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桑螵蛸散丸治疗遗尿吗

时间: 阅读:10012

桑螵蛸散丸治疗遗尿吗


最佳回答

七里香

七里香

2023-07-28 14:40:06

你好,你这个药物是可以用来治疗遗尿的,你这个是可以补肾治疗肾虚引起的遗尿,遗尿一般要注意睡觉前不要大量饮水,注意不要吃甜食,甜食会刺激引起小便增多的,平时注意不要过度劳累,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宁吉儿
    回复
    2023-07-28 17:17:27

    方剂学 50讲

    固涩剂前面讨论到第三节,涩肠固脱。

    第四节 涩精止遗

    适用病证

    肾虚失固  精关不固、遗精滑泄、膀胱失约、尿频遗尿。

    病位以肾为中心,包括精关不固、膀胱失约两个方面,都直接受肾气的主司。我们选用的方是以桑膘蛸散,二类方为代表。

    主治分析

    心肾两虚,心肾不交证。

    心肾两虚

    心肾不交肾之精气不足膀胱失约 小便频数,尿如米泔,或遗尿。

    精失封藏 遗精。

    精不养神

    神不驭精

    心之神气虚弱心神恍惚,健忘,舌淡苔白,脉细弱

    桑螵蛸散,从它主治症候的病机来看,是心肾两虚。肾之精气不足是个本,涉及到心肾不交,心肾两虚,在肾反映精气不足,肾精不足以后肾气的化生必然受影响,肾气虚可以膀胱失约,肾气司关门开合,所以产生小便频数,膀胱气化不利,清浊可以不分,尿如米泔,膀胱失约可以遗尿。 肾气不足,对肾精失去封藏,也可以遗精、滑泄。

    心的方面,主要反映心气的虚弱,主证里心神恍惚,健忘,这也是一种心气不足的表现。心肾两者是水火之脏,正常情况下,水火应当既济,心肾相交。具体反应在心神要控制肾精,神要驭精,肾精又是心神保持正常的物质基础。精要养神,现在心肾两虚,心肾不交,两者相互的一种滋生促进控制作用,就平衡打破,精不养神,神不驭精,这样一种相互恶性循环的机制。

    越是这种遗精、遗尿的发生,本身也使心神的气更加虚弱。心的神气虚弱,更不能控制下元的肾精,古人说,“心动则神摇,神摇则精泄”。说明心神、肾精之间的一个正常连系。这种连系打破了,就形成这类的心肾两虚的心肾不交证。

    治法:调补心肾,涩精止遗。既要分别的针对心神、肾精的治疗,同时要恢复它交通心肾。恢复两者的正常协调平衡。

    方解

    君桑螵蛸补肾止遗

    臣龙骨涩精止遗,收摄肾精心气

    龟甲涩精止遗,滋阴补肾,收涩潜阳

    佐人参补五脏安神定志

    茯苓安神

    当归

    使菖蒲交通心肾

    远志

    桑螵蛸是君药,是补肾固肾止遗的常用药。桑螵蛸、龙骨、龟甲相配,君臣相配,构成一个常用的涩精止遗,龙骨擅长于收摄,它既能收摄肾精,也能收摄心气,龟甲能滋阴补肾,也有收涩潜阳的作用。用人参、茯苓、当归,人参补五脏,擅长于安神定志。茯苓也有安神的作用。在这方里,如果不是用于像清浊不分,用于涩精这一类,可以用茯神。当归呢,配合人参益气养血补虚。菖蒲远志这一组是中医常用来交通心肾,常用的组合。

    这样一个桑螵蛸散的结构,它是以收涩为主,结合了调补心肾,这是临床治疗遗精、遗尿的常用方。

    运用

    辨证要点

    尿频或遗尿,遗精,心神恍惚,舌淡苔白,脉细弱。

    主治是尿频,或遗尿、遗精。用这方,它伴随一组神不驭精,心神不足这个表现。心神恍惚,有些可以引起心气血不足。还可以有心悸怔忡。一般面色偏淡、面白无华,脉细弱,也反映了一种气血不足。

    随证加减

    可加益智仁(温肾固摄)、覆盆子(温肾涩精止遗),以增强涩精缩尿止遗之力。

    若健忘心悸(心气虚,心神不安),可加酸枣仁、五味子。

    若兼遗精(侧重遗精),可加沙苑子、山萸肉。

    使用注意

    下焦湿热或相火妄动所致的尿频、遗尿或遗精、滑泄,非本方所宜。

    尿频或遗尿不固,可有下焦湿热,相火妄动这类可以遗精。如果尿频的原因是下焦湿热,有虚火,这方不能用的。

    第五节 固崩止带

    这一章小方、二类方偏多。固崩止带里它有些一类方,有一些比较有名,临床确切疗效的方。选方来看,从六版以后,到现在七版,比过去相对重点方多一些。

    适用病证

    妇女血崩暴注或漏下不止,以及带下淋漓等。

    包括了现在像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量过多,止带,包括赤白带下。

    固冲汤是临床疗效较好的常用方。这方主治的冲脉不固,血崩,月经过多,漏下不止。

    主证分析

    脾肾亏虚,冲脉不固证。

    肾虚精亏失固

    脾虚气弱不摄头晕肢冷,腰背酸软

    冲脉不固血崩,月经过多或漏下不止,色淡质稀(脾肾两虚)

