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肺部脓胸中医怎么治

时间: 阅读:4640

肺部脓胸中医怎么治


最佳回答

祝由师

祝由师

2023-08-01 12:31:21

一般情况下肺部脓胸中医可以用药物治疗,在治疗期间患者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需要由医生根据病情症状以及个人体质来判断需要用什么药物,这个时候一定要戒烟戒酒,对患者病情恢复是有好处的。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西安-杜*
    回复
    2023-08-01 15:15:55

    1.西医药治疗

    〈1〉抗生素治疗:青霉素,每日200~1000万单位,静脉滴注。对青霉素不敏感者,可选用林可霉素或克林霉素,每次600毫克,每日3次,静脉滴注。只有在X线检查肺部病变完全消失后,方可停用抗生素。

    〈2〉对症治疗

    补充体液:高热者予以退热药物。

    排痰:沐舒痰30毫克,每日3次;或必嗽定30毫克,每日3次。采用药物雾化吸入或用纤维支气管镜冲洗吸痰。采取体位引流,促进痰液排出,每日2~3次。

    2.中医药治疗

    〈1〉初期(温邪袭肺):发热微恶寒,咳嗽,胸痛,咯吐白色粘痰,口干而渴,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而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中成药:羚羊清肺丸。

    〈2〉成痈期(热邪壅肺):高热不退,咳嗽气急,咳痰量增多,咯吐黄稠脓痰,气味腥臭,胸痛,口干咽燥,烦躁不安,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消痈。

    中成药:清开灵口服液。

    〈3〉溃脓期(热毒伤肺、成痈溃脓):热势渐退,咳吐大量脓性稠浊痰液,腥臭异常,咳嗽气喘时胸痛,心烦面赤,口干渴,舌红绛,苔厚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排脓。

    中成药:犀黄丸。

    〈4〉恢复期(虚邪留恋、气阴两伤)身热渐退,咳嗽减轻,脓痰日渐减少,胸部隐痛,气短,易出汗,神疲乏力,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偏绛而干、苔黄,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清除余邪。

    中成药:养阴清肺膏。

  • 李雲松
    回复
    2023-08-01 15:15:55

    肺脓肿是由多种病原菌所引起的肺组织化脓性病变。早期为化脓性肺炎,继而形成脓肿。本病起病急骤,以高热、咳嗽和咳吐大量脓臭痰为主要症状。体温可高达39℃~40℃,常伴有出汗、畏寒、胸痛、气急,其它还有精神萎顿,周身无力,食欲减退。有时痰中带血或中等量咯血,约1周左右,脓肿自行破溃,痰量骤增,往往每日可咳出300~500毫升的脓性臭痰。此外,有一小部分病人还可出现胸膜炎,支气管不同程度的扩张,脓气胸或脑脓肿。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与细菌,原虫或免疫机能降低等因素有关。祖国医学则认为本病多由外感风热,或疮疡热毒客于营血,内传肺脏,热壅血瘀,郁结而成。本病属“肺痈”范畴。

    【方一】桔梗汤,大瓜蒌散,养阴清肺汤

    【出处】来源临症经验

    【组成】(一)桔梗汤

    桔梗6克,防己6克,炙桑皮6克,川贝母6克,枳壳9克,炙黄芪9克,生姜3片,炙杏仁6克,瓜蒌仁9克,炙百合6克,甘草3克,当归6克,薏苡仁9克。

    (二)大瓜蒌散

    大瓜蒌一个,炒杏仁数同蒌子,去皮尖,白蔻仁粒数与患者年龄相同,川贝母1两。

    (三)养阴清肺汤

    西洋参3克,生地6克,白芍6克,麦冬6克,元参6克,川贝母6克,牡丹皮6克,甘草3克。

    【功用】清热涤痰,排脓解毒。

    【主治】肺痈,咳嗽,咯脓状痰而有恶臭;发热、咽干,喘促难卧,胸肋疼,或便秘等。

    【方解】桔梗汤清热涤痰,重在化痰,故方中集中了桔梗、川贝母、瓜蒌仁、薏苡仁等清热化痰药,炙桑皮清肺中伏火,炙黄芪、当归托毒益气,适用于肺痈初期。大瓜蒌散重在排脓解毒,药力集中,适用于肺痈成痈期。养阴清肺汤益气养阴,气血兼顾。肺痈即肺脓疡。肺痈初起,尚未化脓,宜清肺为主(身体健壮,亦可攻下),清肺即可预防化脓。一经化脓,即当排脓。脓排出以后,宜顾气血,应用清阴清肺补气法。临症应用,须根据病情,灵活施治。

