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真(1915—1994),福建省连城县人,14岁参加工农红军,1933年入军委直属的中央红军卫生学校学习,1934年毕业后分配到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工作,成为一位军医,而后历任福建省省长、原卫生部部长等要职。江一真一生与中医药结缘很深,为推动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身体力行学中医、用中医
在中央苏区,疟疾、伤寒、痢疾和小腿溃疡等常见病一直困扰着红军指战员,中央苏区又缺少药物,江一真的中医药经验在“反围剿”战争以及长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红军行军时,作为军医的江一真要求大家不喝生水,要打好绑带裹腿,防止蚊虫叮咬,避免荆棘刺破,防止痢疾、疟疾等病。在翻越大雪山夹金山前,江一真为战士们准备了生姜辣椒汤来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增强体力抵御寒冷。长征过程中,为了解决药品不足,江一真和医疗队员沿途不断地采集中草药。红军到达延安后,江一真随军转战,安排在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工作,后任校长。在晋察冀边区,对敌斗争激烈,药品依然奇缺。江一真和医护人员想方设法制造替代用品,努力搜集民间验方,积极运用中医、中药治病,如用针灸治疗疟疾;用大黄、冰片制造创伤粉,用作战士的急救包;用青核桃皮制作“扑疟母灵”治疗疟疾等,为治疗战士伤病,中医药为保障革命胜利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全力支持中医药发展
江一真任福建省省长期间,曾就中医药工作发表过两次讲话,分别是1958年5月19日的福建省中医临床研究报告会作的《思想大解放,思想大跃进》讲话,以及1958年12月1日福建省卫生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暨第9届福建省卫生行政会议作的《正确认识祖国医学,大力贯彻中医政策》讲话,系统地阐述了他对中西医以及中西医结合的认识。
江一真指出不重视中医是资产阶级思想的一种表现,强调要坚持团结中西医,并有力地论述了中医的科学性。江一真提出“中医中药在除害灭病、保护人民健康中研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临床疗效上,有许多方面超过国际水平;在学理上,也打破了西方学术权威的许多论点”,指出中医“在许多方面,是与辩证唯物主义相吻合的。因此它是科学的,是一个很好的科学。”江一真提出“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是我国人民爱国主义的具体行动之一,更是卫生部门独特的爱国主义行动。”江一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践行的。江一真在福建时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视,有力地促进了福建中医药的发展,包括组织中医进修、安排中医工作、建立中医院校、开展中医药学术研究、提倡西医学习中医等。
江一真任卫生部部长后,调研中看到了中医药发展的困难,提出要成立国家医药管理局,并隶属卫生部管理,做好药品管理,推动药品特别是中成药的生产。
江一真重视增加中医药的领导力量。在江一真的举荐下,胡熙明任卫生部中医局副局长、局长,卫生部党组成员。1984年胡熙明任卫生副部长,在其任上成立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并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任局长。
江一真对中医药的重视,不仅体现在具体工作中,还身体力行,动员教育亲朋好友学习、促进中医药发展,影响了许多人。马海德是有名的性病、麻风病专家,十分赞成江一真“中西医团结协作,各自发挥所长,服务人民卫生健康”的主张,他以花甲之年学习中医药,拜中医皮肤科赵炳南为师。江一真经常在各种场合表扬马海德医生。张明俊是跟随江一真多年的老秘书,他要去基层锻炼,江一真在他去医院任党委副书记时就提醒他要加强中医药工作。江一真在生活中经常向女儿、儿媳等宣传中医、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儿媳李罗霞在大学毕业后也选择了北京的一家中医院工作。
江一真在离开卫生部后在河北任职,1982年退居二线,任中顾委委员。尽管年纪大,身体也多病,江一真依旧没有忘记中医药事业,对发展中药材种植尤其重视。
江一真关心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真正做到了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和知行合一。先辈已去,精神长存。江一真爱护中医药的拳拳之心,阐述中医药医理的远见卓识,传承发展中医药的矢志践行,今天仍然发聋振聩,依旧有着启迪作用。
中医妇科学教学团队是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妇科教研室为建设单位,以国家重点学科为学术支撑,以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医妇科学》为建设载体。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是全国第一家在重点学科、重点专科、精品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方面均属国家级的优秀团队。