    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舌淡,脉微弱

    肾气不固,肾气化生肾精,反映出一组肾虚表现。肾精不足,腰膝酸软,肾精不能濡养头面。

    这类涉及到脾肾两虚,肾虚反映出肾精不足,这样肾气不固,肾气化生肾精,所以反映出有一组肾虚的表现。肾精不足,腰膝酸软,肾精不能濡养头面,肾精肝血都是正常情况下,靠肝气的疏泄,上于头面。那他可以头晕肢冷,发生肾气不足,可以有肢冷,脾胃气虚,不固摄,有一组脾虚表现,气短,神疲乏力,舌淡,脉微弱。脾肾失去固摄,肾气不固,脾虚不固,就可以加重这种冲脉不固的崩漏。因为冲为血海,对妇科这类病,往往涉及到冲任比较多。

    我侧重提法上提冲任,实际上也就说一种肝不藏血,脾虚不固,肝不藏血。肝为血海,冲也为血海。所以五脏来说,本质上脾虚不摄,加上由于月经或妇科方面,都和下焦的肝肾有关。所以这里和肾虚不固也有密切联系,是脾肾的同病。

    这里还涉及到一些学术思想问题,这方是《医学衷中参西录》的,他在治疗这类病证当中,他喜欢从肝肾入手,这类如果说是虚证不固摄,在他以前过去,更侧重是补脾来摄血为主。他认为要结合补肾,他特别擅长大剂量用山茱萸,这是他的一个特点。

    所以有一些比较疗效好有名的方,我们传统中医的一般的理论的解释之外,你还要结合这个医家他擅长用药的一些特点。他把山茱萸和龙骨、牡蛎这三个,你要看他使用,他经常这个结合使用,用在出血上。他喜欢、擅长用较大剂量的这三味药。

    功用:固冲摄血、益气健脾

    所谓固冲,从冲为血海这个角度来的,本质上来讲,应该说这个证候脾虚不固,肾虚不固,这两个脾肾不足,这是病机的本质。

    方解

    君山茱萸补养肝肾经血

    臣1龙骨收涩

    牡蛎

    臣2黄耆补脾健脾,加强固摄作用

    白术

    佐白芍益阴养血,也酸收

    棕榈炭收涩药

    五倍子收涩药

    海螵蛸止血不留瘀

    茜草止血不留瘀

    山茱萸有个特点,既补养肝肾,有补养经血的作用。对于这种血崩、崩漏,它有扶正的作用。同时,山茱萸酸温,酸能收,所以体现了收敛作用。既能补肝肾,又能收敛。所以在这里大剂量运用,实际上是两方面兼顾。对出血的止,和失血的补,两方面兼顾。尤其他在组合配伍技巧上,他阐述他摸索了龙骨、牡蛎配伍之后,止血力量很大。龙骨、牡蛎本身能收涩。

    黄耆白术,在补脾健脾,使脾气充足,加强固摄作用。实际上黄耆、白术、山茱萸同用,体现脾肾同治。既考虑固肾,又考虑益气健脾来摄血,通过脾来固摄。

    后面这五味药,芍药它可以照顾到阴血损伤,阴血不足,可以益阴养血,也有酸收特点。棕榈炭五倍子又是一个专门的收涩药。这方收涩力量很大。所以通过固摄来止血。海螵蛸、茜草本身也常用于出血证,但是它们一个特点,止血不留瘀,还有一定的化瘀作用。虽然全方反应出一种脾肾兼顾的。而且固涩和补益相结合。固涩力量很强,而且在固涩止血的同时,又是止血不留瘀血。固涩摄血和化瘀结合。所以选用药物有这个特点。

    配伍特点

    1.众多收涩药固涩滑脱为主,配伍补气药助固摄为辅,意在急则治标。

    2.大量收涩止血药配伍小量化瘀止血之品,使血止而不留瘀。

    运用

    辨证要点

    出血量多,色淡质稀,腰膝酸软,舌淡,脉微弱。

    由于脾肾两虚,这种失于固摄这一类出血,它总体属于虚证,这个虚证,出血量多,色淡质稀,伴随有肾虚、脾虚的基本特点。当然辨证要点有的不一定都全,但是实际上辨证要点,抓它的主症以后,再抓证候的基本特点。肾虚得像腰膝酸软,脾虚的面白、气短、纳差。

    随证加减

    肢冷脉微,加重黄耆;并合参附汤以益气回阳救脱。

    看侧重,比如阳虚突出,不仅气虚,不仅脾气虚,还脾肾阳气不足,反应在畏寒更重,肢冷脉微,可以重用黄耆和参附汤。因为这种血崩下脱,如果在发展,那就要回阳救脱了。

    使用注意

    血热妄行忌用。

    这类失血应该说,和血热妄行并不难区别,血热妄行不能用。

    下一个方就是一个固经丸为代表的,偏于血热的。

    主证分析

    阴虚血热之崩漏。

    固经丸从二版到五版,这段时间,教材都是以固经丸为主。它所反映出来的崩漏证临床很多,它是一种阴虚血热型。本质来说是阴虚。临床上这类病人开始可能最早发生,它往往反复发作。最早发生可以是血热,肝郁。郁到一定时候化火,化火就造成肝不藏血。那出血就血色鲜红,也可以量多,或者血色黏稠有块。脉可以弦数。

