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林生于1933年,解放军第210医院中医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军队中医药“国医名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44年,在中医、中西医药结合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等方面造诣颇深。
一位年近八旬的老者,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声音洪亮,走路挺拔,自己开车上下班,球场上偶尔还能见其身影,他就是解放军第210医院中医血液科主任黄世林。问起他的养生之道,回答只有两字:没有。
黄世林讲,没有就是无限的有。他说养生很简单,平常生活中顺应自然,生活有序;修德养心,淡泊明志;身脑勤动,防微杜渐。黄世林告诉笔者,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养生的真谛,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以豁达之理养恬淡之心。
胸怀坦荡 虚怀若谷
黄世林主张静以养心,淡泊名利。他认为养生先养心,心养寿则长。
《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黄世林认为养生应与德、仁相辅相成,是道德品质、气质修养、文化水平、经验阅历的集中体现。事实上,正确地待人待己,热爱本职工作,讲究生活质量,这不仅是做人做事的基准,也是养生防病的前提。
黄世林主张心胸开阔,遇事不气。他常说人的一生难免遇到烦心之事、不平之事,如遇可怒可气之事要“行怒而心不怒,怒而不动气”。人是有感情的,情感的变化是头脑的反应,爱则喜,憎则怒,这是自然之常。但怒是万祸之根,百病之源。肝为刚脏,怒气伤肝,最易动气,引起肝阳偏亢、肝气郁结、肝风内动等,极易引起其他脏腑产生病变。如遇可怒之事,有怒即发,不要隐忍,但心里不要动真气,怒后便罢。要谦虚谨慎、光明磊落,善以待人、以德行医。
工作忙碌 乐在其中
黄世林认为,医者的养生基础是为病人服务,为病人服务是最大的快乐,从这个快乐中能够获得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健康。每当治好一个难病宿疾,内心就会感到非常愉悦,既使工作再忙,也不感到疲劳,这实际上也是很好的养生之道。
黄世林热爱工作,以医为乐,孜孜不倦,旁人总以为太辛苦,而他却乐在其中。他诊务劳碌,每周两天病房查房,两天门诊,平素科室管理、学术会议、课题写作从未间断,出差开会更是常有之事,年轻人都常抱怨辛苦,但他从无怨言,在忙碌之中享受着快乐。
黄世林从未刻意追求养生,但在行医60年中,长期繁忙的医疗工作使身体也得到极大的锤炼,至今时近耄耋仍工作在第一线,身体健康,活动灵便,五脏安泰。所以,黄世林认为工作也是一项运动,蕴藏着无穷的乐趣,在工作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获得健康。
坚持用脑 勤而不过
黄世林认为养生除了坚持体力活动外,也要多行脑力活动,适宜地动脑,脑细胞会更发达,脑力更强,寿命也更长;反之,懒于动脑,脑子会发生退行性改变。用脑,从某种意义上说,等于老年人精神上的长跑。《灵枢·海论》:“脑为髓海。”科学家发现,平时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状态,脑神经细胞得到良好的保养,大脑不会过早衰老。
黄世林乐于接纳新鲜事物,知识常用常新。60多岁时他开始学习使用电脑,从操作系统使用到各种软件的应用,再到上网,如今电脑已成为他工作的重要工具,撰写文章、上网查阅文献、浏览科研进展、制作PPT课件,其熟练程度不亚于年轻人。黄世林还热衷于学习外语,他不仅精通英语,还熟练掌握日语、俄语,对韩语亦有一些了解。他一生致力于中医药学术研究,很多经典方剂、原文张口即来,熟记于心。
黄世林的健脑方法,一是勤于工作、科研,笔耕不辍;二是不持续高强度超出生理耐受的脑力劳动(如每次专家门诊采取限额挂号等);三是工作中适当休息与活动(如中午午休、偶尔打篮球);四是保证充足的睡眠(晚间尽量不熬夜);五是服用小剂量自制活血养心之药物。
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
黄世林在饮食上从来不挑剔,每日早餐吃饱,午餐吃好,晚餐吃少,从不暴饮暴食。常吃家常便饭,平时饮食清淡,多吃青菜豆腐,不嗜辛辣生冷,不吃宵夜。他认为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吃得过饱会使胃肠负担加重,“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应当“食无求饱”。
黄世林从不服用保健品,不吸烟,偶有饮酒,但从不过量。偶饮名茶如台湾高山茶、普洱茶,因茶可以醒神清头目,消食下痰气,止渴利小便。
