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肚脐养生方式有哪些

时间: 阅读:2730

肚脐养生方式有哪些


最佳回答

百薇

百薇

2023-07-31 07:29:58

肚脐的养生方式可以选择肚脐拔罐,通过肚脐拔罐还能够治疗哮喘,过敏性鼻炎等,也可以对肚脐进行按摩,按顺时针的方向旋转,能够补肾气,帮助消化,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艾江
    回复
    2023-07-31 10:10:32

  • 广东熊**
    回复
    2023-07-31 10:10:32

    肚脐眼是一个人体重要且神奇的穴位,中医上称肚脐眼为 神阙 。如果肚脐眼着凉或者受风了就会造成肚子疼,所以保护好肚脐眼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平时可以经常艾灸肚脐,有以下5种功效:

    1.疏通经络,理气和血,缓解中风引起的尿频尿急

    灸神阙穴,不仅对中风后的尿频尿急有效,还有一个非常好的保健方法,古人说过,“凡一年四季各灸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现代实验也证明,灸神阙穴能够提高中老年人机体的免疫功能。而且还能很好地通经活络,理气和血,如果人体经常淤堵,就会有很强的痛感,所以经常艾灸肚脐,能够疏通经络,达到防病健体的作用。


    2. 健脾和胃,促进肠胃蠕动,消化吸收

    经常艾灸肚脐可以增强脾胃运化功能,能够很好地帮助脾胃虚弱者健脾止泻,对于胃痛、反胃、痞满、呕吐、泄泻 等症状也有很好地缓解。经常按摩脐部还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消化吸收,对于大便溏泻者能够有效调节,对于便秘患者能够很好地通便。经常按摩肚脐,能够很好地健脑、补肾、帮助消化、安神降气 ,加强肝肾脏的新陈代谢,使人体气血旺盛,对五脏六腑的功能有促进和调整作用,还可以提高人体对疾病抵抗能力。

    3.维持人体阴阳平衡,调整体质

    经常艾灸肚脐能够收敛人体的精、气、神、津 ,调节五脏六腑的阴阳平衡,并且还能调整体质,使气血调畅,很好地帮助人体入眠。



    4.利水消肿

    艾灸肚脐能激发三焦的气化功能,使气机畅通、打通经络,促进代谢,减少人体多余脂肪,小便不利、腹水、水肿、肥胖等也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5. 养生 助颜,延年益寿

    肚脐是人体强壮保健的要穴,可以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润肤驻颜、紧致肌肤,具有补脾肾、益精气的作用,还能很好地用于神经衰弱和预防保健,可谓是人体一大保健穴位。



    艾灸好处多多,还可以借助火的热力以及艾草的药力,通过经络传导,温通气血,来治疗疾病。现代研究也表明,艾绒燃烧时候产生的近红外线,它对人体的穿透深度,最深能够达到10毫米,能够激发细胞的能量,帮助疾病恢复,所以身体不好的人可以经常艾灸肚脐。

  • xuzhujun728
    回复
    2023-07-31 10:10:32

    肚脐拔寒气的偏方

      肚脐拔寒气的偏方,我们都知道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为了自己的健康就要时刻注意,特别是一些比较特殊的群体,比如说肚脐有寒气的人,更要时刻的注意自己的情况。以下分享肚脐拔寒气的偏方。

      肚脐拔寒气的偏方1

      去寒气的方法有很多,对于外感寒邪的患者,可以先用生姜及红糖熬水饮用,具有驱寒暖胃的效果;其次,还可以泡热水澡,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加快体内寒气排出,同时可按摩肚脐上中脘穴、关元穴等穴位能驱散风寒。

      此外,还可以遵医嘱服用藿香正气丸、理中丸等中成药调理,通过后背刮痧、拔罐、针灸或者艾灸等物理方式,去除体内寒气。

      对于脾阳虚、心阳虚和肾阳虚等患者,由于内生寒邪所致,可遵医嘱艾灸心俞、肾俞、脾俞、关元、气海等穴位,具有温补效果,有助于去除寒气。

      患者治疗期间要做好保暖措施,避免食用生冷的食物,以免病情加重。

      肚脐是一个穴位,是神阙穴,叫做先天之地,后天之气舍,对人体来说是最后封闭的'地方。神阙穴从经典来说,这个地方是不能针刺的,主要是由于这是一个凹陷,很难进行洁净的消毒,会有引起感染的风险。肚脐这个地方可以拔罐,也可以做艾灸,比如绕脐腹痛的时候,这地方可以拔罐

