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岚 汤琪 王平 湖北中医药大学老年医学研究所
《内经》强调,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良好,生活俭朴安定、家庭邻里和睦、德行仁慈宽厚,懂得顺应自然而养生,才能够真正实现健康长寿。
《素问·移精变气论》曰:“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此恬澹之世,邪不能深入也。”《素问·天元纪大论》曰:“至数之机,迫迮以微,其来可见,其往可追。敬之者昌,慢之者亡。无道行私,必得夭殃,谨奉天道。”这种营造和谐社会环境、尊重天地自然规律、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思想,贯穿于《内经》养生学思想的始终,也是中医“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生动体现。
形神兼养 长寿可期
《素问·上古天真论》写道:“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内经》将“法于阴阳”作为“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第一法则,强调了调摄阴阳对于长寿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强调了要调摄精神、节制饮食、起居作息有规律、减少嗜欲等养生方法。提示我们养生的目的在于保持人体自身阴阳的协调平衡,从而实现健康长寿,祛病延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其中“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体现了“生命在于运动”的动养思想。《素问·上古天真论》还提出了“积精全神”的要求,宁神静养有利于保存精气,故养生之道应避免劳神过度,耗伤阴精,以静养之。静以养神、动以养形,动静形神结合是中医养生学中最重要的基本理念。
《素问·上古天真论》:“形体不敝,精神不散”;《灵兰秘典论》:“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素问·八正神明论》:“故养神者,必知形之肥瘦,荣卫血气之盛衰。”上述几篇在阐述养生的具体方法和要求的同时都强调了形神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形神合一”是人体健康的象征,若形神失调则患病,由此启示我们重视形神共养,对人体养生及维护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强调养生要未病先防,未老即养,不使生病,即“防患于未然”才能延缓衰老,尽享天年。否则,终会导致早夭或大患。致早夭或大患。《灵枢·逆顺》:“上工刺其未生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素问·八正神明论》说:“上工救其萌芽”。《素问·上古天真论》也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故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养生三要 缺一不可
从《内经》可以看出当时的医家通过观察形、气、血、皮、肉的情况来衡量体质的强弱,从而推断一个人的寿命长短,提示我们要强壮正气,使人的骨节、皮肤、腠理等强壮坚固,这样才能有效地增强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由《内经》生活环境这一要素启示我们应该重视长寿地区、长寿之乡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的研究并以长寿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作为模式,维护现有的良好生态环境,改良已经被破坏的不利环境,从而达到延长人类寿命的目的。
《内经》强调未病先防,注重对外邪、内邪的防御及内养精神的重要性,以达到摄生强身,预防疾病的目的。其“治未病”的学术观点不仅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对于人们养生长寿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内经》认为长寿主要与体质禀赋、社会及自然环境、形神共养三方面要素密切相关。其所记载的养生长寿方面的内容内涵十分丰富。在人类面临日益加剧的人口老年化的今天为人们延缓衰老、防治老年疾病积累了宝贵经验,提出了具有指导性的养生理论和方法。
嵇康继承了老庄的养生思想,进行实践颇有心得,他的《养生论》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较全面、较系统的养生专论。后世养生大家如陶弘景、孙思邈等对他的养生思想都有借鉴。
《嵇康集》十卷书中,篇篇含养生之理,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养生看法。
魏晋之时,养生之学大兴,但当时有两种相对立的思想存在:一是认为修道可成仙,长生不老;二是认为“生死全由天,半分不由人。”嵇康针对这种现象,指出神仙不可能,如果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论可及的看法。
在他的重要著作《养生论》中,他以导养得理可寿的总论点,提出了以下观点:
一、形神兼养,重在养神。他举例说明精神对人体的强大作用,指出“由此言之,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而中医学也认为人以神为根本,神灭则形灭。嵇康在此抓住了养生的根本。
二、养生要重一功元益,慎一过之害,全面进行。嵇康认为万物禀天地而生,后天给予的养护不同,寿命也不尽相同,勿以益小而不为,勿以过小而为之,防微杜渐,提早预防,积极争取长寿。
三、指出若不注重养生,耽声色,溺滋味,七情太过,则易夭折。“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易竭之身,而内外受敌,身非木石,其能久乎?”
