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学习中医,在于日积月累——跟师学习有感

医案日记 2023-05-01 05:37:46

学习中医,在于日积月累——跟师学习有感

段金龙 杜兴彬 宋蕾 董彬 山东省滨州市滨州医学院

著名作家杰克伦敦说过:“如果选择了远方,我只顾风雨兼程”。通过这段时间在滨州医学院中医科的学习,我们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选择中医,必须勤奋学习,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作为在校学生,在中医科,我们跟随魏铭教授和姜学连教授。魏铭教授是山东中医药大学四大元老之一周次清先生的高徒,姜学连教授是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博士。老师用他们精湛的医术、崇高的医德深深感染了我们,坚定了我们学习中医的信心,为我们学习中医指明了道路和方向。临证时间虽然短暂,但我们获益颇多,乃吾毕生之财富。

在中医科,魏铭老师和姜学连老师每天的门诊量至少50个,从早上8点上班开始,一直马不停蹄地忙碌着。中医科的病种多种多样,有些是西医治疗效果不好的,但病人来到中医科,真是绝望而来,满意而归。例如许多不明原因的高热,西医运用各种抗生素疗效欠佳时,魏铭老师几服中药下去,体温便降下来了,真可谓药到病除。魏老师说在治疗发热性疾病时,中医药有着独特的疗效和优势,只要辨证准确,效如浮鼓。在治疗肝病时,尤其是慢性乙肝时,西医治疗价格不菲,并且有时疗效并不理想,通过中医药治疗,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为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崇高的医德。两位老师在这方面也为我们做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每当病人有什么疑问,两位老师都耐心为其解答。对于离家远时间较紧的患者,两位老师往往会牺牲自己中午休息时间,为病人看病。

凭借良好的医风医德医术,魏铭老师和姜学连老师得到了病人及亲属的尊敬,有的病人因而成了两位老师的好朋友,也成了中医的宣传者和卫道者,当听到有人说中医不好时,他们往往会挺身而出,用自己的例子现身说法。两位老师对学生更是耐心细致的教导,不厌其烦地示教,告知我们要勤学善思,古语云“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应多上临床,培养中医的临床思维。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们现在才明白了这句话的道理所在。每一天学习,都是一次挑战,需要掌握的知识太多,只有孜孜不倦的学习,才可以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同时也需要温故而知新,有什么忘记的东西要及时翻书查找。学医不要着急,在于日积月累,切记不要心浮气躁。

在魏老师和姜老师的教导下,我们的临证水平不断提高,特摘取病案两则:

病案一:患者,男,23岁,口苦口臭一月余。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苦口臭,晨起感觉尤甚,平素渴喜冷饮,抽烟喝酒较多,小便略黄,大便黏滞不爽,伴肛门灼热感,眠可,舌红苔黄脉弦数。病机为少阳郁火内炽,兼阳明里实,当用和解少阳、通下里实之法。

方药:大柴胡汤加减。柴胡20克,黄芩10克,半夏15克,生姜10克,枳实10克,白芍15克,大黄6克,大枣10枚,黄连5克。3服药,水煎服,每日一剂。患者自述服完第2服药后症状明显减轻,故第3服药未服用。

伤寒论条文165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口苦口臭多见于胆火上炎,大便黏滞不爽伴肛门灼热感,是阳明胃肠湿热的表现。患者平素体格健壮,喜食烟酒肥甘之品,脾气略微暴躁,故日久郁而化热,用和解少阳、通下里实之法。

病案二:患者男,35岁,患者晨起腹泻两月。晨起腹泻,便质稀溏,甚则如水样,不伴腹痛。自感脾胃功能较差,喜热饮食不喜冷饮,一吃冷饮则腹泻,平素怕冷。小便可,眠可,胖大舌,水滑苔,脉沉细无力。证属脾肾阳虚,治宜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方药:苓桂术甘汤合四神丸。茯苓30克,桂枝10克,白术20克,甘草6克,补骨脂15克,吴茱萸6克,肉豆蔻10克,五味子10克。7服药,水煎服,每日一剂,复诊效佳。

四神丸为治疗五更泻之专方,胖大舌、水滑苔,是脾阳不足、水湿内停的表现,以苓桂术甘汤振奋脾阳,运化水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医学知识无穷无尽,我们要以老师为榜样,不断充实自己,做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好医生。

你为什么要自学中医?

