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从文化视角看中医孟河医派

祝由网 2023-11-11 04:07:17

从文化视角看中医孟河医派

近日,电视剧《老中医》正在热播中,剧中主人公翁泉海的原型集丁甘仁等数位孟河医派医家于一身,生动再现了民国时期孟河医家行医沪上的种种际遇。在中医流派中,孟河医派似一颗灿烂的明星,照耀在清末民初的医坛上,传承至今代有才人。

电视剧《老中医》的热播使孟河医派被更多人所知。

孟河医派是自清末以来逐渐形成的肇始于江苏孟河一带的中医流派,以其高深的学术造诣、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而他们所培育的门人桃李天下,学术传承至今未衰。

孟河医派的文化区域性

鲁迅有言:“只有地方性的,才能成为世界性的。”区域文化是在相对稳定的地域内人类文化活动的产物,它的形成与发展是历史形成的,不因朝代更迭、辖地变化而骤然割裂。

江苏常州是孟河医派的发源地。常州自古乃钟灵毓秀之地,常州地区古属吴地。在孟河医派名著《诊余集·序》多处提及吴地的概念,丁甘仁称“吾吴医学之盛,甲于天下,而吾孟河名医之众,又冠于吴中。” 近代学者郑传笈说:“吴省自明王仲光后,名医接踵不绝,然莫盛于有清一代。”常州史称“中吴要辅”“三吴重镇”,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吴文化是中华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支奇葩。关于吴地区域范围,国医大师、江苏省名中医干祖望(1912~2015年)认为吴医在江苏范围。

从历史看,吴文化的中心地带是位于太湖平原苏锡常地区。常州地处长江之滨,太湖之畔,位于长江三角洲的腹地。孟河北抵长江,南接京杭大运河,连接两大水系,水路发达,交通便捷,为孟河医派的诞生提供了地理优势。

孟河医派带有浓郁的吴文化色彩,其精髓就是谦让开拓的至德精神。孟河医派以自己特有的文化底蕴,经过碰撞、浸润、涵容、交流,不断得到新的发展和升华。

孟河医派的文化时代性

中医药文化历来是时事政治、社会潮流的寒暑表,随着政局稳定、社会和谐而繁荣昌盛,跟着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而沉沦衰败。民国期间曾泛起“废止中医案”的逆流,使中医药文化损失惨重,孟河医派也难以幸免。孟河医派中丁济万、张赞臣等前辈奋力抗争,为了中医的合法地位和中医事业的发展作了不懈努力。中医的博大精深,需要现代人去理解与领悟。在没有领悟精髓的前提下,所有浅薄的批驳显得十分可笑,这也是精神文化沉积千年的实质内涵。

当今政通人和,为弘扬孟河医派文化提供了历史机遇。2007年5月,常州市政府批准并公布了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孟河医派被列入其中。2010年,常州市中医医院成立了孟河医学研究所,深入挖掘、研究、总结孟河名医名家学术思想,继承、创新并发扬孟河医学文化。

2018年,常州市委书记汪泉视察孟河镇时,强调促进孟河医派医术传承发展和推广应用上迈出更大步伐,建设康养胜地,打响孟河镇中医名镇品牌,擦亮孟河医派的“金字招牌”,实现中医药振兴发展。

孟河医派的文化传承性

孟河医派前后跨越三个世纪,其影响也从晚清、民国直至解放后。孟河医术,几乎遍及苏、浙、皖、赣、湖、广,直上京都,可谓盛极一时。正由于孟河医派名家各有千秋的诊疗学术,造就了众多名医。而以费、马、巢、丁四家为最盛,都是家学源远,学验俱丰,祖代相传,互相渗透,人才辈出。其中,费家以治虚劳出名,马家以外科卓然成家,巢家以行医广泛著称,丁家以勇于创业传世。虽然各擅其长,又有共同的特征——熔铸百家,自成一体。

先进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教育,丁甘仁倾心于中医教育事业,慨然以发扬中医为已任,立志兴学,培养后继人才,改变了培养中医师授家传的单一方式,开创了近代中医教育的先河。他联合同道夏应堂、谢观等集资办学,创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现上海中医药大学),于1917年7月正式开学。接着先后成立沪南、沪北两所广益中医院,继而又创办了“女子中医专门学校”。丁氏担任两校董事会主任兼女校之长,聘请当时的知名人士谢观担任中医专校校长,曹颖甫任教务长。由于办学有方,当时闻风而来的求学者遍及全国,由此造就了大批高水平的中医人才,如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上海中医学院院长的程门雪、黄文东,著名中医丁济万、曹仲衡、刘佐彤、王一仁、盛梦仙、张伯臾、秦伯未、许半龙、陈耀堂、章次公、王慎轩、陈存仁等,可谓“医誉满海上,桃李遍天下”。