    肝肾阴虚   阴虚火旺   迫血妄行   血色深红或紫黑黏稠。崩漏,月经过多。迫血妄行又加重肝肾阴血不足。

    这类就是偏重于肝热,血热这个类型。但随着这种血热的出血,伤耗阴血。反过来阴不足就要阴虚火旺,加重这个热。从这个表上看,肝肾阴虚引起阴虚火旺,迫血妄行,这个虚火反过来又加重这个出血。加重出血这个因素,就是说血热、阴虚、出血,这三点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血热导致出血,出血导致伤阴,进一步阴血不足。阴血不足不能制阳,又加重虚火。所以在这个证候中间,就三个环节了。

    从它本质上来讲,在中间一个环节它是个阴伤,出血引起阴伤,阴伤加重这种热迫血妄行。加重血热,血热又导致出血。这三个环节都要兼顾。如果说阴血补充有助于阳不亢,阳不亢可以减轻血热,减轻血热有助于解除出血。这是回过来这个生理的良性循环。

    从表现出来的症状,血色一般有热是深红的,或者紫黑,质地黏稠。像崩漏,月经过多,这个出血里,从辨证,血色深红或紫黑黏稠。

    治疗方法

    清热,固经止血。

    固本、澄源、塞流三法并举。

    要采取三个方面,针对刚才说的三方面的一个结合。《内经》:「阴虚阳搏谓之崩。」就是阴血不足以后,阳热太过,阴不足阳亢,那是造成血热崩漏的一个基本的机理。

    方解

    君龟板固本,益阴养血

    白芍(炒)

    臣黄芩(炒)澄源,清热泻火

    黄柏(炒)

    佐椿根皮塞流,收涩

    佐使香附疏通气机,使全方凉而不郁

    阴虚为本,血热为因,出血为标。这三者造成恶性循环。临床上有些功能性子宫出血比较难治。特别有时控制可以,根治比较难。就这几个方面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固本是考虑阴血的损伤,阴血不足是本。龟板芍药是君药。固本是根本的,用龟板芍药,能益阴养血。这里很多要炒,当然是有助于止血。能益阴养血是治本。

    黄芩黄柏清热泻火,炒以后也能入血分,它是澄源。所谓澄源,就是说出血的原因是血热,所以清血分热,可以使出血原因得到消除。 椿根皮是收涩的,是塞流。塞流就是收敛止血,针对标。 这体现了固本、澄源、塞流三法并举。

    香附在这配伍,考虑到这方基本都是偏寒性的,凉血这类药物,加上收涩的。容易使气机郁滞,而且最好止血不留瘀血,用少量香附,是全方凉而不郁,而且疏通气机。 固经丸治疗血热,出血,又是阴伤得这一类崩漏。总的治法要固本、澄源、塞流。

    运用

    辨证要点

    (血热证)血色深红,甚或紫黑黏稠,舌红,脉弦数。

    随证加减

    阴虚甚者,加女贞子、旱莲草;出血日久加龙骨、牡蛎、乌贼骨、茜草炭。

    临床用固经丸还有一些区别,这血热造成的阴血不足,阴不制阳这种虚热和肝郁化火造成血热,都可以导致这种结果,都可以引起出血,到后来往往两种因素都有。所以在运用方面,清肝泻火的,和凉血止血的药,要根据他病程得的长短,经常发作,到后来实际上可以开始肝火,纯实肝火较少,所以这方里一般还增强凉血的药物。病程长了,可以增加收涩。龙骨、牡蛎、乌贼骨、茜草炭都增加收色止血的作用。

    固经丸和固冲汤之比较

    都用于治疗崩漏。月经过多,这是常用方。

    固冲汤:

    证型:以虚证为主,脾肾不能固摄

    治法:补脾肾,加强固摄,和收涩止血相结合,收涩为主

    漏下血质:清稀

    兼证一组脾肾不足。脾气虚,肾精不足。

    固经丸:

    证型:由于血热伤阴,加重血热,热迫血妄行,阴虚、血热、出血恶性循环

    治法:固本、澄源、塞流三法并举

    漏下血质:深红,或紫黑黏稠

    固冲汤 固经丸

    证型 以虚证为主脾肾不能固摄 由于血热伤阴,加重血热,热迫血妄行阴虚、血热、出血恶性循环

    治法 补脾肾,加强固摄,和收涩止血相结合收涩为主 固本、澄源、塞流三法并举

    漏下血质 清稀 深红,或紫黑黏稠

    兼证 一组脾肾不足。脾气虚,肾精不足。

    教材里最后一个固涩的方子,易黄汤。它和前面的完带汤是一对。都是《傅青主女科》里的名方。这方也反映了傅青主得一些的学术理论。实际上简单的看,这个方就是一个肾虚,又有湿热下注。

    主证分析

    肾虚湿热带下。

    肾虚:带下量多。

    失热带下:带下黏稠色黄,其气腥秽,舌红,苔黄腻。

    易黄汤,从傅青主自己书里讲,他认为涉及到任脉,带下是跟带脉有关,但带脉是联络很多方面的脉,就是说横向环绕,纵向经脉它都维系。带脉和任脉关系密切。带下量多,他认为不管是哪类带下,都和任脉有关,任脉是正面纵向的,也出于胞宫,上达于口了,就像做气功的,他要练到小周天,督脉从后向上,环绕到头顶,和任脉在前面走,交会,口舔上颌,督脉任脉相通。

    傅青主传说也是个武术家,对武术、气功这类很通,他就说正常情况下,任脉向上,口中产生很多津液。道家把这个津液看作是华池之水。特别是练功时候化生口水会很多。《内经》里说小口小口的咽,指的是在气功态状况下。所以认为津液从任脉向下本身可以精华物质,任脉不是走水的,走气血,特别血的,那这个津液可以化生为血,成为精血的来源。

