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体内湿热腋臭怎么治

时间: 阅读:2445

体内湿热腋臭怎么治


最佳回答

金樱子

金樱子

2023-06-29 19:33:40

体内湿热的话,应该是用药物来进行治疗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可以使用中医中药的方式来进行调理和改善的如果得不到缓解和改善,对身体来说没有任何的好处,建议你根据目前的情况来进行处理和改善十一大的帮助的,如果得不到的话,对于身体来说也会受到影响和损伤的

最新回答共有3条回答

  • 李雲松
    回复
    2023-06-29 22:22:23

    狐臭中医称之为“体臭”、“狐燥”、“狐气”、“胡臭”。早在《外台秘要》中就载有:“病源人腋下臭,如葱豉之气者,亦言如狐狸之气者,故谓之狐臭,此皆血气不和蕴积,故气臭……肘后疗人体及腋下状如狐狸气,世谓之胡臭。”明代医家胡侍在《真珠船·腋气》写道:“今谓腋气为狐臭,狐当作胡。故<千金方>论云:‘有天生胡臭’。”
    中医学认为狐臭的病因与患者禀于先天,承袭父母腋下秽浊之气,熏蒸于外,从腋下而出;或因过食辛辣厚味之品,致使湿热内蕴于腠理汗孔所致;或由天热衣厚,久不洗浴,使津液不能畅达,以致湿热秽浊外堕,熏蒸于体肤之外而诱发。用隔蒜泥灸法治疗该病效果较好,且简便易操作,不妨一试。
    方法是取舒适卧位并使患部充分暴露,将患部毛剃除干净,并将优质淀粉调成糊状,外涂患部,待淀粉自然风干,取大蒜适量,去皮捣烂如泥,做成厚约0.3厘米的蒜泥饼,中间用缝纫针穿刺数孔,以患部可见较粗大的汗腺为宜,将蒜泥饼放于患部,把纯艾绒用一手拇、食二指搓成纺锤状,以拇、食、中三指捏紧置于平板上,用力压紧,制成上尖下圆、呈圆锥形如大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放于蒜泥饼上,用线香由艾炷顶尖部点燃,令其自燃成灰,或患者自觉施灸部有发烫感时,将艾炷移除为一壮,再如前法换一壮继续灸,不拘壮数多少,连续施灸至患者自感患部温热、舒服,但不致烫伤为度。每日一次,每次灸30分钟左右,10次为1疗程。休息5天后根据患部较粗大的汗腺萎缩及臭味、汗量减少的(消失)程度,再隔日或每周两次如前法,巩固治疗至彻底痊愈。
    该法前期用优质淀粉调成糊状,外涂于患部,是利用淀粉与汗液反应后,能够将较粗大的汗腺充分暴露,为第二部隔蒜泥灸找到施灸“靶点”做准备。
    隔蒜泥灸又称蒜钱灸,该法首载于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在汗腺处直接隔蒜泥灸可起到宣通气血,畅行营卫,拔毒于外,即所谓“散其毒,移重就轻,转深于浅”,促进患部较粗大的汗腺自行萎缩凋亡,从而使臭味、汗量减少(消失),狐臭也随之消失。
    以上操作,需要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切不可独自尝试,以防因操作不当受伤。

  • 西安-杜*
    回复
    2023-06-29 21:21:13

    相信大家对于腋臭并不陌生,夏季发病率较高,发病人群多为青春期男性,青春期期间大汗腺发育旺盛,从而导致腋臭的产生,腋臭对于患者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到周围其他人,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腋臭日常饮食的调理。

    首先,我们建议那些一心想要治好腋臭的患者,一定不要急于求成而去盲目发展的使用一些药物,那样只会加重你的病情,也许还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伤害。如果您怀疑自己患上了腋臭,我们希望您先尝试使用一些传统的腋臭日常饮食调理方法进行预防。那么,到底腋臭日常饮食调理有哪些呢?

    中医认为,腋臭皆因湿热引起,故腋臭日常饮食调理应该做到:

    一方面,要多吃绿色叶类蔬菜要多食,因为青色食品属木水生木,木泄水,因而能帮助体内泄水去湿。

    另一方面,饮食要注意吃些利尿清谈的东西,患者应多喝水,但要注意的是不要喝过热的水,夏天过热的水会增加身体的火性,稍微有点热度即可。

    当然,还应当忌食甘腻肥厚的东西,甘属土,土代表滞,会造成食物在身体内的滞留时间,无法排出,毒素滋生。

    腋臭饮食第一禁忌:忌吃“有味”食品

    味浓或刺激性食物,如洋葱、蒜头和辛辣的食物,含有硫磺的化学物质,可干扰细菌生长,但它们被人体吸收后,异味会随汗腺排出,所以还是少吃为妙。

    腋臭饮食第二禁忌:忌多油花生果仁

    人吃了带有油分的食物,部分油就跟着血液全身走,并会随汗腺连接的油脂腺排出体外。如果人身体油分太多的话,就会让细菌分解,形成体臭,所以油腻的食物宜少食。

    腋臭饮食第三禁忌:忌过多红肉

    红肉即猪肉、牛羊肉,含较多蛋白质。但细菌就最喜欢蛋白质,因可供营养给它们。所以本身有狐臭的人,吃的分量就要减少,且多吃白肉即禽肉、鱼肉,最好一日两餐,每餐3-4两肉就已经足够。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利于治疗腋臭的食材和腋臭饮食三大禁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腋臭患者在发病初期应到医院进行治疗,腋臭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乐观的心态面对,祝大家早日康复。

热痹和行痹的区别

太阳穴附近老是不舒服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