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脉诊要素分析与技法操作

荆十三 2024-04-15 09:07:33

1. 脉象理论基础

1.1 脉象的信息学基础

1.1.1 脉象是“形与神俱”的多重信息源

“夫脉者,血之府也”(《素问·脉要精微论》)从中指出,所有脏腑组织需要血供,其信息反应于血流;“心藏脉,脉舍神”(《灵枢·本神》)则表明心理活动通过大脑皮层,皮层下影响心脏、血管功能活动。

微信图片_20240120113644.png

1.1.2 脉象特征是生物学信息,某些具体的特征具有生理、病理和心理学的多重意义

1.2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脉象信息研究

脉象包括古代摹绘写意、现代认知心理学和系统科学,后者就形成辨证脉学体系。传统脉象理论具有四方面局限性:首先是整体观、笼统摹写、表象记载的方式传承;再者是特定脉象的组成因素不确定;其次是对诊脉者的心理认知过程缺乏研究;最后受诊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较重。

相比较而言系统辨证脉学特点就会明显:从认知心理学理论出发,强调人的手指各种感觉功能;强化人体的注意功能和“反应时间”缩短等;运用系统学原理,将脉象分化成各级不同层次,最终至25对脉象要素;用现代物理学术语和计量单位进行描述和量化脉象要素;强调脉象要素之间的联系对疾病各级层次的表征作用;概括了古、今脉象研究成果,并进行创新。

2. 手指感觉及单一感觉通道运用

2.1 触压觉:

触觉是皮肤表面受到微弱的机械刺激,兴奋了皮肤浅层的触觉感受器引起的感觉。压觉是较强的机械刺激使皮肤深部组织变形但未达到疼痛时所产生的感觉。用于感受血管壁张力和血管内压力、脉搏搏动应指。可用纤毛或绷紧的细线或钝头器物轻触手指皮肤。

2.2 振动觉:

一个振动着的物体接触皮肤时产生的感觉叫振动觉。脉诊中运用手指的振动觉可以感知脉搏的起伏程度、脉搏搏动的谐振波等。可用震动的手机、音叉等进行感觉训练。

2.3 运动觉:

也叫动觉,由位于肌肉、肌腱和关节内的终末器官所调制的一种感觉,反映自己身体各部分运动和位置状态。脉诊中运用手指的运动觉可感知桡动脉脉搏的轴向、周向扩张和血液流动的状态等。用流动的、压力不稳的、充满液体的橡皮管进行感觉训练。

2.4 实体觉:

实体觉是非视觉条件下以手摸或举起物体来感觉或感知物体性质(如形状、重量)的能力。脉诊运用手指的实体觉感知脉象的整体、局部乃至微观的形状和性质特征,如囊状、砂石状、橡皮状。可感触各种性质不同的物体进行训练。

2.5 温度觉:

由冷觉与热觉两种感受不同温度范围的感受器感受外界环境中的温度变化所引起的感觉。运用温度觉可以感知脉象的整体和某一局部的温度特点。可用具有温度梯度的物体进行训练。

2.6 位置觉:

判断身体在空间中的位置以及身体各部分的相对位置,或诱发姿势反射的本体感受性感觉。

2.7 定位觉:

人体通过反射活动判断出刺激作用于机体某部位的能力。将手指与桡动脉固定,运用手指的位置觉和定位觉可感知脉象在寸口部显现出的空间位置和脉象特征所处的层面、时段等,如浮、中、沉。

2.8 两点辨别觉:

是区别一个或两个刺激的能力,皮肤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触觉感受性。主要感受脉象中的多个特征所出现的时段。可用逐渐缩小距离的尖状物进行训练。

2.9 图形觉:

机体感觉并辨别几何线条和几何符号等反映事物各类特征和变化规律的能力。运用手指的图形觉可以感知随着脉搏搏动管壁外是否存在着皱起或塌陷、脉象特征的空间形态等,可用不同空间形态的物体进行训练。

2.10 精细感觉:

能辨别物体形状和性质,以及两点之间距离的感觉等。用于脉诊过程中感受血液的流利度等,感觉各种运动物体的滑利程度。

2.11 复合感觉:

对感觉刺激的综合、分析、统一与判断的能力,因此又称为皮层感觉,包括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实体觉、重量觉、图形觉,用于脉象性质的多重信息评定。

2.12 重量识别觉:

机体具有能够辨别地心引力作用下物体所具有向下的力大小的能力。

2.13 质地识别觉:

分别将棉、毛、丝、橡皮等不同质地的物质放入手中,分辨其质地的能力。运用手指的质地识别觉可以感知血液及某些脉象特征的质地特性,如软、硬。可用气囊、液态、韧性、尖锐等物体进行训练。

2.14 速度觉:

是对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进行分辨的感觉。运用手指的速度觉感知脉搏搏动在桡动脉管壁上的传导速度和血管中血液流动速度及变化,可用不同运动速度的物质或液体进行训练。

3 脉象要素及意义

脉象要素是一种客观存在,是整体状态脉之下具有独立特征的“象”,是脉中的固有信息,是脉象系统最基本的构成单元。脉象要素由单一因素构成,表示某种物理现象,能够为我们所感知,用物理语言来表达,并可以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脉象要素的存在不是孤立的,是以整体脉象背景、脉管周围组织、“中和之态”的脉象特征为参照,并受到整体脉象特征、局部脉象特征和其他脉象要素的制约,而出现被凸显和削弱的效应。特定脉象要素与机体内部因素是一一对应关系,而且在不同个体中所对应的意义不变。脉象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共同表征出上一级的机体状态。

3.1 脉体要素

3.1.1 左右

左、右指对比左右手脉象特征的差异性诊断疾病或通过左右手脏腑的定位进行病位判断。感知部位及要点:充分运用的是手指的各种感觉功能,属于脉诊操作规范,不属于脉象要素。采用不同指力获得位于不同血流层面的脉管局部、整体、脉管壁及外周组织的脉象信息,主要感受左右手部位的形状、温度、速度、质地等脉象特点并进行特征对比。

“左右”的临床意义:辨病变脏腑;辨疾病的表里;辨外感风寒风热;判断身前身后病变;判断病机演变;对特定心理特征的定位意义。

3.1.2 内外

内指桡动脉尺侧壁及外周组织,外指桡侧壁及外周组织。感知部位及要点:属于脉诊操作规范。运用手指各种感觉功能,采用不同指力感受桡动脉桡、尺侧脉管壁及其外周组织,主要感受以上部位的形状、温度、速度、质地等脉象特征。

“内外”临床意义:桡动脉周围组织出现“附脉”常标志外邪内侵;桡动脉血管壁和周围组织关系的疏密往往代表湿盛、元气亏虚和心理紊乱。桡动脉尺、桡侧血管壁张力增加表示相应脏器的病变。

3.1.3 曲直

曲、直是指桡动脉脉管呈现的向尺侧、桡侧偏曲或挺直。感知部位及要点:运用实体觉和图形觉。一般采用总按,感受整体脉管的空间形态及与尺、桡侧腕屈肌腱的距离。

“曲直”临床意义:辨别寒热;辨心理状态。

3.1.4 寒热

寒、热指脉在指下的温度出现异于正常的寒或热感觉,可见于整体脉象、局部脉象和微观脉象。感知部位及要点:运用温度觉。整体寸口或寸关尺单部或微观局部脉,可采用总按、单按和微观的指法,变化指力感知不同层面和时段的温度。

“寒热”临床意义:辨体质;辨疾病性质;辨阴阳的平衡状态;辨脏腑寒热;辨心理状态。

3.1.5 清浊

清浊是指脉象清澈圆润和浑浊粗糙的指感。感知部位及要点:主要运用精细触觉、质地识别觉。脉象特征位于整体脉象的浮、中位,一般采用轻到中等指力将指目压至血流流速的最大层面感受脉管内血液清澈或浑浊的感觉。

“清浊”临床意义:辨血质;辨心理秉质。

3.2 脉管壁要素

3.2.1 厚薄

厚、薄指桡动脉血管壁的厚度,可见于整体脉象。感知部位及要点:主要运用实体觉、质地识别觉。感受部位为桡动脉的上层血管壁,采用轻取到稍重的指力,感受桡动脉上层血管壁的厚度。

“厚薄”临床意义:辨体质;指导用药攻补。

3.2.2 刚柔

刚、柔指血管的柔韧程度,是指血管壁张力的高低,张力高者为刚,张力低者为柔。见于整体脉象和局部脉象。感知部位及要点:主要运用压力觉。感知部位为桡动脉上层或尺、桡侧缘血管壁,感受整体或局限血管壁的张力。