黄世林坚持早睡早起,保证每天8小时睡眠,中午保证午睡1小时,晚上一般不熬夜。他认为不会休息便不会工作,因此每当工作繁忙,起居时间难免不规律时,他会利用乘车、乘飞机时闭目养神,小睡片刻,因而他总能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对于衣着,黄世林四季以军装为主,不刻意讲究,但平时注意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适度锻炼 动而有节
黄世林年近八旬,几年前医院篮球比赛场上还常见到他的身影。年轻时他常习球类、跑步等运动。步入老年后,快走和爬山就成了他最主要的保健活动。黄世林认为,行走无病可以防病,有病促进病愈;可以促进代谢、降低血脂,增强心脏功能;可改善肾区血液循环,加强代谢产物的排泄;可增强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可调节神经活动,使人心旷神怡。晨起走路,精神焕发一天,晚上行走,可安然入睡。行走锻炼,简而易行,是锻炼身体的极好方式。
但他不赞成老年人过度运动,因为激烈的运动会加重心脏负担,既紧张又耗体力,对老人的身心都不利。
黄世林一生虽未刻意追求养生,但中医养生之道已渗透在他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孙锋)
养生 的根本是什么?
对于“ 养生 ”和“养身”,有什么区别吗?
养身就是保养身体、调理身体,偏重在具体的身体机能上,而且不会太具备长远性。比如说“孕妇刚生产完,要注重养身”;“某运动员受伤后做了手术,要请假养身”等等。
养生 是保护生命、延年益寿。我国中医及佛学十分重视预防保健,称为 养生 ,通过精神调养、食疗药膳、 养生 功法等等整体综合措施。达到体质增强、防治疾病、防止衰老,延长生命的目的。
养生 ,动词也,亦可为名词。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 养生 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现代意义的“ 养生 ”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
保养,是指遵循生命法则,通过适度运动,加之外在护理等手段,让身体机能及外在皮肤得以休 养生 息,恢复应有机能,这是 养生 的第一层面;
涵养,是指开阔视野、通达心胸、广闻博见,通过对自身的道德和素质的修炼和提升,让身心得到一种静养与修为,从而达到修心修神的目的;
滋养,是指通过适时适地适人,遵循天地四时之规律,调配合宜食疗,以滋养调理周身,达到治未病而延年的目的。
实质上, 养生 就是保养五脏,使生命得以绵长的意思。
养生 学是一门涉及诸多学科的综合科学,它包括中华中医学、康复学、营养学、美学、心理学、国学、物理学、化学、艺术、烹饪、运动学、佛学、道学、儒学等等。
从古代诗人的诗词中,也能看出许多 养生 的信息来。
《摄养诗》——明代龚廷贤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食惟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
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
译文:保精、益气、养神为 健康 长寿之根本,若欲延年益寿,减少私欲杂念,不要操心太多。做到食勿过饱,勿求厚味,饮酒应以少量为好,切莫贪恋杯中物。
要经常保持乐观,开口常笑。一个人在处于逆境的时候,不但一般人对你冷漠,连平时很亲近的朋友也会逐渐和你拉开距离,对此要从容面对,不要放在心上,一定要忍得,自在逍遥,乐享百年。
《抱朴子·极言》——晋代葛洪
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译文:修身养性,即使是极其微小的地方,也务必要谨慎,不能因为小的进步微不足道就不再修养,也不能因为小的损害对大体没有影响就不加以提防。
《证类本草·衍义总序》——唐代唐慎微
夫善 养生 者养内,不善 养生 者养外。
译文:善于保 养生 命的人保养内心,不善于保 养生 命的人保养外表。
《退庵随笔·摄生》——清代梁章钜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勿过极,少勿过虚。
译文:形体应当常劳动,饮食要常节制,这样有益于 健康 。但劳动不要太过度,节制不要太过虚脱。
《丹溪心法》——元代朱震亨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译文:与其等到生病后才积极诊断治疗,不如在没病的时候就摄取养分,提高免疫力,做到未病先防的效果。
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在条件允许的基础上多加锻炼,预防比治疗更有用,只要身体素质提上去了,还怕不能长命百岁吗?