秉承第一代学科带头人罗元恺教授、第二代学科带头人欧阳惠卿教授的师德典范与学术精华,现任团队带头人罗颂平是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全国模范教师,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授课。
团队有教授8名,副教授12名。其中,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9名。具有博士学位15人,硕士学位12人。欧阳惠卿教授是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许丽绵、李坤寅;邓高丕是广东省名中医培养对象;赵颖是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陶莉莉、曾诚是校级培养对象;许丽绵是校级教学名师,欧阳惠卿、罗颂平、许丽绵等获大学新南方优秀教师奖。
重视课程建设与教学质量,成效显著 团队承担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专业主干课程《中医妇科学》和《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开设妇科方向特色课程《中医妇科学名家医著医案导读》、《妇科疑难病现代中医诊断与治疗》、《中西医结合生殖免疫与内分泌学》等。年均课堂教学时数约900~1200学时。近5年招收博士生55名(境外生37名),获授学位25名(境外生9名);硕士生113名(境外生36名),获授学位93名(境外生29名)。
在教学工作中全程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模式”,采取PBL、TBL、案例教学等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实践教学,强化中医基本功,提高学生的临床能力。
重视教研室管理,教学工作规范有序 严格执行教学制度,坚持教授给本科生授课。发挥资深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连续6年被评为学院优秀教研室,2011年被评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优秀教研室。在中医临床课程管理与教研室管理方面起到示范与表率作用。 中医临床基础国家教学团队由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个教研室单位组成,2008年荣获国家级教学团队。学科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发展,具有了良好的学术传承,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优秀学术梯队。团队负责人林培政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现有教师23名,其中教授12名,占教师队伍52.17%,博士生导师8名,硕士生导师12名;具有研究生学历者占教师队伍82.6%。本团队教学覆盖7个层次,20余个班种。年均课堂教学3000余学时。有全国模范教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校级教学名师3名。建设了2门国家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
熊曼琪、陈纪藩、彭胜权等老一辈,倡导中医经典回归临床,1984年在全国率先开设临床基地。该团队以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学科为依托,经过长期的建设,坚持理论与临床、经典与现代、继承与创新、教学与服务、课程与体系“五结合”,以科研和临床服务丰富教学资源、推进教学改革,创立了富有特色的中医临床基础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产生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教材建设:主编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伤寒学》《温病学》《金匮要略》、“十二五”规划教材《温病学》《伤寒论》、创新教材《中医临床基础》、案例版教材《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网络教材《伤寒论》、研究生规划教材《伤寒论理论与实践》、中医药高级丛书《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等38部,副主编10部。
教学成果:“紧密结合临床科研,创建伤寒论教学新模式”、“中医类专业课程优化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分别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医临床基础教学创新与实践”、“教医研三位一体的中医临床经典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分别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伤寒论》《温病学》《中医临床基础》获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优秀教材。《金匮要略》获全国医学优秀电教教材一等奖。“经方传承网站”获全国“网络课件”二等奖。三个教研室,年年荣获优秀教研室,伤寒教研室居广州中医药大学优秀教研室榜首。
