝 新鲜猪肝一斤,洗净后,斜刀切成稍大块点的薄片;用盐、料酒、姜丝、胡椒粉、生抽、味精和少许生粉将猪肝腌一下(如喜欢五香味的可放些五香粉);煎锅烧热放少许油,将猪肝摊在锅内煎黄一面后翻另一面;待两面煎黄,放些蒜蓉、葱丝、少许酱油后拌匀,即可出锅装盘。此菜富含维生素A,可缓解因畏寒而产生的腹痛症状。 第五回合 适量摄入矿物质焦点:体质偏弱,经常感冒 对策:人怕冷与机体摄入矿物质量也有一定关系。如钙在人体内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响人体的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补充钙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含钙丰富的食物有牛奶、豆制品、海带等。食盐对人体御寒也很重要,它可使人体产热功能增强,因而在冬季调味以重味辛热为主,但也不能过咸。 不传秘方:海带豆腐 海带结半斤、北豆腐一盒,姜片、葱丝、盐、鸡精适量。海带结洗净备用,豆腐切成3厘米见方的块;加油适量,五成油温时,放入姜片、葱丝爆香;加入豆腐,放盐;约1分钟煎至微黄,翻炒;放入海带,翻炒大约一分钟;加水,漫过主料1厘米,加入鸡精;继续大火烧,大约8分钟,剩少许汤,即可出锅。此菜含钙丰富,利于心肌。三、吃这些也可以让你更耐寒 早喝盐水晚喝蜜从中医食疗理论上讲,秋对应的脏器是肺,又因“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所以饮食上以滋阴润燥为宜。 多喝水是润燥、防燥的首要措施。因水分进入人体后,很快就会被蒸发或排泄出体外,故应少量多次慢饮。有时单纯喝白开水并不能完全抵御秋燥带来的负面效应,而早上或白天喝点淡盐水,晚上喝蜂蜜水,既补充人体水分,还可防止因干燥而引起的便秘。 其次,润燥应以味甘性平的食物为主。如:银耳、莲藕、芝麻、核桃、百合、花生、山药、红枣、莲子等清补柔润之品,多具有滋阴润燥,生津润肺之功效。《黄帝内经》提出“秋冬养阴”,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饮食,可防秋燥伤阴,从而达到养阴的目的。 再有,饮食应注意少辛增酸。少辛就是要少吃一些辛辣的食物,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增酸是指要适当多吃一些酸味的食物,如石榴、葡萄、芒果、柚子、柠檬、山楂等,这样能增加肝脏的功能,以防肺气太过而伤肝。 饮食增加耐寒力除了注意穿衣保暖、锻炼身体外,调理饮食也是增强身体耐寒能力的一个好办法。 牛奶、豆制品、海带、紫菜、虾等含钙丰富;动物血、蛋黄、猪肝、黄豆、芝麻、黑木耳和红枣等含铁量高,适当补充钙和铁可以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含碘的食物也可以促进甲状腺素分泌,抗冷御寒。 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被称为产热营养素,狗肉、羊肉、牛肉、鸡肉、虾、海参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产热量多,御寒效果最好,还可以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保证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供应。 另外,多吃糯米、扁豆、胡萝卜、栗子、胡桃肉、大枣、桂圆等温性食物,也可使身体发暖,增加耐寒力。四、冬食菜根御寒又祛病 芹菜根: 取芹菜根60克,大枣10枚,水煎,吃枣喝汤,可预防动脉硬化。 韭菜根: 将韭菜根、叶捣烂取汁,以温开水冲服。1日1次,适用于治急性肠炎、慢性便秘。取韭菜根适量,用红糖水煎服,可治白带。取韭菜根捣烂,敷于伤痛处,可治疗跌打损伤,有散淤消肿、止痛止血之功效。 白菜根: 取干白菜根1棵,红糖30克,生姜3片,水煎服,可治感冒。 菠菜根: 取鲜菠菜根100克,鸡内金15克,水煎服,每日2~3次,可治疗糖尿病。 葱根: 取连根葱白20根,大米适量同煮成粥,稍加一点醋,趁热服食(以发点汗最好),适用于头痛发热症。 以上是摘录“美食天地”文章供你参考参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149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自我按摩怎样找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