      有的人有荨麻疹的时候,也是在肚脐拔罐的,特别是荨麻疹的时候,在拔罐的时候一定要求肚脐是翻出来的,不能拔太轻,要拔重一点。但肚脐这块拔罐,需要特别小心不能拔的时间过长,如果这个地方起泡,因为不通风,所以就会影响病人的康复问题。即使拔了罐,也应该仔细的观察,留2-3分钟起罐,保证病人的安全。

       怎么判断体内有没有寒气

      三伏天已至,还没抓紧时间进行“冬病夏治”的亲们注意了,养生的大好时机正在悄悄流逝,错过就只能等明年了!要知道用好三伏天是可以将深藏体内多年的寒气“逼”出来的!那么怎么判断体内有没有寒气呢?

       以下症状是有寒气是表现

      手脚冰凉、怕风怕冷;病症以肿胀、疼痛为特征;腹痛、腹泻、分泌物清稀、色白;口干渴,面色青白、舌苔白;背部酸楚不舒;呕吐、咳嗽、吐痰、鼻塞、喷嚏等。

      这知识寒气的一些变现,我们每个人的体内多多少少都会有寒气,特别在夏季,特别容易被寒气入侵,因为我们长时间的使用空调、吃冷饮冰水等消暑食品等。

      你知道寒气会给人体带来哪些疾病吗?常见疾病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风湿免疫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的许多疾病,例如慢支、肺气肿、过敏性鼻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脂肪肝、肩周炎、肿瘤、风湿类风湿等等,大多数都与寒气有关!

      肚脐拔寒气的偏方2

       脐疗偏方

       1、治疗小叶增生

      天麻或天麻片

      穴位:神阙穴(肚脐)

      方法:从药店买来成块的天麻或中成药天麻片,打粉后填入肚脐内,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天晚上贴,早晨取下。

      配服逍遥丸,效果更好

       2、治疗胃气不足

      方法:取一粒健胃消食片或补中益气丸捣碎,填入肚脐,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次贴12个小时,然后休息12个小时。

       3、治疗鼻炎

      处方:党参10g,白术7g,干姜5g,炙甘草3g,扑尔敏2粒。粉碎成细粉,填神阙穴

       4、治疗自汗、盗汗、遗尿

      用五倍子15克(或五倍子30克、朱砂3克),焙干研细,睡前敷于肚脐或涌穴上治疗盗汗。

       5、失眠

      桑葚子煮汤。还可用归脾丸,贴在肚脐上。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晚上贴上,早上拿下来。

       6、治疗肠胃受寒呕吐呕腹泻

      十滴水滴肚脐,寒热两邪通吃

      把十滴水滴在肚脐里,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封盖,12个小时以后取下。

       7、治疗前列腺肥大

      白胡椒细辛各15克,研粉每次取药3克敷于肚脐处,外用麝香风湿膏盖上,3日换一次,10次为1疗程,后停2天继续1疗程,本方对前列腺肥大,小便淋漓难解而无湿热者,有较好的疗效。

       8、失眠

      取五味子、远志、石菖蒲各10克,枣仁20克,红花3克;或三七、丹参各10克,石菖蒲、远志、硫磺各20克,红花6克,共同研成细末,均用40度白酒调成稠膏状,涂满肚脐,外用胶布固定,每晚换药1次。

       9、治疗阳虚真寒假热上热下寒

      用附子、细辛研磨成细末,加姜汁调成膏状外敷肚脐。附子性卒热,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功效。细聿性辛温,有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功效。凡辨证属于阳气虚弱、真寒假热、上热下寒的疾病,都可以用此法来治疗。糖尿病本病后期易出现四肢疼痛水肿、僵硬拘挛等表现,每到冬季则症状加重痛苦难忍。用以上药物敷脐治疗,每次12小时,2天1次。