    如果任脉亏虚了,湿邪可以下流,在下焦可以郁而化热,或者下焦有火,他说,湿热下注直接成为湿热,他认为这种湿热,不是光湿热带下,(易黄汤主要治疗湿热带下),不能光清热利湿止带,还要补任脉。这是他自身理论的特点。

    从临床症状来讲,肾虚主要反应在失固,湿热带下黏稠色黄,其气腥秽,这是带下的特点。而且用易黄汤还是量比较多。量多是由于肾虚失固。他认为这里反映的肾虚,主要是肾虚失固,对下焦。

    如何理解“肾虚”

    肾虚失固:“夫黄带乃任脉之湿热也。任脉本不能存水,湿气安得而入化为黄带乎?不知带脉横生,通于任脉,任脉直上,走于唇齿,唇齿之间,原有不断之泉下贯于任脉以化精,使任脉无热气之绕,则口中之津液尽化为精,以入于肾矣。唯有热邪存于下焦之间,而反化湿也。...此乃不从水火之化,而从湿化也。...单治脾何能痊乎!法宜补任脉之虚,而济肾火之炎,则庶几,方用易黄汤。”(《傅青主女科》)

    不管是白带黄带,都和任脉有关。这是《傅青主女科》的一个特点。所以主治方剂还要跟那个医家的理论特点有关。...尽管中医学任脉的运行,有这个部位特点。

    但是这点,过去道家它作为一个练气功时,口舔上颌,不主张吐掉那个唾液。要随着呼吸调息,小小一口口规律性的咽,认为是华池之水天上来,肾精所化,非常有营养的。以往传统都这样看。原有不断之泉下贯于任脉以化精,这是化津液,本身是一种不断之泉,下贯于任脉以化精,使任脉无热气之绕,..以入于肾。这和气功家们说法一致的。

    如果下焦有热的话,这个津液向下和热相结就成为湿热了。唯有热邪存于下焦之间,而反化湿也。他说这不是正常的。不是从水火之化,而从湿化。那不是有用的津液,而成没用的水湿。以往对湿热,脾蕴湿的要清热利湿,清热化湿。往往对下是个利,对脾胃有个化。他说,单治脾何能痊乎!法宜补任脉之虚,而济肾火之炎,这个指导思想来主治这个方。则庶几,就是有希望了,方用易黄汤。

    功用

    固肾止带,清热袪湿。

    方解

    君山药补脾固肾,又能收涩

    芡实补脾,固涩(强)

    臣白果收涩止带

    佐黄柏(盐水炒)清热燥湿

    车前子盐水炒,清热燥湿利湿

    这方对药物的功能他有特殊看法。对清热利湿来讲,燥湿利湿,一看很好理解,他用山药、芡实。固肾,傅青主还认为,他还有其它医案提过,山要擅长于补和涩,收涩。能够补脾固肾,又能收涩。说它特别能够用于补任脉。这个除了他讲这个,我们在很多本草书里不是这样提了。后来包括张山雷这些,也提到山药对任脉的一个作用。这是他个人一个经验、体会。

    因为任主胞胎,冲为血海,从这个理论,和山药常在固肾起这方面的治疗作用。他就说它能补任脉。山药和芡实,都有补脾作用,都能固涩,山药比芡实补性多,收摄固涩少。芡实固涩力量强,补益力量小。但认为这两个相配是常用于补任脉。能够收涩止带。这是他用药的经验。李时珍擅长用白果治带下,认为它能固涩止带。黄柏,车前子盐水炒,入肾。清热燥湿利湿,针对湿热带下。

    易黄汤体现了一种补益,补肾固摄,收涩。补涩兼顾。补涩清利,说它四法兼备。补涩是以涩为主。清利、补涩相结合,又是补涩为主。这是易黄汤,虽然药味少,就成为了治量湿热带下的一个常用方。临床效果很好的。傅青主自己讲,这个方不管黄带、白带,都能用。叫你调整加味。 但相比完带汤来讲,应该说这个方主要用于湿热带下。

    这类方,我体会就从它的一个药味来说,起到一种固涩补益,清利结合。你不一定完全抠它那个跟任脉的关系。过去收完带汤,易黄汤作附方,不太做正方。但临床运用的时候,在妇科易黄汤的地位,临床运用上并不亚于完带汤。而且两个体现出,一个偏湿热的,一个有脾虚结合肝郁的。两个类型不同。这个运用实际上涉及到固肾。从带下性质有湿热的,这两个应该都有。

    但是要是从产生这个方的理论来看,他那段基于补任脉的观点,有时候不太好讲。就是说中医脏像学说讲的这些理论当中,包括经络学说的,已经没有用这一部分,像过去道家的气功理论方面的一些东西。实际上这是最早在《内经》,中医和气功是一家,西汉以后,有些独立出来。所以后来的方书,逐渐把气功的理论都附在医书后面,不作为前头的了。在《内经》时代,可以说气功理论和实践写得很多。当时针灸和气功不分的。

    《灵枢经》很多讲针灸,有说针经。理面谈了很多结合到气功的特点。经气循行这一感受很多从气功来的。《素问》里提到至人、圣人、贤人,气功态的不同等级的反应。后来逐渐的医家们把这个就写到医籍的后面。有些医籍就不写了。近代就更少了。而像傅青主这样的医家,他在那方面是很孰悉的。所以他结合在医学里头,他的书里写到不少这一类的。有很多医家你要看他的这个小生产式的,他受影响较多的理论根源。

