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调理痰湿体质在效果吗
中药调理痰湿体质在效果吗
最佳回答
中药调理痰湿体质有一定的效果,因为痰湿体质属于中医的病症名,所以口服中药治疗属于对症治疗。痰湿体质的主要用药是以健脾祛湿为主。临床中常用的药物有平胃散,二陈丸,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等,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也可以去正规医院中医科辨证选择中药汤剂调理。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宁吉儿
回复提问者是老师,答题者是学生。首先要明白痰湿与血瘀的关系。此症看起来复杂,细分析对于调理有主次之分。痰湿体质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津液运化不开,还会聚湿生痰,使痰湿加重。痰湿在体内遏制了阳气,阻碍了气机,形成了气滞,气滞则影响到血脉的运行,就形成了气滞血瘀的体质。 在调治方面,应先从是痰湿入手,运用苦温燥湿药以燥湿化痰,如苍术,白术,半夏,川朴等。加用淡渗利湿药以化痰利湿。痰湿去则气机畅通,脾胃强。在化痰祛湿的基础上稍佐以活血化瘀药,这是第一阶段活疗方案。待痰湿去就要以活血化瘀为主,稍佐以燥湿化痰药。这种分主次要的调治,应该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临床上,痰湿淤血经常同时存在,因为痰湿阻络容易导致淤血的产生,而淤血不畅,不利体内代谢痰湿,加重了痰湿的形成,这些病理状态的产生跟脾胃亏虚、阳虚、气虚、气郁也会有一些关联。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这两个不同的体质,大家可以 先做一下测试题,看看你属于痰湿体质吗?
比如说,上面是8条题,你的得分是13分,那么转化分就是15.6分:
[ ( 13 - 8 ) / ( 8 x 4 ) ] x 100 = ( 5 / 32 ) x 100 = 15.6
如果你是倾向或属于这种体质,那下面的内容麻烦了解一下。
这类体质的人一般 以胖子居多,并且这种胖大多是“虚胖” ,就是看上去“大大只”,实际上身体很“虚”,也容易受累。
用接地气的说法就是“ 肚子胖嘟嘟,脸上油乎乎,睡觉打呼噜 。”
痰湿质的人,就是这个体内有形或无形的“痰(脂)”在搞事情,所以 王琦教授针对这类体质的调养方法就是“消脂”。
应以清淡饮食为主, 多吃 葱、蒜、海藻、海带、冬瓜、萝卜、金橘、芥末等食物; 少吃 肥肉、甜腻的东西。
一些针对单纯性肥胖的健身运动锻炼都适合痰湿质的人,比如说太极拳、气功、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最危险”的血瘀质,该如何分辨:
血瘀体质在中老年的人群中较容易出现。
脸部黯淡无光,斑点越来越深,唇色深且没有气色,健忘。
对于血瘀质的朋友来说,最难受的莫过于 痛经 和 高血压 的困扰吧?
专家指出,血瘀体质的主要成因是 经络、气血运行不畅 。
下面给血瘀质的小伙伴一些调养建议。
平时可以多吃一些有活血、行气、疏肝解郁功效的食物,比如黑豆、海带、紫菜、萝卜、胡萝卜、山楂等。少吃肉类、高脂肪、辛辣、冰冷的食物。
所谓“活血化瘀”,运动可以很好地改善血瘀体质。
对中老年人的建议, 太极拳、五禽戏 都是不错的有氧运动。
除了饮食和运动外,专家说还可以 通过穴位按摩 的方法,来帮助改善血瘀体质。
神厥穴,把左手搓暖,放肚脐眼的地方,再用右手盖住它大概十来分钟即可。
第二个穴位是太冲穴,在脚上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如果按压的时候 觉得有点酸痛 , 那证明体内有堵塞 的地方,要注意咯!
