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拔火罐是很多人青睐的养生保健方式。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张智龙提醒,在家拔罐须防烫伤,一般拔10~15分钟即可。
张智龙说,拔火罐是民间对拔罐疗法的俗称,对常见的感冒、头痛、筋骨疼痛、腰背肌劳损等有一定治疗作用。家庭拔罐应注意选材,中医多用竹筒,家庭中玻璃瓶、陶瓷杯都可以,只是口一定要厚而光滑,以免火罐口太薄伤及皮肉,底部最好宽大呈半圆形。
拔罐有禁忌,如饱腹、空腹都不宜操作;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在拔罐的斑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而糖尿病、心脏病、血液病、皮肤病、皮肤损伤、精神病或神经质的人,肺结核及各种传染病、各种骨折、极度衰弱、孕妇、妇女月经期等均应禁用或慎用拔罐疗法。头部、心脏、急性创伤骨折、皮肤肿瘤、皮肤溃烂、心尖区、体表大动脉搏动处,以及静脉曲张、眼耳口鼻等五官孔窍处,肚脐正中等处均不宜拔罐。
在拔火罐前,应先将罐洗净擦干,再让病人舒适地躺好或坐好,露出要拔罐的部位,然后点火入罐。点火时一般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拿已点着火的探子,操作要迅速,将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将罐迅速放在要治疗的部位;火还在燃烧时就要将罐口捂紧在患处,不能等火熄,否则太松,不利于吸出湿气,要有罐口紧紧吸在身上的感觉才好,这也是最常用的闪罐法,注意不要把罐口边缘烧热以防烫伤。一般拔10~15分钟就可将罐取下,儿童还应缩短时间。
取罐时,不要强行扯罐,不要硬拉和转动,动作要领是一手将罐向一面倾斜,另一手按压皮肤,使空气经缝隙进入罐内,罐子自然就会与皮肤脱开。还可以采用走罐法。走罐是指在罐子捂上以后,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可以来回移动。走罐时应注意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涂抹一些润滑剂,如甘油、石蜡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时拉伤皮肤。(赵津)
拔火罐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 历史 。很多热衷 养生 的人也很喜欢拔火罐,奥运会上,许多外国运动员都着迷于“拔火罐”。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解释,拔火罐的作用是用负压的方式,使毛细血管扩张,可以达到加快人体血液循环,促进代谢的作用。
拔火罐不可随意而为,夏天拔火罐更要注意自我保护。夏天天气炎热,人体很容易出现,毛孔扩张较明显,拔火罐要注意以下几点:
1、拔火罐的时间并非越长越好,不宜太长,一般来说,5-7分钟即可,一般建议不超过10分钟,尤其是糖尿病人拔的时间要更短,以免起泡引起皮肤感染。
2、拔火罐不能太频繁,一般可以一周一次,但要确保上一次的罐印消失后才能再次拔罐,具体间隔多久,需根据个人的情况来定。
3、拔完火罐后,不要立刻洗澡或者吹凉风,需要等拔罐的部位毛孔收缩好了之后再洗澡。洗澡的时候需要注意水温,不宜过冷或者过烫,不要去大众浴池洗澡,容易造成感染。
4、刚做完火罐治疗,需要注意保护,不要立刻去用衣服覆盖,以免寒气直击脏腑。如果拔罐的部位出现了水泡、皮损,未修复时尽量避免接触生水以防感染。
5、拔火罐看起简单,但操作手法有讲究,建议到正规的场所进行火罐治疗,以防手法不对造成皮肤烫伤或者破溃。
拔火罐的位置主要在腰部、肩背、颈部,从中医穴位和经络的角度看,拔火罐可以作为一种日常保健疗法,大多数人都是可以做的,以身体需求为,人体自感疲劳或疼痛就可以拔罐,哪里痛拔哪里。
不是所有的人都拔火罐,以下几类人需要注意:
1、患有出血倾向的疾病,比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等,都不适宜拔罐。
2、妊娠期妇女,腹部和腰骶部都不适宜拔罐。
3、局部有皮肤病的人,皮肤高度过敏,有皮肤破溃、溃烂,皮肤丧失弹性或者皮肤上有静脉曲张的情况,也不宜拔罐。
4、全身枯瘦,有高热抽搐、昏迷,有水肿、腹水、肿瘤的患者,均不能拔罐。
5、人体的某些部位,比五官、肛门、骨凸起、毛发部、心跳处、乳头等部位,大血管附近,血管多的地方,有疤痕等,均不可拔罐。
上海中大肿瘤医院专家提醒:拔罐后的印记并非越黑越好,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症候。正常人在 健康 状态下拔火罐,基本没什么颜色。此外,拔罐留下的印记,淡化过程还与个人体质、皮肤情况有关,局部血液循环好的人一般吸收得快,淡化也更快。
#中医# #拔火罐# #中医学习# #我来科普# # 健康养生 #
你觉得拔火罐对身体真的有好处吗?