我是西医,说说我的自学中医经历吧,我本是个西医外科医生,工作2年后发现 开刀 抗炎 不合我的兴趣,机缘巧合,跟师一位老教授(黄继宗)学治疗风湿病的手术(胸导管淋巴液引流术),老师很保守,我算是偷学吧,偷了8年,2013年老师过世了我才有机会主刀 ,当时确实是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但经过多年验证,我深深感觉到手术只能取一时之效,对于风湿这种全身性疾病,任何西医的治疗手段都只能取一时之效,单纯的免疫抑制治疗都只有死路一条(我接触的病人多是协和湘雅全国著名医院跑遍了的 ,好药贵药都用过,为治病花费几十上百万的也大有人在,晚期的病人虚羸至极,再用免疫抑制剂这类毒药不是速其死吗?),中医药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似乎才是唯一的希望。

以前我的治疗小组里也有一位70多岁的中医,据说也算是中医世家的,但他看病不重号脉,开方30味药起步,一张方动辄价格上百 ,但效果甚微,患者也是苦不堪言,我怎忍心将患者交付给这样的中医? 无奈之下,我才越俎代庖,走上了自学中医之路,迄今已有六年。

之前走了不少弯路,因为组里的那位中医前辈告诉我,要想学中医,必须要学好中药,因为当前浙江省里几位有名的中医都是大学里教中药学出身的,他也时常跟我讲某某药止咳,某某药护胃(后来才知道这是典型的西医思路开中药),等系统学完中医的基础理论,中药,方剂, 诊断学这些内容,也很用心的看了 《医学衷中参西录》、《脾胃论》、《医学心悟》以及叶天士,王孟英的一些水,临证也是一头雾水,只会开开四物八珍这些不痛不痒的方子,效果可想而知。一度困惑,一度迷惘,直到有一次,网上百度眩暝反应时知道了李可,买了他的几本临证要旨,看其医案真如看武侠小说般惊心动魄,才知道中医原来可以发挥这么大的功效,在李可的指引下,一步步接触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最后才回到 伤寒杂病论 这部以前看不懂,也嗤之以鼻的著作上来,历时5年,总算是回归了中医的正道。

学伤寒论的热情几乎是狂热的,王叔和,陈修圆,刘渡舟,胡希恕,郝万山,倪海厦,刘希彦的讲解或精读或囫囵的都看了一遍或数遍,仍是云里雾里,心无定数,后来看了四圣心源,再回头看圆运动,心境似乎有渐渐明晰了些,但总有些将要登堂入室,又有遥不可及的感觉,估计就是传说中的 瓶颈吧。

大致如 雪山飞狐里的阎基学了 胡家刀法的前两页便可大杀四方,我学伤寒论只是学了点皮毛,套用经方也确实见证了中医 一剂知,再剂已,覆杯而愈的神奇功效,说句见笑的话,开刀这么多年,没人送锦旗,开中药这短短数年,诊室里的锦旗墙上都挂不下了。说这些不是显摆我多厉害,而是想告诉大家,伤寒论的神奇,祖宗智慧的神奇,中华文明的神奇!现在网上还有那么多人污蔑中医,妄图消灭中医,这多么令人痛心惋惜!

既然聊开了,就多说一些吧,反正没病人,呵呵!