2015年10月25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新北区人民政府、孟河医派传承学会承办的“孟河医派丁甘仁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活动”在孟河镇丁甘仁故居举行。来自美国、香港和内地的丁甘仁先生后裔以及孟河医派后学,全国10多个省的中医流派的代表等应邀参加活动。

常州孟河医派传承学会于2008年春在上海筹备,正式成立于常州新北区,是一个公益组织,以继承和发扬孟河医派的医德医术为宗旨,主要开展丁甘仁先生的研究,并进行抢救性的继承工作。

孟河医派的文化人文性

中医药学是以生物学为基础,与理化数学交融,与人文哲学渗透的古代医学科学,尤其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最为深远。被后世尊为药王的孙思邈曾说:“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将治国与治身并列为医者的职责。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绝大多数的儒士通医,也有托医为隐者。

南宋陆游称颂:“常州儒风蔚然,为东南冠。”进入明清两代,常州文风之劲,为东南之冠。清代袁枚诗赞:“常州星象聚文昌。”清代文学家龚自珍写过一首《常州高才篇》,其中说常州“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这些都是对常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绝佳赞叹。

孟河镇儒士通医者甚众,亦儒亦医。有的不但擅长医道,而且精通文墨,医文兼修,出现了费伯雄、余景和、恽铁樵等既通医理,又蜚声文坛的名家,殊途同归,相得益彰。费伯雄堪称才华横溢的医家代表,好文章、工词赋、能琴棋、善丹青。孟河医派弟子、著名中医学家江育仁曾作这样的诠释:“中医的本质与国画诗词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于追求神似,并可以全神而忘形。”

诸耆宿深厚的文化功底,为著书立说提供了条件,不断总结和记载前人经历及个人行医心得,撰文著书,有的著作等身,如《医醇剩义》《费氏全集》《医略存真》《马评外科全生集》《外科传薪集》等传世医著作,历经战乱兵燹、社会动荡而传存至今,泽惠后人。

常州孟河医派的传人和后学历经艰辛,经过广征博采的《孟河四家医集》一版再版,拾遗补缺,避免了失传。孟河名医之多,著作之富,在全国屈指可数。近年常州人氏编著出版的研究专著有《孟河医派三百年》《孟河医派文化》《丁甘仁传》《杨博良医案》《孟河医派名家医论》《孟河医派三十八家》,特别是孟河镇干部程协润先生从人文的角度作为切入点,写成《孟河医派文化》,一书共44万字,分为孟河来历、历史文化、孟河医派、四大名医、医派文化、名医故居等22章,内容丰富,史料翔实,文笔优美,可读性强,是难得的一本孟河医派研究专著

在《中国医学史》里列出的12位近代中国著名医家里,有5位都是来自孟河医派,而在2009年首次评选的30位国医大师里,孟河医派就有6位。

孟河医派至今代不乏人,枝繁叶茂,孟河医派弟子领军现代中医学,这与孟河医派的文化滋养密不可分。在信息张扬的知识经济时代,“酒香还怕巷子深”,孟河医派作为中医药文化的精粹部分,应该从小街水巷中走出来。中国文化包括中医药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历程中,会有更大的影响力,她将走向世界,贡献于全球。因为任何一种优秀的文化,都必然是世界的,孟河医派文化亦是如此。

《老中医》大结局,不得不说的遗憾是哪几个?为什么?

《老中医》是一部民国剧,主要以1927年到1946年的上海作为背景,讲述了江苏常州孟河医派传人翁泉海闯荡上海滩的故事。该剧主要由中医和五个医案串联起来,为观众展现了民国时期因为中央政府下发“中医废止案”而努力抗争的中医们,主角翁泉海带领一届中医同仁们在保护中医这一民族瑰宝上屡屡受挫却依旧艰难前行。

20世纪初,孟河医派传人翁海泉先在孟河行医,后再上海行医,翁泉海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成为上海有名中医。翁泉海初到上海名声大噪,当地名医赵闵堂嫉妒翁泉海,因此和翁泉海争斗不休,矛盾不断,还曾将翁泉海引入了医疗事故官司之中,翁泉海娶妻葆秀,贤良淑德聪明智慧,也曾多次帮助翁泉海渡过人生难关。