道家的一些养生药方跟我们的有所区别,你了解的有多少呢?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道家养生药方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道家养生药方
1.“筑基”饮
按:道家“三练实功”之一,乃“练精化气”,日“小成筑基”。
精,是人身之本。练精须养精,养精须固精,精乃元气之母,精盛气方壮,精充神方旺;练精须补精,固精须保精,积得一分精,方得一分力,故,精为命之宝,善养生者,当先宝其精。
练精之要,在于身,安身之要,在于食。“筑基饮”,善养精气。习练道家气功,当先养其内,养内须先养精气。以食养内,方可育精益气,精气得养,方能使元气升华。
饮方:胡桃二十四个、莲子二十一个、枸杞子三十五个、桑椹子四十八个。
方义:胡桃,补肾而固精;莲子,养心而补脾;枸杞子,益精气而强筋骨;桑棋子,滋肝肾而健步履。胡桃、莲子、枸杞子、桑椹子之食味,人心、肺、肾、脾、肝五经,食物精微,得以滋养五脏之气,人之精气,方生相依相成之益。
饮法:将胡桃、莲子、枸杞子、桑椹子,共置于瓷罐或瓦锅之内,加水两茶杯,煎成一茶杯半,文火煎之,早、晚分四次饮用。
2.“养胎”饮
按:道家“三练实功”之二,乃“练气化神”,日“中成养胎”。
神,为命之魂。神气交融,可化生生命之旺盛生机,气与神相合,则可强化元气而生化元神,神气相生相依,元气方得贯通周身。
道家“三练实功”,乃以养气为中心,以练气为枢纽。元气充足,元神方足,人之气衰,身必弱,人之气滞,身必病,气乃命蒂,收得一分气,方得一份宝。故,养生之道,贵在养气。“养胎饮”,善养神气。习练道家气功,先宜养乎内,其次发乎外。养内,须先食养,发外,当以食补。以食为本,以气为基,神气方会融贯形神。
饮方:桂圆肉三十二个,百合一两、鲜山药三两,花生米四十九粒。
方义:桂圆,养心而益脾;百合,养肺而润喉;山药,宁心神而补劳伤;花生,健脾胃而益肺气。桂圆、百合、山药、花生之食味,人心、肺、脾经,使气血之输布,得以强化,使心血、肺气得以滋养,使脾气之运化得以旺盛,从而,令人之精气化生神气而得彰。
饮法:将桂圆、百合、山药、花生米,共置于瓷罐或瓦锅之内,加水2500毫升,文火煎熟,早、晚饮用。
3.“乳哺”饮
按:道家“三练实功”之三,乃“练神还虚”,日“上成乳哺”。
神,为生之主;心,为神之主。养神须先养心,心平则神全,神安则益心。练神之功,本于练心,练神之法,旨在“还虚”。神入虚,与虚合一,方成形神相依,身心合一。故,养生之道,贵乎心神。
金代名医张子和日:“善用药者,使病者增进五谷者,真得补之道也”。生之贵,本于食,善食,方善于养生。五谷为养,乃养生之要。《黄帝内经素问》云:“五谷之液,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饮方:小麦半两、粳米半两、糯米半两、黑豆一两、绿豆一两。
方义:小麦,养心而益神;粳米,健脾而益肢;糯米,利肺而益气;黑豆,补肾而益精;绿豆,疏肝而益血。合五谷之液,濡五脏之气,生五谷精微,养心神之脉,使心神相交,令百脉相通,元神得以升华而入妙,养生之道,则达。
