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敷和冷敷的区别?
热敷和冷敷的区别?
最佳回答
冷敷主要是在急性期组织渗出严重的情况下进行,通过降低局部组织的温度使血管得以收缩,从而减轻组织水肿。热敷主要是在急性期过后,病情处于恢复期时使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水肿吸收。
最新回答共有3条回答
-
宁吉儿
回复冰敷和热敷都是我们生活中非常普遍常见的疗养手段,许多人在身体出现一些不适症状的时候都是会通过热敷或者是冰敷的方法来缓解病症的,那么冰敷和热敷具体有什么区别?冰敷和热敷能缓解什么疾病?冰敷和热敷具体都有哪些好处?
1、功效不同
冰敷:冰敷只限于急性软组织损伤,通常在24小时内局部使用,能帮助消肿,止血,缓解疼痛。
热敷:热敷可以用于急,慢性炎症疼痛,热敷能直接刺激血管扩张,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比冰敷效果好,有消毒消炎的作用。
2、方法不同
冰敷方法:将冰凉纱布敷于患部即可;一般是将食用冰块放在盆中,加入生理宴会,再将无菌纱布浸到盆中,拧干后,将其覆盖在患处,交替食用,持续6-8小时,每次半个小时。
热敷方法:分干湿两种;干热敷可以用热水袋,将热水袋用布包好置于患部,每次热敷20分钟即可。湿热敷则可用毛巾放在热水盆中,柠半干,上盖棉垫,5分钟更换一次,总计20分钟。
3、针对症状不同
热敷:促进炎症消退,有助于坏死组织的清除和组织修复;湿热敷可以促进肌肉,韧带组织的放松,能接触痉挛和疼痛,如劳损和扭伤等;减轻组织充血,使局部血管扩张。
冰敷:冷敷可以减轻充血,出血,适合扁桃体切除术后,鼻出血局部损伤;冷敷可以减轻牙疼;减少局部血流,防止炎症和化脓扩散;使体内热传导发散,降低体温,适用于高热患者。
4、禁忌不同
冰敷:由针灸治疗引起的疼痛应尽量避免冰敷;大面积的组织受损,感染性休克,慢性炎症或感染化脓者,耳部,阴囊,腹部等部位都不宜用冰敷,冠心病患者以及高热患者应避免足底冷敷。,
热敷:急性腹痛未确诊者,面部危险三角区,脏器出血,软组织挫伤以及淤血性外伤都不宜用热敷方法治疗,会加重病情。
5、热敷注意事项
1、热水坐浴热敷妇女月经期间禁用,以免引起感染,妊娠末期也不宜用。
2、热敷水温过高,并不适用于所有病人,急腹症诊断未明时不应热敷,以免延误疾病的诊断,头,面,口腔部化脓可爱染不宜热敷,以免促使细菌进入脑中;各种出血病人也不宜热敷,以防血管扩张,加重出血。
3、给病人热敷之时,如果出现皮肤有发红等异常改变,应该暂停使用。
4、热湿敷的毛巾要拧干,热湿敷后不宜马上外出,否则容易着凉感冒。
-
周口-李**
回复冷、热敷法
冷、热敷法是利用冷或热的温度刺激,作用于局部或全身的皮肤和黏膜,并借助于神经传导,引起皮肤和内脏器官的扩张或收缩,改变机体各系统的体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冷敷法
冷敷去疾保健康的机理在于它可使局部或全身小动脉收缩,减少血流,减轻局部充血、出血,降低细菌活力,继而可抑制炎症扩张和化脓。达到止痛、止血、消炎和退热的效果。冷敷还可用于全身降温和镇静。
冷敷法适用于局部软组织损伤早期,可防止皮下出血或肿胀,以及扁桃体摘除术后、鼻出血、高热和牙痛等。但是不适于慢性炎症或深部组织化脓,以免使局部血流量减少,影响炎症的吸收。凡对冷过敏者,忌用冷敷。常用的冷敷方法如下:
(1)湿冷敷法。将小毛巾折叠成损伤部位大小,放在冰水或冷水中浸湿,拧成半干(以不滴水为度),敷盖于患部。每隔3~5分钟更换1次,连续15~20分钟。如用于降温时,除头部冷敷外,还可在腋、肘、膝窝和腹股沟等大血管处同时应用冷毛巾湿敷。
(2)冰袋法。将冰块砸成核桃大小,放于盆中用冷水冲溶冰块的棱角,以免损坏冰袋或使患儿感到不适。冰袋中放入冰块一半,加少许冷水。将冰袋平放于桌上,一手提高冰袋口,另一手轻压袋身,以排出袋内空气,将盖拧紧、擦干,外用毛巾或布套包裹,放在患儿冷疗部位。若无医用冰袋,也可用家用热水袋或双层塑料袋代替使用。高热病儿可敷头部(前额)或体表大血管处,如颈部两侧、腋下、腹股沟等处。
枕后、耳廓、阴囊处不宜冷敷,以防冻伤。心前区忌冷敷,以防心律
失常。腹部忌冷敷,以防腹泻。足底忌冷敷,以免反射性末梢血管收缩,影响散热。麻疹、风湿性关节炎和体质很差的患儿也不宜用冷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