四、嵇康还告诫养生者要有信心,坚持不懈,否则就不易有效。还要以善养生者为榜样,积极吸取好的养生方法,清心寡欲,守一抱真,并“蒸以灵芝,润以醴泉,唏以朝阳,缓以五弦”,就可以“与羡门比寿,与王乔争年”。
嵇康自己也身体力行,与他同为“竹林七贤”的王戎曾说:“与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他自己提的理论,几乎条条做到,但却犯了“营内而忘外”一忌,最终受人诬陷而遇害。
扩展资料
何晏、王弼主张"贵无论",说"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晋书·王衍传》),又提出"名教"出于"自然"说。其后阮籍、嵇康主张"越名教任自然"(《与山巨源绝交书》)。
嵇康并"以六经为芜秽,以仁义为臭腐"(《难自然好学论》),"非汤武而薄周孔"(此句也是出自《与山巨源绝交书》,此篇文采斐然权不谈,一般来说可以算是嵇康的宣言书,甚至是当时魏晋二三子的宣言书。
但窃以为,依当时历史情势来看,嵇康其意并非真的"越名教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而是作文明志而已,说地明白点,便是让那司马家知道自己的心思,而事实上显然不是真的坚决"越名教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这在嵇康其它文章中可知一斑)。
其后完成于郭象,其作《庄子注》,此书一出,玄学大畅,"儒墨之迹见鄙,道家之言遂盛焉"(《晋书·郭象传》)。
从嵇康、阮籍、张湛、韩伯、陶渊明、袁宏等玄学家的思想可以看出,如果说,魏晋玄学是精致的形而上的哲理玄思,则当时的养生可谓是实践中的操作,这二者,构成了互为表里的关系。对此,汤用彤早已指出:“中华方术与玄学既俱本乎道家自然之说。
汉魏之际,清谈之风大盛,佛经之译出较多,于是佛教乃脱离方术而独立,进而高谈清净无为之玄致。其中演变之关键有二要义,一日佛,一目道。由此二义,变迁附益,至魏晋之世遂进为玄理之大宗也”。
牟宗三先生也说过:“道家工夫自心上作,而在性上收获。无论是‘不离于宗’之天人,或不离于精不离于真之至人、神人,皆是从心上作致虚守静之工夫。从此作虚静浑化之玄冥工夫,始至天人、至人、神人之境,而养生之义亦摄于其中矣。”这一论断甚为精透。道家本体的实体性、实在性,透过养生、长生说即可转化为神仙术。
他又说:“通过修炼之工夫而至长生,成仙,则是顺道家而来之道教,已发于第二义。当然第二义亦必通于第一义。”他认为:“原始道家并不自此第二义上着眼,嵇康之《养生论》却正是自此第二义上着眼,而向、郭之注庄,却是自第一义上着眼。”
-玄学
-嵇康
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独不欲,何邪?”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类似的言词还有许多,但均说明了一个事实,即先秦道家作为一种富含哲学内容的思想体系,不仅原本不存在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的思想,而且与这种思想还是相互对立的。道家关于养形不足以存生的见解,或“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等关于生命现象的阐说,并不仅仅在于要人们懂得追求不死成仙的荒谬,而更重要的是借助“死生”这一最能反映自然规律无法抗拒的事实,去说明自然规律和“道法自然”的思想宗旨。
道家是主张“保身”的,但这一概念同样不包含追求长寿的含义。未暇治天下也”却之,和子华子以“两臂重于天下”劝昭僖侯莫争邻国之地等事例,说明“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不可“见利轻亡其身” [14] 的价值观念.