饮法:小麦、粳米、糯米、黑豆、绿豆,共置于瓷罐或瓦锅之内,加水三千毫升,煎成二千毫升,武火、文火交替煎之,早、晚饮用。
附:“崂山道饮”乃崂山道士玄中子,习练崂山气功术内养功法,所饮用之食性饮料。“崂山道饮”,具有通经活络、顺气和血、养精益神之功效。
“八仙饮”,乃崂山道士玄中子,习练气功、武功,所饮之食性饮料。“八仙饮”具有增强脏腑、气血、脉髓、筋骨、肌肤、官窍之效能。
“鹤饮”乃崂山道士玄中子,习练崂山气功术外动功法,所饮用之食性饮料。“鹤饮”具有补养气血,强健筋骨,滋养脏腑之功效。
道家养生药膳
1.瑶池仙台
按:瑶池,乃道家传说中之“仙境”也。相传,道教之神西王母,所居之金阙,在龟山昆仑之圃,阆风之苑,其左带为瑶池,其右环为翠水。
“瑶池仙台”,乃道家养生食方。食方之名。源于相传典故。方中食味相配,可生津液以养气。和血脉以养精。食味精微相合,善养内;食味精微化生,善强化,习练内养功法,食之有益。
食方:椰子一个,芹菜半两,荸荠三个,青萝卜条三根,兔肉半两。
方义:椰子浆,内补气而益肾;芹菜,醒脑而醒神明目;荸荠,益肺气而宽胸;萝卜,顺气而清热化痰;兔肉,补中益气而健脾生津。椰子、荸荠、萝卜,入肺、脾、胃经,其精微调养肺气以贯通经脉;兔肉、芹菜,入肝、肺、脾经,其精微濡养血脉以化生精力。内养,赖乎精气以生神,食之得养,必有受益。
食法:将芹菜、荸荠、青萝卜、兔肉置于椰子之内,加水适量混合椰浆,文火蒸热,早、晚食用。
注:适量加盐,以淡食为佳。
2.龙宫游仙
按:龙宫,乃道家传说中之水中龙王居处。道家经典,以东、西、南、北四海,皆有龙王之龙宫。四个龙宫,共有一百八十五位小龙王,总领海中其类。龙王坐殿龙宫,道行兴云致雨之神力。
“龙宫游仙”,乃道家养生食方。食方之名,源于相传典故。方中食味相配,可补精益髓,养血益神,理气生津。习练内养功法之,有壮气以利内养,补血以健形体之益。
食方:海参二只、龙眼肉十六个、金针菜十六根、白果六个。
方义:海参,补虚损而益精;龙眼肉,宁心补肺而益血生津;金针菜,养心明目而安脏腑;白果,清肺而润喉止咳。海参、龙眼肉、金针菜、白果,入心、肾、脾、肺、肝经,食味归人经脉,精微散于经气,元气受之滋补,元精得之滋养,食之得法,可强身延命。
食法:将海参、龙眼肉、金针菜、白果、置于瓷罐或砂锅之中,加水一千毫升,煎成六百毫升,文火煮熟,早、晚食用。
3.神霄八宝
按:道家相传,天有九霄。云霄乃九霄之最高层。神霄之长生大帝,乃玉帝之长子,立位南方,号南极星君,总御万灵。
“神霄八宝”,乃道家养生食方。食方之名,源于相传典故。方中食味相配,可固元精,壮元气,生元神,强肾而益力,滋肺而益咽,健脾而助食,清心而益血。习练内养功法,食之,有滋阴壮阳,化生精微之益。
食方:葵花子三钱、南瓜籽二钱、西瓜籽一钱、甜杏仁二钱、黑芝麻一钱、百合三钱、胡桃四钱、红枣七枚。
