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耳聋按摩小姆指尖管用吗
耳鸣耳聋按摩小姆指尖管用吗
最佳回答
耳鸣耳聋通过按摩小拇指尖是有用的,但针对于耳鸣耳聋这一症状,也建议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通过有效药物的方式来进行治疗,来使目前的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来避免出现其他的不良反应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太原`赵**
回复节律性耳鸣如为肌肉收缩引起则耳鸣的频率较高。节律性耳鸣,多为客观性耳鸣。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学习。
养老穴:手臂在胸前平放,手心向下,食指肚摸到这个高骨头然后一转,摸到一个凹陷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养老穴。可治疗老眼昏花,耳聋,耳鸣。高血压
听宫:耳平前面一厘米,张口凹陷处。治疗耳部方面的疾患,耳聋,耳鸣,听力下降。都可以点揉听宫得到改善。
支沟:腕关节上3寸。治疗肋间神经痛,气郁不舒等症状, *** 支沟穴还有通便的作用。
翳风:在耳后根。治疗急性耳聋、耳鸣。尤其是急性耳聋、耳鸣有很好的效果。
耳鸣的诊断
耳鸣、耳聋在中医上又分为很多证型。
1.风邪外袭 症见猝然耳鸣、耳聋,头痛恶风或有发热,骨节酸痛,或耳内作痒。治宜祛风解表。
2.肝胆火盛 症见卒然耳鸣、耳聋,头痛面赤,口苦咽乾,心烦易怒,或夜寐不安,大便秘结。治宜清肝泄热。
3.痰火郁结 症见两耳蝉鸣,有时闭塞如聋,胸闷,痰多。治宜化痰清火,和胃降浊。
4.瘀阻宗脉 症见耳鸣、耳聋如塞,面色黧黑,耳流陈血。治宜通窍活血。
5.中气不足 症见耳鸣,或如蝉噪,或如钟鼓,或如水激,久则耳聋,面色黄白,倦怠乏力,神疲纳少,大便易溏。治宜益气健脾,升提中气。
6.阴血亏损 症见耳鸣嘈嘈,甚则耳聋,面色无华,唇甲苍白。治宜补益气血。
中医治疗耳鸣
1、白毛乌骨雄鸡1只、甜酒。用法,同煮熟食。主治,肾虚耳鸣耳聋,腰膝酸软,阳痿遗精。
2、葱汁适量。用法,滴入耳内2 滴。主治:因外伤瘀血结聚所致耳鸣、听力下降。
3、大葱1 根。用法,将葱尖插入耳内。主治:耳鸣、听力下降。
4、生姜49 片、全虫49 个。用法:同炒,以姜干为度,共研为细末,温酒冲服,过2~4 小时,再进1 服。主治:痰浊上升,壅塞清窍所致耳鸣、听力下降,证见两耳蝉鸣不息,有时闭塞憋气,听音不清,头昏沉重,胸闷院满,苔腻,脉滑。
5、牡荆子微炒200 克、酒1000 毫升。用法,浸泡,冬7 日,夏3 日,取上清液即得,去渣任意饮之,勿醉为度,主治:听力下降。
耳鸣耳聋食疗方
1、黑芝麻牛奶
取黑芝麻30克,鲜牛奶200毫升,白糖10克。先将黑芝麻洗净晒乾,入锅用小火炒熟出香,趁热研成细末。将鲜牛奶倒入锅中,加入黑芝麻细末、白糖,用小火煨煮,将临沸腾时停火,倒入杯中即成。
早餐时随早点一起服食,1次吃完。本食疗方法对肝肾阴虚型老年耳聋症尤为适宜。
2、黑豆鸡矢酒
配方:黑大豆500克,鸡矢白250克,黄酒3斤。
制作方法:将黑豆炒至爆声绝;鸡矢白炒令黄;两药同置于酒瓶内。黄酒加热,趁热倒入瓶中,密封浸泡3~5天,去渣饮服。
功效与主治:祛风通窍。适用于耳聋、耳鸣。
服法:每日2~3次,每次适量温饮。
3、菖蒲酒
配方:九节菖蒲100克,木通100克,磁石500克,防风100克,肉桂100克,黄酒5斤。
制作方法:上药共轧碎,盛布袋,扎口,置于酒中浸泡2周,过滤去渣,装瓶备用。
功效与主治:疏风通窍。适用于虚劳耳聋、耳鸣。
服法:每日3次,每次空腹温饮1盅。
说明:木通有川木通、关木通之分,宜用川木通。而关木通含有马兜铃碱,对肾脏有毒性。
?