科研临床:“经方临床应用的基础研究”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经方现代运用的临床与基础研究”2010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相关病区糖尿病、风湿病、脑病专科为省级重点专科,糖尿病专科为国家局级重点专科建设组长单位,也是国家中医优势学科临床继续教育基地。
人才培养:至2010年共培养研究生506名(博士165名、硕士341名;其中境外研究生176名),博士后5名。
发展规划:以培养学生六经、脏腑经络、卫气营血、三焦辨证思维与经方运用能力为出发点,进一步提高师资素质、优化教学资源、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注重教学研究,利用各种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医教研并重,把本系列课程建设成为具有国内一流的师资队伍、极佳的教学效果、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培养顶尖中医人才的国家级教学基地,并继续保持优势。
1、[宋]?黄庭坚?《木之彬彬》
木之彬彬,非取异於人。
可宫室则斩则伐,可笾豆则捋则撷。
草之茸茸,非求显於世。
中刍牧则刈则_,中医和则剥则枯。
白话释义
树木的彬彬有礼,并取不同于人。可能宫殿就杀,打,可篷豆就摸就采摘。毛茸茸的草,不是要求显于世。中放牧就割是_,中医和就剥就会干枯。
2、[宋]?毛滂?《登闻鼓诗》
平生胸中医国法,尽变黄馘为秀眉。
力进唐虞作元氯,酲_病酒何劳治。
端知听讼破症尔,洞见五藏聊决之。
造化升平唯一笔,弼成尧舜垂衣日。
墨客诗人慕响来,朱草嘉禾时一出。
白话释义
平生心里医生国家法,全部变黄是秀眉。。力进唐虞作元氯,醉酒多多病酒怎么能治理。端知道听讼破病你,看透五脏聊决定的。造化升平只有一笔,贺若弼成为尧舜垂衣天。黑客诗人仰慕响来,朱草嘉禾时出现一个。
3、[宋]?晁说之?《十二弟季所和邵子文病中感怀之作复次韵寄子》
井臼每苦烦,药食则不暇。
不药得中医,默符覆器。
哦诗便无恙,乞酒宴茅舍。
弥荷天地恩,性命永其贳。
饥鹰侍中辈,死矣一饱乍。
顾我与君侯,更愧东山谢。
白话释义
家务常常烦躁,药食则没有时间。中医药能不,沉默符覆盖器。哦诗就没事,请求酒席宴请茅屋。弥承受天地恩,生命永的宽恕。饥鹰侍中等,死了一个饱忽。我与您,更惭愧东山道歉。
4、[宋]?刘克庄?《悼秦医》
最晓阴阳证,于身独不灵。
有妻持旧肆,无子学遗经。
虫蚀抄方箧,莎生晒药庭。
城中医绝少,堪惜尔雕零。
白话释义
最通晓阴阳证,在我独自不灵。有妻子拿着旧店,没有儿子学习遗经。虫蚀抄方箱,莎生晒药庭。城里医生很少,能够珍惜你凋零。
5、[明]?谢铎?《病中怀黄世显李宾之》
十日高眠昼起迟,缓寻方药得中医。
不才岂是官无事,多病惟应志未衰。
门巷雪深妨过马,江湖岁晚益多歧。
衣冠论说今如此,旧简残灯亦自疑。
白话释义
十日高睡白天起晚,缓寻得中医方药。不才难道是官无事,很多病人只有接受志不衰。门巷雪深妨碍过马,江湖岁晚更多分歧。衣冠评论现在这样,旧书灯也怀疑自己。
中药诗文汇集
《水调歌头 汤头拾趣》
竹叶柳蒡道,泰山磐石边。龟鹿二仙兴至,逍遥桂枝前。更有四君三子,大小青龙共舞,玉女伴天仙。阳和桃花笑,碧云牡丹妍。
酥蜜酒,甘露饮,八珍餐。白头翁醉,何人送服醒消丸?凉膈葛花解酲,保元人参养荣,回春还少年。四海疏郁罢,常山浴涌泉。
注:词内含汤头三十个,依次为:竹叶柳蒡汤、泰山磐石散、龟鹿二仙胶、逍遥散、桂枝汤、四君子汤、三子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玉女煎、天仙藤散、阳和汤、桃花汤、碧云散、牡丹皮散、酥密膏酒、甘露饮、八珍汤、白头翁汤、何人饮、醒消丸、凉膈散、葛花解酲汤、保元汤、人参养荣汤、回春丹、还少丹、四海疏郁汤、常山饮、涌泉散。
红娘子。叹一声。受尽了槟榔的气。你有远志。做了随风子。不想当归是何时。续断再得甜如蜜。金银花都费尽了。相思病没药医。待他有日的茴芗也。我就把玄胡索儿缚住了你。想人参最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因此黄连心苦苦里为伊担闷。白芷儿写不尽离情字。嘱咐使君子切莫做负恩人。你果是半夏的当归也。我情愿对着天南星彻夜的等。你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细辛将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书也。当做破故纸。
相传古代有一对夫妇就是用中药名写的“两地书。”妻子的信是这样写的:
“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缠绕它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视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寇不消心头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
这封信每一句话都嵌入一味药名,抒发了妻子心中的哀怨和思念,情真意切。
