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呼吸内科中医怎么治疗小儿哮喘
内科呼吸内科中医怎么治疗小儿哮喘
最佳回答
你这个得先查一下,看一下具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哮喘,如果是过敏问题引起的,一般可以脱敏进行治疗,如果不是过敏因素,这个可以去当地的中医科面上开点汤药调理。如果有过敏因素,这个配合西药脱敏,这样的话效果才会好的。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
北京-梁**
回复支气管阻塞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特点有阵发性呼吸困难,哮喘、咳嗽和咯痰等症状。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关于哮喘的相关资料,供您参考。
中医治疗哮喘的效果好不好
经专家介绍说,要治疗咳喘,不仅要针对患者肺、脾、肾三脏虚弱的情况治疗,还应选择恰当的治疗时机,可以事半功倍。秋冬天寒,易发哮喘,中医主张在秋冬服用益气补阳的中药制剂治疗,结合中医穴位注射、敷贴等,常可达到临床治疗之显著效果。
近年来针对近万例哮喘病人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根据中医辨证施治、标本兼治的原则,采用最有效穴位注射、口服、敷贴方法,为病患带来了康复的希望。其采用的穴位注射疗法系国内独创
所以说中医治疗哮喘不仅要使用中药,更要合理的,恰当恰时的治疗,才回事半功倍。
西医对于哮喘治疗中,常常会使用大量的激素药剂,这对与患者,尤其是青少年哮喘患者,有很严重的副作用。中医认为:要治疗咳喘,不仅要针对患者肺、脾、肾三脏虚弱的情况治疗,还应选择恰当的治疗时机,可以事半功倍。因而相对于西医来说,中医在治疗呼吸病上有很大的优势。
笔者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即以家传中医治疗呼吸病的方法为基础,采用辨病和辨证相结合的办法对呼吸病进行治疗和研究。在上世纪90年代初,对家传中医治疗呼吸病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改良,经过长期待医疗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了治疗呼吸病具有良好效果的治法和验方。
哮喘患者发作时往往痛苦不堪:咳痰不止、呼吸不畅、喉间哮鸣有声、全身大汗淋漓、喘息无法平卧,甚至于明显发绀或休克。而且哮喘病情经常反复、缠绵不休。目前大多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往往等到急性发作时才给予治疗,而不重视缓解期的预防和治疗,致使痛苦程度和经济负担不断增加,病情却日趋严重!
哮喘的发生一般都是有一定的过敏源存在的,所以利用脱敏治疗方法,可以将减轻过敏性哮喘的发病率,方法是将过敏源的提取物滴到舌头底下,这样免疫系统的耐受性就会出现,从而远离哮喘。
中医治疗哮喘的方法
1.水蛇瘦肉汤:本汤化痰止咳平喘。广陈皮4克、水蛇1市斤去皮脏后大约剩半市斤左右、白果6~10粒去壳,稍打、苦杏仁5克、瘦肉80克,煲汤。适合体实者。
2.川贝鹧鸪汤:本汤化痰止咳固肾。鹧鸪1只、苦杏仁9~15粒、川贝9~15粒、广陈皮5克、山药30克,煲汤。适合体弱者。
3.外治用白芥子末3克,鸡蛋清和匀,搽上背部大椎、肺俞穴或用老姜汁4~6滴、生油8~10滴和匀,搽背部大椎、肾俞和肺俞穴。前者适合体质壮实者,后者适合体虚者。
生活注意事项:忌菸、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中医辨证治疗哮喘:哮喘症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种。其症状与咳嗽的情形和用药极为相似,而慢性支气管炎和咽炎往往是由于长期误服清热化痰以及消炎退烧的药物所导致的,而且,哮喘患者每年的秋季必然发作。哮喘、慢性气管炎、咽炎的患者,如果能够坚持服用大剂四逆汤3~5个月,秋季必不发作。
治疗哮喘的偏方(建议去正规医院检查治疗)
葶苈子大枣治哮喘
【功能主治】理气化痰,健脾利溼,补肾纳气。适用于各种哮喘症。
【处方组成】大枣30~60克,葶苈子30~60克,生白术30~60克,炙马蔸铃9克,肾气丸12克包,生甘草9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早晚温服。
【加减】如属寒喘者,加麻黄9克,白果10~30枚;如属热喘者,加麻黄9克、生石膏30克;如舌质红,阴虚者,加南沙参15克,阿胶4.5~9克冲服;如咳嗽重者,加炙百部9克,炙款冬9克,炙紫菀9克;如咯痰不爽者,加礞石滚痰丸9克包煎或3克吞服。
【宜忌】忌鱼腥、油腻、辛辣等发物。
【病例验证】用此方共治疗各种哮喘325例。结果疗效稳定的95例,疗效不稳定的175例,无效的55例,总有效率为83.1%。
半夏丹参治哮喘
【功能主治】主治支气管哮喘。适用于喉中痰鸣,呼吸急促,胸闷如窒,咳嗽,吐痰白粘稠,舌质暗,苔自滑,脉细涩患者。