    如张景岳的《景岳全书》,他就是宋明理学的。理学就是道家和儒家的结合。所以他讲《内经》的话,它产生一些治法这类,跟过去也有些变化不同的。所以这些都受一些哲学思想影响。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他本身受道家影响很深,年轻时当了一些年的道士。有老道士生病了,下山去找医生,可能慢性病,一边治,一边自己也学,最后形成了一代宗师。 历史 上太多了。

    金元四大家,刘河间为什么叫刘守真?守真是道家的名称。受道家思想很浓。所以你看《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病机原病式》这些书里,不但有道家理论,还有很多图,很多都涉及到这个方面。有人统计过历代的医家,受哲学思想影响很重。

    过去说到华陀,现在认为有据可查,有这么个人,著作没有了。一说他都仙风道骨。他的五禽戏就受古代那个导引,方士传下来的影响。葛洪本身是道家的,后来又成为道士,成为道教创始人。孙思邈又叫孙真人。'王冰叫启玄子,启玄子是道家名称。这类的痕迹太多了。

    一直到上世纪第一年,也算前世纪最后一年,1900年,有人出了一本书,不厚,很不错的。《读医随笔》,周学海的。第一篇叫气血精神论,第一段话,“道家称精气神为三宝,医者从之”他强调整本书第一,“道者,医之流也”。就是说,医理源于道。

    傅青主的很多著作,反映了明显的道家色彩。所以他讲到上面的华池之水,可以怎么化生津,它怎么来补任脉,别的人的书,一看就不一样。所以这类书,要知道他用药的一些特点。他这些病的治疗跟钱人的治法不同。取其长了。这是易黄汤。

  • xuzhujun728
    回复
    2023-07-28 17:17:27

    遗尿是指3周岁以上的小儿,在睡眠中不能自主控制排尿。多数发生于夜间,引起遗尿除少数由于尿路病变,蛲虫病,脊柱裂等所致,绝大多数因大脑皮质及皮质下中枢功能失调引起。

    【方一】遗尿方

    【出处】《实用中医药杂志》

    【组成】桑螵蛸、乌药、覆盆子、川断、淫羊藿、锁阳、炒鸡内金、山萸肉、金樱子、五味子各12克,益智仁9克,肉桂4克,制附片6克,山药15克,煅龙骨、煅牡蛎各20克。

    【功用】补肾助阳,益气固涩,止遗尿。

    【主治】小儿遗尿。

    【方解】方中淫羊藿、锁阳、山萸肉补肝肾、固精气、缩小便,乌药温肾散寒,桑螵蛸固肾而缩小便,金樱子酸涩而收小便,五味子补肾固精、收纳肾气而止小便。全方配伍共奏补肾助阳,益气固涩,止遗尿之功。

    【药理】桑螵蛸有轻微抗利尿、降糖降血脂、促进消化液分泌及敛汗作用;山药、肉桂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覆盆子有抗利尿作用并对大脑皮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附子有强心、抗炎、抗氧化的作用;鸡内金含有胃激素,能增加胃液分泌量,提高酸度及消化力,增强胃肠蠕动,加快胃的排空;川断、锁阳、益智仁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乌药有抗乙酰胆碱的收缩效应,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松驰膀胱逼尿肌作用,故接受治疗的患儿易自醒;龙骨能抗惊厥、减轻骨骼肌的兴奋性;金樱子有抑菌、收敛、止泻作用;牡蛎有镇静、镇痛、抗惊厥、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作用。

    【用法】每日1剂,早上、中午水煎服,晚上控制饮水。

    【方二】缩尿散

    【出处】《柳州医学》

    【组成】五倍子、吴茱萸、小茴香、补骨脂、附子各等份,碾碎成细末,摇匀,装瓶备用。

    【功用】调补心肾、健脾益肺、固精止涩,缩小便。

    【主治】小儿遗尿。

    【方解】故在治疗上以五倍子、吴茱萸、小茴香、补骨脂、附子温肾健脾,缩泉涩精。全方具有调补心肾、健脾益肺、固精止涩、缩小便的作用,取肾经之涌泉、任脉之神厥穴外敷,这样,下元虚冷得以温煦,膀胱的制约能力得以恢复,遗尿可止。

    【药理】五倍子对小肠有收敛作用,可减轻肠道炎症止腹泻,并有抑菌作用;附子有强心、抗炎、抗氧化的作用;吴茱萸有健胃、镇痛、止干呕和止嗳酸等功效,有利尿作用,并对大肠杆菌有强力的抑制作用,对猪蛔虫有显著杀虫作用;补骨脂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茴香含挥发油(茴香油)等,能增强胃肠蠕动,排出胃肠中积气,因而有助于缓解痉挛,减轻疼痛。

    【用法】取上药粉约20克,用温开水调成厚糊状,外敷神阙穴、涌泉穴(双侧),用胶布固定,每晚睡前进行敷贴,次日晨起时将药取下,如有敷药处起红疹者可改用植物油调敷,10天为一个疗程。

    【按语】在饮食上忌生冷苦寒之品,睡前2小时少饮水及饮料,夜间家长可唤醒排尿1次,年长儿则应多给予安慰,帮助其克服紧张情绪,消除自卑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方三】缩泉汤加味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