    【用法】大瓜蒌散:将大瓜蒌开一孔,倾出蒌仁;蒌仁多少粒,再配合装入去尖的杏仁等量;按患者年龄数,选大粒蔻仁米等数。杏仁和蔻仁米调匀,装入瓜蒌内。将瓜蒌孔用原皮盖住,用湿纸密封,再用黄泥在湿纸外密封。置微火上烧,存性。候冷去泥、纸,和川贝母共研为细末。以上为一料,先服桔梗汤一、二剂;次用大瓜蒌散,每服二克,白开水送服,每日早晚各一次,如便秘可用白蜜调服。连服一至三料。见效后,改服养阴清肺汤。

    【方二】新增百合固金汤

    【出处】流传民间

    【组成】百合24克,款冬花9克,天门冬12克,麦门冬12克,干生地18克,川贝母9克,桑白皮9克,枇杷叶6克,百部草6克,白芨3克,黄芩3克。

    【功用】润肺止嗽,清热化痰。

    【主治】肺痈及虚痨咳嗽症。

    【方解】来源根据人参固本汤、百合固金汤的方意,从临床经验中化裁而成。本方侧重清润补益,百合、款冬花、天门冬、麦门冬、枇杷叶、百部、干生地黄、川贝母蜜炙后养阴润肺,止咳化痰,桑白皮、黄芩清泄肺热。

    【用法】水煎,头煎宜晚上食远服,二煎于次晨服。连服二、三剂,症状见轻后可隔日1剂。

    【按语】加减初期肺痈,症现恶寒战栗,发烧,头痛者,加芦根6克,茅根5克,石膏4克,犀角22克;虚痨日久,身瘦体弱,自汗、盗汗者,加银柴胡3克,鳖甲8克,牡蛎、地骨皮各4克;痰中带血者,加炒侧柏叶、藕节各5克,大小蓟、牡丹皮,炒白芍各3克;大量咯血者,酌加三七面冲服(不宜入煎)。

    【方三】桔梗贝母汤

    【出处】流传民间

    【组成】桔梗9克,浙贝母9克,知母9克,当归9克,生黄芪9克,枳壳9克,瓜蒌仁9克,防己6克,薏苡仁12克,甘草9克。

    【功用】清热涤痰,排脓解毒。

    【主治】肺痈,咳嗽吐臭痰,甚则吐脓、吐血、发烧,脉象洪数。

    【方解】桔梗、浙贝母、瓜蒌仁清热涤痰,薏苡仁排脓解毒,枳壳宽胸理气,黄芪托毒升肌。

    【用法】水煎。每日晚服1剂;病重,每日早、晚各服1剂。

    【按语】加减胸痛加五味子一钱,大便燥加大黄三钱。禁忌烟、酒、辛辣及刺激性食物。

    【方四】薏米槟榔粥

    【出处】流传民间

    【组成】薏苡仁八两,槟榔一两。

    【功用】排脓解毒,宽胸理气。

    【主治】肺痈,咳嗽,咯黄绿色脓痰或带血;呼吸困难,胸胁疼痛;发热烦躁,口渴等。

    【方解】薏苡仁清热解毒,消痈排毒兼有健脾燥湿之功,槟榔宽胸下气,消胀除满。

    【药理】薏苡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型链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有一定的抗菌活性;槟榔对体外纤维蛋白溶解有增强作用。

    【用法】制法共为粗末,加适量蜂蜜调成粥状,置锅内蒸熟。用法每次一至二两,白开水送服,每日服三次。儿童用量酌减。

    【按语】据清代严燮《医灯集焰》载有试肺痈之法:“凡人觉胸中隐隐痛,咳嗽有臭痰。吐在水内,沉者是痈脓,浮者是痰。”“令患者嚼生黄豆数粒,如不觉有生豆味者,便是肺痈。”这些简易鉴别诊断法,都是临床经验的积累,在医疗仪器设备不完善的条件下,可以试用。

    【方五】清热解毒汤(赵永兴)

    【出处】山东省昌潍结核病防治院

    【组成】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芦根30克,败酱草30克,紫地丁30克,薏苡仁30克,鱼腥草30克,桔梗20克,知母15克,连翘15克,桃仁10克,甘草6克。