作为从医16年的西医,因为从事风湿免疫的缘故,这种病人多数合并多种内外科疾病,所以对西医内科外科都算是略知一二的,接触中医以后,才知道西医真的是有意无意的在谋财害命,譬如外科的手术,一切了之,切阑尾,切脾脏,切胆囊,切胃切肠,切肿瘤,完全不顾后果,人类进化了百万年,身上就没有一处是多余的器官!内科的三高,降血压就是扩张血管,降血糖就是胰岛素甚至荒唐的缩胃切肠手术,治肿瘤就是化疗切瘤子,完全不问为什么,人,毕竟不是机器啊!为什么血压高?正如捏扁水管水压会增高,爬坡负重时 汽车 要轰油门一样,有瘀堵,有负荷才会血压高啊?为什么会血糖高,长期厚味膏粱伤了脾的运化功能,导致浊阴不化,才会出现高脂高糖高尿酸这些代谢性疾病啊。为什么长肿瘤,阳化气,阴成形,阳不化阴,才会长出异物,不解决根本问题,只是着眼于切除肿瘤,难道是一个小小的瘤子要了癌症病人的命???

越说越气愤了!种种乱象,已成主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美其名曰专业专科,现在我的科室效益越来越差,只是因为老板知道我的能力才勉强保留,现在老板主要精力都放到老年病上了,病房里住满了8.90岁的老人,接受着“专业”的治疗,睡不着?安眠药!拉肚子?蒙脱石!真阳衰微的病人,每天还在输冰凉的盐水以致漫身水肿,风寒感冒的主任医师起手就是清开灵,这特么到底是在治病还是在害人啊?

至于现在的中医,真的是怒其不争,但不会哀其不幸,从上层讲,学院教育这一层就出了大问题,不重视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这些根本,重点全在英语计算机药理这些末节上面,这样培养出来的中医能有用?从底层看,一是在而今眼目下,中医院中医师如果单凭中医中药,绝对会饿死百分之九十,我接触的病人里,在中医院看病大概有百分之九十的不开中药治疗了,全是西医的检查用药!二是病人方面,被西医洗脑的也不少,来看病必说要检查,治病必说要输液,拦都拦不住,昨天一个膀胱炎的老太婆就因为我不给她输液还说要投诉我,哎,一声叹息!

中医的根在民间,因为我的病人散布全国各地,从他们反馈回来的情况看,高手确实不少,我有接触的有两位。(异地的病人多,开中药不能号脉验舌确实苦恼,我通常是建议他们回当地寻觅有能力的中医)。其中一位湖南永州的,脉诊一流,我的一个微信上的病人,断断续续吃了我开的半年中药,效果不好,我推荐她去看了这位医生,这个病人也很有意思,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特别信任我,还真去了,并把看病的过程拍照或是描述给我听了:人山人海,这位医生从凌晨4点开始看到下午三点才轮到她,什么都没问,只是号了脉就开了方,然后就开药了,6付药360(含诊金,每付药里还有10克阿胶!),患者服药后自觉症状改善了不少(至少是比吃我的药有效。后来患者把药方发给我看了,就是温经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肾四味,以前我也给这位患者开过这个方子,因为患者嫌阿胶贵,所以没有坚持,我也没底,后面又换了治疗思路,按下不表)。后来我加了这位医生的微信,他人很好,很热心,给我讲了他凭脉的心得并推荐给我一些书籍,看过确实获益颇多。说这个题外话,心情又有些宽慰了,我不行,但有人能行,中医的种子还在,就有生根发芽的机会!

啰嗦太多了,不说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只好如此,只好如此!