方义:葵花子,安神明目而驱虫疾;南瓜籽,益气消食而清热;西瓜籽,清热利眠而益神;甜杏仁,舒胸定喘而润肺;黑芝麻,补肝肾益气力而壮筋骨;百合,清心润肺而清热安神;胡桃,补气养血,涩精润肠而利三焦;红枣,养血补脾,滋肾暖胃而助十二经脉。葵花子、南瓜籽、西瓜籽、甜杏仁、黑芝麻、百合、胡桃、红枣,入心、肺、脾、肾、肝、命门、大肠经脉,食味归入脏腑,精微传化经络,气血得以输布周身,筋骨得以滋养而坚强,食之得法,可形神俱健。
食法:将葵花子、南瓜籽、西瓜籽、甜杏仁、黑芝麻、百合、胡桃、红枣置于瓷罐或砂锅之中,加水五百毫升,煎成三百毫升,文火煮熟,早、晚食用。
注:适量加冰糖、蜂蜜,五朵菊花,食之为宜。
4.太极升华
按:太极,乃道家象征之一。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以通神明,以类万物。道家修行于精气合一,养坎离之精,而入超凡;道家修道于神气贯一,养乾坤之气,所人玄妙,其源本,乃太极也。
“太极升华”,乃道家养生食方。食方之名,源于道家象征。方中食味相配,可补肺气而健脾之运化;固肾精而利肝之疏泄。养心血而安脏腑神志。习练内养功法,食之,乃有健身之利,益寿之益。
食方:龟板一两、花生米二十四粒,百合二十一瓣、枸杞四十粒、甘菊花七朵。
方义:龟,据《史记·龟策列传》记载:龟长寿,“有千年龟”之称。龟板,益肾健骨,清热活血;花生米,又名“长生果”,《本草纲目拾遗》云:“悦脾和胃,润肺调气”;百合,《本草述》云:“百合之功,在益气而兼之利气,在养正而更能去邪,为渗利和中之美药”;枸杞之名“却老子”,唐代名医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著作者),乃古代医林寿星,晋代道家代表人物、名医葛洪(《抱朴子》著作者),亦乃医林寿星,皆常饮“枸杞酒”而受益。《遵生八笺》云:“枸杞,助气,固精,补镇丹田,活血驻颜”;菊花,《纲目拾遗》云:通肺气,止咳逆,清三焦郁火,疗肌热,入气分。龟板、花生米、百合、枸杞、甘菊,入肝、肾、脾、肺、心经,食味归入五脏,精微滋养经脉,元精得以化生,元气得以生发,元神得以升华,所食之益,乃见。
食法:将龟板、花生米、百合、枸杞、甘菊,置入瓷罐或瓦锅之内,加水一千毫升,煎成五百毫升,文火煎之。早、晚食用。
注:适量加黄酒少许,冰糖适量,以淡食为妙。
5.玉宇素斋
按:道家相传,玉皇,亦称玉帝,居于玉宇之处,玉清三元宫。斋者,乃整洁身心,不如荤为斋。
“玉宇素斋”,乃道家养生食方。食方之名,源于相传典故。方中食味相配,具有补益心血,强固肾精,清肺益气,清热解毒之效用。习练内养功法,食之,有清心、宣肺、补肾、壮精之益。
食方:竹笋二两、蘑菇七个、黄花一两、菠菜四两、豆腐皮二两、胡萝卜五两、黑木耳半两、酱黄瓜一条。
方义:竹笋,润喉化痰而清热;蘑菇,补肝血而悦神;黄花,宽胸益气而化湿;菠菜,舒胸润燥而通血脉;豆腐皮,健脾和胃而益气;胡萝卜,益血补中而健食;黑木耳,利气和胃而化瘀带;酱黄瓜,利水道而解热毒。竹笋、蘑菇、黄花、菠菜、豆腐皮、胡萝卜、黑木耳、酱黄瓜,入肺、脾、肾、胃、大肠、小肠经,食味归入脏腑,精微输布经脉,气受益而和,血受养而盛,气血流注通畅,神志得以滋养,修性而养内,必有受益。