丈夫看后,挥笔答道:“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苑。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姑待苁蓉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曰苍耳子,明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还乡。至时金银相赠也”。
回信也是药名的联句,将思念,艰辛,归期和允诺跃然纸上。读罢趣味无穷。
血蝎天雄紫石英,前胡巴戟指南星。相思子也忘知母,虞美人兮幸寄生。莺宿全朝当白芷,马牙何日熟黄精。蛇床蝉腿渐阳起,芎药枝头万斛情。国老不能和百药,将军无计扫余殃。黄连何为连身苦,龙骨应知骨自香。吐露清愁情已阙,金花在目兴应忙。蛇床独活相思子,此德当归续命汤。
三宿而出画。王不留行。
管仲不死。独活。
曾晰死。苦参。
吾当之小于狂简。当归。
裨谌草创之。藁本。
出三日。肉从容。
居其所众星拱之。天南星。
七八月之间旱。半夏。
小人之德草。随风子。
舟车所至。木通。
以正不行。继之以怒。苛子。
孩提之童。乳香。
兴灭国。继绝世。续断。
若决江河。泽泻。
亡之命矣夫。没药。
楚狂接与歌而过孔子。车前子。
桃之夭夭。红花。
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蝉脱。
夫人幼而学之。远志。
妇产房(生地)
焊接(续断) 老骥伏枥(远志)。
一令又一令(千张纸),
仙人之歌(神曲),
孤零的一生(独活)。
酣睡(安息香),
条条大道无阻挡(路路通),
读书好处多(益智)。
匿藏和尚(密佗僧),
自我戒备(防已)
家喻户晓(贯众)。
天女撒花(降香)
千里驹(马宝) ,
枯木逄春(苏木),
低头思故乡(怀熟地) 。
不生第二胎(杜仲), 蜀币(川贝)。
一斗(亩合) 非同凡响(神曲)。 初产绝育(杜仲)。
破屋更遭连夜夜雨(漏芦), 月经来潮(月月红)。
牧童(牵牛子),四通八达(路路通), 寿比南山不老松(千年键)。
飞骑穿杨(走马箭),盾(卫矛), 浪子回头(金不换),
带兵的人(将军一即大黄)。
皇帝送客(王不留行), 罢宴(冰硼散) ,
两厢的传柬人(红娘子)。
奉命出差(使君子)。 赵云的故乡(常山) 。
沥血将尽(血竭)。不薄不奢(厚朴) ,
意志不坚(松节), 孔明怀着赤诚心,〔卧龙丹〕。
日中煮茗(午时茶) 开绿灯(路路通) 千年裘(陈皮)。
读罢群书增见识(益智) ,五月十五日(半夏) 酸甜苦辣咸(五味子)。
大路上摔筋斗(滑石)
离乡背井(生地), 仓库潮润(谷芽)。
岭石上的青苔(地骨皮) ,人人都说家乡好(熟地)。
台湾同胞盼统一(当扫)。
飞行员关机仓盖(防风), 三九时节(天冬), 哄堂大笑(合欢)。
偷梁换柱(木贼), 昭君出塞(王不留行)。
九死一生(独活),故乡山水(熟地)。
荒土(生地), 妇女节前一天(三七)。
金链接铜链(黄连), 瀑布(泽泻),
戈壁林带(防风),出外之人思故乡(当归) 。
光荣标志(红花), 是草长年不发育(甘草),
暑季自萎黄(夏枯草), 必欲先睹而后快(急性子一见喜),
茅塞顿开(脑立清)。
留芳千古(安息香) 。万物齐眠(全竭), 故乡(熟地),相思病(没药)。
短笛无腔信口吹(雌黄), 实而不华(无花果),尘满面,鬓如霜(白头翁) 。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远志),
天仙奏乐传人间(神曲)。
全家乐(合欢), 崇高的理想(远志),
古籍残卷(破故纸)。吉庆有余(禹余粮),
非同凡人(天仙子),牧童(牵牛子)。
不劳而获(寄生), 千里驹(马宝), 名门闺秀(千金子)。
织女的孩子(天仙子), 天女散花(降香), 病入膏盲(没药)。
箭已发完(射干), 农夫耕田(牵牛),
和尚服装(蝉衣)。站着不动(亭苈), 蜀中遇险(川芎) ,
晚上防盗(夜关门)。张飞带兵(急性子),
远方出差(生地), 我花开后百花杀(菊花)。
神鸟落地变百草(仙鹤草), 孔明用兵,无坚不攻(川军)
何家祖辈无白发(何首乌)
为何日落末回返(当归) ,大禹治水夺丰年(禹余粮) ,后继无人(续断)。
三年无阴雨(千日红) ,手巧厨师不用油(甘草),园田荒芜(通草)。
夜闻啼雁多思乡(怀熟地), 百草凋零一叶青(独活),
万吨钢梁一手撑(大力子)。
十分老实(一钱厚朴), 送客(王不留行), 笔走龙蛇(书带草)。
计划生育,保障妇婴(益母), 半夜回来不点灯(熟地),
一江春水向东流(通大海)。
静夜思 [宋]·辛弃疾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流黄。柏影桂枝相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掠过半夏,凉透薄荷裳。 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菊老伴花黄。
南宋诗人辛弃疾以云母、珍珠、防风、沉香、郁金、黄柏、桂枝、苁蓉、水银、连翘、半夏、薄荷、勾藤、常山、轻粉、粉黛、独活、续断、乌头、苦参、当归、茱萸、熟地、菊花等24味中药名搭配在一起写了这首词。
这首词,把一个深闺中的妇女,在战乱年代的夜阑更深之时,独守空房,思念远离家乡,征战在沙场的丈夫那种悲切凄凉的心情,抒发得淋漓致尽,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中 药 名 入 家 书
母亲高堂:
来信郎读(狼毒),今书白纸(芷)。
知母酸辛,独活空房;夜卧荆芥,日饮豆根。闻之血竭,似剑穿胸(川芎)!
儿穿山甲,披满天星;苦战生地,绵马贯众。思母续断,难为苦参!
云母自重,轻粉厚衣;冬当防风,夏避蜈蚣;春食山药,秋尝桂肉。
常山崎岖,行防滑石,万事细心(辛),不急性子。
夏尽蝉蜕,示儿当归。天高地黄,儿当回乡(茴香)!
叩母千年健安!