@天风无秀色,往来必珠玑。我是个医生,正规五年制本科毕业的西医大夫。但我却痴迷中医,缘何如此呢?听我从头道来。工作多年以后,我渐渐发现很多疑难杂症西医束手无策,很多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西医更是只能用药维持。遇到瓶颈的我有一段时间曾经很是困惑很是迷茫。机缘巧合之下我开始自学中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药剂学、方剂学,至今还记得郝万山老师讲伤寒论时的样子:他给一个患多年顽疾的患者开了几小包中药,患者拿着药包,满脸困惑:就这些?对!就这些。结果,7副中药下去,多年顽疾从此治愈!也知道了许多中医大家:张仲景、叶天士、王孟英等等,更知道近代名医倪海厦,治病救人出神入化,一剂知,二剂已。 在自学中医的过程中,我也在临床中有意识的运用中西医的思维进行诊疗,稍有成效。这期间我也多方拜师学艺,乐此不疲。我深知祖国中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必须穷尽一生之力去学习、钻研和 探索 。让祖国的精粹造福更多的人。 古人云:世无难治之病,唯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唯有不善代之人。我对此深信不疑。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融会贯通,方得始终!
我也是喜欢学中医,我觉得懂一点总比一窍不通好吧。但是我自己觉得有把握的病才开方下药,没把握的就叫他到医院去。举例一,我有一天回家看到母亲在睡我说你大白天怎么在睡觉呢,她说不舒服浑身无力,我摸了她额头很烫,问她说不咳嗽流涕,有点口干,天气有些热,我看是温热病,属于白虎汤证,于是开了白虎汤加青蒿,到中药铺去煎了药才1元2毛钱,熬好给她喝了小半碗,一会儿她就出汗了,也退烧了就好了,才喝了一次就好了也就不再喝了。举例二,邻居这段时间总是口渴,每天拿个水杯不停的喝,可是还是渴,他在县医院和各家私立医院都看过,吃过很多西药,还是没有效果,来我家串门,我看他很符合张锡纯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里面的消渴证所属方“玉液汤”证,于是给他开了这个方,一剂口渴大减,再剂基本好了,他还是把这副药喝清了才倒掉。他家属说太谢谢你了,他现在完全好了。所以没事的时候看看医书有益无害。(才学的人不要乱开方,你要先学《药性歌括400味》,要熟悉并遵守十八反十九畏所规定的哪些药不能配伍,特别要认准病证所属寒热虚实才不致失误)

自学中医是参加工作后手上有了点钱,经常到书店买一些医学工具书,当时也不是很爱好学加上工作很忙,一直静静地摆放好多年。直到13年得了个一只眼斜视,走路时需要蒙上一只才能走路,那种痛苦折磨我一个多月,后去医院眼科捡查是大脑一根血管压迫到一颗视神经,需要手术,听说第三军医大学脑科做得好,但需要费用四万多,钱不钱都不说头还要挨一刀,当时还是害怕用麻药会给大脑带来不良后果,干脆自己先试着开点中药治治再说,到中医店捡了3付药共78块钱,吃第一付没什么感觉,但吃完第二付时竟能把分散的两条视线重合成一条,敢快煎第三付,谁知忘了看结果烧焦了,实际上只吃了二付药就好了直到今天。

从那时起才想起中医的重要性,而且花费不高又没有痛苦,专和学就开始了。最重要的一点是为了自己也为了身边的人,就这样一步步的走到今天。

中医是门学科,深奥而神奇,我记得有一次临近春节一朋友头昏,在市医院连续输了7天药(什么老清素)不见好转,医生说一般输上4/5天就好,你的这个好顽固这么多天不见好!她晚上打电话问我有办法解决不?我说问题不大我一会给你捡付药来,晚上9点钟把药送过去就回来了,近12点钟她打了个电话过来说:你的药哪会这么神,我只喝了一碗头就不昏沉了,而且把好久没拖的地拖了还洗了个澡。只有我自己清楚这付药的功效,在她之前吃好了数十人,所以才敢说问题不大。

还有好多案例这里就不多说了,为了自己为了他人,这是一个学医者的仁德,不要只是为了钱而违背自己学中医的初衷,要有医者的仁德之心,相信中医崇尚科学。

自学中医不仅能治好自己的病,还能保护家人及亲朋好友身体 健康 。

买书的钱才一千几百,治好个感冒,咳嗽才二十几元,去医院弄几十元至千元不等。前段时间家人诉说胸背疼痛,不思饮食,按中医胸痹治疗,执中药五元一剂五剂而痊愈。须是无证,治自己的病不违法吧。