食法:将竹笋、蘑菇、黄花、菠菜、豆腐皮、胡萝卜、黑木耳,入瓷罐或砂锅中烫热、切成丝,酱黄瓜切成丝,加麻油、芥末、冰糖末、醋、酱油,皆适量,拌食,宜中午食之。
6.天后三宝
按:道家相传,天后,乃海神也。宋代莆田县湄洲屿林愿之女。天后降生时满室异香,至弥日,不闻啼声,故名日“默娘”。其十三岁时,遇一老道士号玄通者,授默娘玄妙秘法,年十六岁时,常于大海狂澜之中拯救遇难者,常能乘席渡海,云游岛屿。年二十八岁尚未嫁,时父兄航海遇难,默娘出神往救,救兄生还,父殁,其于海觅尸三日,觅父尸而回,随于山头坐化。乡人以其肉身建立神庙。凡航海人士,常奉祀之。宋代高祖,敕封灵惠昭应天后;元代世祖,封为护国明著天妃;明代成祖,封为弘仁普济天后;清代康熙,加封为天上圣母,列入祀典。道教沿海各地,多有天后圣母庙宇。
“天后三宝”,乃道家养生食方。食方之名,源于相传典故。方中食味相配,有清心、补虚、明目、养血、理气、生津、化痰、祛湿之效。习练外动功法,食之,有强肾、壮骨、益筋、壮神之益。
食方:冬瓜一个、鲍鱼一个、贻贝二十四个、小虾二十一个、蘑菇八个、红枣七个、玉米四十九粒。
方义:冬瓜,祛痰、利尿、清热、消肿;鲍鱼,滋肾,散热结,通五淋;贻贝,补虚损,益肾亏,解湿热;虾,补精髓,壮阳事,强腰脊;蘑菇,补气、健脾、开胃;红枣,补血、益气、健脾、和胃、生津;玉米,养血、强筋、利胆、利尿。冬瓜、鲍鱼、贻贝、小虾、蘑菇、红枣、玉米,人心、脾、胃、肺、大肠、小肠、膀胱经,食味归入经脉,精微化生精气、神气,贯通四肢百骸,肌肤筋骨,人身心得其养,精力必然充沛,习气练功,会日见受益。
食法:将冬瓜削去五分之一,将鲍鱼、贻贝、小虾、蘑菇、红枣、玉米,置入冬瓜之内,加水至冬瓜余部四分之三处,将冬瓜置人蒸锅内,蒸热。食时,饮汤,伴冬瓜瓤共食之。中午食之为宜。
注:适量加盐、黄酒、五朵甘菊花,以清淡饮食为良。
7.三阳生泰
按:道家修性,修命,“三练实功”,以养“三阳”之精气为功法之要。“三阳”为:心液之气为阳中之阴;肾中之气为阴中之阳,丹田中真气为阳中之阳。道经谓:“交得三阴逢泰卦,更堪进火法神功”。
“三阳生泰”,乃道家养生食方。食方之名,源于修练三阳神功之说。方中食味相配养心而益血,补肾而固精,滋肺而益气,习练外动功法,食之,强心而益神,壮肾而益精,润肺而益气,日久,可生健身之力,可增延年之寿,三阳之功,将见之于养生食治。
食方:紫河车五钱、鹌鹑蛋三个、冬虫夏草三条、栗子五个、莲子十个、椰子一个。
方义:紫河车,补益精血,滋养肝肾;鹌鹑蛋,补益虚损,强健腰膝;冬虫夏草,健脾和胃,润肺化痰;栗子,补肾壮腰,补中益气;莲子,养心安神,补肾固精;椰子,滋阴生津,清热利水。紫河车、鹌鹑蛋、冬虫夏草、栗子、莲子、椰子,入肾、脾、肺、心、肝经,食味归入五脏之经脉、精微输布于肌肤筋肉,养于内,养于形,皆见于食物化生之力。
食法:将椰子浆、肉,同紫河车、冬虫夏草、莲子置于瓷罐或砂锅内,鹌鹑蛋煮熟剥皮,栗子剥皮,放入同煮。文火炖之,加水一千毫升,炖至八百毫升,早、晚饮汤,中午食肉。
注:紫河车,炖食前须清水洗、泡一夜,煮食;炖时加菊花三朵,黄酒少许,盐、冰糖适量。
8.龙宫奇珍