不孝儿敬上
(每句含一药名,共含29 味中药名)
春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
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问泽兰。
夏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日雨露一回香;
牧童去取国公酒,醉到天南星大光。
冬
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阳起时,门外户悬白头翁。
一副对联37味中药
上联:阳春三月 天仙红娘子 龙骨玉肉 首乌容少 一点朱砂痣 面扑天花粉 头插金银花 身穿罗布麻 项带珍珠 腰挂珊瑚 怀抱太子 在重楼连翘百步 仰望天南星 盼槟榔
下联:冰雪连天 日人白头翁 血竭陈皮 满面花椒 两撮银柴胡 背搓猪牙皂 足登棉皮鞋 披挂穿山甲 颈缠金缨 胸佩琥珀 手拄虎杖 上常山独活千年 欲成威灵仙 弃鼠妇
横联:各有远志
对联内包括了阳春砂、天仙子、红娘子、龙骨、玉果(肉苁蓉)、何首乌、朱砂、天花粉、金银花、罗布麻、珍珠、珊瑚、太子参、重楼、连翘、百部、天南星、槟榔、雪莲、薏苡仁、白头翁、血竭、陈皮、花椒、银柴胡、猪牙皂、绵萆薢、穿山甲、金缨子、琥珀、虎杖、常山、独活、千年健、威灵仙、鼠妇虫、远志共37味中药。
百草诗情-金银花-菊花-女贞子
金银花
药用观赏两兼之,忍冬耐贫品格奇。淮南飘雪依旧翠,华北严寒半凋枝。
藤蔓春来卵叶绿,白花变黄放香时。味甘性寒解毒热,祛病饮茶老少宜。
菊花
四君子里一娇葩,凌霜傲骨世人夸。风流千古东篱下,冷香一秋百姓家。
本性微寒甘苦味,方便廉价疗效佳。清热平肝明双目,常把菊花当茶饮。
女贞子
效益多重植四方,城乡环保绿荫行。冬至树叶仍苍翠,春抚小花穗穗黄。
深秋采果枝中觅,种子颗粒微黑紫。女贞泡酒防衰老,常服还使眼亮堂。
中药诗词(三首)
怀旧事
喝马蓝关路,王孙欲断肠。
风扬桃蕊嫩,露郁李花香。
志远情难弃,心高意已伤。
春长山月寂,莫若早回乡。
诗中嵌马兰、王孙、羊桃、郁李、志远、薏芑、常山、茴香八味中药
古出塞
天雄志远忆当年,赤箭长刀镇远巅。
剑戟如柴胡虏惧,兵声似水银光延。
休云母念多幽咽,莫感当归写泪笺。
此夜防风多野火,王孙意气守关边。
诗中嵌天雄、志远、赤箭、柴胡、水银、云母、当归、防风、王孙九味中药
燕归梁·药名遥侣
白纸无情对影单,半夏鹊声欢。
思君当归理金簪。忍独活,梦西番。
王孙宝刃,天雄汗血,防风夜披毡。
赤箭射缺玉门关。铁衣冷,思东川。
词中嵌白芷、半夏、当归、独活、王孙、天雄、防风、赤箭、铁衣九味中药
一首中药诗,两岸相思泪
河北台属刘氏与丈夫刘清玉均善诗文,兼通中医药。刘清玉解放前独自去台湾,直至九十年代初,刘氏接到丈夫从台湾寄来的嵌有中药名称的四首绝句,诗句饱含乡思离情,感人至深。春节将至,现将刘氏复诗一并贴来供博友欣赏,兼怀台湾同胞。
游子当归意兴飞,黄连含苦知音微。
乌梅海角岁寒晚,桑叶彩孤月照扉。
菊花花开幽怨多,何来朱砂采倾佛。
九州多少女贞子,仰看牵牛思渡河。
独活脑风闽江东,夕阳半夏两鬓蓬。
壮小叶落郁金尽,斑白头翁悲道穷。
续断银河未了情,胖大海远烟霜亲。
钩藤钩起思乡梦,漫步常山竟迷津。
刘氏接诗百感交集,依韵也用中药名作诗回复:
天南星隐暮云飞,烟雨园林花白薇。
不扫蛾眉意花粉,亭前紫苑掩寒扉。
黄芩枝头噪鸟多,葳蕤未守笑侬倾。
迎春花放翠堤晓,不见牵牛来渡河。
金银花映画倚东,霜桑叶飘鬓疏蓬。
人间要数黄柏苦,不敷胭脂不怨穷。
血竭泪干忆君情,丁香馥郁思远亲。
可怜厚朴深情意,南烛光摇怕问津。
耐人寻味的中药诗文
中国古代史籍浩瀚,诗文精品数不胜数,其中有一些“中药诗”和“中药文”风格独特,足称工巧,读这些古人篇章,既可让人欣赏到中药文的文学性,又可增加中药知识,甚至还能了解当时的历史。笔者从古代中药文中摘出一篇以描写战争为题的中药文,与读者共赏。
在《戒庵老人漫笔》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水贼反,自号威灵仙,与辛夷前胡相连结,犯天雄兵,上谓生曰:‘豺狼毒吾民,奈何?’生曰:‘此小草寇,臣请折笞之’。上大喜,赐穿上甲、犀中带,问‘何时当归’?曰:‘不过半夏’。道帅兵往,乘海马攻城,大战百合,流血余数里。令士卒挽川弓,发赤箭,贼不能档,逐走,绊于铁蒺藜,或践滑石而踬,悉追斩之,惟先降者独活,以延胡索系之而归,获无名异宝不可胜计,上迎劳生曰:‘卿平贼如剪草,孙武不能过也’。”
这篇仅二百来字记载宋代当时一次战斗经过的中药文,暗含水贼、威灵仙、辛夷、前胡、天雄、草寇、穿山甲、犀角、当归、半夏、海马、百合、川芎、赤箭、蒺藜、滑石、独活、延胡素、无名异、剪草等二十几味药名,真可谓短小精炼,独具妙工,读后耐人寻味。
中医中药亦入联
中医中药是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之一,同时,它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中华文明的宝库。以中医中药为题材的联语也很多,有的写得十分精当;有的写得非常老道;有的构思巧妙;有的明白如话。我把此类对联大致划分为四个方面,谨供楹联爱好者参考。
第一种联:以德感人的对联
其一,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其二,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藿香木香。
