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脚关节炎三伏贴怎样贴

时间: 阅读:2008

脚关节炎三伏贴怎样贴


最佳回答

过山龙

过山龙

2023-07-29 08:03:46

脚关节炎上的贴三伏贴可能也有一定的缓解效果的,但是建议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一定要注意做到劳逸结合,避免出现过度疲劳的现象,导致病情的加重,冬季也要做好保暖,避免着凉!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松柏友
    回复
    2023-07-29 11:11:03

    1 三伏贴怎么贴

    三伏贴贴法是比较简单的,只需要找到对应的穴位,然后将三伏贴贴上去就可以了,但要注意有以下几种注意事项:

    1、人体是很多穴位的,不同穴位对应的疾病不一样,因此要找对穴位。

    2、贴三伏贴之前,要将需要贴的部位擦干净,这样粘附性会好一些。

    3、贴上去之后可以用手压住,也可以用胶布固定住,使膏药很好的固定在上面。

    4、三伏贴贴上去之后要注意时间,一般成人在6-8小时,儿童2-4小时左右即可。

    2 三伏贴多久贴一次

    三伏贴是根据冬病夏至理论得来的,主要是跟随着三伏天的时间表进行,通常会在头伏、中伏、末伏这个期间各贴一次,有时为了加强疗效,会在三伏天前和三伏贴后各敷一次,具体如下:

    伏前加强贴:2021年7月1日-10日;

    初伏贴:2021年7月11日-2021年7月20日;

    中伏贴:2021年7月21日-2021年8月9日;

    末伏贴: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

    伏后加强贴:2021年8月20-8月29日。

    3 三伏贴贴敷穴位

    根据自身身体情况而定。

    三伏贴主要是结合了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不同穴位对应的疾病不一样,三伏贴常见的贴敷穴位是天突穴、膻中穴、大椎穴、心俞穴、肺俞穴等穴位,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

    4 三伏天如何调理身体

    看个人身体情况而定。

    三伏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这时候也是最适合养生以及治疗冬病的时候,这时候调理身体可以在夏天治疗冬天好发的疾病,以预防和减少病症在冬季发作。

    但考虑到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一样,适应的方法也不同,对于偏寒体质,三伏天的时候可以适量食用温热型食物来滋补身体,调养身体素质;对于体质较热,三伏天的时候可以食用一些清凉的食物来调养身体。

    其次三伏天还可以通过中医疗法养生,可以使用三伏贴、三伏灸、泡脚、拔罐等方式调养身体。

  • 北京-梁**
    回复
    2023-07-29 11:11:03

    三伏贴一般贴哪里

    三伏贴一般贴哪里,三伏贴是一种外治疗法,在三伏天里,把做好的膏药贴在患者身上特定的穴位,就能缓解一些疾病的征兆。许多人不了解三伏贴一般贴哪里,一起来看看!

    三伏贴一般贴哪里1

    三伏贴是哪里不舒服贴哪里吗

    并不是。

    三伏贴的贴敷的位置都是有一定讲究的,它是根据人体穴位进行贴敷的,并不是哪里不舒服就贴在哪个部位,这样贴敷效果并不怎么好,只有找准相关的穴位进行贴敷,这样可以更好的发挥药效,才能起到更好的保健效果。

    所以三伏贴并不是哪里不舒服贴哪里,而是根据相关疾病病症贴敷在相应的穴位上面。

    三伏贴一般贴哪里

    三伏贴应选用在夏季三伏天的时候使用。很多穴位可以用三伏贴,如果是治疗颈椎病,可以贴风府穴、风池穴、大椎穴等。同时也可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可以贴在天突穴。

    如果是针对心悸腹痛,可以选择檀中穴。长期失眠健忘或者是精神不好,可以选择膏盲穴。

    三伏贴是一种治疗夏季和冬季疾病的方法。选择不同的穴位治疗不同的疾病。如咳嗽,是贴大椎穴和肺俞穴以及膏肓穴;四肢冷者应坚持大椎、肾俞、关元、神阙穴等。如果患者在使用过程中感到发痒或疼痛,应立即停止使用。