“刚柔”临床意义:辨病邪寒热;辨血实血虚;辨疼痛或病变部位;辨心理状态。

3.3 脉搏波要素

3.3.1 动静

动、静指在脉搏搏动过程中脉搏波的稳定性。“动”是脉搏搏动时血管壁的抖动、振动或细颤的感觉,是谐振波的增加:“静”是指动脉搏动时血管壁的附加振动较少。动、静可出现在整体脉象和局部脉象。感知部位要点:主要运用触压觉、振动觉。感知层位为比浮取略浅到中取略微偏下的位置,需要随时变化不同的指力。获取附加在脉搏波主波及其周围组织中传导的谐振波的多少。

“动静”临床意义:辨邪气进退;辨心理状态;辨局部的“动”所体现特定的状态。

3.3.2 来去

来、去是指脉搏波的上升和下降时段的势能,见于一次完整的脉搏搏动。严格来说,来、去是脉搏波的不同时段,并不属于脉象要素的范畴。感知部位要点:主要运用速度觉、运动觉、触压觉。感知部位为脉搏波的上升和下降时段。要跟随脉搏的起伏减小和加大指力,获取上升和下降时段的势能变化。

“来去”临床意义:辨体质;气机失调;辨病邪的去向;辨元阳、元阴的功能;辨心理状态。

3.3.3 长短

长、短是指一次脉动脉搏波沿血管壁传递距离的长短。只见于整体脉象。感知部位及要点:主要运用运动觉和两点辨别觉。轻压桡动脉表面或中等指力压至血流最大层面,感受桡动脉表面或尺桡侧缘的脉搏传导距离长短。

“长短”临床意义:长是健康的标志;长主邪热充斥;短主气虚和气机不通;与智力水平相关。

3.3.4 高深

高、深指脉搏波起伏运动的高深幅度。见于整体脉象。感知部位要点:主要运用运动觉、触压觉。通过变换指力,于脉搏波上升与下降支的整体起伏上,探测脉搏最高点和回到基点的径向深度。

“高深” 临床意义:判断阴阳的开阖功能;判断个性。

3.3.5 浮沉

浮、沉是指脉搏搏动在寸口部所处位置的深浅。脉浮是指脉位表浅,而脉沉是指脉位深下。见于整体脉诊和局部脉象。感知部位及要点:主要运用触压觉、位置觉。采用不同指力,运用单按或总按的指法于寸口整体或单部脉,探测脉位的深浅位置。

“浮沉”临床意义:辨个性;辨生活经历;辨表里、虚实;辨常脉。

3.3.6 上下

上、下是指在轴向上脉搏搏动范围超出了寸口三部,上指脉搏搏动范围超过了腕横纹向远心端移位;下指脉搏搏动范围超过了尺部向近心端移位,见于整体脉象,感知部位及要点:主要运用定位觉、图形觉。采用总按、单按尺部或寸部,于寸口整体部位、腕横纹附近以远和尺脉近心端。感受脉搏搏动的空间位置。

“上下”临床意义:整体脉体延长,上主机体整体邪气充斥,下主邪气下溜。整体脉体缩短,或脉体长度不变,整体脉位向上、向下移位时,则表示机体上下阴阳平衡被破坏,气机升降失常。

3.3.7 粗细

粗、细是指脉动应指的周向范围大小,即手指感觉到的脉动粗细。脉动应指范围宽大的为粗,而应指范围狭小的为细,见于整体和局部脉象。感知部位及要点:主要运用图形觉。采用单按、总按指法,中取感受寸口三部整体、局部脉管扩张的最大直径。

“粗细”临床意义:分析体质;判断虚实;判断心理;判断机体气血运行态势。

3.3.8 敛散

敛、散指桡动脉血管收缩和舒张运动的态势。敛是桡动脉搏动扩张有限而迅速回敛;散是桡动脉搏动扩张有余而回敛态势不足,见于整体和局部脉象。感知部位要点:主要运用速度觉、运动觉。采用中等指力按压至最大血流层面,运用单按、总按指法,感受脉搏径向扩张的势能变化。

“敛散”临床意义:辨寒热;辨气之虚实;辨心理状态。

3.3.9 怠驶

怠驶是指脉搏波沿桡动脉壁传导速度的快慢。怠为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减慢,驶是脉搏波传导速度加快,见于整体和局部脉象。感知部位及要点:运用速度觉。于桡动脉表浅层面和双侧壁,指目感知血管壁的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快慢。