按:道家相传:海龙王之龙子负伤,唐代名医孙思邈,见一负伤小蛇,随脱衣救之,后龙王于龙宫召孙氏,赠龙宫奇方三十首,嘱其济世救人,以此答谢。此三十奇方,孙氏列入所著《千金要方》书中传世。
“龙宫奇珍”,乃道家养生食方。食方之名,源于相传典故。方中食味相配可补益肝肾,以壮筋骨,滋润五脏,以补虚损,益气而通达周身,和血而润濡营卫。习练外动功法,食之,有壮气增加。补血益精之利。
食方:龟肉二两、蛤蜊七个、鳝鱼五段(寸许一段)、桑椹子二十四粒、金樱子二十一粒、五味子二十五粒。
方义:龟肉,补血,强筋骨,通经脉;蛤蜊,生津,润五脏,化瘀结;鳝鱼,补气,通血脉,利筋骨;桑椹子,安神,补肝肾,利关节;金樱子,固精,益血脉,壮丹田;五味子,强心,益肺气,壮筋骨。龟肉、蛤蜊、鳝鱼、桑椹子、金樱子、五味子,人肝、-肾、肺、心、脾经,食味归入五脏,精微散于经脉,生精血而输布周身,化精气而通利肢节,习气练功食之,必受其益。
食法:将龟肉、蛤蜊、鳝鱼、桑椹子、金樱子、五味子,合人瓷罐或砂锅之中,文火炖之。加水一千六百毫升,煎至1200毫升,早饮汤,午食肉。
注:炖时,加鲜姜三片,黄酒少许,盐适量,菊花三朵。
9.三素云飞
按:道家相传,人身之中,肺、脾、肝三经,生有三素云气,乃人身中之元气。《黄庭内景经》云:“元气所合列宿分,紫烟上下三素云”。元气,乃太和之气,紫烟,为阳气也,肺为白素,脾为黄素,肝为紫素,三素合一,乃紫烟上下也。
“三素云飞”,乃道家养生食方。食方之名,源于相传之习练气功之功法。方中食味相配,可补益肝肾而肺阴,补元气而益元精,精气得养而益元神,元神充沛,气得以气化,脾得以健运,肝得以疏泄。习练外动功法,食之,则利于肌肤筋骨而增力健身。
食方:鸽肉(_只)、斑鸠肉(一只)、麻雀肉(三只)、龙眼肉(十四个)、山茱萸肉(十六个)、百合二十四瓣。
方义:鸽子肉,补肝肾而益肺气;斑鸠肉,补肺益气,滋肾壮阳;麻雀肉,补精髓,壮腰膝;龙眼肉,补脾胃,安心神,益肺气,壮阳事;山茱萸肉,补肝肾,增肢力,醒头明目;百合,养心,安神,润肺,益气。鸽子肉、斑鸠肉、麻雀肉、龙眼肉,山茱萸肉,入肝、肾、脾、肺、心经,食味归入经,精微养于脏,气血得以输布、贯注,脉髓筋骨得以滋养,习气练功,则可健身益体。
食方:将鸽子肉、斑鸠肉、麻雀肉、龙眼肉、山茱萸肉、百合,合入瓷罐或砂锅之中,文火炖之,加水二千五百毫升,煎至一千五百毫升,早饮汤,午食肉。
注:炖时,加盐适量,菊花三朵,鲜姜三片,黄酒少许。
10.五气朝元
按:道家修身养性,习气练功,注重五行之气之生克制化,朝归于黄庭(上丹田泥丸宫,在两眉问,又名干顶:中丹田绛宫,在两乳间,又名黄庭;下丹田气海,在脐下,又名神炉),名日五气朝元。即,身不动则精固,而水朝元;心不动则气固,而火朝元;真性寂则魂藏,而木朝元;妄情忘则魄伏,而金朝元;四大安和则意定,而土朝元,此谓五气朝元。
“五气朝元”,乃道家养生食方。食方之名,源于相传之习练气功之功法。方中食味相配,有养心、温肺、健脾、补肾、益肝之效益。习练内养外动功法,食之,则补益气血,通经活络安和脏腑,益于习气练功。
食方:薏苡仁、高梁、粟米、黄豆、红豆,皆等量,莲子、粟子、红枣、白果、桑椹,皆等量。
