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脾俞穴有什么作用

时间: 阅读:2849

脾俞穴有什么作用


最佳回答

夏枯草

夏枯草

2023-07-30 11:11:04

我们所说的脾俞穴就是针对消化不良或者是出现腹泻便秘等情况,有一个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对于足三里穴,配合着脾俞穴能够有效的缓解,而且脾俞穴偏重于补,比如说出现了有这种血液的新陈代谢。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太原`赵**
    回复
    2023-07-30 14:14:12

  • 松柏友
    回复
    2023-07-30 14:14:12

    人体是有很多穴位的,不同的穴位功能也不一样,中医中就讲究穴位治病,所以按摩穴位是一种很重要的治病手段,我们身体上有一个穴位叫脾俞穴,这个穴位能帮助健脾和助消化,那脾俞穴还有什么作用呢?
    1、各种消化系统疾病
    脾主运化,脾的运化功能失常会引起各类消化系统病症。按揉脾俞穴可以改善消化功能,治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肠炎、结肠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腹泻、便秘、痢疾等各种消化系统病症。
    2、各种出血症
    脾主统血,按揉脾俞穴可以治疗脾气虚、脾统血功能下降引起的牙龈出血、鼻出血、女性月经淋漓不尽、过敏性紫癜等病症。
    3、脏器下垂类病症
    脾主升清的力量可以维持脏器位置的相对稳定。按揉脾俞穴可以治疗脾主升清的功能下降引起的胃下垂、肛门脱垂、子宫下垂、肝脏下垂、肌肉松弛、眼睑下垂等各种脏器下垂类病症。
    4、各种皮肤病
    脾主运化水湿。如果脾运化水湿的功能不利,水湿停留于皮肤,就会造成湿疹、皮炎、荨麻疹、牛皮癣等各种皮肤病。按揉脾俞穴可以提高脾运化水湿的能力,治疗各种皮肤病。
    5、水肿
    湿气停留于肌肉,就会造成水肿,按揉脾俞穴有利湿消肿的功效。
    6、疲乏感
    脾将水谷精微上输到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营养全身,脾主升清的功能不利,人就会感觉到虚弱乏力、头昏脑涨。按揉脾俞穴可以让人气血充盈,治疗脾主升清功能不利引起的疲劳感。
    7、搭配的功效
    (1)脾俞穴配足三里穴:治腹脱、便秘。
    (2)脾俞穴配太白穴、三阴交穴:治疗脾气不足者。
    (3)脾俞穴配神门穴、照海穴,治疗失眠。
    (4)脾俞穴配四神聪穴、水沟穴,治疗健忘者。
    (5)脾俞穴配太冲穴,治疗肝气郁结。
    (6)脾俞穴配气海穴、脾俞穴:治疗肺气不足。
    (7)脾俞穴配关元穴:治疗肺肾两虚。
    (8)脾俞穴配天突穴:治疗喘甚。
    (9)脾俞穴配脾俞穴、太白穴:治疗脾胃虚弱。
    (10)脾俞穴配期门穴、太冲穴:治疗肝气郁滞。
    (11)脾俞穴配肾俞穴、命门穴、关元穴:治疗肾阳虚衰。
    (12)脾俞穴配公孙穴:治疗腹胀。

  • 就是那个人
    回复
    2023-07-30 13:13:02

    很多糖友,还在为整天吃药、打胰岛素而恐慌!其实,人体自带降糖穴,在家揉一揉就能控糖、预防并发症……

    一、降血糖——然谷穴

    【位置】然谷穴在足内侧,先找到足内踝尖,在其前下方可以摸到一块隆起的骨头,解剖学称之为舟骨粗隆,舟骨粗隆的下方就是然谷穴了。

    【功效主治】然谷穴是我国古代记载最早的治疗糖尿病的穴位,属足少阴肾经的荥穴,是肾经气血流经的部位。

    具有助消化,化血糖。治疗月经不调,带下,阴挺;遗精,阳痿,小便不利;咯血,咽喉肿痛;消渴;小儿脐风,口噤不开;下肢痿痹,足跗痛。

    二、提高胰脏功能——脾俞穴

    【位置】脾俞穴位于在脊椎的两侧,系上皮带时,皮带正好在左右的腰骨上,以线连结左右腰骨最高之处。这条线,正好经过第四腰椎的骨凸。从此,往上第四个凸块即是第十二胸椎骨,往上第五个凸块则是第十一胸椎骨。脾俞穴则位于这两个凸块中央,往左右二指宽之处。

    【功效主治】此穴与肾脏相通,具有疏经益气、补肾益精的功效,还可治疗腹胀、腹泻、呕吐、痢疾、便血等脾胃肠腑病证,以及背痛症状。

    三、补肾气——气海穴

    【功效主治】 气海穴偏于补肾气、精元之气,糖尿病患者的肾通常不太好,可以用气海穴来治疗。

    四、缓解烦渴——鱼际穴

    【功效主治】上消跟肺阴不足、肺热有关,表现为多饮,应注重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可以掐鱼际。

    五、控制食欲—内庭穴

    【位置】内庭穴位于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端。

    【功效主治】中消跟胃阴不足、胃热有关,表现为多食,应注重清胃泻火、养阴增液,可以掐内庭。用食指和拇指放在脚面和脚底,上下对掐揉内庭穴,具有清胃泻火、理气止痛的功效,可以控制食欲,治疗口气重、便秘、打呼噜、牙、胃火牙痛等。

    六、缓解尿多—关元穴

    【位置】关元穴位于前正中线脐下三寸。

    【功效主治】下消跟肾阴不足、肾虚有关,表现为多尿,这时应注重滋阴固肾,按摩关元。关元穴是任脉起始穴,也是至阴的穴位,将双手搓热后快速按摩此穴位,可以滋补肾阴、培元固本、补益下焦。

    七、泻热利湿——意舍穴

    【位置】意舍穴位于脊柱区,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功效主治】脾、胃、脊背等疾患,如脘腹膜胀、饮食不下、呕吐、黄疸、肠鸣泄泻、消渴、身热、咳嗽、腰脊酸痛等。

    不过,对于糖友来说,还是应该穴位按摩与西药配合使用,而不是单独使用穴位。

    因为穴位降糖虽然有一定的作用,而且是有全身性的调节作用,对糖尿病患者的整体状态、根本病因的调整有益,但相比西药来说,摁揉穴位降糖的速度较慢、降糖能力较弱。

    而且,穴位降糖是一种配合西医治疗手段,需要长期坚持,养成一种自我治疗的生活习惯。

    八、除脾湿——阴陵泉穴

    【位置】阴陵泉穴,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属性】足太阴脾经之合穴,五行属水。阴陵泉穴名意指脾经地部流行的经水及脾土物质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积。每天坚持按揉阴陵泉穴10分钟,就可以除脾湿。

    【功效主治】古代记述:腹中寒,腹中气胀,洞泄不化,不嗜食,肠中切痛,胁下满,水肿,腹坚,小便不利或失禁,寒热,阴痛,遗精,霍乱,足痹痛,鹤膝风,腰腿膝痛,脚气水肿,疝瘕。

    九、健脾利尿——漏谷穴

    【位置】位于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属于足太阳脾经的穴位。

    【功效主治】对腹胀,肠鸣,尿路感染,下肢麻痹,及腹中热,心悲气逆,小腹胀急,小便不利,失精,厥气上头癫,足踝肿痛,有治疗效果。

艾灸肚脐的作用有哪些

小儿鼻窦炎可以用砭石按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