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倒药渣习俗的由来

佚名 2023-11-10 23:53:25

倒药渣习俗的由来

旧时江南等地,患者吃完中药后不将中药渣倒入垃圾堆,而是倒在路上。有关此种习俗,相传有段故事。

唐代孙思邈虽为一代名医,依然慈悲为怀,游医民间,为百姓诊病疗疾。有一次,孙思邈行医途经一个小镇,见一老汉正把一砂锅的中药渣倾倒于门外路上。孙思邈见之,便问老汉:“你为何将药渣倒在路上?”老汉叹了口长气,对孙思邈道:“我患病请医服药,十帖药吃下肚,但病情丝毫不见好转,如今世道医不精业!想到这些,只好将这些药渣倒掉,我再也不吃这些东西了!”孙思邈仔细询问了老汉病情,并为他切脉,接着蹲下身子查看老汉倒在路上的药渣,辨明药渣中的配方药味,然后对老汉说:“你所患之病所以不愈,乃因用药有误!现我为你重新配方用药。”此时,走来一位秀才模样的人,一见孙思邈便恭敬地道:“药王孙思邈,幸会,幸会。”老汉一听给自己治病开药的乃是大名鼎鼎的药王孙思邈,顿时似遇救命菩萨,连忙拜谢。他服下孙思邈所配的中药,疾病很快痊愈。

此事很快传开。从此,许多人家都把中药渣倒在路上,期盼被像孙思邈一样的高明医生见着,以指点服药治病。中药渣倒在路上,从此亦成了习俗。久而久之,有人又将中药渣倒在路上赋予新说,认为路人可将药渣踩碎踢飞,意喻疾病得到根治。

还有另外一个传说。一天,神医华佗去外地给人治病,守护杏林的老虎见华佗久久未归,思念万分,便到处寻找华佗的足迹,寻了好多日,仍未找到。一天,老虎在路上行走时,发现路中间有一堆冒热气的药渣,循着药的气味找到了华佗,华佗见到老虎十分高兴,但患者见了老虎吓出了一身大汗,这大汗一出,病就好了大半。此后,凡是吃中药的人总喜欢把药渣倒在路上,意思是把老虎引来驱走病魔,称为“虎引”。但某些地区的患者服完中药,却忌讳将药渣乱倒路上,而将之倾倒于高处,俗有“药渣倒高不倒低”之说。

传统文化知识和习俗

中国传统民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中华民族特有的自然环境、经济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制约下孕育、发生并传承的,因而中国传统民俗既有人类民俗的共性,又有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独特个性。分析和揭示中国传统民俗的基本特点是民俗文化研究的应有之举,其与各类具体事象的描述应是深入研究中国民俗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遗憾的是,近年来综合性的论述一直比较沉寂。本文意在引起人们对这方面研究的重视。综合考察中国民俗的传承、演变过程,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表现得十分明显。

一、原始信仰长期留存

原始信仰习俗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长期传承和流行,是中国传统民俗的一大特点。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以及巫术、占卜、祈禳、祭祀、禁忌等习俗不但在人们的信仰活动中集中地表现出来,而且贯穿于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不必花费笔墨去叙述形形色色、纷繁复杂的巫术、祭祀仪式,只要看看人们日常生活中渗透的信仰习俗,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如在物质生产活动中,春祈、秋报、求雨、禳灾、用占卜来预测气候和年成,以及围绕农事而形成一系列的禁忌等,长期以来一直是农业生产的传统习俗。《左传》记载:“社稷二祀,……自夏以上祀之。”[1] 《汉书·郊祀志》也记载:“郊祀社稷,所从来尚矣。”[2]可见, 对土地神和谷神的祭祀,早在不可确知的上古时代就很流行了。其后,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始终伴随着一系列的信仰习俗,据《礼记·月令》的记载,一年中除十一、十二月外,十个月都有“祈谷”、“命民社”、“祈来年”等固定的祭祀农业诸神的活动,实际上,许多农事节日就是由此形成的。此类农事信仰习俗在后世堪称长盛不衰,时至今日也远没有绝迹。就猎、牧、渔、林、交通、运输、贸易等行业及各项手工业而言,举行某些巫术性仪式,祭祀有关的神灵,恪守
一定的禁忌等,也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在衣食住行中,原始信仰习俗也常有反映。如造房建坟便与堪舆术紧紧连在一起,请阴阳先生看风水选宅地,是动工前的第一步。从破土开工到建成进宅,每个重要环节都要选择吉日良辰,整个过程有着一系列的巫术、祭祀、禁忌活动。其中,上梁仪式尤为隆重,梁上要贴“上梁大吉”、“姜太公在此”等红纸条幅;工匠登高时要唱《上梁文》,然后在梁上将馒头、散钱等抛下,以驱煞、镇鬼;有时还要在正檐下挂一面铜镜,用来照射妖邪。凡此种种,不一而述。我们从殷墟甲骨文中的“卜居”记载,《尚书》中《召诰》、《洛诰》两篇所述周成王选都洛邑时的龟卜过程,敦煌文书中保留的《建宅文》[3]、《镇宅文》,[4 ]以及后世层出不穷的风水图书中可以看出, 营造活动中的原始信仰是源远流长,绵绵不断的。

中国的传统服饰,按礼制的规定,必须与一定的信仰活动相适应,故有所谓的“祭服”。此外,民间还流行许许多多用以避邪的衣服和饰品,如五毒背心、五香布袋、辟邪鞋饰、玉佩、护身符等。饮食生活中,船家食鱼忌翻身,不称“箸”而称“筷”;河南人做饭忌说“少”、“没”、“光”、“烂”、“完了”、“不够”等词语;东北人包饺子忌不捏褶,因为捏光边象“和尚头”,不吉利,而且包成的饺子忌摆成圈,必须摆得横竖成行,才能财路通达,这些禁忌习俗都是我们常闻常见的。事实上,饮食中的原始信仰很早就盛行了,如汉代便有“俗说:雷鸣不得作酱,雷已发声作酱,令人腹内雷鸣。”“俗说:腊正旦食得菟髌者,名之日幸,赏以寒酒。幸者,善样,令人吉利也。”之类的记载[5]。又据《山海经》的记载:“招摇之山……有木焉, 其状如谷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①gǔ,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②@②(猩猩),食之善走。”“扭阳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柢山……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③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④,冬死而夏生,食之无肿疾。”[6]这种食用、 佩戴某种东西
就可以取得某种实际效用的观念正是模拟巫术的观念,而后世盛行的吃什么补什么的说法,如以“吃了熊心豹子胆”来形容别人胆大妄为,显然与之一脉相承。至于喝了中药,将药渣倒在大路上的习俗,很明显与接触巫术有关。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1012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