方义:薏苡仁、高粱、粟米、黄豆、红豆,其性能,皆有健脾胃,补虚,利湿之效用,“五谷为养”谷味合而食之,以补精益气,乃为膳食以养生,战国名医扁鹊云:“君子有疾,期先命食以疗之”,其言,说明了以食治本之重要意义。莲子、粟子、红枣、白果、桑椹,其味各入脏腑经气,莲子其味,以人心经为主;粟子其味,以入肾经为主;红枣其味,以入脾经为主;白果其味,以入肺经为主;桑椹其味,以入肝肾为主。“‘五果为助”,果味合而谷味,以安脏腑,以和气血,以健体魄,以舒经脉,养生之益,其利乃见。
食方:将黄豆、红豆先煮沸,半熟,入薏苡仁、高粱、粟米,七八成熟,入莲子、粟子(剥壳)、白果(剥壳)、红枣、桑椹,文火煮之,加水适量,煮至见稠汤即可。早、晚食之。
面色红润,头发浓密,思维敏捷,说话中气十足,朱南孙教授看着也就是七八十岁。然而,她已经96岁了,至今仍然在坚持出诊,被人们称为“送子观音”。
“经常有人问我保健的秘诀,还说我一定是服用了什么祖传的汤药。”朱教授在一次采访时说,“世上没有让人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不过, 养生 是一门学问。”
朱教授不推崇药补 养生 ,却一直保持着几个 养生 的生活小习惯。
1.不吃神奇疗效营养品,却钟情一款补汤
“我基本上不服用补药,像广告中那些疗效‘神奇’的营养品,我从来就没有尝试过。”
但朱教授却破例,只钟情于一款补汤——西洋参汤。她每天都会喝上一碗,多年的坚持让朱教授一直都无大病。
西洋参汤
取枸杞子15克,西洋参6克,头天晚上煮好(两天的量),早上起来温一下就可以喝了。
西洋参性平,四季都适合服用,有滋阴补气之效;枸杞子补血、明目。
脾虚的人放两三颗红枣,肠胃不好以及咳嗽、感冒没完全好者不建议喝。
2.从来不吃煎炸食品,坚持药补不如食补
“我吃东西比较清淡,油煎、油炸等容易上火的食品,我是从来不吃的。除此之外,没什么忌口,但对自己喜欢的食物,还得保证不吃多。”
与药补相比,朱教授更倾向于食补。如气血虚的多吃点当归羊肉汤,脾弱的可以吃点山药。只要对症,并持之以恒,就不难把肠胃调理好。民以食为天,吃得好,营养好,身体才能好。
3.年过九旬依然黑发,全靠每天手指梳头
朱教授虽然96岁高龄了,但头发量非常多,而且相对于同龄老人,朱教授的白发量并不是很多。
中医讲“发为血之余”,朱教授说自己每天早上醒来,都会用手按摩梳理头皮,促进头部供血,这样精神也比较好。
干梳头
两手手指半弯曲,用5个手指的指尖由前向后梳挠头皮。先梳头皮中线附近,依次向左右两侧及耳朵上方头皮移动,大约移动两次便可将整个头皮挠一遍,可重复4~6遍。
本文选自《保健与生活》 2017年第7期 P44页
作者:朱南孙
(当归 忘忧 半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130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失眠食疗汤4款
下一篇: 枸杞如何服用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