       10、内痔、外痔、混合痔等出现的便血、肿胀及疼痛

      肛泰贴剂:其药物成分为地榆(炭)、五倍子、冰片、盐酸小檗碱、盐酸[罂]粟碱等,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燥湿敛疮、消肿止痛之效,用于内痔、外痔、混合痔等出现的便血、肿胀及疼痛。肛泰贴剂需外用,洗净脐部(神阙穴,即肚脐眼)周围皮肤,擦干,然后将贴剂胶布撕开,将药片对准脐部粘贴牢固,一次1片,一日1次。

      肚脐拔寒气的偏方3

       暖宫方法排出寒气

       1、饮用温补的饮品,例如姜茶、葱鼓汤等

      葱豉汤、姜茶、姜丝萝卜汤等饮品,都是属性比较温热的饮品,饮用后对身体有温补的效果,可以促进体内寒气的排出,起到暖宫作用。缓解因为宫寒所引发的月经紊乱、痛经等症状。日常也要多喝热水、香菜葱白汤等饮品,适当进食苍耳鸡蛋等食物。

       2、用热水袋、毛巾对腹部进行热敷

      痛经期间,当用毛巾热敷腹部的时候,可以使局部的皮温升高,从而减少寒气对腹部的刺激,缓解腹部的疼痛感。也能使腹部的血液流动速度加快,避免经血在盆腔等部位出现淤积的现象,有利于经血的排出。但是不建议使用过烫的热水袋进行热敷,否则可能会灼伤腹部皮肤。

       3、定期使用热水泡脚

      热水泡脚能加快机体血流的速度,起到驱寒效果。建议每次泡脚的时间保持在10分钟-15分钟左右即可,否则长时间泡脚,容易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出现头晕目眩等症状。除了在痛经的时间泡脚以外,平时也可以多泡脚,能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建议一周泡2-3次左右即可。

       4、服用暖宫的中药

      常见的暖宫的中药材有:艾叶、附子、干姜、人参、当归、肉桂以及花椒、吴茱萸等药物,服用后能温阳散寒。其次,也能使用中成药或是中成制剂进行调理,例如艾附暖宫丸中、附子理中汤、温经汤等药物。但是服药之前,需要遵循医生掌握合适的剂量,不宜擅自服药。

  • 李雲松
    回复
    2023-07-31 09:09:22

    导读 :,中医称之为“神阙穴”,是全身361个穴位中唯一看得见、摸得着的穴位,其特殊性及与全身的广泛联系,是其他任何穴位无法比拟的,被称为“先天之结蒂,后天之气舍”,“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藏之根。”

    乃要穴,能治百。肚脐,位于腹部正中央凹陷处,是新生儿脐带脱落后,所遗留下来的一个生命根蒂组织,属于中医经络系统中任脉的一个重要穴位—神阙穴。

    人体先天的禀赋与这个穴位关系密切,古人有“脐为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脏之根”的说法。肚脐皮薄凹陷,无皮下脂肪组织,皮肤直接与筋膜、腹膜相连,很容易受寒邪侵袭,但同时也便于温养,故神阙穴历来是养生要穴。

    肚脐 养生一:温养肚脐

    温养肚脐,可鼓舞一身之阳气。神阙穴邻近胃、肝胆、胰、肠等器官,通过对神阙的温养,还可以治疗腹痛、腹泻、急慢性胃痛、胃下垂、顽固性呃逆、功能性消化不良、结、脱肛等症。

    神阙穴邻近胃、肝胆、胰、肠等器官,通过对神阙的温养,还可以治疗腹痛、腹泻、急慢性胃痛、胃下垂、顽固性呃逆、功能性消化不良、结、脱肛等症。往下可以温肾,上润养五脏,《伤寒论》上说人类大多慢性往往是湿气寒气邪气入侵,未能排除体外而导致,五脏不调,所以百病易生养生。

    二:保暖肚脐

    肚脐是最怕着凉的地方。肚脐和腹部的其他部位不同,脐下无肌肉和脂肪组织,血管丰富。作为腹壁的最后闭合处,皮肤较薄,敏感度高,具有渗透性强、吸收力快等特点。因屏障功能较差,在人体又属相对虚弱之地,易受凉而染风寒。

