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胃痛、胃酸、胃胀,许多人都会想到吃胃药,其实充分发挥好人体腹部上脘、中脘、下脘3个穴位的作用,即可解决胃部的许多烦恼。古人说:“胃为太仓,三皇五帝之厨府也。”为了保护太仓的正常运作,人体给胃部配备了护卫“三剑客”,即上中下三脘穴。如果平时让这“三剑客”站好岗,就可形成对胃的层层保护,让各种胃病无法侵入。
上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5寸,和食管相对应,是食物进入胃的通道。按压上脘穴,对人们因吃得太快、吃得太饱或者其他原因而导致的反胃、胃胀、呕吐、打嗝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中脘穴:在胃的中部,肚脐上4寸处,占据了胃的主体部分,因此主治脾胃疾病,对于促进胃的蠕动,治疗胃脘痛、腹胀、泛酸等都有较好的效果,而且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下脘穴:在胃的底下,肚脐上2寸处,胃和小肠的连接处,对应人体的小肠。下脘穴位于食物从胃进入小肠的关口,因此掌握着食物消化吸收的大权,对于食物在胃里下不去导致的食谷不化、腹胀、胃痛、呕吐以及胃炎、胃溃疡、胃痉挛、胃扩张、肠炎等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而且,因为它在胃的下部,对于因为中气不足导致的胃病、胃下垂等也有很好的疗效。
平时工作累了,或晚上吃完饭看电视时,都可以用手轻轻按摩腹部的上中下三脘穴,充分调动它们的积极性,对于冬季防治胃部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在寒冷的冬季,也可以用热水袋在这3个穴位处进行热敷,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杨威)
胃病三分治疗,七分养护,吃饭八成饱是最好的,不要暴饮暴食。 胃虚寒者可以用生姜红糖水趁热服用,还可以用香砂养胃丸效果不错。或是用生姜片贴肚脐,用艾灸熏烤效,或是用艾灸烤足三里穴,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足三里穴 位置: 尖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左腿为例,坐椅上,用右手掌按膝盖骨正中央,轻抓膝盖。中指沿胫骨伸长,在中指水 平 画线,与食指方向延长线交汇处既是。 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泄泻,腿肿膝胫痠,伤寒羸瘦损,气蛊及诸般,年过三旬后,针灸眼便宽,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 取穴方法: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找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 本穴是胃经的合穴,四总穴之一,其作用非常巨大,效果最好的方法是艾灸。足三里确实相当于一个宝藏。胃痛一揉这个足三里,马上缓解。 醉酒 一按足三里马上就能吐出来,最好吃上几粒 藿香正气丸 以保护胃气。
下面的四个穴位能够对胃起到养护治疗作用:
神阙穴:就是平时说的肚脐,又叫脐中,这个穴位是人的长寿大穴,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婴儿出生后,脐带就被切断,先天胎息中止,后天肺呼吸开始。锻炼神阙可以重新启动胎息,就像给人体建立了一座保健站和能源供应站,的气血就随时得以自动调节,也就健康无病。
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双手左下右上叠放在肚脐上,顺时针方向边揉边转,每次按揉360下。或者临睡前用拇指肚按压神阙穴,按压轻重由自己掌握,以适中为度。经常揉按神阙穴,可使人精神饱满、体力充沛、面色红润、耳聪目明,并且对腹痛肠鸣、水肿膨胀、中风脱症都有独特的疗效。
中脘穴:位置在身体的前正中线上,肚脐上4寸的地方,也就是肚脐和胸骨剑突尖连线的中点。这个穴位主治胃痛、腹胀、呕逆、吞酸、泄泻、黄疸等胃病。平时可以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拢,沿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揉,按揉时会有疼痛的感觉,这是因为胃里有食积和气滞血瘀。这个穴位除了治疗胃炎、胃溃疡、胃下垂、食物中毒,还可以治疗癫痫、精神病、神经衰弱等。
胃痛穴:在脊背正中督脉第7椎下的至阳穴和第8椎下的灵台穴附近,按压它的时候有明显的痛感。当发生急性胃痉挛、胃痛时,按压胃痛穴有特效,一般可以在几分钟内止痛。如果配合内关穴,止痛效果更好。
足三里穴:针灸足三里穴可以健脾和胃、扶正培元。该穴位主治胃痛、呕吐、腹胀、泄泻、痢疾、便秘、水肿、脚气,是很重要的保健穴位,也是临床常用的保健强壮穴。经常灸这个穴位可以健脾益气,增补后天气血生化之源,全身得以滋养,起到延缓人体衰老的作用。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日常生活中可以自己按摩足三里穴,要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每周至少3次,每次5至10分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147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百会穴实乃百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