故事中赵闵堂和翁泉海争斗了半辈子,但两人都在为保护中医文化做努力,最后两个人惺惺相惜成为挚友,赵闵堂最后为了民族大义慷慨赴死。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中医药的政策,使得翁泉海回到上海重开中医诊所,让他重获新生。

该剧以中医这一中国传统瑰宝作为题材,在开播前就得到了广泛关注,加之参与该剧演出的是陈宝国、冯远征、许晴这样的演技派,使得电视剧的演技得到了充分保证,但就目前来看电视剧有些高开低走的势头,并且由于翟天临之前不良事件的影响,《老中医》中他的戏份全部删除,这就导致电视剧剧情不连贯,导致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把脉”《老中医》|对话陈宝国

如何准确地表现中医,是《老中医》拍摄过程中的难点所在。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碗从厨房端到病患面前的中药,一声尖叫和碗被打碎的声音……《老中医》的开场是个长达2分35秒的超长镜头,信息密集、一气呵成,同时也将观众带入了民国时期的时代氛围之中。以1927年——1946年间的上海为背景,通过7个医案,《老中医》讲述了江苏常州孟河医派传人翁泉海闯荡上海滩,一生致力于中医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故事。

这部由高满堂、李洲编剧,集结了陈宝国、冯远征、许晴等众多实力派演员的电视剧,于2月21日登陆CCTV-1综合频道黄金档。导演毛卫宁告诉《综艺报》,《老中医》写的是中医,同时写的也是那段波澜壮阔 历史 下的中国人,他希望通过这部剧填补当下该类题材的市场空缺。

行业存亡背景下的中医故事

毛卫宁介绍,《老中医》的时代背景——1927年—1946年,正是中医面临生死考验的阶段。一方面,民国政府要取消中医;另一方面,日本侵略的加剧,也极大影响了我国中医事业的发展。因此《老中医》的一大特点就是要正面表现中医在20世纪20年代——40年代这个最艰难时期的发展。

为了创作好剧本,高满堂、李洲“三下常州”,采访了孟河医派300年来具有代表性的医家行医诊病、处世为人的故事,并收集了大量中医药学资料,在积累大量素材的基础上,塑造了老中医翁泉海这一艺术形象。与此同时,剧中有关中医药的情节、台词、药方和器械等,都由专门的中医顾问团队一一把关校正,力求最大限度地还原中医这门科学的本来面目。“这部剧的医药顾问带着几个研究生,逐句逐篇地为我们校正所有医药医案,没有中医团队的指导,《老中医》不可能达到今天的完成度。但《老中医》是一个故事,不是中医题材的纪录片或教材,我们只能说踏踏实实地把《老中医》里所有的医药医案、中医知识都搞得明明白白,于良心无愧,但也有可能挂一漏万。”高满堂在该剧开播发布会上说道。

如何准确地表现中医,是《老中医》拍摄过程中的难点所在。毛卫宁笑言,剧组真的可以开一个中药铺,演员们也可以到中医馆打工。剧组备齐了剧中涉及的成百上千种中医药材,剧中人物念到什么药材,拉开抽屉就能抓到。演员也在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包括了解中医相关知识,实地到孟河体验生活。“中医攸关 健康 ,我们要做到即便观众照着我们戏里的方子抓药也不会出现问题,能不能治病另说,因为每个方子、每个治疗方案都因人而异。”毛卫宁说。

人物群像塑造

在展现扣人心弦的7个医案同时,《老中医》也塑造了一批医药行业人物群像。

陈宝国饰演的翁泉海是孟河医派的传人,他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妙手回春尽显医者仁心;冯远征饰演的赵闵堂曾留洋深造医术,剧中他通晓中西医理,心高气傲,善于投机取巧,但最后为了民族大义慨然赴死;许晴饰演的葆秀,出身中医世家,蕙质兰心,坚忍独立,为爱情、为大义奋不顾身;陈月末饰演的铃医(即走方郎中,古时行医之时,郎中身负药箱,手摇串铃)高小朴机敏聪慧却一身江湖习气……

剧中,赵闵堂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人。出身中医世家,却被父亲送出国学习西医。学成归来,在上海开设西医诊所失败后又转做中医。他灵活善变又嫉贤妒能,却始终保持着医者仁心。冯远征透露,他为这个人物设计了很多剧本中没有的细节,人物最后的命运也在他和高满堂商量后改成了视死如归的结局。