【处方组成】半夏6~15克,丹参10~30克,五灵脂9~15克,炙麻黄6~12克,炙杏仁6~10克,川椒5~10克,葶苈子6~18克,苏子6~12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连服7日为1疗程,停药1~2日后开始下一个疗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5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其中治愈10例,显效22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
固本治哮汤治哮喘
【功能主治】补肾纳气,降逆消痰。主治支气管哮喘。
【处方组成】蛤蚧6克去头足,孩儿参30克,海浮石30克先煎,淡豆豉10克,广地龙10克,紫菀10克,皁角3克,制南星6克,细辛6克,炙麻黄6克,钟乳石15克先煎,桑白皮10克,五味子10克,沉香6克,炒葶苈子6克,杏仁10克,黄芩10克,生龙骨20克先煎,甘草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42剂为1个疗程。
【病例验证】陆某,男,40岁,工人。从童年起患哮喘至今已35年,原先每逢冬春季节发作,渐则无明显季节性。发作时呼气尤为困难,不能平卧,两肩耸起,鼻翼及肩颈、腹壁肌皆随呼吸而活动,喉中有哮鸣声,偶尔呛咳,咯出粘稠白痰,颈静脉怒张,桶状胸,听诊两肺有广泛哮鸣音及干性罗音,叩诊呈过清音,肺下界降低。X线胸片示两肺纹理增粗,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嗜酸性粒细胞略增高。按上方共服3个疗程,随访2年,哮喘未发。
冬病夏治消喘膏治哮喘
【功能主治】用于缓解期喘息型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
【处方组成】炙白芥子、延胡各21克,细辛、甘遂各12克,共研细末,用生姜汗调制成膏。
【用法用量】在夏季三伏天贴于背部双侧肺俞、心俞、隔俞穴位4~6小时,每10天贴敷一次,每年贴3次。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哮喘,经21年临床观察1074例,其中喘息型支气管炎785例,支气管哮喘289例,治愈率22.8%,总有效率85%。疗效随贴治年限的延长而逐渐提高,以连续贴治3个夏季组疗效最好。
截喘汤治哮喘
【功能主治】化痰截喘,降逆纳气。主治慢性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哮喘、支气管哮喘。
【处方组成】老鹳草、碧桃干、佛耳草各15克;姜半夏、旋覆花、全瓜、防风各10克;五味子6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晚饭后各一剂。
【加减】热喘者,加石膏15克、知母10克、黄岑10克;寒喘者,加炮附片9克、肉桂3克;气虚者,加白参3克、黄芪80克;肾虚者,加苁蓉15克、巴戟天15克、补骨脂15克;阴虚有热者,加黄柏、知母、元参、生地各9克。
【病例验证】陈某,男,64岁,退休干部。患有支气管哮喘30多年,每届秋冬必大发,曾用氨茶碱、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但仅能当时缓解,药停又喘。某日因天冷受寒,哮喘大发已有4天,每晚看急诊。后按此方服3剂后,支气管哮喘即有明显缓解,服至7剂,哮喘平止,胸部X片示“肺部感染消失",其余症状也明显改善,又续服7剂巩固疗效,以后服用右归丸及人参蛤蚧散扶正固本,随访3年未见覆发。
-
太原`赵**
回复发作期治疗:
1.寒哮:呼吸急促,喉中痰鸣,胸满如窒,咳嗽,痰少稀薄或咯吐不爽,面色青灰或苍白,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中成药:射麻口服液、咳喘胶囊。
2.热哮:气粗息涌,喉中痰鸣,胸高息胀,咳呛阵作,痰白粘稠或痰黄,烦闷,汗出,口渴,面赤身热,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中成药:气管炎咳嗽痰喘丸。
缓解期治疗:
1.肺虚:自汗怕风,易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喉中常有轻度哮鸣音,咯痰清稀,或形瘦,口干,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少苔,脉细弱或细数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补肺固卫。
中成药:玉屏风颗粒,生脉饮口服液。
2.脾虚:纳少脘痞,倦怠乏力,气短懒言,便溏腹泻,舌质淡,苔薄白腻,脉细弱无力。
治法:健脾化痰。
中成药:人参健脾丸。
3.肾虚:气短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心慌,腰酸膝软,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或颧红烦热,舌淡红少苔,脉沉细或沉细数。