“怠驶”临床意义:辨心理状态;辨寒热。

3.3.10 迟数

迟、数是指脉率的快慢,见于整体脉象。感知部位及要点:主要运用速度觉。采用中等指力于寸口整体部位感知脉率的快慢。

“迟数” 临床意义:辨疾病寒热;辨疾病的预后。迟脉还主:气津亏虚;气滞血瘀。

3.3.11 结代

结、代是指脉搏节律的变化,与经典脉学的结、代脉的意义相同,见于整体脉象。感知部位及要点:主要运用速度觉。于寸口整体部位感知脉率均匀程度。

“结代”的临床意义:各种病理过程的结果;循环系统疾病。

3.3.12 强弱

强、弱是指脉搏压力的大小。当压下手指脉搏反作用于手指有力谓之强,无力谓之弱。可见于整体或局部脉象。感知部位及要点:主要采用触压觉。对寸口部位整体脉、三部局部的脉搏波,适当用力按压桡动脉,尤其是至血流最大层面时感受到的脉搏压力波对指目的反作用力。

“强弱”的临床意义:辨别疾病虚实;辨气机升降浮沉;判断病位;判断体质;判断预后和治疗禁忌。

3.4 血流要素

3.4.1 稀稠

稀、稠是指脉管内的血液浓度。脉稀是血液质地稀薄的指下感觉;脉稠是血液质地粘稠的指下感觉,见于整体脉象。感知部位要点:运用质地识别觉。采用总按整体三部脉,取最大血流层面感受血液的质地浓度。

“稀稠”的临床意义:稀主精血亏虚;稠主痰浊壅阻。

3.4.2 疾缓

疾、缓是指脉管内血流速度的快慢。血流速度快为疾;血流速度慢为缓,见于整体和局部脉象。感知部位要点:主要运用速度觉。感受部位为三部脉的血流速度波,采用单按、总按的指法,运用不同指力在各个层面感受血液的流速。

“疾缓”临床意义:辨病位;辨病性;辨个性。

3.4.3 滑涩

滑、涩指脉中血液流利程度的改变。滑是血液的流利度增加,涩是血液流利度的降低,见于整体和局部脉象。感知部位要点:主要运用精细触觉。调节指力感受不同血流层面和部位脉管内容物之间的摩擦力。

“滑涩”的临床意义:滑主食积、痰郁、水湿、血虚;涩主气郁、血瘀、湿滞、阴虚、津亏。

3.4.4 进退

进、退指血液从尺至寸和从寸至尺振荡式行进的态势,从尺至寸谓之进,从寸还至尺中谓之退,见于整体脉象。感知部位及要点:主要运用速度觉、运动觉。采用中等指力,在寸口三部血流最大层面上获取寸口脉脉管内的血液前进的势能变化。

“进退”实质上是加速度的大小和速度的变化。“进退”临床意义:辨气机运动趋势;辨个性。

3.4.5 凸凹

凸、凹指血液流层所显现出的凸出和凹陷特征。凸起表现为不同的形态和性质;凹陷显示不同形态,见于局部和微观脉象。感知部位及要点:主要运用图形觉、实体觉、位置觉。变换指力,运用循法、推法等指法,从脉管壁浅层至底层任何一个血流层面和从寸至尺的任一分段。“反应时间”的训练要求更高。

“凸凹”临床意义:辨脏腑气机状态。凸辨痰瘀凝聚的部位、性质;凹显示相应脏器的萎缩或缺如。

3.4.6 枯荣

枯、荣是指脉干枯或润泽的感觉,与血液内水分的含量关系密切,见于整体和局部脉象。感知部位及要点:主要运用质地识别觉、精细触觉。采用单按、总按指法,于最大血流层面,感受脉管内容物的干枯和润泽的程度。

“枯荣”临床意义:辨阴虚;辨体液状况;辨生活经历。

4 . 结语

25对脉象要素中的每一对要素均是单一的物理现象。本脉诊技法操作融汇了认知心理学、物理学、信息学、神经生理学等多学科知识,从多角度用现代科技技术语言全面分析脉象实质。本技法充分遵循了人类学习技能的认知心理学规律,实现了传统脉诊由整体观、摹绘写意的认识转变为现代认知心理学及系统论的认识,使得对脉诊的解释及技法的训练更加科学、合理。本脉诊技法操作涵盖面较为广泛,立足传统脉学的基础上,吸收了各家脉诊技法特点。通过本方法的训练,能够使受训者具备学习、掌握、融会贯通当代其他脉诊技法的能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1266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