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小儿哑科辨证之法

荆十三 2024-01-22 20:25:52

形寒发热,有汗或无汗,口渴或不渴,啼哭声亮有泪,舌苔薄白,舌尖红,脉浮数,指纹浅浮而红,为表实热。

发热有汗而热不解,颜面潮红,口渴喜饮,哭声尖锐,有泪不多,小便黄赤而少,大便秘结,舌红,舌苔黄,脉数有力,指纹沉滞而色紫,为里实热。

小儿往来寒热,面色红,烦躁作恶,胃呆纳少,口渴,热退时神清,小便时清时黄,舌苔白而尖边红,脉弦细,指纹隐隐不明,为实热半表半里。

微信图片_20240120152616.png

小儿突然发热,面色发黄,胸腹饱满,啼哭皱眉,呕吐或泄泻,吐出或泻出之物气味酸臭,有残渣,苔黄,脉弦数,指纹不活而滞,为伤食发热。

小儿午后发热,面色不华,发热时两颧发红,神疲声微,啼哭少泪,口渴而不多饮,小便正常,舌光少苔或干,脉细数,指纹色淡,为阴虚发热。

小儿发热时颜面发白,四肢不温,睡后出汗,大便溏薄,小便清而多,舌苔白薄,舌质淡,脉沉细无力,指纹沉而色淡,为阳虚发热

小儿发热起伏没有定时,颜面色黄,神情安静,饮食正常,大小便正常,舌苔白薄,脉细数,指纹无明显变化,为营卫不和发热。

小儿起病暴急,高热,面色发红,昏迷不醒,抽搐,角弓反张,舌苔黄,脉数,指纹青紫,纹至气关或命关,多为急惊证。

小儿面色萎黄或面色发白,形体消瘦,身体发热或不发热,神倦而胃呆纳少,间歇性地轻微抽搐,舌苔黄干或白腻,脉沉细无力,指纹色青或淡而不明等,多为慢惊证。

小儿发热,涕泪均无,口唇周围色青,四肢冷而不温,神志昏迷,为闭厥证。

小儿脸面发白,汗出,四肢冷,神情呆钝,哭声低哑,睡眠露睛,小便清或小便失禁,脉细弱无力,无热,为脱厥证。

小儿突然抽搐,面色青,四肢冷,喉有痰声,口吐白沫,无发热,大小便失禁,停止抽搐以后一切正常,舌苔无变化,脉沉伏,为痫证。

小儿萎黄病,因营养不良或发育不全 (血色素减少) 而皮肤苍白,一般病来缓慢,面部虚胖,面色萎黄带白,眼睛不黄,精神萎靡不振,喜吃生米、生菜、菜叶等,口唇及舌色淡,多见于钩虫病 (桑叶黄)。

小儿全身皮肤出现萎黄色,多见于败血症,磷或砷中毒,贫血,疟疾,肺闭,或黄疸病属胆道闭塞证者。

小儿黄色鲜明,如橘似金,发热,面赤口渴,胃纳不佳,胃腹疼痛或不舒适,小便短少黄赤如浓茶样,大便秘,舌苔黄,脉洪滑有力,为湿热 (阳黄) 证。

小儿黄色晦暗,无热畏寒,精神疲倦,食欲不振,口不渴,大便不实,小便淡黄,舌苔白薄,脉迟而细,为湿寒(阴黄) 证。

小儿面色皮肤萎黄,眼耳不黄,精神疲倦,唇舌淡白,指甲淡而无华,多见于失血及气血两亏。

小儿皮肤色黄,色泽较淡,眼睛不黄,左腹部有痞块,多是疟疾或疟母。

小儿一过性全身皮肤黄染,开始于手掌及足,为黄皮症,多因吃蜜柑、南瓜、橘子等过多而致。

小儿皮肤色如青铜 (古铜),或有黑褐色斑点,为肾经病变,或砒中毒致色素蓄积于皮内所引起,见于小儿硬皮症、糖尿病和砒类中毒症等。

小儿皮肤紫蓝色 (发绀),显于口唇及指甲 (重症也有延及全身皮肤的),为血液中缺氧,二氧化碳过多,或淤血所致,多见于呼吸障碍或循环障碍。

小儿皮肤肿胀,在硬骨组织的部位 (如踝部及足背等处) 用指压之凹陷,不随手而起,面色发白或萎黄,精神疲倦,胃纳不佳,大便稀溏,小便清白或淡黄,舌质淡,苔薄,为浮肿虚肿。