治法:补肾纳气,阴阳双补。
中成药:百令胶囊,麦味地黄丸。
-
武汉-严**
回复案例一
叶某某,男童,3岁,间断发作咳喘2年
自1岁开始反复发作哮喘,发时哮鸣有音,咳嗽,痰鸣,气促,夜间加重;查体:双肺可闻及广泛哮鸣音,治以温肺化饮,涤痰平喘,予中药五剂;二诊时咳减喘平,哮鸣音消失,咳嗽,有痰,守方三剂后咳嗽消失;咳喘消失后以补肺定喘,培补脾肺之膏方调理2月余;该患儿因明显家族遗传史,1岁即每次感冒必发喘鸣。发作期时通过中药的控制很快不咳不喘,其后以冬季膏方调理,巩固根本。随访一年,其后感冒咳嗽三次,仅咳未喘,免疫力也提高了。
案例二
李某某,女童,10岁,间断反复咳喘6年
患儿每次感冒,必发咳喘,哮鸣丝丝有声,面色晦暗,痰声辘辘,气短懒言;治以温肺化痰,止咳平喘,予中药五剂,喘平痰减,偶咳,又调方五剂,以巩固疗效,后咳嗽消失。调理巩固近一个月,面色红润,食欲增加,至今随访近1年,无感冒咳喘发作,面色红润,食欲佳,体重增加。
哮喘是指反复发作喘息性支气管炎3次以上
发作时咳喘哮鸣有声
尤其伴有过敏性鼻炎,湿疹
荨麻疹的过敏体质者
近年来发病逐年升高,哮喘发作时明显的表现就是可从咽喉部位发出丝丝响声或“齁齁”声音,有人也形容为“拉风匣”。
让我们先来听听下面这段声音,家长分辨一下:
01
哮喘发生的三个因素
(一)先天因素: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家族有哮喘史或父母身体欠佳,孩子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容易发生哮喘;
(二)后天不足:如脾胃失调,肺气偏虚,导致孩子哮喘容易发生;
(三)病理因素:形成哮喘的一个重要病理因素就是:病有夙根即顽痰宿饮,遇冷即发,搏击气道,发作有声,从而形成气道高反应,敏感性增加。
02
哮喘有“三关”
第一关:鼻炎
第二关:咽炎
第三关:支气管
鼻炎发作时,鼻涕等分泌物会刺激咽喉,容易引发咽炎。咽部是人体免疫第一道防线,免疫力差,直接下行感染引起支气管炎,咳喘发作,中医称为“邪气内陷”。
经常会看到哮喘的孩子,一遇感冒初起鼻塞流涕,咽喉不适,很快就发作哮喘,所以哮喘要注意保护鼻和咽喉。治疗过程中同时将鼻咽炎一起治疗对于防治哮喘反复发作有重要意义。
03
个人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哮喘的经验
(一)发作期:温肺化痰止咳平喘,以清除气道分泌物为主,中药平喘治疗并不比激素慢,3-5天哮鸣音可消除;
(二)缓解期:稳定不咳不喘后,重点补脾益肺固肾,从而控制其反复发作。正气得固,不再反复发作。
坚持发作期和缓解期相结合的治疗,可以达到不再依赖激素,不再出现喘证。尤其冬季以膏方调补,中医所谓“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膏方滋补效果较汤剂更优,调补以固护人体的根本,从而防止哮喘的反复发作。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喘息性支气管炎第一次发作的治疗尤为重要,尤其5岁以内。中医标本兼治的治疗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其后的反复发作,咳喘反复发作,容易造成管内壁黏膜黏液增加,沉积物形成,疾病深入,根深难除,治疗困难,有的甚至伴随终生;或是青中年缓解,老年又发。及早介入中医治疗对哮喘的发生及控制有关键作用。
04
哮喘患儿护理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期间尤其要注意保暖,忌食瓜果冷饮及梨水、酸奶、纯牛奶等阴寒之物。平时也应有所节制,不宜过度饮食寒凉。
(二)夏季应注意减少空调使用,避免风寒入内,加重哮喘,尤其发作期间更要注意;
(三)秋冬季应多配戴口罩,防护冷空气及各种病原体侵犯鼻咽部,少吃过甜过咸食物以免齁嗓子诱发哮喘的发作;
(四)通过小儿推拿手法增进肺脾功能,提高免疫力,减少咳喘发作。
儿科医生介绍
蔡胜杰,中医儿科主治医师,医学硕士学位,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用中医中药治疗小儿咳嗽,发热,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紫癜,湿疹,荨麻疹,反复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小儿抽动症,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夹腿综合征,鹅口疮,霰粒肿,麦粒肿,自汗盗汗,慢性心肌炎,心肌损伤,小儿泌尿系感染,遗尿,语言发育迟缓,生长发育迟缓及性早熟等。同时擅用小儿推拿调理脾胃及提高免疫力。
出诊时间: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日全天(普通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