我国祖祖辈辈的老中医,多是饱学之士,熟读四书五经,道德文章堪称出类拔萃;我国世世代代开中药铺的掌柜,也有不少人既懂医术,又谙为人之道。行医也好,开药铺也好,为的是治病救人、悬壶济世,赚钱发财则放在次位。其一联有个故事。传说某县城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中医开了一家中草药店,开张那天,一位老友前去祝贺,他发现店内外竟无一联,感到不解。于是,他挥笔写下一副门联:“灵丹仙药;妙手神医。”横批是“兴隆药店”。主人看了之后连连摇头说“不好,不好”。老医生亲自提笔写下:“但愿世间人无病,哪怕架上药生尘。”亲朋好友、街坊四邻看了这副对联,顿时为老中医这种高尚情操和无私品德深深所感动。“如果世人都不生病,哪怕我的药都生了尘土、卖不出去,又有什么呢!”其二联也有一个故事。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七十多岁的台湾老人罗泰先生,从台湾回大陆老家浙江黄岩探亲,路上受了风寒,身体不适。第二天他即来拜访从小一起长大的老友朱光宗老中医。老中医热情相待,立即切脉开方,处方中有“生地”、“熟地”两位中药。罗老先生随口说出上联:“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朱老中医听了很高兴,立即答道:“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藿香木香。”
第二种联:以诚待人的对联
其一,一药一性,岂能指鹿为马;百病百方,焉敢以牛易羊。
其二,修和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其一联是说,开药铺的,当大夫的,都要以高度的责任心、诚实可信的态度对待病人,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疏忽不得,马虎不得。这种关乎到人命的事,怎能“指鹿为马”,又怎能“以牛易羊”呢!其二联,是享誉国内外的我国药店老字号同仁堂的祖传家训。同仁堂药店的一代又一代人,都是以“和”为本,以诚待人。他们还有两句话,道出了他们祖祖辈辈兴旺发达的秘诀:“炮制虽繁,必不敢减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省物力。”这种以诚信的态度经营,正是我们目前市场经济中许多人所欠缺的。君不见,时下弄虚作假、背信弃义之举不正在充斥商海么!君不见,当前口是心非、坑蒙拐骗不正在侵蚀着我国厚道淳朴的民风么!我们的祖宗曾云:“诚者天下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孔子也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难怪近几年许多有识之士都在大声疾呼:“诚信,归来兮!”让我们从同仁堂的对联中受到一些教益吧!
第三种联:以技救人的对联
其一,切三关,辨阴阳,兴中伐贼,师承仲景;谙百草,定君臣,拯弱抑强,法效时珍。
其二,我愧无能,卅载功夫,可谓深矣;终难治贫者病根,富者钱癖;人死何知,五尺棺木,亦云足矣;更勿需经忏捐产,苫块伤身。
作为一个医生,仅仅道德水准高、待人以诚,还是远远不够的,他还应有精湛的医术、高超的本领,才能治病救人、起死回生。其一联是说,古时候某地有位老中医,医术精湛,药到病除。一天,老中医忽发兴致,要与徒弟对对联,他自己先感慨地说出一副联:“何妨我千秋不老;但愿人百病莫生。”徒弟为其师傅的医德医术所感动,于是立即咏出这幅联。这联主要是歌颂医生的医术高超的。“师承仲景”、“法效时珍。”仲景即汉末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著有《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药名著。总结了汉朝以前的医学经验,对祖国医学贡献巨大。时珍,即明朝大医学家李时珍,他经过27年的深入民间、上山采药和苦心研究,终于写出载有1518种药物的《本草纲目》,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副对联是说,作为医生应该以张仲景、李时珍为师,不仅要学习他们治病救人的高贵品质,还应具备他们“辨阴阳”、“定君臣”的高超技艺。其二联则是一个旧社会的老中医穷其一生的感叹。在旧社会,作为一个医生,你的医术再高,也只能给人治治病患而已,对社会问题——“贫者病根、富者钱癖”也只能无可奈何、望而兴叹罢了。下联则是这个老医生对自己死后“薄葬”的要求,表现了一个唯物主义者的超脱胸怀。
第四种联:以巧迷人的对联。
其一,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占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其二,天造奇力:曰雪曰霰曰雾,合来共为三白散;地设良药:名芩名连名柏,煎去都成大黄汤。
这两副联都是以中药药名合成的对联,它们合成得非常巧妙,令人拍案叫绝。尤其是第一联,其上下联分别用了九种中药药名(旋复、将军、国老;苁蓉、云母、天仙均为药名),作者只加个别动词、副词、连词,便使之联系起来;又通过比喻、比拟、转借、双关等修辞方法,给无生物以活力,予百草以情感。生动形象,别具一格,真是美哉妙也!