若参之以《韩非子·显学》中有关“身”与“寿”的议论,则更能清楚地看到这两个概念的差别:
今或谓人曰:使子必智而寿,则世必以为狂。夫智,性也;寿,命也。性命者,非所学于人也。而以人之所不能为说人,此世之所以谓之为狂也。
今有人于此,义不入危城,不处军旅,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世主必从而礼之,以为轻物重生之士也,夫上所以陈良田大宅、设爵禄,所以易民死命也,今上尊贵轻物而重生之士,而索民之出死而重殉上事,不可得也。
尽管在言及“保身”思想时,必须要考虑到杨朱学派的影响,即无论是道家的“保身”还是杨朱的 “贵身”,原本都是对人生价值观的阐发。至于说杨朱后学与道家后学如何将这种身与天下孰轻孰重的价值观念改造成清心寡欲、长生久视的养生理论,则将在后面讨论。
然而如果我们认真考察一下先秦道家对于“寿命生死”问题的看法,就不难发现上述观点并非道家宗旨。在《老子》中,虽然没有直接讨论人的寿命生死问题,但从其一切均不得违反自然规律的宗旨观之,是不可能相信长生不死的,即所谓:“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而成书于其后的《庄子》,对于生死乃自然规律这一点,则有较明确的说明,如:“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死生,命也。” “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 在《庄子》借寓言、故事阐发道家思想的表现形式中,虽然提到寿限“上及有虞,下及五伯”的彭祖;在南伯子葵与女偊的对话中有“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肩吾闻于接舆言:“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 [⑩] 等等,但不能将这些描述作为道家追求长生不死的例证。因为道家引用这些故事传闻,目的在于说明凡事不可刻意追求,即所谓“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果不足以存在,则世奚足为哉” 。另外,《庄子》在以封人与尧之名写成的对话中,更加明确地表达了道家“不知说(悦)生,不知恶死”,方为“真人”的思想:
道家学说是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人们所提出的哲学思想。他们的学术思想在中医养生学的形成过程中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道家所主张的“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自然界万物处于经常的运动变化之中,道即是其基本法则。就是关于“道”的具体阐述。所以,人的生命活动符合自然规律,才能够使人长寿。这是道家养生的根本观点。
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等主张,对中医养生保健有很大影响和促进。
清静无为
清静,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无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具体地说,这种清静无为以养神长寿的思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浸透到养生学中养精神、调情志、气功导引、健身功法等各方面。
贵柔、返朴归真
老子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新生的东西是柔弱的,但却富有生命力;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衰老。他在《道德经》中指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如果经常处在柔弱的地位,就可以避免过早地衰老。所以,老子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即所谓“返朴归真”。道家的自然养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历代都有众多的崇拜者与继承者。同时还阐述发挥补充老庄养生思想,撰述著作,指导后人。
形神兼养
庄子养生倡导去物欲致虚静以养神,但也不否认有一定的养形作用。《庄子·刻意》说:“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所好也”。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的导引术是道家所倡导的,从其产生开始就是用于健身、治病、防病的。
养生对于现在而言,是非常普遍的。那么开一家养生会馆也是非常好的创业想法。那么养生馆有怎样的经营理念呢?下面我就为大家解开养生馆的经营理念,希望能帮到你。
养生馆的经营理念
一、名副实在做中医——在设计养生产品和服务时应遵循中医养生的思想、步骤和方法体系。