    三伏贴的注意事项

    1、连续三年在每年的初伏、中伏和农夫三个三伏天进行治疗。如果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不及时贴敷,可以在任何一天开始与中间伏之间补贴治疗,但疗效略有下降。

    2、严格控制时间,上午10点到下午2点是合适的,中午最好。

    3、根据症状的变化,穴位的配伍可能每次略有不同。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治疗。

    4、贴敷时间约为2—8小时。具体的持续时间因人而异。孩子的皮肤薄而嫩,不宜使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敷贴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1~4小时即可。

    三伏贴一般贴哪里2

    1、呼吸系统疾病: 贴敷的位置以背俞穴为主,像脊柱两侧的肺俞穴、膏肓穴、以及颈后部的大椎穴。如果疾病时间较久,则加上脊柱两侧的肾俞穴,再加上具有止咳化痰功效的天突穴和膻中穴;

    2、消化系统疾病: 贴敷的位置一般以腹部为主,像神阙穴、肚脐两侧的天枢穴、肚脐上的中脘穴,以及胃经上的足三里穴;

    3、妇科疾病: 贴敷的'位置以小腹为主,选择的穴位是关元穴、气海穴、中极穴、水道穴,同时配合具有调经活血作用的三阴交穴;

    4、关节疼痛、受凉以后加重的疾病: 一般贴敷在关节疼痛的部位,如果是膝关节疼痛则贴内膝眼、外膝眼、鹤顶穴、血海穴以及阿是穴。

    什么是“三伏贴”?

    贴“伏贴”是中医一个古老的治疗方法。有“三伏贴”,也有“三九贴”,都是利用节气来预防治病的一种方法。

    在夏季伏天里,把做好的膏药贴在患者身上特定的穴位,因为选择的治疗时间是在伏天,又是用贴膏药这样的手段,所以叫“三伏贴”。就是这样一个意思。

    三伏贴配方在哪里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配伍加减常用的药物有公丁香、麻黄、肉桂、小茴香等。

    药材炮制: 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且均用生药,其中生白芥子可以加强对其他药物的透皮吸收作用。

    由于白芥子外用可使皮肤发热、发红,甚至起泡。临床上可以适当调整白芥子在药物中的配伍比重,既可以保证临床疗效,又可以保障用药的安全性。

    2、支气管哮喘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

    虚贴方: 黄芪、苍术、沉香、肉桂、补骨脂等。

    温阳驱寒方: 白芥子、细辛、甘遂、干姜、仙灵脾、延胡索、小茴香。

    药材炮制: 上述药物均采用道地药材,药物均采用生药。药物用量按一定比例确定。

    实施时间: 头伏开始,隔7天贴1次,至末伏止,连贴3年。

    实施方法虚贴方: 属肺虚、脾虚、肾虚患者选用。选择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心俞(双侧)、定喘(双侧)。肺虚者加太渊穴(双侧),脾虚者加足三里(双侧),肾虚者加太溪(双侧)。

    温阳驱寒方: 脾肾阳虚患者可选用。选择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膈俞(双侧)、气海俞(双侧)。

    3、小儿哮喘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 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其比例为4∶4∶2∶2∶1 。

    贴敷时机: 一般在每年三伏天进行,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两天,1个疗程共贴10次。

    疗程: 每年贴敷1个疗程,连续贴敷3年

    贴敷部位: 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双侧肺俞、心俞、膈俞六个穴位。临床可根据辨证,肺气虚者加膏肓、膻中;脾气虚者加脾俞、关元;肾气虚者加肾俞、定喘。

    4、咳喘灵膏药三伏贴配方 。

    药物组成: 苏合香、松脂粉、公丁香、冰片、川贝、北细辛、白介子、甘遂、等量药。

    功能: 止咳祛痰、解痉平喘、扶正祛邪、增强免疫力。

    适用范围: 对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哮喘、肺气肿、肺心病、易感冒。

    特点: 贴敷穴位,起到针刺穴位引药透里,直达病灶。增强抗过敏,抗病毒功能。

    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贴敷本膏药不影响其它药物疗效。 有当即止咳平喘的功能。也有“冬病夏治”预防作用。 贴敷力强,四季适应疗效持久,有较好地近期与远期疗效。