中药三七之中药诗词赏析 本名山漆不须疑,屈指何曾有数推。
锋簇涂来疮即合,杖笞敷上痛无知。
损伤跌扑堪排难,肿毒痈疽可救危。
猪血一投俱化水,真金不换效尤奇。
注:本诗出自清·赵瑾叔《本草诗》。
按:三七味甘微苦温无毒。时珍曰:彼人言其叶左三右四,故名三七,盖恐不然。或云本名山漆,谓其能合金疮,如漆之粘物,出广地山中,故名。散血止痛,去瘀消肿。治一切吐血衄血,血痢血崩。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又云:凡杖扑伤损,瘀血淋漓者,随即嚼烂,罨之即止;青肿者,即消散。若受杖时,先服一二钱,则血不冲心;杖后敷之,去瘀消肿易愈。产后服,亦良。大抵此药气温、味甘微苦,乃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与麒麟竭、紫矿相同。肿毒,醋磨涂,刃杖伤,嚼涂。血痢崩下,煎汁服。得生地、阿胶,治吐衄。得当归、川芎,治恶血。生广西山洞中者良,略似白及、地黄。有节,味微甘,颇似人参。以末掺猪血中,血化为水者真。一名金不换,贵重之称也。
采药
野情贪药饵,郊居倦蓬荜。青龙护道符,白犬游仙术。
腰镰戊己月,负锸庚辛日。时时断嶂遮,往往孤峰出。
行披葛仙经,坐检神农帙。龟蛇采二苓,赤白寻双术。
地冻根难尽,丛枯苗易失。从容肉作名,薯蓣膏成质。
家丰松叶酒,器贮参花蜜。且复归去来,刀圭辅衰疾。
??????1.有关中药的诗句
??????一首用中药名称写成的“四季歌”: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
??????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注:此为我国古人笔下著名的中药名四季歌,既符合一年四季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药名,极富情趣。不仅令人神往,还可感悟中药名包含的学问,不失为一首佳作
??????上联:独有痴儿渐远志。
??????下联:更无慈母望当归。
??????清末湖北明医何九香先生,母亲病故后悲思万千,遂自题一门联。以独特的构思,嵌入远志、当归两味中药名,来寄托自己对慈母的哀思和怀念,可谓情真意切。
??????上联:白头翁持大戟,骑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下联: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出阁,宛如云母天仙。
??????此联上下联共嵌入十八个药名。
??????上联:白头翁骑海马赴常山挥大戟怒战草蔻百合,不愧将军国老。
??????下联:何首乌驾河豚入大海操仙茅逼杀木贼千年,堪称长卿仙人。
??????此联为山西名医傅山和其友所对。嵌十六味中药。
??????上联:红娘子身披石榴裙,头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贯众,到天竺寺降香,跪伏神前,求云母天仙早遇宾郎;
??????下联:白头翁手持大戟子,脚跨海马,与草寇甘遂战百合,旋复回乡,上金銮殿伏令,拜常山侯,封车前将军立赐合欢。
??????此联上下联共嵌入二十八个药名。
2.含有中药名的诗句
??????驱竖子摘苍耳 杜甫
??????江上秋已分,林中瘴犹剧。畦丁告劳苦,无以供日夕。
??????蓬莠独不焦,野蔬暗泉石。卷耳况疗风,童儿且时摘。
??????侵星驱之去,烂熳任远适。放筐亭午际,洗剥相蒙幂。
??????登床半生熟,下箸还小益。加点瓜薤间,依稀橘奴迹。
??????乱世诛求急,黎民糠籺窄。饱食复何心,荒哉膏粱客。
??????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寄语恶少年,黄金且休掷。
3.当代中医药诗词有那些
??????张籍得《答鄱阳客诗》:江皋岁暮相逢地,黄叶霜前半夏枝。子夜吟诗向松桂,心中万事喜君知。再如风月前湖夜,轩窗半夏凉含有前湖和半夏这两种中药。
??????一首用中药名称写成的“四季歌”: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
??????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注:此为我国古人笔下著名的中药名四季歌,既符合一年四季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药名,极富情趣。不仅令人神往,还可感悟中药名包含的学问,不失为一首佳作。
4.描写中草药的诗句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
??????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
??????端阳
??????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
??????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
??????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注:此为我国古人笔下著名的中药名四季歌,既符合
??????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药名,极富情趣。不仅令人神往,还可感悟中药名包含的学问,不失为一首佳作南宋爱国词人
??????用中药名写了一首
??????词云:“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流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
??????词中巧借
??????中药名,活龙活现地刻画出了一位贵妇人的形象。将她思念远征沙场的丈夫的那一腔缠绵之意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地抒发了她怨恨战争给自己带来夫妻久别、难以团聚的心声。
??????药名诗
??????北宋进士洪皓在
??????建炎三年奉命赴金,被金人扣留十余年。在此期间,他坚贞不屈,以诗明志,留下了众多的爱国诗篇。
??????就是其中之一,很有代表性。诗云:“独活他乡已九秋,肠肝续断更刚留;遥知母老相思子,没药医治尽白头。”
??????该诗十分巧妙地将五味中药“独活、续断、知母、相思子、白头”嵌入诗中,表达了自己深沉挚诚的爱国怀乡思母之怀,感人肺腑。
??????药名谜
??????明代戏曲作家
??????写过一首题为
??????的谜语诗,诗云:“农夫月落出耕田,行到溪头无渡船。就在溪边眠一觉,蓑衣箬笠护头边。”
