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退肿为黄芪的常用功效,近来有人用于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不消者,颇具效果。
孟景春老发现这部分患者应属于脾气虚和脾肾阳虚型,用之确有良效。
在本文中孟老还指出了运用中的一些常见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黄芪,性微温、味甘,入脾、肺经。功能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退肿。临床上与升阳药配伍,治疗脱肛、子宫下垂;与白术、防风同用(玉屏风散),为治表虚自汗的效方;与补血温阳药(当归、肉桂)同用,用于疮疡内陷,脓成不清,或溃后久不收口;与白术、防己、生薏苡仁等配伍可治气虚水肿。近来有人用于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不消者,颇具效果。以黄芪为主药,重用60~120g。证型不同,适当配伍治疗。如气虚水肿明显者,配汉防己;伴血尿者配仙鹤草;脾虚证明显者,配补中益气汤;肾阳虚明显者,配济生肾气丸;对肾炎后的蛋白尿,须配益智仁、五倍子。肾炎,是临床一种常见病症,若迁延日久转为慢性,其尿蛋白更是难以消除。有人说不论何种证型皆可用,且用量一定要大,量小则轻描淡写,不足以祛病。笔者的体会在临床上用黄芪治慢性肾炎蛋白尿不减者,应属于脾气虚和脾肾阳虚型,用之确有良效。若肾阳虚明显者,则以金匮肾气丸效佳;若肾阴虚明显者,则以六味地黄丸,兼有虚火者,治以知柏地黄丸。故其曰不论何种证型皆可用之,未免失之偏颇。又曰用量一定要大,强调一般成人以60~120g为宜。一般补药重用,必须脾胃功能正常,不然骤然重用补气之品,难免滞气呆胃之弊,故张景岳强调“用补之法,贵乎先轻后重,务在成功。”故明·周慎斋的经验,用黄芪时必配少量陈皮。这又是叶天士强调“补药必佐宣通”的道理。再有据近来有人研究黄芪对血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重用黄芪降压效果好,而用小量黄芪又能升压(都须有气虚症状方能用),故用黄芪消除“慢肾”蛋白尿,还必须注意血压的高低,若血压低而骤然重用黄芪,难免产生弊端。黄芪能消除“慢肾”蛋白尿,实验研究亦得到证实。有关资料表明,黄芪对人或动物,均有利尿作用,可增加尿量和氯化物排泄,对大鼠肾毒血清性肾炎,黄芪有减少尿蛋白,减轻肾脏病变的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1264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老中医总结,治疗脾胃病的“三味方”,···
下一篇:
发愿,你会拥有超乎想象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