拔火罐对身体是有好处的拔火罐。
拔火罐对身体的主要好处就是: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怯风散寒。
拔火罐是利用压强来使拔罐部位充血,最终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拔罐的好处主要有2点:
1,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利用负压在吸拔穴位,能够有效的调理人体的脏腑经络,缓解腰背酸痛及肌肉疲劳。
2,能够帮助诊断疾病。拔罐是中医常用的诊断疾病的手段,通过拔罐后皮肤表层颜色的变化,可以辅助判断人体经络以及五脏六腑是否健康。
但是拔罐也有一些坏处,不能长久使用,也不能间隔很短的时间内频繁拔罐。
另外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的,有炎症或者有出血性疾病的人就不能拔罐,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另外拔罐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发炎,尤其很多人在拔罐之后都会洗澡,其实这是错误的。拔完火罐之后皮肤相对脆弱,此时洗澡很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发炎。
拔罐后需要注意些什么?
一,拔罐后需要注意保暖,拔罐后人体相对虚弱,此时全身的毛孔都处于一个放松的状态下,应该注意保暖,避免外出,避免吹风,否则容易导致风邪入侵进而导致发烧。
二,需要消毒,拔罐后需要将器材进行消毒,避免下次拔火罐时出现感染的情况。
三,防止烫伤,拔火罐看似简单,实际上是存在一定操作难度的。
拔火罐的方法
拔火罐疗法是我国传统的中医疗法相信许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都不会对它陌生,因为其操作简单、方便易行,也曾经一度被老百姓当作是重要的家庭日常救治手法。该疗法是借助热力排除罐中空气,利用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病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拔罐疗法(俗称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拔火罐(8张)部位(患处、穴位),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淤血现象,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壮身体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拔火罐与针灸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医术,儿童同样适用。还称“拔罐子”。有火罐、气罐等。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
特点
“拔火罐”是民间对拔罐疗法的俗称,又称“拔管子”或“吸筒”。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比如:人到中年,筋骨疼常见,按中医的解释多属风湿入骨。拔火罐时罐口捂在患处,可以慢慢吸出病灶处的湿气,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恢复机能的目的,从而治疗风湿“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适。
由于拔火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所以对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刁老师还介绍,火罐还可以用在人体穴位上,治疗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毛病,可以多只火罐同时施行。
种类
(1)竹筒火罐:取坚实成熟的竹筒,一头开口, 拔罐一头留节作底,罐口直径分3、4、5公分三拔火罐种,长短约8~10公分。口径大的,用于面积较大的腰背及臀部;口径小的,用于四肢关节部位。至于日久不常用的竹火罐,过于干燥,容易透进空气。临用前,可用温水浸泡几分钟,使竹罐质地紧密不漏空气然后再用。南方产竹,多用竹罐。
(2)陶瓷火罐:使用陶土,作成口圆肚大,再涂上黑釉或黄釉,经窑里烧制的叫陶瓷火罐。有大、中、小和特小的几种,陶瓷罐,里外光滑,吸拔力大,经济实用,北方农村多喜用之。
(3)玻璃拔火罐:是中华传统医疗保健中医器具。一、制作方法:徐州是出产玻璃制品的产地之一。有悠久的历史。质量优,纯度高。生产推出的玻璃拔火罐,是使用高温玻璃链炉、池炉法机制的。是环保产品。二、质量:无色透明。壁厚边宽,罐口光滑、没毛刺。手感好。系以耐热性好的玻璃制成,口小,腔大,罐口略外翻。有五种型号。玻璃罐的优点是罐壁透明,可随时面察拔罐部位的皮肤变化,因此临床最为常用。又由于观察方便,特别适于刺络拔罐。