    贴敷方法: 将膏药放在能加热的(锅或壶)盖上面加热至软,挤压均匀,揭开贴在所需要的穴位上好可(忌火烤)。

    (洗澡可揭下,洗完后再照原位贴上)。前胸竖贴覆盖(膻中、华盖)穴位,后背横贴覆盖肺俞(双穴)、定喘(双穴)穴位。前后同时贴敷。

    5、哮喘饼天灸法三伏贴配方 。

    取穴 : 肺俞、百劳、膏肓 。

    药物: 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公丁香,生姜汁适量。

    治法:

    将前四味药共研成细末,使用时将药末加入鲜姜汁调匀,做成六个药饼备用。

    于夏季三伏天进行敷贴,然后将药饼放于肺俞、百劳、膏肓六穴,外加胶布固定,约两小时,局部皮肤灼辣,发红而未起水泡时除去。每伏贴一次,三年为一个疗程。

    6、虚寒性便秘三伏贴配方 。

    取穴: 神阕、足三里、气海 。

    药物: 巴豆2克,吴茱萸6克 ,肉桂3克 ,生姜汁少许。

    治法: 前三味混合研为细末,与姜汁调和如泥膏,制成小圆饼三个。将药饼放于火上烘热。分别敷贴于穴上,外用绷布固定。

    药饼冷后再烘再贴。一般12——24小时气通便下即愈。揭药后局部出现水泡,紧需涂以紫药水,任其自行吸收。

    7、风湿性关节炎三伏贴配方 。

    药物组成:

    威灵仙、防风、生川乌、草乌、马钱子、白芥子、黄芪、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各等量混合研为细末,加生姜汁调和。

    取穴: 大杼、命门、身柱、曲池、足三里、外关、阳陵泉。

    治法: 将前上药共研成细末,使用时将药末加入鲜姜汁调匀备用。

    于夏季三伏天进行敷贴,然后将药饼放于曲池、足三里、外关、阳陵泉等穴,外加胶布固定,约两小时,局部皮肤灼辣,发红而未起水泡时除去。每伏贴一次,三年为一个疗程。

  • 杭州-毛**
    回复
    2023-07-29 11:11:03

    ? ? ?冬病夏治"三伏贴"我们听得很多,也有不少人贴过,但是很多人搞不懂具体是贴在哪个位置和穴位,有些人甚至认为随便贴在背部就可以的,其实不然。在一年之中最为炎热“三伏”期间,利用夏季天气炎热、人体阳气充沛、气血旺盛、毛孔扩大的有利时机,进行穴位贴敷,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内分泌、增强体质、祛除寒邪,从根本上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达到祛病、防病、养生的功效。属冬病夏治。?

    因为三伏贴是通过中药对人体穴位的刺激,激发经络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和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因此,准确的穴位贴药是十分重要的,贴药不同的位置和穴位,防治的疾病不一样。

    三伏贴贴的位置和穴位:

    1、肺俞穴: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此穴主治疾病为: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等。儿童可选用此穴。

    2、大椎穴:大椎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此穴主治疾病为:咳嗽、五劳虚损、中暑等,益气壮阳。

    3、膻中穴:膻中穴位于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此穴主治疾病为: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咳嗽、咳喘病等。儿童可选用此穴。

    4、天突穴:天突穴位于颈部,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此穴主治疾病为:咳嗽、咽喉炎、扁桃体炎等。

    5、膏盲穴:膏肓穴位于人体的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此穴主治疾病为:咳嗽,气喘,肺痨等。

    治疗原理:? ? ?

    (1)方药作用:中药穴位贴敷通过药物的发散走窜,借助腧穴,透入肌肤,凭借诸穴部位对药物进行吸收,? ? ?

    (2)经络腧穴作用:经络的传导和调整,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以达到驱邪和扶正强身的目的? ? ?

