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条灸肚脐要放盐吗要放姜吗一次要放多少姜
艾条灸肚脐要放盐吗要放姜吗一次要放多少姜
最佳回答
艾条灸肚脐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放盐的,可以适当的放一片生姜是有一定的暖宫的效果。建议平常的话也是要注意腹部的保暖,不能够着凉,而且饮食方面的话也是要以温和性为主,不建议过于生冷刺激。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宁吉儿
回复
-
就是那个人
回复第五章? 中医基本技能
第三节? 艾灸操作
【例题】
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35岁。咳嗽声重,咯痰清稀色白,咽痒,鼻塞流清涕,恶风寒,无汗,口淡不渴,舌苔薄白。
2.要求
请演示艾灸操作。
【例题】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41岁。恶寒发热2天,恶寒重,发热轻,肢体酸楚,苔薄白,脉浮紧。
2.要求
请演示温灸大椎。
【操作前准备】
(治疗前注意爱伤意识、态度、语言、动作)
?您好,我是医师???。现在要为您进行治疗,希望您能配合。?
1.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条、凡土林、打火机、镊子、弯盘、间接灸时加姜片或蒜片或附子饼等。
患者准备
(1)核对姓名、诊断、解释。
(2)取合适体位、暴露施灸部位。
(3)腧穴部位保暖。
【关键步骤】
1.定穴
选定腧穴部位及施灸方法。
2.施灸
手持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穴位,使患者感到温热但无灼痛力度。随时弹去艾灰,灸至局部皮肤红晕。
3.观察
观察局部皮肤及病情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防止艾灰脱落,造成烧伤或毁坏衣物。
4.灸毕
使艾条彻底熄灭,投入小口玻璃瓶,清洁局部皮肤(必要时涂凡士林)。
5.整理
协助穿衣,安排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
6.记录
根据医嘱要求,详细记录艾条灸法治疗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检查后)
治疗已经完成了,感谢您的配合。?
【易错环节】
(1)按医嘱选穴部位准确。
(2)艾条大小合适无松散。
(3)点火安全无灼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4)施艾方法正确合乎要求。
(5)艾灰无散落在皮肤上。
(6)掌握施灸时间、温度、皮肤充血起红晕为度。
知识链接
1.灸法的作用
(1)温经散寒: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寒温痹痛、痛经、经闭、胃脘痛、寒疝腹痛、泄泻、痢疾等。
(2)扶阳固脱: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脱证和中气不足、阳气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带下、久泻、痍饮等
(3)消瘀散结:临床上常用于气血凝滞之疾,如乳痈初起、瘰病、瘿瘤等。
(4)防病保健: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増强抗病的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长寿不衰。
2.灸法的注意事项
(1)施灸的先后顺序:临床上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阳部,后灸阴部,壮数是先少而后多,艾炷是先小而后大。但在特殊情况下,则可酌情而施。
(2)施灸的补方法:以火补者,吹共火,须待自灭,即按其穴。以火泻者,速吹其火,开其穴也。在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结合腧穴性能,酌情运用
(3)施灸的禁忌:对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一般不适宜灸疗。对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以及关节活动部位,不宜采用痕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部也不宜施灸。
(4)防病保健: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増强抗病的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长寿不衰。
3.常用方法
(1)隔姜灸:艾条艾灸时,用鲜生姜切成直径为2-3cm,厚为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应灸的部位,然后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后,可易炷再灸。一般灸5~10壮,以皮肤红晕而不起施为度。在施灸过程中,若患者感觉灼热不可忍受时,可将姜片向上提起,或缓慢移动姜片。此法应用很广,适用于一切外感表证和虚寒病证,对感冒、咳嗽、呕吐、腹痛、泄泻、遗精、阳痿、早泄、不孕、痛经和风寒湿痹等疗效较好。隔姜炙,见图5-3-1。
(2)隔盐灸:因本法只用于脐部,又称神阙灸。用纯净千燥的精制食盐置于肚脐,使其与脐平,上方放置艾姓施灸,若患者稍感灼痛,需更换艾柱。也可在盐上放置姜片后再施灸,一般灸5~9壮。此法有救逆、回阳功效,但需要连续施灸,不拘壮数,以待脉起、肢温症状改善。
(3)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cm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免10~15min,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对于香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张,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仿。可用于各类治疗适应病症。温和炙,见图5-3-2。
雀灸: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皮肤距离并不固定,而是忽近忽远移动施灸,以给施灸局部一个变量刺激。灸至皮肤出现红晕,一般灸5~10min。
?
-
就是那个人
回复您好!
问题分析:肚脐又称神厥穴。用盐把肚脐填满。然后把姜片用牙签戳成许多小洞贴在上面,用艾灸薰烤。它起到温中散寒地作用。也可以 把姜片切厚一点放到肚脐上 然后放上艾柱就好了
康复指导:小腹冷可以用长的艾条 手拿 然后在肚脐到耻骨之间来回滑动 不要离太近 小心烫伤 5分钟后就会有温热的感觉 灸10-15分钟就好
感谢您关注问病网,祝您健康!
-
周口-李**
回复1、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
2、间接灸:用药物将艾炷与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生姜间隔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等。
(1)隔姜灸: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住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到的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
(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俞腧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结核及初起的肿疡等症。
(3)隔盐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
(4)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施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多用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症。
法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治疗效果为无数临床实践所证实,
艾灸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或“灸疗”。是一种用艾绒制成的艾炷或艾条,或掺合其他药物对准或放置在体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燃烧之,使其发生特有之气味与温热之刺激,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的作用透入肌肤,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深入脏腑、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调整生理功能,增强抗病能力,起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之功效。