-
平淡之
回复下关穴是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胃经提供头部的气血物质在此升清降浊,因此有关卡之意,是人体十分重要的保健穴位。按摩该穴位具有消肿止痛,益气聪耳,通关利窍的功效,主治耳鸣,耳聋,聤耳,牙痛,面痛,口眼?斜,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下颌疼痛,牙关紧闭等症。 按摩取穴:位于面部侧面,耳前方1横指处,颧骨弓与下颌角形成的凹陷处。 按摩手法:按摩时,用中指稍微用力按揉该穴,直至有酸胀感,每次持续按摩30秒,每日多次按摩。可通经活络,如此坚持一段时间,可以有效缓解耳鸣症状。
颅息穴属足少阳三焦经,有疏经祛风,泄热利窍,聪耳镇静之功效,经常按摩此穴,多用于治疗耳鸣耳聋,身热头痛,小儿惊风,抽搐,视网膜出血,中耳炎,哮喘等疾病。 按摩取穴:位于耳后,角孙与翳风之间,延耳轮连线的上,中1/3的交点处。 按摩手法:用手指指腹端轻轻按揉或搓揉该穴,每日3次,每次1-3分钟,可通络止痛,豁痰开窍,从而很好的缓解耳鸣,耳痛等症,长期坚持,还能起到治疗作用。
耳门穴属手少阳三焦经,具有开窍聪耳,泻热活络之功效,经常按摩该穴位可聪耳利牙关,多用于治疗耳鸣,耳聋,聤耳,眩晕,牙痛,头颌痛,以及其他耳部疾病。 按摩取穴:位于面部,在耳屏上切迹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时凹陷处,左右各一。 按摩手法:用双手手指指腹端反复按揉耳门穴,持续按揉2分钟,以产生酸胀感为度,每日反复按揉多次,此方法可很好的缓解耳部疾病导致的耳鸣,耳聋,耳朵流脓等症;也可用手指指腹端点按耳门穴,适度用力按压,反复按摩3分钟,可以有效的缓解耳鸣,耳聋,牙痛等症状。
阳谷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腧穴,有清心明目,镇惊聪耳的功效,经常按压此穴,主治耳鸣,神经性耳聋,头痛目眩,口腔炎,腮腺炎等症。 按摩取穴:在腕后区,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中。 按摩手法:屈肘侧腕,以拇指指端稍用力按压穴位,每次按压1分钟。
听宫穴是手少阳,足少阳和手太阳三经交会之处,有聪耳开窍,宁神定志的功效,经常按压此穴,可以缓解耳鸣,耳聋,中耳炎,头痛,三叉神经痛等症状。 按摩取穴: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按摩手法:微张口,两手食指指腹同时稍用力按揉两侧穴位1分钟。
-
常州-薛**
回复耳鸣是生活中很常见的病症,会对健康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需要通过一些方法调理恢复,以免对健康造成更大危害,那么耳鸣中医怎么治疗?按摩哪些穴位能治疗耳鸣?耳鸣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在中医里可以通过南无一些穴位治疗,下面就来详细了解具体情况吧。
1、按摩治疗耳鸣的穴位
①揉耳周穴位。
用双手拇指轻揉耳周两侧的翳风穴、听宫穴约1分钟,力度以感觉到酸胀即可。
长期坚持下去就会有开窍聪耳和通络活血的功效,这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耳鸣都有一定的疗效。
②分搓耳前后。
具体方法是将双手分别放在两耳根部,食指和中指分开置于耳朵前后,中指在耳前,食指在耳后。
然后从耳垂开始,夹持耳朵向上推动,注意有一定的力度,并且紧贴耳廓,直到耳尖。这样来回分搓,每天50次。
由于在人体耳廓前后尤其是耳前,有耳门、听宫、听会等重要穴位,这样的分搓,可以疏通经脉的经气,达到清耳窍的目的。
③按揉翳明穴