很多从事足疗、美容或保健品行业的人来做中医养生服务行业,由于他们沿用以往经营的思路,而忽略了中医养生自身的技术特点,导致服务效果不理想。
要知道,中医养生服务行业与足疗、美容、保健品等行业相比有两大明显特点:一是消费者专职度不够、信息相对不对称,消费者相对不懂得自己到底需要怎样的服务;二是在技术服务流程、技术理念及方法方面,有明显的不同。
从客户的认知成熟度的角度来看,美容、足疗在消费者心中基本属于类似家门口超市的概念,属于日常消费的概念,消费者相对比较清楚应该消费什么以及如何消费,而中医养生由于涉及到健康与医疗的专职知识,属于专职消费的概念,大部分消费者欠缺这方面知识,所以需要专职的中医养生导师或技师的引导,才能让消费者达到比较满足的状态。也就是说,在中医养生领域,专荚定或技师)比客户更懂客户应该接受什么服务,就比如你到医院,你不会跟医生说,请给我打一针什么阵或给我来一盒什么药,要不要注射、打什么针、要不要吃药、吃什么药或要不要做手术,做什么手术,这些不是你来告诉医生怎么做,而是你要听医生的。
总之,中医养生不同于西医,也不同于保健品(源自西方营养学),还不同于美容和足疗。中医养生服务要让消费者达到真正满足的调理养护效果,需要贯彻五大基本思想、八大原则、六大基本步骤,以下具体阐述。
1、养生馆的产品和服务设计应贯彻五大基本思想
整体观:中医养生理论,特别夸大人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协调,讲究体内气化升降,以及心理与生理的协调一致。人既是自然界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因素,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已经感觉到的客观事实。在诊断时,中医充分运用了诊断的全息性,从机体的整体性反应推断病因。在治疗与调理时,中医夸大了对证治疗,对证治疗即是针对机体在患病过程中整体反应清空的差异而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案,相应的,中医治疗遵循证异治异、证同治同的原则。
辨证论治:中医养生夸大因时、因地、因人而宜,夸大养生保健要根据时令、地域和个人的体质、性别、年龄的不同,而制定相应的养生调理方案。
以平为期:中医以为,人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阴阳是保持相对平衡的。假如出现一方偏衰,或一方偏亢,就会使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紊略冬出现病理状态。人体养生离不开协调平衡阴阳的宗旨。
上工治未病:《黄帝内经》中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思想,另外一部医学巨著《千金药方》中也提出“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欲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这些都与现代医学预防为主,心身保健预防医学观点相符。
调动本能(正气):中医养生是靠彻底调动人体自身潜力(内),充分利用外界有利因素(外),进而达到整个身心平衡***的养生方法。中医以为健康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自我稳定的生态平衡。正气是指人体自身所具有的自我健康能力,邪是指致病因素。健康的时候是邪不能干扰破坏正气所维持的稳态。医生治好病意味着医生是标,病人是本,标本相得,邪气乃服。邪气只是服了,而不是没了。也即是医生通过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使人体的抵抗力与致病因素作用力相对平衡,达到健康的目的。
2、中医养生服务的设计应遵循八结合原则
自我调养与养生馆服务相结合:中医讲“病人为本,医生为标”,又讲“三分治,七分养”,所以客户的身体要恢复并保持健康,光靠养生馆技师和导师的调理是不够的,客户自我的调养,无论是“起居有常”还是“饮食有节”、“不妄作劳”、“情志条畅”等都非常关键。
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一方面,无论社会如何进步,科技如何发展,我们人类所具备的生物学属性总是始终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总还是“沉重的肉身”,总还是要“吃喝拉撒”,总还是要新陈代谢,从这个意义来说,古老的中医学历经数千年检验,运用到现代人身上都还是有效的。另一方面,从产品本身的易用性来看,由于现代研究职员的努力,多少会在已有的中医药原理基础上对产品加以改进,从而让专职人士和客户使用起来更方便,这种现代方法是值得采用,而不必加以盲目排斥。所以我说要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相结合,正是基于这个角度来考量的。