不知医既不慈又不孝。人所贵者是生命,所重者亲情,把至亲生命托付于人是不明智的。何况现在庸医太多,西医太狠。二十年前儿子两岁多头垂腰弯脚软如泥,频频高热,伴有癫痫。西医诊为脑瘫,说生无望,即便是生也是一生累赘,多数人也叫我放弃。因为不舍亲情,归家来便找来巜东医宝鉴》研读,按图索骥,对症定方,历时三年,终于于六岁那样站立起来。其间辛酸不经历者不能体悟。当年现在好了,一如常人,只是女孩太少对象难找。我姑母几年前脑中风术后大虚,电话来说见最后一面,当时举家惶恐,病人更是颤抖的手拉着不放,我顺势号了脉,诊得六脉不乱只是虚弱罢了。于是好言宽慰,几大剂镇阴煎使稳定了。当然还有父亲有癌变的肺水肿,上海中山医院利水药太过,一夜小便十数次且量多,胸部虽宽松,但十来天变成皮包骨,弱不禁风。关键是不能停药,我父亲信专家,最后还是信我,果断停药,独参汤和小青龙汤加减当夜人精神便缓过来,此后便在家调理几月而痊愈。

我本农村人,高中毕业后,跟一老中医学了大约一年,他给我拿了一本《药性歌赋》,一本《中医入门》(薄薄的那种),一本《临症述要》,一本《汤头歌诀》。其余时间就是帮他抓药。那时的我,怎懂得中医之妙,之深,之趣,之精微。强记之,死背之,云里雾里,怎识得庐山真面目。幸好,抓了一年左右的药,好多药初步了解了它们的面貌,初识了它们的性味。后来,由于觉得学之无望,便出去打工了。

在打工之余,有时遇到一点小小的病,抱着试试的心态,开一些方子,有些竟然有效果了,于是,出于一探究竟的想法,便买了一些书,有空余时间,便慢慢琢磨开了,但大都只是零散的,碎片的。

只有近年网络发达了,才开始系统学一些东,比如伤寒论>等,开出的方颇有些验效,才觉得望见了中医真正的山门。虽已有四十好几了,但我觉得我似乎年轻了,前方有方向了,有奔头了。

我心中暗暗发誓,即使为了家人的 健康 ,我也应该多学点东西。

19岁上班时接触到单位已经退休的一位中医,当时和这位中医一块干单位派的一个写大字标语的活,期间可能是感冒初期,胃不舒服有呕吐征兆头晕,老中医发现后在我的双腿足三里穴位上按了按,立即头晕及不舒感消失了。从此爱上中医,向老师请教老师给了我一本《中医入门》秦伯未编写的书,经过这么多年学习,现在终于明白了标本关系,明白了如何正确学习中医,明白了中医必须认真学习《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难经》,在后来的学习中了解到许多中医大家像刘渡舟胡希恕蒲辅周施今墨范中林李可倪海厦等等,他们能够一剂知二剂已,甚至有些被西医宣布不治的病人在他们手中也能够药到病除而且病人没有痛苦,更加坚定了学习中医的决心。现在虽然没有什么水平,但医易相通的道理,中医蕴含的中国哲学思想使我处处受益。建议初学中医就从7岁开始背《伤寒论》,一天背一条,一年基本就可以背完。不怕不会用,因为种子种下了,才会有成为树苗成为大树的可能。