    【组成】益智仁、金樱子、淡吴萸、五味子各5克,乌药、牡蛎、桑螵蛸各10克,山药15克。

    【功用】益气温肾止遗。

    【主治】小儿遗尿。

    【方解】益智仁暖肾温阳;金樱子酸涩而收小便;淡吴萸温肾健脾,缩泉涩精;牡蛎、桑螵蛸收敛固涩;五味子补肾固精、收纳肾气而止小便;乌药温肾散寒;山药补气健脾益胃。

    【药理】桑螵蛸有轻微抗利尿、降糖降血脂、促进消化液分泌及敛汗作用;五味子对神经系统各级中枢都有兴奋作用,可消除疲劳,提高大脑皮层的调节作用,既可起到醒脑作用,又可起到解痉作用;吴茱萸有健胃、镇痛、止干呕和止嗳酸等功效,有利尿作用;益智仁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牡蛎有镇静、镇痛、抗惊厥、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作用;乌药有抗乙酰胆碱的收缩效应,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松驰膀胱逼尿肌作用,故接受治疗的患儿易自醒;金樱子有抑菌、收敛、止泻作用;山药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

    【用法】每剂服1.5天,10天为1疗程。

    【方四】补肾止遗汤

    【出处】《中医药学刊》

    【组成】黄芪15克,五味子、覆盆子、益智仁各10克,乌药8克,菟丝子10克,肉桂8克,桑螵蛸10克,麻黄5克。

    【功用】益气温肾止遗。

    【主治】小儿遗尿。

    【方解】方中黄芪益气健脾;肉桂温补肾阳;菟丝子温肾化气,固涩益精;益智仁暖肾温阳可助肉桂温暖下元,又有固涩缩尿之功;桑螵蛸补肾助阳,固涩缩尿;麻黄宣通气机,散发津液,凋节水道;五味子补肾养心,收敛固涩;覆盆子益肾固精缩尿;乌药温肾缩泉。

    【药理】麻黄含有生物碱具有兴奋中枢神经、引起精神兴奋作用;五味子对神经系统各级中枢都有兴奋作用,可消除疲劳,提高大脑皮层的调节作用,既可起到醒脑作用,又可起到解痉作用;乌药有抗乙酰胆碱的收缩效应,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松驰膀胱逼尿肌作用,故接受治疗的患儿易自醒;桑螵蛸有轻微抗利尿、降糖降血脂、促进消化液分泌及敛汗作用;益智仁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菟丝子有抗利尿作用并对大脑皮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黄芪、肉桂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覆盆子有抗利尿作用并对大脑皮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补肾止遗汤治疗遗尿症具有疗效确切,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温肾固涩,改善了机体,提高了体内去氨加压素分泌水平,从而使遗尿症状消失。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五】益气固肾汤

    【出处】《河北中医》

    【组成】黄芪、煅牡蛎各20克,党参、淮山药各15克,五味子、山茱萸、益智仁、桑螵蛸、炙鸡内金各8克,升麻、炙甘草各3克。尿频数清长胃寒者加肉桂(后下)2克。

    【功用】培元益气、补肾缩尿。

    【主治】小儿遗尿。

    【方解】方中黄芪、党参、白术、淮山药补气健脾益胃;五味子、山茱萸、益智仁、桑螵蛸补肾培元,固精缩尿;煅牡蛎固涩收敛;升麻协同黄芪、党参而升举阳气;炙鸡内金消食健胃止遗,又能使诸药补而不腻。诸药合用,共奏培元益气、补肾缩尿之功。

    【药理】黄芪、党参、山药、肉桂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桑螵蛸有轻微抗利尿、降糖降血脂、促进消化液分泌及敛汗作用;五味子对神经系统各级中枢都有兴奋作用,可消除疲劳,提高大脑皮层的调节作用,既可起到醒脑作用,又可起到解痉作用;益智仁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鸡内金含有胃激素,能增加胃液分泌量,提高酸度及消化力,增强胃肠蠕动,加快胃的排空;牡蛎有镇静、镇痛、抗惊厥、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作用;升麻有镇痛、消炎、升高白细胞、解热、抗惊厥、抗凝、抗菌作用。

    【用法】根据不同年龄增减药物剂量。水煎服,每日1剂,7日为1疗程。

    【方六】温肾缩泉汤

    【出处】《光明中医》

    【组成】山药、桑螵各9克,肉桂6克,乌药6克,益智仁6克,通草3克,菟丝子6克,覆盆子6克。

    【功用】补肾益气,健脾,固摄下焦。

    【主治】小儿遗尿。

    【方解】山药健脾益肾;桑螵、肉桂、乌药、益智仁温肾收涩;菟丝子温肾化气,固涩益精;覆盆子益肾固精缩尿;通草利水通淋。

    【药理】通草、菟丝子、覆盆子有抗利尿作用并对大脑皮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乌药有抗乙酰胆碱的收缩效应,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松驰膀胱逼尿肌作用,故接受治疗的患儿易自醒;肉桂具有增加胃血流量和细胞保护作用,且有很强的分解脂肪作用;益智仁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山药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桑螵蛸有轻微抗利尿、降糖降血脂、促进消化液分泌及敛汗作用。

    【用法】上药共煎取30毫升,每日1剂。晚饭前服用,4周为一疗程。

    【方七】遗尿方

    【出处】《新中医》

    【组成】黄芪20克,党参、菟丝子、桑螵蛸、金樱子、覆盆子各10克,益智仁、肉苁蓉、五味子各8克。

    【功用】宣肺温肾健脾、固精缩尿止遗。

    【主治】小儿遗尿。

    【方解】益智仁温脾暖肾,固精缩尿;桑螵蛸补肾助阳,固精缩尿;金樱子固精缩尿;覆盆子益肾固精缩尿;黄芪补脾益肺以制水;党参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恢复膀胱决渎功能;五味子收敛止遗;菟丝子补益肾精,固脬止遗;肉苁蓉温散下焦虚冷,以助膀胱气化。诸药合用,共奏宣肺温肾健脾、固精缩尿止遗之效。