个性化方案与标准化产品相结合:在养生馆的产品服务设计过程中,个性化方案是必要的,由于客户的健康题目具有个性化的一面,在设计调理方案时要做到辨证论治,要遵循因时、因地、因人的三因制宜原则,还有考虑客户的经济状况、工作状况、家庭状况等,制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在个性化的方案的指导下选用标准化产品。个性化方案里面,有些是不用客户花钱,比如对客户的生活方式的指导建议,但标准化产品是养生馆的增加收入点,同样是必不可少的。个性化产品与标准化产品,两者缺一不可。少了个性化方案,调理效果不会理想,少了标准化产品,则增加收入无法保证。
立即显效(治标)与根本解决(治本)相结合:好的调理方案,假如不能让客户立即看到效果(治标),则客户对养生馆的信心和信任度必然大打折扣。但光是有立即的显效,却无法根本解决客户的健康题目,就像有些西医西药治疗某些疾病一样,同样无法留住客户。
养生服务与教育服务相结合:客户的很多健康题目是由于无知造成的,不懂得健康养生之道造成的,患了疾病或处于亚健康状态之后,尽管有了养生馆的服务业也还是不够的,由于人是一个动态的平衡,随时可能会受到“六***七情”的侵袭伤害,再加上中医所说的“三分治,七分养”,而七分养往往不是在养生馆场所内。所以好的调理专荚冬即应该是一个好的调理专荚冬又应该是一个好的老师,要告诉客户在家里或工作时要有好的生活方式和养生方法。善于经营的养生馆应该定期以不同的形式来教育客户,帮助客户把握中医养生的知识和简单易用的技能。
身体调理与心理调理相结合:中医讲“形神合一”,指的就是人作为一个整体,其身心是相关的。身体的不舒适会导致心理情绪的不平和,心理情绪的不平和也会导致身体上的疾病或亚健康。所以养生馆在给客户做调理方案时,一定要同时调理客户的身体和心理(情志)。
治未病、预病与治已病相结合:养生馆究竟是做“养生”、“调理”而不是“治疗”的地方,所以对于有些客户,已经患了严重的显性的疾病,养生馆的导师或技师,首要的事情是要告诉客户往医院做治疗,以免延误客户的治疗时机。养生馆不应该往做医院应该做的事情,否则不仅会引发信任危机,更可能会牵上法律官司。再有,中医讲求“上工治未病”,所以对于一些客户,他们在医院做体检或检查时没有查出的题目,养生馆可以经过中医导师或检测设备探查出来,这时养生馆有责任和义务告诉客户这些“未病”或“亚健康”的题目所在,这正彰显了养生馆和医院相比的上风所在,也是对养生馆从业职员的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
多种调理手段相结合:中医博大精深,其治疗调理手段多种多样,长期以来形成了“砭、针、灸、药、导引、按跷”等六大基本技术体系,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科研职员也研发了很多辅助调理的工具和产品,养生馆不妨根据客户的个人偏好,结合客户的自身健康状况个性化的为客户用多种调理手段协同调理,以达到客户的最大满足度和实际调理效果。
3、中医养生服务应遵循六大基本步骤:一诊二评三预警,四治五调六养护
一诊:诊断过往。主要通过对医学体检报告及已患疾病信息来诊断客户过往的健康状况,在制定调理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到过往已患疾病的题目。
二评:评估现状。中医辨证和设备检查的“人机合参”,结果更客观正确。中医辨证包括中医四诊评估和体质经络评估,设备检查常见的有人体代谢免疫评估、营养评估、特色项目评估和人体健商评估等。
三预警:发现未病之病,实现疾病“早期预警”。常见的有人体基因分析、心脑血管24项评估、鹰眼全身扫描健康评估、心功能动脉硬化无创评估等。
四治:医学咨询导医导诊。根据前面所说的“治未病、预病与
治已病相结合”原则,对于有些客户,已经患了严重的显性的疾病,养生馆的导师或技师,首要的事情是要告诉客户往医院做治疗,以免延误客户的治疗时机。所以这一步就是在发现客户有疾病时告诉客户应该往哪就医,就医应该留意什么题目等。
五调:在养生会所由专职的中医调理导师或技师实施。常见的调理手段包括饮食调理、营养免疫、心理调理和经络调理等四个方面。经络调理有常见的八法——熏、蒸、浴、灸、推、拔、刮、熨。另外还有所谓的督脉经络调理、子午流注、灵龟八法、痛症调理、膀胱经导引排毒、五行罐疗、电热砭石刮痧、二十四节气艾灸法、熏蒸、足疗、耳***、光波能量调理等都可以回为疏通经络的调理方法。
六养护:与上一步的调理不同,养护这一步不在养生馆进行,不是由养生馆的导师或技师实施的,是客户自己要实施和留意的。养护主要包括起居、运动、环境和文化四个方面。起居养护是指公道地安排起居作息,妥善处理生活细节,保持良好习惯,建立符合自身生物节律的活动规律,以保证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方法,谓之生活起居养生法。生活起居养护涉及起居有常、安卧有方、不妄劳作、居处适宜及衣着宜忌等内容。运动养护,常见的有真气运行法、道家丹道、少林内功、禅坐、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易筋经、三一二经络锻炼法等。环境养护包括旅游养生、风水咨询、居家环境调理等方面。文化养护指通过参加国学大讲堂、国学培训、琴棋字画等艺术活动来进行养生。
二、跳出养生做养生——养生馆的整体定位要做成广义养生会所模式