(4)抽气罐:用青霉素、链霉素药瓶或类似的小药瓶,将瓶底切去磨平,切口须光洁,瓶口的橡皮塞须保留完整,便于抽气时应用。现有用透明塑料制成,不易破碎。上置活塞,便于抽气。
(5)角制罐:系用牛角或羊角等加工制成,用锯在角顶尖端实心处锯去尖顶,实心部分仍需留1~2cm,不可锯透,作为罐底。口端用锯锯齐平,打磨光滑。长约10cm,罐口直径有6cm、5cm、4cm三种。其优点是经久耐用,但因动物犄角不易收集而很少应用。
(6)紫铜罐:紫铜拔火罐是藏医、蒙医传统的拔火罐。
作用机理
1、负压作用,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人体在火罐负压吸拔的时候,皮肤表面有大量气泡溢出,抽气拔罐从而加强局部组织的气体交换。通过检查,也观察到:负压使局部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变化和毛细血管破裂,少量血液进入组织间隙,从而产生瘀血,红细胞受到破坏,血红蛋白释出,出现自家溶血现象。在机体自我调整中产生行气活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起到一种良性刺激,促其恢复正常功能的作用。
2、温热作用,拔罐法对局部皮肤有温热刺激作用,使热寒得以交换。以大火罐、水罐、药罐最明显。温热刺激能使血管扩张,促进以局部为主的血液循环,改善充血状态,加强新陈代谢,使体内的废物、毒素加速排出,改变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增强白细胞和网状细胞的吞噬活力,增强局部耐受性和机体的抵抗力,起到温经散寒、清热解毒等作用,从而达到促使疾病好转的目的。
3、调节作用,拔罐法的调节作用是建立在负压或温热作用的基础之上的,首先是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由于自家溶血等给予机体一系列良性刺激,作用于神经系统末梢感受器,经向心传导,达到大脑皮层;加之拔罐法对局部皮肤的温热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径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发生反射性兴奋,借以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使之趋于平衡,并加强大脑皮层对身体各部分的调节功能,使患部皮肤相应的组织代谢旺盛,吞噬作用增强,促使机体恢复功能,阴阳失衡得以调整,使疾病逐渐痊愈。其次是调节微循环,提高新陈代谢。微循环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血液与组织间物质的交换,其功能的调节在生理、病理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且还能使淋巴循环加强,淋巴细胞的吞噬能力活跃。此外,由于拔罐后自家溶血现象,随即产生一种类组织胺的物质,随体液周流全身,刺激各个器官,增强其功能活力,这有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
4、不同罐法不同作用,在火罐共性的基础上,不同的拔罐法各有其特殊的作用。如走罐具有与按摩疗法、保健刮痧疗法相似的效应,可以改善皮肤的呼吸和营养,有利于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对关节、肌腱可增强弹性和活动性,促进周围血液循环;可增加肌肉的血流量,增强肌肉的工作能力和耐力,防止肌萎缩;并可加深呼吸,增强胃肠蠕动,兴奋支配腹内器官的神经,增进胃肠等脏器的分泌功能;可加速静脉血管中血液回流,降低大循环阻力,减轻心脏负担,调整肌肉与内脏血液流量及贮备的分布情况。缓慢而轻的手法对神经系统具有镇静作用;急速而重的手法对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兴奋作用。
医疗功效
“拔火罐”是民间对拔罐疗法的俗称,又称“拔管子”或“吸筒”。它是借助热力排除罐中空气,利用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病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比如:人到中年,筋骨疼常见,按中医的解释多属风湿入骨。拔火罐时罐口捂在患处,可以慢慢吸出病灶处的湿气,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恢复机能的目的,从而治疗风湿“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适。
由于拔火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所以对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刁老师还介绍,火罐还可以用在人体穴位上,治疗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毛病,可以多只火罐同时施行。