??????作者巧妙地把四味中药暗藏于诗中,谜底是“黑牵牛、当归、宿沙、防风”,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封建社会里农民月夜耕田、夜以继日地辛劳、风餐露宿的悲惨生活图景,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关切之情。
5.描写“中草药”的诗句有哪些
??????1、白居易的《采地黄者》
??????麦死春不雨,禾横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2、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的用药名写的情书:
??????你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细辛将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书也当破故纸。
??????想人参最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黄连心苦苦嚅为伊耽闷,白芷儿写不尽离情字,嘱咐使君子,切莫做负恩人。你果是半夏当归也,我情愿对着天南星彻夜的等。
??????(其中枳实、地骨皮、威灵仙、细辛、厚朴、破故纸、人参、甘草、黄连、半夏、当归、天南星、白芷都是中药)
??????3、龚自珍的《远志》诗
??????九边烂熟等雕虫,远志真看小草同。
??????枉说健儿身在手,青灯夜雪阻山东。
??????4、朱庆馀的《赠陈逸人》
??????乐道辞荣禄,安居桂水东。得闲多事外,知足少年中。
??????药圃无凡草,松庭有素风。朝昏吟步处,琴酒与谁同。
??????5、陆游的《涧松》
??????出山来为小草,楸成树后困长藤。
??????涧松郁郁何劳叹,却是人间奈废兴。
6.含有中药名的诗句有哪些
??????《静夜思》[宋]·辛弃疾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
??????离情抑郁,金缕织流黄。柏影桂枝相映,从容起、弄水银塘。
??????连翘首,掠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
??????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
??????当归也,茱萸熟地,菊老伴花黄。《怀旧事》 喝马蓝关路,王孙欲断肠。
??????风扬桃蕊嫩,露郁李花香。 志远情难弃,心高意已伤。
??????春长山月寂,莫若早回乡。《古出塞》 天雄志远忆当年,赤箭长刀镇远巅。
??????剑戟如柴胡虏惧,兵声似水银光延。 休云母念多幽咽,莫感当归写泪笺。
??????此夜防风多野火,王孙意气守关边。《定风波》其一 辛弃疾 山路风来草木香。
??????雨馀凉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
??????多病。堤防风月费篇章。
??????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
??????故应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漫。
??????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
??????《定风波》其二 辛弃疾 仄月高寒水石乡。倚空青碧对禅床。
??????白发自怜心似铁。风月。
??????使君子细与平章。已判生涯筇竹杖。
??????来往。却惭沙鸟笑人忙。
??????便好剩留黄绢句。谁赋。
??????银钩小草晚天凉。
1.有关中药的诗句
??????一首用中药名称写成的“四季歌”: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
??????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注:此为我国古人笔下著名的中药名四季歌,既符合一年四季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药名,极富情趣。不仅令人神往,还可感悟中药名包含的学问,不失为一首佳作
??????上联:独有痴儿渐远志。
??????下联:更无慈母望当归。
??????清末湖北明医何九香先生,母亲病故后悲思万千,遂自题一门联。以独特的构思,嵌入远志、当归两味中药名,来寄托自己对慈母的哀思和怀念,可谓情真意切。
??????上联:白头翁持大戟,骑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下联: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出阁,宛如云母天仙。
??????此联上下联共嵌入十八个药名。
??????上联:白头翁骑海马赴常山挥大戟怒战草蔻百合,不愧将军国老。
??????下联:何首乌驾河豚入大海操仙茅逼杀木贼千年,堪称长卿仙人。
??????此联为山西名医傅山和其友所对。嵌十六味中药。
??????上联:红娘子身披石榴裙,头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贯众,到天竺寺降香,跪伏神前,求云母天仙早遇宾郎;
??????下联:白头翁手持大戟子,脚跨海马,与草寇甘遂战百合,旋复回乡,上金銮殿伏令,拜常山侯,封车前将军立赐合欢。
??????此联上下联共嵌入二十八个药名。
2.关于中医的古诗词
??????关于古中医的诗词歌曲赋等,在中医古籍中是实在是太多了。
??????举例一些古籍读本:
??????《药性歌括四百味》
??????《脉象口诀歌》
??????《药性赋》
??????《诸病主病诗》
??????《百家针灸歌赋》
??????《汤头歌诀》
??????《增订医方歌诀》
??????《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
??????《伤寒百证歌》
??????《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
??????《医方歌括》
??????散见于中医古籍中的诗词等实在是举不胜举。
3.描述中医的诗句
??????赞中华中医药历史成就
??????李景华
??????中华悠悠五千年,生生不息延绵绵,
??????国医立基数千载,四大国粹有一篇,
??????伏羲九针神农药,岐黄问对天下传。
??????伊尹烹饪创汤液,六气致病医和谈,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1008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本草说
下一篇: 寒冬腊月百卉凋-唯有蜡梅蓓蕾满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