“我正好是这个年纪,这个角色可以说来得正是时候,或者说我一直在准备着遇到这么一个角色。”在接受《综艺报》采访时,陈宝国如此说道。为了准备翁泉海这个角色,陈宝国瘦身13斤,使外形更加贴合医者仙风道骨的形象。在拍摄的4个月120天中,陈宝国没有一次请假或迟到。“4个月的时间我就是两点一线,从酒店房间到拍摄现场,晚上再回酒店房间,就这么一条简单的生活轨迹,我让自己安定下来、平静下来,从而更接近我演的这个大夫。”

对话陈宝国: 翁泉海可能会让我进入表演的另一层面

《综艺报》:为了翁泉海这个人物,你做了哪些准备?

陈宝国: 基本都是按照以往的习惯,体验生活,采风,这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这么多年我觉得行之有效的办法。演员不是神仙,不可能凭空从身上生发出另一个人物,然后在你几个月的时间中活他几十年。如果你不体验生活,找不到一个角色的种子,一个形象的模特,人物从何处来,又到何处去?

我年轻的时候为了一个角色可以去体验2—3个月的生活。那时候条件不好,我自己坐着火车就去了,到了地方跟人家同吃同住同劳动,最后拿回去的是用一个板砖一样的录音机录的几盘磁带。在回来的火车上,我就知道这个人物已经上身了。现在虽然生活节奏加快了,但我想演员创作的道理其实还是那些。影视表演有很多手法,可以去抠,但是如果你想出人物,还是得体验生活,这条路是多少代人总结出来的。

《综艺报》:这部戏你是怎么体验生活的?

陈宝国: 这部戏于2017年8月底开机,我们4月份就跟着满堂老师一起去了常州孟河,去切身感受这个依孟河而建的小镇,怎么会出了这么多中医名家,他们有哪些事迹。翁泉海这个角色是编剧在当地4位名医身上提炼而成的一个艺术形象,这个人物跟我以前演过的很多角色都不太一样,给我提供了一个少见的人物类型。

《综艺报》:这个人物有什么特殊性?

陈宝国: 翁泉海是一个大夫,我觉得这个角色应该更稳当一些,踏踏实实的。我前前后后也演了几十个角色,接触了很多人物类型,但是一拿到这个人物,我首先想到的是把外化或者内在的技术、技巧都藏在后面,不用、不考虑,我就是想他心里怎么想。

前期筹备加上开机拍摄,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用心去体验,让人物从我的心里流淌出来。当喊预备、开始的那一瞬间,我的心力、心绪一定要调整到跟角色一致,也就是演员常说的“气口”,这个气口对了,后面的戏就会很顺利。当你有了充分的构思和准备的时候,你的技术自然而然就会帮助到你。但如果特意去使用一些技术,就会脱节,与角色剥离。

表演这个东西太深奥了,你需要一直去想、去琢磨,但永远琢磨不尽。这个角色我演下来非常累,一旦走心,一定会觉得心累,因此拍摄结束后半年,我都难以从人物中走出来。但“他”在 情感 上带给我极大的感染,我觉得这可能是人戏合一最好的一个状态——就算是下场休息,坐在桌边吃饭,都会觉得今天很舒畅。这就是所谓的愉悦和快乐的表演,我觉得这个人物可能会让我进入表演的另外一个层面。

我正好是这个年纪,这个角色可以说来得正是时候,或者说我一直在准备着遇到这么一个角色。

《综艺报》:你的很多角色都反映了家国情怀,翁泉海跟以前的角色有何不同?

陈宝国: 表现的形式不太一样。譬如说《老农民》,高满堂老师写了“老农民”和共和国一起经历的60年。显然,“老中医”跟他的生活轨迹不一样,生活年代不一样,人物性格不一样,文化背景不一样。但就他这个行业而言,这么一个大夫,当外国侵略者进犯的时候,他为了中医,为了患者,为了自己的亲人,倾尽全力保护中医这一国之瑰宝,我觉得他很伟大。我有这份运气,让这一角色落在我身上,我就有这个责任,把这种感受传递出去,以尽可能强的信号传递出去。

推荐阅读

“优爱腾”2019剧集战:古装版权剧锐减,自制剧比重65%

马中骏转让大部分股权,慈文传媒或将易主

如需转载请 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更多资讯请登录 手机版“综艺+” m.zongyijia.net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1022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