    【药理】桑螵蛸有轻微抗利尿、降糖降血脂、促进消化液分泌及敛汗作用;菟丝子有抗利尿作用并对大脑皮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黄芪、党参、肉苁蓉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覆盆子有抗利尿作用并对大脑皮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五味子对神经系统各级中枢都有兴奋作用,可消除疲劳,提高大脑皮层的调节作用,既可起到醒脑作用,又可起到解痉作用;金樱子有抑菌、收敛、止泻作用;益智仁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

    【用法】以上剂量为5岁患儿用量,具体视患儿年龄大小调整。每天1剂,水煎,分早、午、晚3次服,7天为1疗程。服药期间,嘱患儿白天不宜过度玩耍,以免疲劳贪睡,晚饭后注意控制饮水量,并嘱家长临睡前提醒患儿排尿,入睡后按时唤醒1~2次,从而逐步形成能自行排尿的习惯。

    【方八】清心莲子饮

    【出处】《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组成】石莲子10克,黄芪10克,党参8克,麦冬6克,黄芩5克,地骨皮6克,茯苓7克,车前子7克,甘草5克。

    【功用】清心滋肾、安神固脬。

    【主治】小儿遗尿。

    【方解】方中石莲子甘涩平,能清心火,固肾涩精,交通心肾;人参、黄芪益气;麦冬养阴;黄芩、地骨皮、甘草、茯苓、车前子清热,共奏清心滋肾、安神固脬之功,使阴平阳秘,水火既济,遗尿自愈。

    【药理】莲子具有收敛作用;黄芪、党参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麦冬有镇咳祛痰、强心利尿作用;黄芩、地骨皮具有广泛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茯苓能增强淀粉酶的活性和左旋木糖吸收率;车前草有利尿、祛痰、抑菌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九】缩泉丸合升陷汤加味

    【出处】《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组成】益智仁20克,乌药20克,山药30克,黄芪60克,升麻5克,桔梗5克,柴胡5克,白芍30克,五味子15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菖蒲15克。

    【功用】升阳补气,培元补肾,固涩小便。

    【主治】小儿遗尿。

    【方解】举元煎升阳补气,缩泉丸培元补肾,固涩小便。而小儿有“肝强脾弱”特点,辅以白芍平肝,而其味酸有收涩之功,合五味子、龙骨、牡蛎收敛固涩小便,加菖蒲清心醒神,则遗尿可治矣。

    【药理】黄芪、山药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五味子对神经系统各级中枢都有兴奋作用,可消除疲劳,提高大脑皮层的调节作用,既可起到醒脑作用,又可起到解痉作用;龙骨能抗惊厥、减轻骨骼肌的兴奋性;牡蛎有镇静、镇痛、抗惊厥、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作用;乌药有抗乙酰胆碱的收缩效应,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松驰膀胱逼尿肌作用,故接受治疗的患儿易自醒;益智仁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升麻有镇痛、消炎、升高白细胞、解热、抗惊厥、抗凝、抗菌作用;石菖蒲可提高大脑对夜尿警觉点的兴奋性,改变睡眠深度,打破夜尿症的排尿习惯,从而控制夜间排尿。

    【用法】以上药物冷水浸泡30分钟后,武火煎开,再以文火煎煮15分钟即倒出药液。连续煎药3次,3次药液混合均匀。年龄大的患儿每次服药150毫升,每4小时服药1次。年龄小的患儿每次服药数汤匙,每隔1小时左右服药1次,采取时时频服的方法。

    【方十】益肾缩尿汤

    【出处】《陕西中医》

    【组成】益智仁、山药、山茱萸各10~30克,沙蒺藜、覆盆子、芡实、金樱子、桑螵蛸、怀牛膝、台乌药各5~15克,龙骨、牡蛎各15~30克。

    【功用】温肾固精缩尿,涩精止遗。

    【主治】小儿遗尿。

    【方解】益肾缩尿汤以益智仁、沙蒺藜、山药温肾固精缩尿为君药;桑螵蛸、覆盆子、山茱萸、芡实、金樱子涩精止遗缩尿共为臣药;台乌药、龙骨、牡蛎、怀牛膝行气安神引药入经共为佐使;诸药合用使肾气复,膀胱约束有权,则遗尿、尿频可愈。方中用药多为酸、甘、微温之品,下焦湿热、阴虚火旺者本方忌用。

    【药理】山药、怀牛膝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桑螵蛸有轻微抗利尿、降糖降血脂、促进消化液分泌及敛汗作用;乌药有抗乙酰胆碱的收缩效应,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松驰膀胱逼尿肌作用,故接受治疗的患儿易自醒;益智仁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覆盆子有抗利尿作用并对大脑皮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金樱子、沙蒺藜、芡实有抑菌、收敛、止泻作用;龙骨能抗惊厥、减轻骨骼肌的兴奋性;牡蛎有镇静、镇痛、抗惊厥、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作用;山茱萸有抑菌、抗凝、降糖、利尿、增强免疫功能、抗氧化、收敛的作用。