翳明穴位于耳垂后高骨下方,乳突肌与下颌骨之间的凹陷后1寸处。
按摩方法:双手拇指指尖分别放在同侧翳明上,其余四指附于头部两侧,适当用力按揉约1分钟。
功效:明目聪耳、通络止痛。
④击天鼓50次
即两掌搓热,用两掌心掩耳,十指按在后头部。再将食指叠在中指上,敲击枕骨下方,使耳内可闻及类似击鼓的声音。
2、预防耳鸣的方法
①保持心情愉悦,要有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避免情绪激动。
②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③戒烟、限酒,不喝咖啡、少吃盐,适量饮用绿茶。
④避免接触噪声,尤其是避免长时间处于过度嘈杂的环境中。
⑤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
⑥定期参加力所能及的运动,如打太极拳、散步、广场舞、门球、台球、慢跑等,以改善血液循环,从而使内耳微循环保持良好的状态。
⑦低盐、低脂饮食,以植物蛋白质(如豆类、豆制品)、优质蛋白质(鱼、鸡肉等)为主,少吃动物性蛋白(如猪肉、牛羊肉等),多吃瓜果蔬菜。
⑧积极治疗全身疾病,如高血压患者要积极服用药物控制血压、血脂,糖尿病患者要通过运动、饮食控制、或者药物辅助达到稳定的血糖水平,以避免对内耳毛细胞构成危害。
⑨戒除用异物挖耳的不良习惯,避免对外耳的过度刺激。老年人耵聍容易受阻不易排出,可定期至医院耳鼻喉科检查。
-
就是那个人
回复耳鸣是一种很常见的症状,尤其是一些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耳鸣的现象,而引起耳鸣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像一些老年人常见的疾病高血压,肾虚等等,都可能会导致出现耳鸣现象,而当老年人经常出现耳鸣现象时,那么一般是不建议吃药的,毕竟是药三分毒,何况是老年人,因此这种时候是可以选择按摩的方法来治疗缓解症状的。具体如何按摩?
方法/步骤
1.先用食指和大拇指轻柔地按摩听会穴(在耳屏的前下方与小豁口平齐,张嘴时凹窝处)5分钟左右,约350~400次。
2.击天鼓50次。即两掌搓热,用两掌心掩耳,十指按在后头部。再将食指叠在中指上,敲击枕骨下方,使耳内可闻及类似击鼓的声音。
3.用已搓热的两手掌心捂住两耳,手掌与耳朵完全封闭,然后两掌突然松开,这样重复捂耳30次。
4.用食指和大拇指,先从上至下按捏耳廓,然后从下至上按捏,这样反复按捏至双耳有发热感,共按捏耳廓100次。
5.按摩合谷穴(伸臂,俯掌,大拇指、食指两个手指并拢,在肌肉最高处取穴)80次
方法/步骤
一、分搓耳前后 具体方法是将双手分别放在两耳根部,食指和中指分开置于耳朵前后,中指在耳前,食指在耳后。然后从耳垂开始,夹持耳朵向上推动,注意有一定的力度,并且紧贴耳廓,直到耳尖。这样来回分搓,每天50次。由于在人体耳廓前后尤其是耳前,有耳门、听宫、听会等重要穴位,这样的分搓,可以疏通经脉的经气,达到清耳窍的目的。
二、点揉翳风穴
翳风穴位于耳垂后方的凹陷处。按摩时,可以将双手置于头部。拇指指尖按在翳风穴,其他四指分散地放在耳朵上方,起一个稳定作用。然后拇指用力对凹陷进行点按,直到能感觉出酸胀感。这样每天可以点按数次,也可以点揉3分钟。对于明目、清窍都有很好的效果。
三、鸣天鼓
鸣天鼓是中医推拿的特色手法,具体操作是:首先将两手掌用力相搓,使掌心产生一定的热量,然后用两手掌分别按于两耳,掌心对准耳道,手指贴于后枕部。两掌轻轻用力,对两耳作缓慢的重按,再缓缓地放开。这样可以反复操作数次,中间还可用置于后方的拇指加点风池穴数次。风池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的凹陷中,与耳垂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