注意事项
① 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若体位不当、移动、骨胳凸凹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均不适用。
② 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时必须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
③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的勿须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④ 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另外,有肺部慢性病的人会导致肺泡破裂
有肺部基础病的患者,如慢阻肺、肺结核、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不适用拔火罐。肺部有炎症时,经常会伴随肺泡的损伤或肺部有体液潴留。如果用拔火罐进行治疗,会使胸腔内压力发生急剧变化,导致肺表面肺大泡破裂,从而发生自发性气胸。
专家提示,拔火罐后洗澡容易着凉,所以拔罐后不宜洗澡,很多爱在浴池洗澡的人常说“火罐和洗澡,一个也不少”。确实,温热的澡水和温热的火罐,洗完再拔,拔完再洗,想想都舒服。可是这顺序还真要注意,可以洗完澡后拔火罐,但是绝对不能在拔罐之后马上洗澡。
操作方法
专家提醒:既然是一种专业的治疗手段,拔火罐当然并不简单,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自行在家拔火罐,容易造成危险,生活中并不乏拔火罐时出现意外的事件。如果乱施穴道,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首先要注意选材,中医多用竹筒,如找不到,玻璃瓶、陶瓷杯都可以,只是口一定要厚而光滑,以免火罐口太薄伤及皮肉,底部最好宽大呈半圆形。
在拔火罐前,应该先将罐洗净擦干,再让病人舒适地躺好或坐好,露出要拔罐的部位,然后点火入罐。点火时一般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拿已点着火的探子,操作要迅速,将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将罐迅速放在要治疗的部位;火还在燃烧时就要将罐口捂紧在患处,不能等火熄,否则太松,不利于吸出湿气,要有罐口紧紧吸在身上的感觉才好。注意不要把罐口边缘烧热以防烫伤。
一般拔15—20分钟就可将罐取下,取时不要强行扯罐,不要硬拉和转动,动作要领是一手将罐向一面倾斜,另一手按压皮肤,使空气经缝隙进入罐内,罐子自然就会与皮肤脱开。
还可以采用走罐法。走罐是指在罐子捂上以后,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可以来回移动。这样就治疗了数个部位。走罐时应注意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涂抹一些润滑剂,如甘油、石蜡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时拉伤皮肤。
辩证
刁老师等专家特别谈到了拔火罐的一些禁忌,如饱腹、空腹都不宜操作;早起要先排便;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在拔罐的斑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罐等。而对于某些人群,则属于拔火罐的禁忌人群,有心脏病、血液病、皮肤病、皮肤损伤、精神病或神经质的人,肺结核及各种传染病、各种骨折、极度衰弱、孕妇、妇女月经期、过饱、过饥、过渴、醉酒等,均应禁用或慎用拔罐疗法。过于瘦弱的人也不宜用火罐。头部、心脏处要慎用,不能什么伤痛都用火罐,外伤、内部肌肉撕裂等都不可用火罐,否则将适得其反。
作为传统的中医外治法,拔火罐同样要讲辩证。比如治疗头痛,一般都配合取穴治疗,这时就要分清症候,在前额及太阳穴拔火罐,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头痛较剧者,可选太阳、阳白、中冲等穴;高血压性头痛可选双太阳、印堂;如果胀痛以前额为剧者加双攒竹;疼痛以头顶为甚者加百会;颈项活动不便者加双风池;眩晕、眼花、耳鸣等症状突出者加双头维穴。这时就不是一般人可以操作的了,需要医生指导下,按照中医经络学说来操作。
火罐疗法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借助热力使罐吸附在腧穴或应拔部位的皮肤表面,造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的一种治疗方法。
1.患者取舒适体位,使肌肉放松,并裸露施治部位。
2.根据病情和施治部位,选择大小合适的火罐。
3.治疗局部如毛发较多,应涂凡士林油。