    【用法】每日1剂,水煎至200毫升,早晚两次分服;治疗期间睡前禁止饮水,忌食辛辣食物;5天为1疗程。

    【方十一】桑螵蛸散加减

    【出处】《实用中医儿科手册》

    【组成】党参10克,黄芪10克,白术10克,桑螵蛸10克,菟丝子10克,益智仁10克,巴戟天10克,石菖蒲10克。

    【功用】益气温肾,固摄下元。

    【主治】小儿遗尿下元虚寒型。

    【方解】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补气健脾益胃;桑螵蛸涩精止遗缩尿;益智仁温脾暖肾,固精缩尿;菟丝子、巴戟天温肾化气,固涩益精;石菖蒲交通心肾、清心醒脑。

    【药理】桑螵蛸有轻微抗利尿、降糖降血脂、促进消化液分泌及敛汗作用;菟丝子有抗利尿作用并对大脑皮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黄芪、党参、白术、巴戟天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益智仁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石菖蒲可提高大脑对夜尿警觉点的兴奋性,改变睡眠深度,打破夜尿症的排尿习惯,从而控制夜间排尿。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二】补中益气汤加减

    【出处】《实用中医儿科手册》

    【组成】黄芪1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山药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当归10克,益智仁10克,五味子6克,金樱子10克。

    【功用】益气补脾,培元固涩。

    【主治】小儿遗尿脾肺气虚型。

    【方解】金樱子酸涩而收小便;益智仁暖肾温阳;黄芪、党参、白术、山药补气健脾益胃;五味子收敛固涩小便;升麻协同黄芪、党参而升举阳气;陈皮健脾燥湿。

    【药理】黄芪、党参、白术、山药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五味子对神经系统各级中枢都有兴奋作用,可消除疲劳,提高大脑皮层的调节作用,既可起到醒脑作用,又可起到解痉作用;益智仁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金樱子有抑菌、收敛、止泻作用;升麻有镇痛、消炎、升高白细胞、解热、抗惊厥、抗凝、抗菌作用;陈皮利于胃肠积气的排出,能促进胃液分泌,有助于消化;当归具有扩张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 姜齐
    回复
    2023-07-28 17:17:27

    今天给各位分享桑螵蛸散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桑螵蛸散的功效与作用肾炎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桑螵蛸散女人可以吃吗?2、比较归脾汤,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桑螵蛸散,温胆汤在主治与功效的异同点?3、桑螵蛸散的介绍桑螵蛸散女人可以吃吗?桑螵蛸散是虽药固涩剂,也就是补肾养心血的猛药。
    所谓固涩剂就是坚固收涩,稳固汗血。
    人体是靠汗血维持生命的,假如汗血大泄会耗尽人体的精液最终竭止。
    所以,桑螵蛸散是调补心肾,涩精止遗作用。
    专门用于心肾两虚所见的小便频数,或尿如米泔色,或遗尿,或遗精,心神恍惚,健忘,舌淡苔白,脉细弱之症。
    但是,方中的桑螵蛸补肾助阳力洪厚,有阴虚火旺或膀胱有热者禁服桑螵蛸,而且桑螵蛸畏旋复花。
    在临床使用时要注意。
    另外,方中的人参是大补元气之药品,如果患者体内有热象应暂时禁服。
    比较归脾汤,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桑螵蛸散,温胆汤在主治与功效的异同点?归脾汤:主治:?思虑伤脾,发热体倦,失眠少食,怔忡惊悸,自汗盗汗,吐血下血,妇女月经不调,赤白带下,以及虚劳、中风、厥逆、癫狂、眩晕等见有心脾血虚者。
    现代临床常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脑外伤综合征、子宫功能性出血等属于心脾血虚者。
    天心补单丸:症见虚烦心悸、睡眠不安、精神衰疲、梦遗健忘、不耐思虑、大便干燥、口舌生疮、舌红少苔.??酸枣仁汤:为安神剂,具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功效。
    主治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证。
    虚烦失眠,心悸不安,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
    临床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心脏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属于心肝血虚,虚热内扰者。
    桑螵蛸散有调补心肾、缩尿固精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阴血亏虚、心肾不交致滑精、遗尿、尿频、健忘等证。
    温胆汤:为祛痰剂,具有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之功效。
    主治胆郁痰扰证。
    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
    苔白腻,脉弦滑。
    临床常用于治疗神经官能症、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支气管炎、梅尼埃病、更年期综合征、癫痫等属胆郁痰扰者。
    桑螵蛸散的介绍桑螵蛸散,中医方剂名。
    为固涩剂,具有调补心肾,涩精止遗之功效。
    主治心肾两虚证。
    小便频数,或尿如米泔色,或遗尿,或遗精,心神恍惚,健忘,舌淡苔白,脉细弱。
    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尿频、遗尿以及糖尿病、神经衰弱等属心肾两虚,水火不交者。
    桑螵蛸散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桑螵蛸散的功效与作用肾炎、桑螵蛸散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宁吉儿
    回复
    2023-07-28 16:16:17

    缩泉丸
    功能与主治:温肾祛寒,缩尿止遗。用于下元虚冷之小便频数及小儿遗尿。现代多用于慢性尿路感染、膀胱调节失常、真性及应力性尿失禁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克,一日3次。

    桑螵蛸散
    由桑螵蛸、茯苓、当归、煅龙骨、炙龟板、石菖蒲、远志、党参八味中药组成.有调补心肾、缩尿固精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阴血亏虚、心肾不交致滑精、遗尿、尿频、健忘等证。

遗尿可以喝蒲公英吗

中医能治疗口吃的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