    睡眠时更要注意脐部的保暖,以免引起腹泻或感冒。尤其对于年轻女性而言,特别是经期女性,血管处于充血状态,穿露脐装最易因受凉而使盆腔血管收缩,导致月经血流不畅,时间长了会引起痛经、经期延长、月经不调等。

    此外,穿着露脐装会使腰腹部 *** ,容易受冷热的 *** 引起胃肠功能的紊乱,导致病菌的入侵,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系统。而且脐部肌肤较娇嫩,易于受损,脐眼又容易汇集污垢,如不小心也会引起感染。

    保暖肚脐 养生三:揉按肚脐

    *** 脐部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大便溏泻者可调,秘结者可通。方法:仰卧,两腿弓起,先以右掌心按于脐部,左掌放于右手背上,顺时针轻轻 *** 36圈。然后,换左掌心按于脐部,右掌放于左掌手背上,逆时针轻轻 *** 36圈。

    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掌心左下右上叠放贴于肚脐处,逆时针做小幅度的揉转,每次20~30圈,也可起到温养神阙穴的作用。

    经常坚持揉按肚脐,可以健脑帮助消化、安神降气、利大小便,加强肝脏肾脏的新陈代谢,使人体气血旺盛,对五脏六腑的功能有促进和调整作用,而且可以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养生方法四:药物敷脐

    肚脐没有皮下脂肪,血管非常丰富,所以药物易于渗透、吸收,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因此用药量少、见效快。肚脐作为人体一个独特的给药途径,用药物贴敷或施以热熨等方法,有复元回阳、开窍固气之功能。特别适合于有胃肠、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中药敷肚脐不经肝脏代谢,可减少毒副反应,因此是一条理想的给药途径。如敷以黄连粉、牛黄粉能退热;檀香、细辛粉调酒敷可缓解心绞痛;用珍珠粉、丹参粉敷贴能治失眠;砂仁、枳实敷可调治消化不良。

    敷脐 肚脐 慢性病防治:药物由中药防风、黄芪、肉桂各等份组成,碎成细末敷脐。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神阙,趁湿填入药粉0.5克于肚脐内,外贴胶布盖住药物即可。3日换药1次,5~7次为一个疗程,可连续敷脐2~4个疗程。

    :吴茱萸、川芎各等份,碎成细末,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肚脐,将药粉5~10克放入肚脐中,外以麝香壮骨膏固封。3天换药1次,1月为1疗程。

    养生方法五:艾灸肚脐

    古时有不少“灸脐”使人健康长寿的记录。灸可用“艾卷”或“艾炷”施行。其中用艾条灸肚脐,是日常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把艾条(中药店有售)的一端点燃,放在距离肚脐处皮肤2~3厘米处悬灸,持续时间为10~15分钟。因为艾条本身就有温通经脉、理气祛寒的作用,用它灸神阙,可发挥 *** 穴位和燃艾温热 *** 的双重作用。

    “艾炷”灸是用艾绒做成的一个蚕豆大“宝塔”状艾粒,放在皮肤穴位上点燃,或在“宝塔”下面垫上姜片或盐末等,称为隔姜灸、隔盐灸。神阙穴的隔盐、隔姜灸法,可间隔进行,每月10次左右,以每晚9点灸之为佳;一般每次可灸3~5炷,即点燃3~5个小“宝塔”,每次以感到局部温热舒适、稍有红晕为度。

    艾灸 肚脐 灸此穴可以提高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从而达到抗病强身保健的作用,具有温阳固脱,苏厥救逆,补中理气之功效。《医学入门》中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或容易上火生疮、饥饿状态的人,以及饭后2小时内最好不要灸。

    灸神阙的时候,如果不注意可能会烫伤局部皮肤,所以我们还可以用热水袋热敷来代替艾灸。但水温不宜太高,感觉温热舒适即可,热敷期间若水袋温度降低就应立即更换。

    【肚脐】

大量出虚汗胸锥酸痛是怎么回事

疲劳按摩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