我想学中医来着,目前不得其门而入,只能慢慢来。

因为我发现周围太多病人,尤其是亲人常常为病所苦,而西医西药功效不显。

比如孩子长痘没啥好办法,爱人长期胸闷咳嗽也没好办法,父母慢性病痛爱莫能助,年纪稍长的同事各有各的不适,去年还有三个四十几岁的熟人永久离开了。

由于对西药抗生素耐药,我日常吃中药抵御比较严重的放疗后遗症,也采用适合的保健品增强免疫力。我体质敏感,病情复杂,不易平衡,时常反复,而久病成医,估计可以渐渐入门。

我从初中开始就对中医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当时无心学习文化科,只一心想弄懂中医的各种理论。大概是思想未成熟,思维未开窍,太多专业术语根本看不明白,渐渐的也就不了了之了。

后来重新坚定自学的信念,是因过敏性鼻炎的日夜折磨。多年来看了不少医生,花了不少钱都只能治标不治本,症状得不到改善。一怒之下,就买了一本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来研究,看看能不能从书中获得改善症状的方法。

在一次随手翻阅时,无意中看到一个药方,觉得此方或许可行。于是,就按方抓了三剂,喝完后的确有所改善了。可是也有副作用,就是引起腹泻,还有上火。接着,我就在网上搜索关于这个药方的加减和用量的经验分享,重新作了调整,终于把副作用都解决了。现在,还在坚持使用此方,不过不是经常,偶尔不适之时服用即可。

还有一次,发烧后喉咙里起了个疙瘩,几乎堵住了食道,吞咽困难。脑海里突然想起初中时看到过一个叫“梅核气”的病症,就是如此,隐隐记得有一个药方效果很好。接着,我在网上搜索“梅核气”,终于找到了药方,即刻按方加减抓药。药买回来后我觉得剂量太小,就两剂一起煎。喝完药睡了个午觉,喉咙里的疙瘩就消了,也不痛了。因为效果太好,自己也不相信,后来就买了几包兰花豆吃到喉咙发炎,再用药方加减煎服,果然奏效,才不得不信服。

原来上面的两个药方,都属于“中医十大名方”,出于好奇,我就把这十大名方抄录了一遍,以增加印象。

还有一次放假回家,母亲说感觉身体疲倦,腿酸无力。我看了看她的舌苔,跟她说没什么,就是受了寒,问她是不是吹过空调。她说是的,还吹了很长时间,之后就一直这样,晚上也睡不好。后来我叫她服用了驱寒中成药,就没事了。

因此,我自学中医的理由,一方面是中医真的有用,另一方面是可当作防身之用。值得一提的是,毕竟是自学,只能自己尝试,绝不能行医。别人要是问我,我都只会建议他们去医院看医生。

医术渊源,就是能够证明你真的学过中医的材料!

相信有一大部分人可能搞不懂,中医确有专长人员考核细则上的各类名词。尤其是当您看到,报名所需要提交的那些材料的时候,一上来就容易懵,不知从何入手。

别着急,我们也会逐步给大家解答。今天就说一说“医术渊源证明材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说到底就一句话,这个材料,目的是为了证明您学习过中医,您是有传承的、有脉络的,您的医术专长是有可追溯的源头的。

医术渊源,主要有两种情况:跟师学习或者是家传学习。而这两种学习方式,在准备材料的思路上也是不同的。

01

跟师学习中医

如果您是跟师学习的形式,首先您的老师,要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老师就是您的学术渊源,而如果再往上追溯,能把您老师的学术渊源说出来,是最好的。

具体的说,就是您属于哪一学术流派,您的老师,乃至于您老师的老师,是从何传承的。源流是一方面,同时还是要重点介绍您老师的情况,他/她有什么擅长,取得过哪些成就。

也就是说,老师有本事,才能证明您学过本事。

02

家传学习中医

这种情况,您可能是跟随家里长辈学习的中医,比如父亲、祖父、或者父辈的兄弟姐妹、直系或旁系的长辈亲属。他们虽然世代行医、经验丰富、医术高明,但绝大多数是没有医师资格证的。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证明您确实有家传?没有证,如何证明您跟随的那位长辈就是中医?如果长辈已经过世,无法证明怎么办?