4.依具体情况选定闪火等拔罐方法,并迅速将罐扣在已选定的部位上。
5.按照病情,每次可拔一个或同时拔几个火罐。
6.拔罐时间应按罐的大小及吸力强弱而定。大罐吸力强,拔3-5分钟;小罐吸力弱,拔10-20分钟。
7.起罐时,术者应一手持罐,一手用手指轻轻按压拔罐周围皮肤,使空气缓缓进入罐内,然后取下。起罐时切忌硬拉或旋动。为防止拔罐局部擦伤,起罐后可于施治部位涂擦凡士林。
禁忌症
一、禁忌证
1.皮肤过敏,全身枯瘦或皮肤失去弹力者。
2.全身剧烈抽搐或烦躁不安者。
3.浮肿病,或水肿者。
4.重度失血、出血性疾患及出血倾向者。
5.妇女月经期。
6. 妊娠妇女的下腹及腰骶部。
二、注意事项
1.拔罐部位的皮肤要平坦,肌肉应比较丰满,最好先洗净擦干。
2.如用棉棒或棉球蘸酒精或用液酒精法,所用酒精不要过多,燃烧时注意不要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局部皮肤。
3.骨性突出部位、血管丰富部位,以及心尖搏动处、乳房等部位,一般不宜拔罐。
4.拔罐可机械地刺激皮肤,反射地影响大脑皮层,通经活络。拔罐的种类有充血性火罐(罐吸引后达到皮肤潮红)、瘀血性火罐(罐吸引后达到皮下出血,皮肤呈紫点或紫斑)、感冒、头痛宜在太阳穴拔充血性火罐;支气管炎、哮喘可在背部肺俞穴拔瘀血性火罐。
5.根据病情拔罐,一般为轮流取穴,一次不宜过多。局部瘀血尚未消退时,不应再于原部位重复拔罐。
6.拔罐过程中,体位切勿移动,以免火罐脱落。
7. 拔罐时注意保温,防止受风着凉。
8.防止灼伤或烫伤。局部如有烫伤时,可涂龙胆紫等药物。局部起水泡时,小的不需处理,消毒包扎即可;大的则应在消毒后用无菌空针吸出积液,保留疱膜,然后涂用清凉油,也可覆盖凡士林纱布及敷料后包扎,或用大黄、地榆、寒水石各等份,共研细面,用麻油调膏外敷。
“拔火罐”是民间对拔罐疗法的俗称,又称“拔管子”或“吸筒”。它是借助热力排除罐中空气,利用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病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比如:人到中年,筋骨疼常见,按中医的解释多属风湿入骨。拔火罐时罐口捂在患处,可以慢慢吸出病灶处的湿气,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恢复机能的目的,从而治疗风湿“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适。
由于拔火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所以对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刁老师还介绍,火罐还可以用在人体穴位上,治疗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毛病,可以多只火罐同时施行。
在家操作要讲方法
专家提醒:既然是一种专业的治疗手段,拔火罐当然并不简单,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自行在家拔火罐,容易造成危险,生活中并不乏拔火罐时出现意外的事件。如果乱施穴道,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首先要注意选材,中医多用竹筒,如找不到,玻璃瓶、陶瓷杯都可以,只是口一定要厚而光滑,以免火罐口太薄伤及皮肉,底部最好宽大呈半圆形。
在拔火罐前,应该先将罐洗净擦干,再让病人舒适地躺好或坐好,露出要拔罐的部位,然后点火入罐。点火时一般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拿已点着火的探子,操作要迅速,将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将罐迅速放在要治疗的部位;火还在燃烧时就要将罐口捂紧在患处,不能等火熄,否则太松,不利于吸出湿气,要有罐口紧紧吸在身上的感觉才好。注意不要把罐口边缘烧热以防烫伤。
一般拔15—20分钟就可将罐取下,取时不要强行扯罐,不要硬拉和转动,动作要领是一手将罐向一面倾斜,另一手按压皮肤,使空气经缝隙进入罐内,罐子自然就会与皮肤脱开。
还可以采用走罐法。走罐是指在罐子捂上以后,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可以来回移动。这样就治疗了数个部位。走罐时应注意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涂抹一些润滑剂,如甘油、石蜡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时拉伤皮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138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拔罐不当损健康
下一篇: 真空拔罐更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