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中医人当学屠呦呦

佚名 2023-11-11 06:01:32

中医人当学屠呦呦

近日,屠呦呦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荣誉勋章,它被授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国家中作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对于这位誉满全球的科学家来说,屠呦呦无疑实至名归。她发现的抗疟药物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解决了世界性的健康难题。

迄今为止,距离青蒿素发现已过去了数十年,但青蒿素发现过程中折射出的力量与精神至今仍令人感动、催人奋进。欢呼过后,中医人更当静下心来,学习以屠呦呦为代表的中医药科研工作者身上所体现出的青蒿素精神。

什么是青蒿素精神?

是胸怀祖国、敢于担当。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只要事业需要,明知前面的路并不平坦,也毅然挺身而出;只要祖国召唤,哪怕需要以身试药,也绝不说一个“不”字。只有秉承热爱祖国、科学报国的家国情怀,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以舍我其谁的魄力,勇挑重担,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才能切实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是团结协作、传承创新。从屠呦呦的科研经历中,我们不难看出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只有发扬集智攻关、跨界合作的协同精神,强化集体观念、厚植团队意识,继承挖掘中医药宝库精髓,将中医药理论和现代科技相结合,才能为推动医学进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是情系苍生、淡泊名利。屠呦呦用她的个人经历告诉我们,只有弘扬大医精诚、甘于奉献的优良品质,以“习医之人,以彼之苦,若己受之”的感同身受之心,不求个人名利,不计个人得失,潜心研究,才能攻克一批中医药基础前沿难题和核心关键技术。

是增强自信、勇攀高峰。只有坚定中医药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不断探索求真,勇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寻新路径,不畏挫折、敢于试错,才能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青蒿素精神体现了中医药人牢记使命的思想自觉和勇担使命的行动自觉,为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和精神源泉。我们相信,青蒿素精神始终能够薪火相传并愈加焕发出勃勃生机,召唤激励着更多科技工作者奋勇向前,推动中医药造福更广泛人群,为人类健康奉献更多更宝贵的礼物。

屠呦呦为什么能成为第一个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人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2017年1月9日,屠呦呦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2019年5月,入选福布斯中国科技50女性榜单。

1981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由世界卫生组织等主办的国际青蒿素会议上,屠呦呦以首席发言人的身份作《青蒿素的化学研究》的报告,获得高度评价,认为“青蒿素的发现不仅增加一个抗疟新药,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发现这一新化合物的独特化学结构,它将为合成设计新药指出方向”。

2015年12月7日下午,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用中文发表《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的主题演讲。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真是中医的胜利吗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1年度拉斯克临床医学奖,2015年获得诺贝尔奖,理由是“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屠呦呦的获奖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国内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把青蒿素称为中药,并说它让人们重新燃起中药创新的希望。

时间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彼时,因疟原虫对奎宁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疟疾的防治重新成为世界各国医药界的研究课题。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美、英、法、德等国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始终没有满意的结果。
1967年5月23日,中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1969年,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方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方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屠呦呦再一次转向中国古老智慧,重新在经典医籍中细细翻找,突然,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牢牢抓住她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一语惊醒梦中人,她马上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常用的“水煎”法上,因为高温会破坏青蒿中的有效成分,她随即另辟蹊径采用低沸点溶剂进行实验。

在190次失败之后,他们终于成功了。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1972年,该成果得到重视,研究人员从这一提取物中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这些成就并未让屠呦呦止步,1992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发明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2015年10月5日,因对青蒿素的提取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但是有那么一部分人,思想根子里认为执意要是落后的是封建的,如果承认青蒿素属于中药那还了得,于是有那么些人急忙发论说:其实青蒿素不是中药,而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成分单一、结构明确的化学药。
对于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那些人为了证明青蒿素不是中药,也是一叶遮目不见青天,我们来看看他们如何强词夺理——“这只是一个验方并非中医药方”

青蒿素是不折不扣的中药。首先其成分是中药青蒿中的,其次提炼方法是从中医古书中得到启发的。不要说什么黄花蒿不是青蒿之类狐言。青蒿是一个大类,好比沙参,有南沙参有北沙参,都属于沙参。

其实青蒿素的萃取提炼过程从本质上看不过是一次煎药过程。就好比我们原来是砂锅煮药,现在改进了,变成煎药机了,不能因为简要仪器变化了就说不是中药了。
青蒿素的提取萃取技术就好比煮药的方式改进了,无论怎么改变都不能改变其母体是植物中药的事实。
因此青蒿素是不折不扣的中药。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10268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