首先,要有证明您家传的材料,已经传承多代,比如族谱之类。第二,如果您真的是家传,在自己家乡世代行医,那么当地的居委会、村委会等有公信力的政府部门,就可以为您出具材料,来证明您的家学渊源。

03

参与中医确有专长考核需要注意的四个问题

第一问:“没有医学专业学历,跟师学习了中医或者是自学了中医知识,可以参加考核吗?”

答:可以!该考核是无学历的民间中医取得相关学历后进而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的途径。

第二问:“考试时间是统一的吗?一年考几次?”

答:师承和确有专长的考核每年进行一次。师承考核的具体时间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确定。确有专长的考核时间由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确定。也就是说,各省市自行确定考核时间,没有统一的考核时间。

举例来说,张三要在宁夏省参加考试,那就要关注宁夏省发布的报名时间及考试时间。

第三问:“考试形式和内容是怎样的?”

答: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试方式分为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实践技能考试合格的方可参加医学综合笔试。考试的具体内容和方案由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制定。

第四问:“通过了师承出师考试与确有专长考试后,证书有何效力?”

答: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取得相应证书后,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授予该证书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的医疗机构中试用期满1年并考核合格,可以申请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在医疗机构中从事传统医学医疗工作满5年,可以申请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举例来说,张三是一名民间中医,没有医学专业学历,他想要开诊所执业。那么,通过出师考核或是专长考核是第一步。

04

考核方式这么复杂

有什么好的方法通过

针对广大考生没有经过专业的备考辅导,对于自己在考试方面书本内容的知识薄弱、理论基础欠缺的情况,中域教育为帮助广大考生做好备考,梳理考试内容,中域教育特别聘请专业名师进行大纲编排,整合重点内容突击,为考生排忧解难!特别推出确有专长/专长医师备考辅导,为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考试助力!

服务内容:

*基础网课(中基、中诊、中药、方剂)+学习教材,考前三天面授课,一月两次直播课,全套录播课程

*赠送与学员相关中医技术课程一套

*可辅助指导填写或修改专长医师报名材料,进行一对一指导服务。

*可辅助引荐当地推荐老师

报考适用人群:

*行医多年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祖传中医药技术的人员

*在中医药方面拥有一技之长,没有资格报考专长医师考试的人员

*自学中医多年,无医学学历,不能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人员
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操经验确保顺利通过专长医师的考核,如果您想要报考此类考试并一次性通过,我建议您联系我们的专业老师详细了解一下,切忌盲目自信,考试与诊治病人完全是两回事,不要以身试验浪费精力和时间!更多相关问题,可以免费咨询哦!

我是怎样跟师学习扶阳医学的

学习中医,是现代医学体系下,人人自危,人人自保的必然选择。医院是合法的谋害生命,掠夺财产的场所。当我们把健康和生命托付给所谓的“医生”的时候,实际上我们成为了任意宰割和谋害的羔羊。所以现代人必须学习中医,无论多寡,必须通过学习认识中医,认识自己的身体,这样,你就不会成为一只任由现代医学宰割的羔羊。在中医的海洋里,你不仅可以学习自保生命和健康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中医知识也能够荡涤你心灵的尘埃,理清你迷茫的思绪,你会成为一个健康的人,一个明白的人,一个清醒的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博爱的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一个有生命价值的人。优质的中医书籍1.黄帝内经2.神农本草经3.伤寒论4.金匮5.针灸大成6.伤寒杂病论7.千金要方翼方(古籍部份)近代优良中医书籍1.中西汇通医书五种(四川唐容川字宗海著)2.伤寒发微,金匮发微(江苏淮阴曹颖甫著)3.伤寒论新义,金匮要略新义(余无言著)4.单穴治病选萃(人民卫生出版社)5.疾病预测学(杨力著北京科学出版社)6.经方实验录(姜佐景著).7.针灸大成明朝杨继州编写.8.思考中医广西刘力红教授著.