养生馆不能简单定位为满足顾客的健康需求,由于养生作为一种相对比较“奢侈”的需求,需要有一定的消费能力,这部分人往往是社会精英,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他们往往同时有高层次的需求,如回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超越需要等,假如由于满足生理需要而导致贵族享受需要满足的时间被占据,则顾客很可能放弃来会所做健康调理,这也是大部分社会精英往往忙的没有时间往养生馆调理的原因。客观的现实是,他们中的部分人往往是忙死、累死的。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假如养生馆设计的产品和服务假如仅仅为满足顾客对养生(狭义的身体健康)的需求是错误的,而大部分养生馆恰恰犯了这个错误。
养生馆要满足客户的需求最好是兼顾了客户的养生保健需求(有健康)、事业发展(有钱)、学习求知(有聪明)、公益慈善(有爱心、有面子)等,也就是说要综合考虑满足顾客的低级需求和贵族享受需求,综合考虑满足顾客的健康养生需求和非健康养生需求,这样养生馆才能成功。在这方面,很多美容院在原有基础上(满足客户对美的需要)加上养生保健板块(满足客户对健康的需要),往往获得了成功。再有就是类似良子足疗业获得了成功,良子足疗就是兼顾考虑满足顾客的舒适(休闲放松)及商务社交(满足客户的事业发展需要)的需要。
还有的企业经营者,往往把养生馆作为企业其他业务经营的辅助工具,比如作为促进企业公关的力度,这样的经营思路也是对的,也是跳出养生做养生的系统经营思想。
总之,养生馆不要仅仅围绕客户的健康需求做狭义的养生馆,而要做成满足客户多种需求的广义养生馆,那么何谓广义养生会所?请参考拙作《广义养生论》便知答案。
三、依靠组合做增加收入——养生馆的增加收入模式设计要设计成金字塔增加收入模式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技术标准缺失、行规混乱、多头监管而力度均不到位等题目,导致巨大的养生保健用品、养生保健服务市场鱼龙混杂,质量水平参差不齐,技术与把戏一色,高人共骗子齐飞。
这样造成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即使养生服务做的很到位(这意味着经营本钱不低)的养生馆,同样无法收到高价,或报出高价格后反而无法与打价格战的低端养生馆竞争。
那应该如何应对呢?正确的做法是组合不同的产品,区分不同的顾客,设计成金字塔增加收入模式。
也就是说,在增加收入模式设计时,要组合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没有特色和差异化的产品或服务,它们作为利润的金字塔底部分,这些产品或服务大多是微利或不增加收入的;另一部分则是非常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这部分产品或服务,客户对它们的认知利益应该要非常高才可以,它们作为金字塔顶,可以销售价很高,这样利润就自然不愁了。
另一方面,过往中医治病讲究“穷人治病,富人掏钱”,颇有点“劫富济贫”的味道。过往的历史证实,这个增加收入模式是行得通的,史玉柱的《征途》游戏,同样是这个增加收入逻辑,即:赚有钱人的钱,有钱人和穷人获得同样的欢快,理应支付更多。但穷人的时间没那么值钱,几乎所有国家的遗产税也是这样,遗产越多,交的税越重。所以,把这个模式应用到中医养生馆的经营同样有效。有钱人和穷人同样恢复健康,有钱人理应支付更多。对于有钱的人,设计的调理方案应该包含的是价格昂贵的,对养生馆来说也是利润丰厚的。养生馆收益就靠金字塔顶的有钱的这批客户,对于金字塔底的“穷人”客户,能够保本不赔就可以。
总的说来,“金字塔”增加收入模式,就是既要有“暴利”的产品又要有微利的产品,既要有精心打造客户,又兼顾低端客户,组合起来,分别对待,则养生馆增加收入不难矣。
四、跳出单店做连锁——连锁经营是养生馆品牌增加收入的必由之路
如前面分析,因市场鱼龙混杂,劣币驱逐良痹冬导致客户的认知利益低,因而即使养生服务做的很到位(这意味着经营本钱不低)的养生馆,同样无法收到高价,或报出高价格后反而无法与打价格战的低端养生馆竞争。由于很难短期内做到顾客认知度的提升,以及无法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营本钱,所以一条可行的路子就是:不以单店的营业业绩为成功的标准,事实上目前行业里业绩相对较好的企业都是由于加盟连锁做的不错,其增加收入逻辑是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
五、跳出贸易做贸易——公益战略和公益营销模式的有效运用
健康行业既属于贸易,又属于公共事业,因此无法像其他纯粹贸易一样运作,需要照顾社会公共利益,需要兼顾社会效益。
这种公共事业特性,要求在面对客户时可能无法像其他行业一样一味暴利,否则会遭到媒体、社会和政府的声讨,甚至会遭到中医导师的指责。
张悟本推出2000元的挂号费,饱受质疑,虽说张悟本有造假学历之错,但从另一面反应出大家对中医大量挂号费的不认同,实在与西医大额的检查费而言是微不足道的。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所门诊部曾经推出千元挂号费,也曾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争议。这些都是很好的证据。
所以,既然健康医疗行业不完全是贸易,所以不能把养生完全当做贸易来做。