    (3)节气作用:“热在三伏”,在三伏天应用贴敷疗法,机制体现“春夏养阳”,充实人体真元之气,保持机体阴阳平衡,以其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获得人与自然的统一。

    ? ? ? ? 三伏贴的贴敷原理是于夏季三伏日,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观念,此事人体的阳气也最旺盛,经络气血流注也最旺盛。此时采用一些生姜、白芥子等辛温的药物,贴在疾病相应的穴位上,两阳相合,能够很好地治疗一些反复发作性及过敏性疾病,以达祛病保健的作用,以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更佳。

    ? ? ? ?经专家组研究证明,该疗法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对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体虚易感冒等病症有效率达80%以上,并以纯天然、无副作用而深受欢迎。

    三伏贴敷适应病症:

    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胃痛,溃疡病,慢性腹泄;小儿厌食、遗尿;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痛经等虚寒性的疾病亦可贴敷。

    三伏贴敷注意事项:

    1.贴敷对象为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

    2.敷贴期间,忌烟、酒、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3.贴敷之后可能在皮肤上留下中药的沉着,用湿毛巾擦拭即可

    4.贴敷时间:成人4—6小时,儿童1-2小时

    5.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6.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7.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到皮肤科就医。

    8.其他谨遵医嘱。

    治疗作用:? ? ?

    三伏天贴敷药物经穴位由表入里,循经络内达脏腑,以调节气血阴阳,不仅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而且还能调节机体免疫,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起到“药穴同疗”的作用。比如三伏贴 配方中所用的白芥子、细辛、甘遂可温肺散寒、止咳平喘、化痰散结、开窍通络,细辛还具免疫抑制作用,可使有过敏体质的患者,减少抗原抗体反应,降低过敏发作机率,也减轻过敏症状,姜汁则具散寒止咳的效用,所以综合使用有助改善气喘。

    适应范围:? ? ?

    1、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

    2、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肌膜炎、网球肘炎;

    3、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泄、脾胃虚寒、消化不良;

    4、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等虚寒性疾病;

    5、痛经、产后头痛、坐月伤风等;

    6、小儿反复感冒、厌食、消瘦、遗尿、尿床。

    7、由免疫力低下和内分泌失调所致的各种疾病。

    ? ? ?值得注意的是,孕妇,一岁以下的婴儿,严重心肺功能不足者,发烧患者,咽喉发炎者及短时间敷贴就会大量起水泡者,并不适合三九天穴位敷贴疗法。

  • xuzhujun728
    回复
    2023-07-29 10:10:53

    三伏贴通常是每一伏的第一天开始治疗,每10天一次。在贴三伏贴之前,应该将贴敷部位用碘伏常规消毒,然后取出直径1厘米,高度0.5厘米左右的药膏,将药膏按照医嘱贴在相应的穴位上,并用5厘米×5厘米的脱敏胶布固定

    在贴三伏贴过程中,要注意时间。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3-6小时,而儿童的贴药时间为2-4小时,具体的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

    三伏贴贴敷前注意事项

    首先最好忌用辛辣、寒凉的食物1—2个星期,如海鲜、辣椒、大蒜、牛羊肉、新鲜荔枝,凉菜、冷饮等也应尽量避免,少吸烟、不饮酒,以免减弱药效。

    其次,要注意保护和清洁皮肤,特别是贴敷穴位的皮肤。外出前做好防蚊准备,防止因蚊虫叮咬引起皮肤红肿或感染。贴敷前一天,要用温和的沐浴产品洗个澡,去除皮肤表面的油脂。

    最后,如果贴敷前发现所贴穴位处的皮肤有破口,或出现发烧、头痛、腹泻呕吐等急性感染的症状,则需推迟第一贴的时间。刘德泉说:“不能按时贴敷也不必担心,贴敷时间前后相差一两天,效果不会受影响。”此外,如果女性在月经期出血量较多,也可适当推迟进行贴敷。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三伏天养生?贴"三伏贴"的作用和注意事项

寒咳煲猪肺汤放什么材料

红外理疗灯怎样治疗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