当然,大家还可以用较为常见的 “浴足” 方法,来帮助改善血液循环。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体型肥胖、腹部松软、皮肤油腻、疲劳犯困、面色暗、口干不想喝水、身体困重、胸闷咳痰、胸胁胀痛,这些都是痰湿瘀血阻络的常见表现。
对于这种情况,一定要多运动,加强体内的血液循环,也有助于体内痰湿的代谢排泄,饮食尽量清淡,减少痰湿形成的原因,可以多食用冬瓜、海带、白萝卜、薏米、茯苓、陈皮、山楂、柠檬等食物。
多艾灸血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能够促进体内的痰湿淤血的排除,促进脾胃 健康 。
痰湿阻滞血络导致淤血的发生,痰瘀互结,郁而化火,导致身体各种症状的产生,症状复杂的需要中药调养,促进脾胃 健康 ,化痰祛湿化瘀通络,使身体恢复平衡,具体根据 病状和痰湿淤浊的偏重,灵活采用二陈丸、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加减调理。
这两种体质是很常见的,而痰湿为关键。血瘀为结果,痰湿为有形之邪,湿聚成痰,而痰又阻滞气机的运行,最后气滞,气滞日久则为血瘀,所以痰湿为关键,而活血有为手段,所以要相互为用
-
西安-杜*
回复人们可能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发现自己的身体当中是否是出现痰湿的,但只要是经过一些检查以后就会发现自己身体中有严重的痰湿情况,这样如果是不早去治疗的话就会诱发一系列的症状的,所以说就必须要采用一些中药材来治疗,其中就包括了茯苓,白芥子和紫苏等,这些都有祛痰湿的效果。
1.痰湿蕴肺
证候:咳嗽反复发作,痰多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体倦,舌苔白腻,脉濡滑。治则:燥湿化痰、温肺降逆。主方: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常用药:陈皮、煮半夏、茯苓、厚朴、莱菔子、白芥子、紫苏子等。
2.痰湿中阻
证候:腹部痞塞不舒,进食尤甚,胸闷,头晕目眩,身重困倦,恶心呕吐,胃纳呆滞,口淡不渴,大便正常或不实,舌苔厚腻,脉沉滑。治则: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方:二陈平胃散。常用药:陈皮、煮半夏、茯苓、厚朴、苍术等。
3.痰湿蒙窍(痰蒙清窍)
证候:头重昏蒙,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睡困乏,舌苔厚腻,脉沉滑。治则:燥湿化痰,健脾和胃,平肝息风。主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常用药:白术、天麻、陈皮、煮半夏、茯苓、竹茹等。
痰湿体质证症状表现多端,治疗大法当燥湿化痰。
痰湿体质的人宜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忌食肥甘厚味生冷之物,戒烟酒,平时可以多吃点生姜,多进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维生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顺畅正常。因“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湿体质的人平素可适当服用六君子丸或杏苏二陈丸健脾化痰。
避免涉水淋雨,久居湿地,注意保暖,防止外感寒湿之邪伤脾困脾,特别梅雨季节注意防潮湿。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应以微汗为宜,以助气血顺畅。
-
常州-薛**
回复我们常可以听到中医说:“百病皆由痰作祟。”这说明人体内的痰是引发多种疾病的源头,尤其是代谢疾病很多都是痰引起的。近年来,又有痰湿体质的说法,而且痰湿体质的人越来越多。
现代人的生活竞争激烈,如果饮食不合理加上先天脾气不足,后天过度思虑,就会出现身体疲乏无力、口黏痰多、脸色淡黄、食不知味等症状,时间长了就形成痰湿体质。有不少痰湿体质的人会有疑惑, 究竟痰湿体质中的痰到底藏在身体当中的何处呢?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痰? 痰主要是由呼吸道分泌的黏液组成,含有大量的水分,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呼吸道会分泌一些黏液来起到润滑的作用。但是当人体受到各种病毒和致病菌侵入或受到其他物质的刺激时,就会使呼吸道出现炎症的反应,导致分泌物增加,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痰。因此,痰可能藏在上呼吸道(如鼻、喉、咽)或下呼吸道(如支气管、气管)。
在中医看来, 痰是津液结聚的产物,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痰能够藏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包括五脏六腑和骨头关节等都有可能,因痰导致的疾病内外妇儿都有。因此中医有“痰生百病”和“百病皆由痰作祟”的说法。
中医所说的痰又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有形之痰比较容易理解,就是能看得见的痰,比如在我们咳嗽时能够咳出来的痰,很多人感冒之后都会出现咳嗽有痰的症状,是人体有炎症的一种表现,咳痰也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这种痰对人体的危害较小,而且也容易排出。
但是 无形之痰是长期存在于身体脏腑内的痰 ,难以排出且对身体的危害很大,容易诱发脑梗塞、高血压等疾病。因此,有痰一定要及时祛除。
祛痰不论在古今都是让医生和病人头疼的一件事,很多中医都提倡要想养好肺,首先就是要祛痰,那在中医当中又有哪些祛痰的好方法呢?