小儿皮肤光亮明显,以指压之凹陷,随手即起,或伴发热气急,小便黄赤而量少,舌苔黄腻或白腻,脉细弦而数,为浮肿实肿。

小儿腹大,腹部青筋暴露,精神疲倦,肌肉消瘦,饮食无味,舌苔薄,脉细无力,为单腹胀虚证。

小儿腹膨胀满,有时疼痛,按之坚实,舌苔黄厚,脉实有力,为单腹胀实证。

小儿精神疲倦,面色苍白,曲腰啼哭,腹软,喜热喜按,按压痛止,四肢欠温,有时泄泻,小便多而清,舌苔白薄,脉迟缓,为寒证腹痛。

小儿烦躁不安,腹痛时拒按,哭声洪亮,面红唇赤,小便黄赤而少,舌苔黄,脉弦,为热证腹痛。

小儿胸满腹胀,痛时压之更甚,面黄,嗳酸,有时伴有吐泻,食欲不振,舌苔厚垢,脉涩不利,指纹滞而不活,为有积腹痛。

小儿腹痛,脐周围明显,有时摸到条状物,痛甚时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甚则惊厥,痛止时症状消失,一切如常,面部可见到白斑,口唇内侧有小白颗粒,白眼球有青点,舌苔薄如地图,脉沉滞或沉伏,为腹痛有虫。

小儿面黄带白,囟门凹陷,睡眠露睛,神疲倦怠,手足发冷,呕吐,吐出物量少而不臭,舌淡苔薄,脉细无力,指纹青淡,为虚吐。

小儿胸腹胀满,压之皱眉疼痛,面红唇赤,或伴发热,吐出物酸臭较甚,大便秘结,小便少,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数,为实吐。

小儿神倦嗜睡,烦躁不安,皮肤干枯,眼眶凹陷,口渴,饮后即吐,所下尽为稀水,啼哭无泪,小便短少,舌质干,苔薄黄,脉沉细或脉弦数,指纹沉滞等,此为吐泻并作,气血并竭证。

小儿面色萎黄,身体消瘦,四肢无力,腹部喜按,盗汗,大便含有不消化的谷物,无酸臭气,舌苔薄白,脉细软,指纹沉淡,为虚泻。

小儿食欲不振,腹满啼哭,嗳酸,大便气臭色黄,伴有泡沫,舌苔腻垢,脉实而滑,指纹沉滞,为实泻。

小儿面色不华,身体疲倦,食欲减退,下利而次数不多,里急后重较轻,有时肛门下坠,小便白,舌质淡,舌苔少,为虚痢。

小儿腹痛啼哭,或有发热,口渴,下利次数多,里急后重较甚,粪便粘腻如冻,小便少而色黄,舌苔腻垢,脉滑而数,为实痢。

小儿面色苍白,畏寒,鼻塞,鼻流清涕,咳嗽声音重浊,咯痰色白,舌苔白腻而厚,脉紧,为寒咳证。

小儿面色红赤,不恶寒反恶热,鼻塞,流黄涕,咳声不爽,咯痰色黄稠而粘,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浮,为热咳证。