    【功用】清热涤痰,排脓解毒。

    【主治】急性肺脓肿。

    【方解】金银花、蒲公英、败酱草、紫地丁、薏苡仁、鱼腥草、连翘、桃仁清热涤痰,排脓解毒,桔梗、知母、芦根止咳化痰,养阴润肺。

    【用法】水煎服。

    【按语】有发热、畏寒表证者加荆芥10克、牛蒡子10克;热毒炽盛,体温高达39℃以上者加生石膏(先煎)30克、黄芩15克、栀子10克;胸肋疼痛者加乳香10克、没药10克、合欢皮15克;咯血、痰中带衄者加三七粉(冲服)3克、白芨10克、血余炭10克、藕节炭10克;气虚多汗者加黄芪30克,麻黄根20克,党参15克。

    【方六】肺痈方

    【出处】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方

    【组成】金荞麦根茎250克。

    【功用】清热解毒,排脓祛瘀。

    【主治】急性肺脓肿。

    【药理】金荞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且有抗炎、解热、祛痰镇咳作用。

    【用法】加清水或黄酒1250毫升,密封蒸煮3小时,得净汁1000毫升,另需加防腐剂备用。分水剂与酒精2种。一般肺脓疡采用水剂。当肺脓疡病情迁移,脓包不易破溃时。临床表现高热持续,臭脓痰排不出或排不尽,则以酒剂为佳。每次40毫升,每日3次。小儿酌减。

    【方七】张一士验方

    【出处】《全国名老中医验方选集》

    【组成】苇根15克,生石膏12克,知母9克,甘草4.5克,金银花15克,全瓜蒌9克,牛蒡子9克,黄芩9克。

    【功用】清热解毒,排脓消痈。

    【主治】肺痈(肺脓疡),热壅于肺,蕴毒化脓型。

    【方解】苇根,金银花,全瓜蒌清热解毒,排脓消痈;生石膏、黄芩,知母、牛蒡子清泄肺热。全方以甘寒的苇根与生石膏为君药,清热不伤阴。

    【用法】水煎服。

    【方八】张濂卿验方

    【出处】《全国名老中医验方选集》

    【组成】苇茎50克,柴胡15克,黄芩15克,川贝15克,瓜蒌皮15克,款冬花15克,连翘15克,青蒿15克,杏仁15克,苏子15克,白芥子15克。

    【功用】清热解毒,化痰排脓。

    【主治】包裹性脓胸、饮证,热邪与痰水互结者。

    【方解】苇茎、瓜蒌皮、连翘清热解毒,杏仁、川贝、款冬花润肺化痰,柴胡、黄芩入肝经,治胁下之水,青蒿退虚热,苏子、白芥子温肺化痰,正所谓“病痰饮者,当温药和之。”

    【用法】水煎服。

    【方九】李鸣皋验方

    【出处】《全国名老中医验方选集》

    【组成】苇茎、冬瓜仁、薏仁各20克,桃仁9克,贝母、鱼腥草各15克,黄芩10克。

    【功用】清热解毒,化痰排脓。

    【主治】肺脓疡,肺痈,咳嗽,发热胸痛者。

    【方解】苇茎、冬瓜仁、薏仁、桃仁、鱼腥草、贝母清热解毒,化痰排脓,黄芩清肺泄热。

    【用法】水煎服。

  • 周口-李**
    回复
    2023-08-01 15:15:55

    胸腔积液是西医所说的肺积水,通常是由炎症、肺结核、肿瘤和其他原因引起的。只有找出胸腔积液的原因,对症治疗才能到达病灶。一般选择补气利水的药物,如补中益气丸进行治疗。

    在服药治疗的同时,要注意生活卫生,避免感染,尽可能多休息,降低能耗,多吃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少食多餐,多喝水。

    此外要对原发性疾病进行治疗,炎症引起的采用抗感治疗,结核引起的就要抗痨治疗,对于心力衰竭造成的的,要纠正心衰,而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则补充白蛋白即可。

  • 姜齐
    回复
    2023-08-01 14:14:45

    还是第一次听说肺烂了哦,我想你所说的肺烂了,如果可以排除癌症的话,一般可能是肺脓肿,不知道是不是你所说的肺烂了,通俗的说也叫肺脓胸。至于治疗,在急性期可以采用大剂量的抗生素静滴,进行胸穿并做反复灌洗,可以置管引流并做冲洗。如果是过了急性期,形成大面积的粘连,影响呼吸功能的,就得行手术治疗了。

血气胸中医如何治疗

胸膜炎中医怎么治疗最快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