1.按摩丰隆穴
丰隆穴属于足阳明胃经的一个络穴,归足太阴脾经,按摩丰隆穴可以健脾和胃,使痰湿自动化解。丰隆穴自古就是中医用来按摩祛痰的一大经验宝穴,既可以化有形之痰,又可以化无形之痰,痰湿体质的人一定要经常按摩这个穴位,祛痰效果非常好。
丰隆穴的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可以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位置,然后将它们连成一条线并找到中点,再找到腿上胫骨前缘外侧的1.5寸,大约两指宽,跟原先的中点齐平的就是丰隆穴。可以每天用手指按压1-3分钟,按压时能够感到轻微的疼痛。
2.保持好心情
中医认为思则气结,所以精神因素也是导致痰湿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人大多思虑过度,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很容易产生痰凝、湿聚等症状。因此,祛痰还需要保持好的心情。
3.中药调理
祛痰还可以采用药物调养,重点调补肾、肺、脾这三个与水液代谢最相关的器官。可采用陈皮、茯苓、半夏、泽泻、白术、车前子等药物做成药膳日常服用。
总之,祛痰对于痰湿体质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平时就要注意及时排痰,不要让痰在体内越积越多。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
李雲松
回复痰湿体质吃什么中成药治疗比较好?体质,是因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人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与心理性格具有相关性。人体质的不同,在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时,其表现也会有一定差异,在对某些疾病因子上,也有着易感性的区别。
对于体制中的痰湿质,它的表现又会是如何呢?这里就随小康一起来了解一番。
一、认识痰湿体质
痰湿,是人的体质的一种症状,多有饮食不当或疾病困然所导致。这里“痰”,之人体津液的异常积留,“湿”是指外界湿气及体内津液。而痰湿体质,即是当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易引起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水湿停聚,聚湿成痰而成痰湿内蕴的一种状态。
二、痰湿体质的表现
痰湿体质者因痰湿内蕴,津液积留,多体型肥胖,腹部肥满而松软,可有四肢浮肿的情况,面部皮肤油脂也较多。症状上可见肤色暗黄、胸闷、容易疲倦、痰多、爱吃肥甘厚味、很少感觉口渴,不想喝水,易出汗。睡觉时好蜷缩,嗜睡懒动,可有关节疼痛、肌肤麻木、肠胃不适等症状。
痰湿体质的病理类型可有痰湿阻肺、痰湿中阻和痰湿蒙窍三类,其症状上因痰湿滞留部位的不同会有一定差异,阻肺者可见咳嗽反复,中阻者可见痞满不舒,蒙窍者可见头重昏蒙。此外,痰湿体质更易患上消渴、中风、胸痹等疾病。
三、痰湿体质的调理
对于痰湿体质者的调理,饮食是调理的重点的所在,另外生活方面也需要多加注意。
饮食方面:饮食以清淡为原则,少吃肥腻厚味,推荐食物可有萝卜、紫菜、洋葱、红豆、乳制品、蜂蜜、鱼类等,水果可选杏子、柠檬、栗子等,少吃石榴、枇杷、肥肉等甜、黏、油腻的食物,此外,需戒酒。
生活方面:注意长期坚持锻炼,从轻到高,运动量逐渐增强,让疏松的皮肉逐渐转变成结实、致密之肌肉。
用药方面:痰湿体质的形成与脾肺肾有着密切的关系,故需注意调补脾肺肾三脏。常用中药可有茯苓、薏米仁、山药、陈皮、天麻、白术、白扁豆等。日常可用作茶饮或制成药膳食用。对于有病理表现者,根据痰湿所在的不同,可选择香砂养胃丸、金匮肾气丸、二陈丸等中成药进行治疗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