小儿面色黄而带白,饮食减少,口粘而不渴,痰鸣时咳较甚,咯出稠痰,大便带有粘腻,舌苔厚腻而浊,脉滑,为痰咳证。

小儿呼吸气短而促,气怯,声低息短,稍活动则加重,喘促虚迫,必须引长呼吸才觉畅快,身体发凉而易出汗,吐痰稀薄并伴有泡沫,发作时轻时重,脉弱无力等,为虚喘证。

小儿声粗胸满,呼吸气急,发出喘鸣声,呼音较长,苦闷不安,发作较为剧烈而急,痰浓稠,脉数或脉滑大等,为实喘证。

小儿初起赤红色圆形丘疹,以后变成绿豆大,有圆形水疱 (浆较稀),点粒根脚浅薄,大小不匀。色深红的毒重,偏血分;点粒稀、色淡红的毒轻,偏气分。一般参差不齐,一部分结痂,另一部分还是水疱。常发生在颜面、躯干、四肢等部位,有微热。此为水痘。

小儿疹如芥子大 (或麻子大),有形无浆,色红,界线分明,疹与疹之间有健康皮肤,色深红带紫的毒重,色淡红的体虚,先发于面部,次及颈部、躯干、四肢,遍布于全身皮肤,约3~4日后疹退,5~6日落屑,为麻疹。

小儿全身皮肤透发细小朱红色疹点 (鲜红的小斑点),融合成片,用指甲划之出现白痕,咽喉红肿疼痛,口唇周围苍白,为丹痧 (烂喉痧或称猩红热)。

小儿皮疹色白形尖,大如芥子 (白色水晶状的水疱疹),透出于皮肤,此由于汗腺分泌障碍,排泄物郁积所致。如色润晶莹有神的为邪达,为吉;色枯白不泽,空壳稀散的为气液不足,阴伤之象。常见于高热,炎夏汗出不畅或汗孔闭塞等。此为白㾦(疱疹或㾦疹)。

小儿疹点细小而散,色淡红,无汁无根脚的,为风痧。

小儿疹大如粟米,形圆,渐渐长大,散在或密集。干的痒痛起白屑,形如癣疥;湿的有水液及脓液渗出,抓痒难忍,黄水浸淫。重的融合成片,皮肤色红,灼热,红晕成片,游走如火丹。急性的灼热、瘙痒,丘疹肿胀,渐变成水疱或脓疱;慢性的因急性经久不愈,反复发作,皮肤肥厚浸润成暗褐色,干燥粗糙。多由于慢性胃肠病、肾脏病及皮肤刺激等引起。此为湿疹。

小儿皮疹隐没无常,痒感颇重,疹块高出皮肤表面,多由于风热邪留血分,或药物引起,为风疹块。

小儿疹点尖红粒小,很快变成小脓疱,多密集而生,几天后干燥成细小鳞屑,多由于暑热遏伏,汗出不畅所致,为痱子。

小儿斑色明显,或稠如锦纹,或成块成片,称为斑。色紫成片为血热,色黑为血败,色青为血有伏热。斑迹不显,细如蚊迹,面色极淡,病属虚寒,为阴斑;斑迹明显,色泽鲜明,病属实热,为阳斑。初起呈轮形小丘疹,生小疱渐向四周扩展,中央渐落而愈,瘙痒最甚,多发生于大腿内侧及臀部的,为顽癣症。初现糠秕状丘疹,色白而有光泽,搔之落屑,渐向周围蔓延增大,为钱币状或轮状,如两斑连合而成地图状,多发于肘关节、膝关节、颈部及头处的,为干癣症。丘疹初起,黄赤色或褐色,粟粒大小,为苔癣。皮肤干燥肥厚如鳞皮,多发于1~2岁的小儿,在四肢背面尤其在膝盖或肘关节部较多的,为鱼鳞癣症。

上述各种辨证方法,均贯穿着中医学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例如,区别疾病的类型,是以阴代表不足、衰弱;阳代表有余、强盛。划分病变的部位及浅深,是以表代表偏于外,里代表偏于内。分辨病邪的性质,是以寒代表怕冷、身寒、喜温、沉静 (不等于安静如常),热代表怕热、身热、喜凉、烦躁。辨别邪正的盛衰,是以虚代表正气虚,实代表邪气实。但是八纲的运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是以邪正斗争来表明病情的变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1243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