浅谈中医思维的认识


一、中医逻辑

中国传统文化 包括知识、技能和智慧,而智慧则是统领并决定着知识和才能的水平。 “从简单到复杂是知识;从复杂到简单是智慧”。是历代先人的智慧结晶,其逻辑方向通常是“从复杂到简单”,而中医是传统文化之一,中医的逻辑方向也是“从复杂到简单”——在临床中,是将各种复杂的症状,逐一辨别,诊断为一个或几个简单的病机,然后“有的放矢”地施治。

自二十世纪初新文化运后,西学东渐,国人只是注重学习西方文化中的知识及部分技能,却忽略了学习西方人的智慧(智慧本来也学不来)。所以,我们从小学到大学及其后期的学习,学的通常是西方文化中的知识,“从简单到复杂是知识”的逻辑方向已经固化在我们的思维中。

现在的中医药院校的教学,侧重于中医知识、中医理论,却忽视了启迪智慧,中医教材也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逻辑方向把一个问题进行分类、细化到极致,让学生学起来感觉到繁杂,临床应用中也无从下手。

二、中医理念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意译为:中医只有知晓了医道,才能明白医理、施展医技医术。

下面我简明地解释下“道理技术”:

①  术——是什么?

  技——怎么做?

  理——为什么?

④  道——什么、怎么、为么……一切一切的法则和规律乃至宇宙真理。突然顿悟开窍:原来是这样、就这么简单!——但又是“道可道,非常道”,形而上的“道”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学习中医,就是了解医术、掌握医技、明白医理,最后悟出医道的过程,医道是对医术、医技、医理的概括、归纳而升华,一旦明白了医道,则触类旁通,一通百通! 现在的中医药院校教学,除了罗列医术、阐述医理(有时候也似是而非),而忽略了医技、医道——“知易行难”啊!现在社会上的中医培训,就是培训“快餐”,只是短期内培训医术、医技,却不重视医理、医道——“无理寸步难行”啊!

三、中医天赋

首先要搞明白什么是天赋?天赋,就是“禀受于天、生来具有”,上天所授予、所给予的智慧、灵性、资质。天赋不是后天学习得来的——当然,后天的学习可以激活、强化先天的天赋! “天生我才必有用”,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天赋,只不过是有显性隐性之别、有所侧重之分而已。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结束语这么说(以上书页的画线部分):“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翻译为“孔子说:生下来就自发激活天赋、懂得知道的人是上等人,跟师学习而被动激活天赋才知道的人是第二等的,多方面闻听、读记才知道的人,又次一等。我(张仲景)素来爱好方术医学,请允许我信奉孔子这段话吧!” 医圣张仲景的这段话明确指出:学习中医,首先靠天赋(上天给的智慧和灵性),其次才是由师父“传道、授业、解惑也”。

四、学医练功

大家经常看到练太极拳、中华功夫一指弹等,看上去很简单啊,可是自己一伸手就天壤之别了,为什么,殊不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是只会纸上谈兵,练习太少。学习中医需要脚踏实地,狠练基本功,循序渐进的系统化学习,才能“学而能用、用则有效”。

学中医就要学真正的中医思维,中医的范畴是阴阳四时五行。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四时是春夏秋冬;五行是金木水火土。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其他生命体又何尝不是生于地,悬命于天呢?作为天地之间的一份子,各种生命体又怎能脱离了天地而独存?人在天地间,有七情六欲,吃五谷杂粮,受风寒署湿燥火的影响,又怎能长生不老?又怎能不患各种各样的疾病?有了疾病就会有这样那样的身体不舒服,人体是疾病的载体,载体没了,疾病也就没了,所以,人死了也就没有痛苦了。所谓的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所谓的疾病导致的种种身体不适,在中医眼里只是现象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114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