另外,老百姓的看病贵和看病难,已经是目前中国的“社会题目”了,而中医养生因其治未病和简便验廉的特点,在解决这个社会题目方面具有特别的上风,这就决定了做中医养生服务的企业会自发产生“公共效应”。即除了能给企业自身带来效益外,还能给社会创造效益。既然能给社会创造公共效应,那么借助社会气力来平衡企业的前期投进,让企业度过艰难的起步阶段就很有必要。
具体的做法有:借助政府的相关政策、基金会的捐助政策、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等社会气力,具体应用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六、不为招商而招商——构建系统能力,帮助合作者持续成功是王道
中医养生行业不像西医,有完整、完善的价值链,因此在发展招商时往往很难保证加盟者像自己一样成功。
很多养生馆经营者以为只有注进自己的产品和技术,就会很轻易,事实证实是极其错误的。养生技术人才跟不上、产品研发无法及时有效升级、市场无法持续培育、治理人才无法跟上经营规模的扩大等都是他们失败的原因。
所以,只有围绕企业构建系统能力,把合作者当成企业的利益共同体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合作伙伴,真正帮助加盟商持续经营成功才是王道,具体来说需要注重四个方面:
注重专职技术人才和经营治理人才的培训与输出,方可确保合作加盟者的成功。
注重产品研发的投进,方可确保加盟者后续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加盟者持续与你的企业一起发展。
注重市场需求的持续教育与引导,扩大行业的容量,才能确保加盟者持续成功。
注重产业资源的横向联合与纵向整合,优化产业生态链,有利于扩大本产业的地位。因此好的养生产业经营者要留意站在行业整体发展的眼光积极整合资源,完善产业链的建构。
养生馆的经营理念
养生的理论均从维持人的正常状态出发,把减少消耗、加强再生、保持顺畅、维持稳定作为重要的着眼环节,主要强调如下几点。
调和阴阳
《内经》说“生之本,本于阴阳”,又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所以,调和阴阳则精神充旺,邪不能侵,得保健康。调和之道,须顺时以养阳,调味以养阴,使阳气固密、阴气静守,达到内实外密、健康有寿。
流通气血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二者相伴,贯通周身,熏濡百节,流通则生机正常,滞塞则淤结病生。流通之道有二:一是以形体动作促进气血流行,即华佗授弟子五禽戏时所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劳动则气血周流,此即流水不腐的道理。二是以意念来导引气的运行,气行则血行,身体虽或动或止,但气血之流通、经络之舒畅始终得以保证,此即气功吐纳之术。二者均是通过气血流通而养生。
培补精气
人始生,先成精,先天之精源于父母,藏于肾,为生命之本、繁衍之源。后天之精由生化而来,亦藏于肾。故精乃阴气之本源,精盛则本壮,气化之源旺,故生气勃勃。而人之一切活动无不消耗阴精,故而用药食培补精气,补精以滋源,补气以助化精。延年之药食虽多,而不外乎培补先后天精气之大要。
节欲保精
七情六欲人所不免,多欲则伤精,故须节欲以安精神;房室有节以保肾精,使精常满盛,而体健寿延。
养生馆的经营之道
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
顺其自然:
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在养生的过程中,既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性。正如《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形神兼养:
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的调摄,正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
动静结合:
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但也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
审因施养:
养生不拘一法、一式,应形、神、动、静、食、药……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养生活动。此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正所谓“审因施养”和“辨证施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129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五谷养生小米最佳
下一篇: 鼠妇《伤寒杂病论》中的虫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